13輛救護車送來41人之後……西青隔離點裡的戰“疫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西青區一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臨危受命初來乍到,到迅速進入狀態,成為了隔離人員的守護者。

全時堅守

1月31日晚上20時,13輛120救護車分批抵達西青區一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救護車內是41名天津動車客車段紅區隔離觀察人員,也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西青區楊柳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齊連秀一邊嚴格按照醫學規範周密安排部署接收流程,一邊穿好防護服守在了隔離觀察人員下車檢查的第一道關口,帶領醫務人員為隔離觀察人員逐一測量體溫、做好記錄、送進房間。

另一邊,西青區醫學觀察集中隔離點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靳丕玉則帶領陳悅等後勤保障人員,完成鋪床、檢查房間內設施、準備熱水等一些基礎工作。他們在房間內留下了微信群的二維碼,方便隔離者掃碼進群,便於溝通。“大家好,以後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通過微信群告訴我們,我們會盡力滿足大家的需求。”靳丕玉編輯好微信,發送到群裡。

圓滿完成轉移接收任務後,時間已是2月1日凌晨。

靳丕玉回到宿舍,喝了口熱水,這個時間點對於他來說,和前幾日相比,其實並不算晚。

早在1月27日開始籌建該隔離點時,靳丕玉便把“家”搬了過來,因防控需要,至今一直沒有回過家,他在這裡,連軸轉了好幾天。“這裡前身是公寓樓,我們按照要求和標準,在不影響建築結構的前提下,進行了改造,設置了汙染區、清潔區和半清潔區,進行封閉式管理。”靳丕玉告訴記者,這裡雖然滿足基本入住的需求,但是因為閒置了一段時間,上下水、電等基本問題,全部都要重新檢查,有一些還要加以修繕。

整理物資、後勤保障、生活保障,靳丕玉將三個重擔“一肩挑”,工作狀態24小時在線,手機24小時不關機,只要有人需要,他便隨叫隨到。

後勤保障部人員陳悅回憶,他是1月31日被抽調到該觀察點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來到隔離點後,他負責整體調度的工作。那時,觀察點剛剛建立,隔離留觀人員剛剛入住,工作細節多,工作人員少。“我們當時是看到什麼就做什麼,想起什麼就幹什麼,閒不住。”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驚心動魄

2月1日晚上23時,一名隔離人員在微信群提出,感覺心臟不是很舒服。這時,同在微信群內的醫生和後勤組成員,均第一時間發現這一情況,並立即啟動應急救治機制。

醫務人員齊連秀第一時間派出醫生、護士到房間檢查情況。發現給其服用速效救心丸沒有明顯效果,齊連秀馬上一路小跑趕到醫院藥房,拿來急救藥物給病人服下,情況才有所好轉。

為穩妥起見,連夜通知120中心派出救護車將病人護送到西青醫院進行治療,終於使病人轉危為安。而此時已是凌晨5點,這裡的工作人員,一夜未眠……

此後,這裡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心裡都繃著一根弦,每天一大早,就會有人來到“工作區”工作,直到晚上九十點鐘,大家才陸續回到宿舍休息。“我們怕有突發情況出現,在工作區能覺得踏實點。”陳悅告訴記者,雖然有時累得抬不起胳膊,但是陳悅坦言,他們只是做了最基礎的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熟能生巧

走進西青區一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現場秩序井然,在隔離區的房間內,陳悅正在更換床單,只見他動作格外嫻熟麻利,迅速整理完畢。“這段時間,我們已經鋪了幾十張床了,熟能生巧。

早上七點,陳悅早早的離開宿舍,前往“觀察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會送來一名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我們得把房間的設施再重新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陳悅告訴記者,在隔離人員正式入住前,醫療人員會對每個房間進行徹底的消毒,後勤保障人員則負責鋪床、檢查房間內設施、準備熱水等一些基礎工作。

短短几天的時間,他們從零開始,迅速在工作磨合中出臺了一整套規章制度,明確每個工作組的工作職責,切實將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我們各有分工,但是彼此融合交集,確保了觀察點的順利運行。”

在觀察點,由於密切接觸者不能離開房間,醫護人員每天要完成對密切接觸者們量體溫、觀察生命體徵、核酸採集、心理輔導、消殺滅等事宜。後勤保障人員也往往身兼數職,門衛管控、協調隔離留觀人員和醫護人員需求、清理垃圾、清整房間、調度工作......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們沒有一絲抱怨,面對疫情也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

臨近中午,陳悅穿上防護服,承擔起給隔離留觀人員分餐、送餐的任務。每次穿上一次性防護服,他就“不捨得”脫下來,經常連續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防護服密不透風,一次穿下來,渾身都溼透了。“節省一點防疫物資,穿上一次,更得穿值了,把能做的都做了。”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溫暖守望

阻斷疫情蔓延,集中隔離工作不能有一絲馬虎。在西青區一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內,醫護人員提供醫療保障,對於靳丕玉來說,他更關心的,是如何讓每一位隔離者住的安心。

“一些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初到觀察點時,因為對疫情發展情況不瞭解,情緒激動甚至產生恐慌害怕的心理,我們就要主動進行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像家人一樣照顧好他們。”靳丕玉說。

為此,後勤保障部門提前想了不少辦法:及時採購各類物資,送圖書和體育用品,增加品種豐富一日三餐,甚至還包括西青區的特產沙窩蘿蔔......再加之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逐漸安心,對疫情也有了科學的認識。不僅如此,為了讓他們能感受到家的溫馨,隔離點的每個房間都配備了電視、WiFi等設施和一些個人用品,保證觀察對象和工作人員都能住得舒心。

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13辆救护车送来41人之后……西青隔离点里的战“疫

“換位思考一下,一個人要在一個陌生環境居住這麼多天,確實不好受。”靳丕玉說。他們就是來做好物資保障,給大家鼓勁,儘可能做好各方面的服務。一個微信群,包括一張暖心信件都成了溝通的“橋樑”,逐漸拉近與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距離,通過提供各種後勤服務,最大限度保障觀察對象的身體健康和生活需求。

“不管是要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還是日夜堅守在崗位的觀察點工作人員,我們都有相同的信念,就是隔離病毒,不隔離溫暖。”靳丕玉說,“很多解除隔離的人員還發來信息、打來電話感謝我們,叮囑大家注意防護,保重身體......”讓些,讓隔離區的工作人員們備受感動。

隔離,是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他人。對於觀察點工作人員來說,每個人都能平安健康回家,和家人團聚,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也是為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好的貢獻。

新報記者 信華

  • 我市2020年3月市級教育考試推遲舉行

    天津水果店大喇叭播好消息加油打氣:顧客會擀餃子皮了,有進步!

    緊急擴散!急尋這些車次乘客!

  • 每日新報公眾平臺

  • 我們瞭解天津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