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到底有没有亲子,为什么《南京太常寺志》都记载朱标与秦王晋王是李淑妃生的?

澹奕


哪怕除去朱标、秦愍王朱樉和晋恭王朱棡三个人,马皇后还是有亲儿子的,那就是周定王朱橚,同时还有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而关于《南京太常寺志》为什么记载着几个人是李淑妃所生,目前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牵扯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篡位的明成祖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所生,还是只是碽妃所生。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

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王朱樉,次晋王朱棡,次上,次周定王橚。

众所周知,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第一个老婆,当朝开国皇后,说更直白一点朱元璋如果不是娶到这个老婆,傍上郭子兴这个岳父,断然不可能成为开国之君。所以不管朱元璋是不是和马皇后伉俪情深,总之马皇后在整个大明朝地位是非常超然的,她所生的的儿子被称为嫡子,在皇位继承上高于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

以致于,朱棣就在《燕王令旨》自称:

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

在这里我是支持《南京太常寺志》的看法,也就是朱棣是碽妃所生,之后为了皇位的法理儿篡改了《明太宗实录》,因为如果朱棣是嫡子,一是在朱棣之前肯定还有其他典籍记载,二是朱允炆削藩没有那么傻拿嫡子开刀。

但是朱标,朱樉,朱棡三个人到底是不是马皇后所生呢?根据目前的史料来看,皇太子朱标应该是马皇后所生无疑,毕竟朱标1355年就出生了,此时陪伴在朱元璋身边的只有马皇后。而余下的朱樉,朱棡也许是朱棣为了篡改出生附带,不过也仅仅只能是可能了。

毕竟,要坐稳江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观粉碎机


其实关于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目前争论仍然比较大,不仅有多种说法,而且各种史料所载也是各不相同。目前主流说法分别有三种:一是《明史》所载,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全为马皇后所生;二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载,马皇后不能生育,朱标、朱樉、朱棡为李淑妃所生,朱棣为碽妃所生,朱橚则为孙贵妃所生。三是朱棣和朱橚乃马皇后所生,但朱标、朱樉、朱棡则不是。

△马皇后和朱元璋

关于马皇后是否有孩子的三种记载

1、《明史》。马皇后一共为朱元璋生下了五子二女,分别是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

△马皇后

2、《南京太常寺志》。“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孙贵妃生周王。”而明朝的汪宗元和李清则分别在《静志居诗话》和《三垣笔记》中对此说法进行了证实,他们均说亲眼看到神位摆放位置,的确与《南京太常寺志》所载一致。

3、《国史异考》。“按今玉牒云: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后所生也。”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在《国史异考》中说,按照明朝皇族的族谱,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和第五个儿子朱橚才是马皇后所生。而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也称“高后生二子,出今鲁府玉牒”。

△懿文太子朱标

目前关于马皇后是否生有二子,主要有以上三种,不仅说法各不相同,而且竟然均有相关史料予以佐证。

而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一种说法,那便是马皇后生了朱标、朱樉、朱棡三位皇子,而朱棣和朱橚则不是马皇后所生,这种说法虽然合理,但缺乏相应史料支撑。

马皇后到底有没有亲子

那么以上三种说法到底哪种更为可信呢?我们不妨来逐一分析一番。

△明成祖朱棣

1、《国史异考》为假。按照《国史异考》所说,朱元璋前三个儿子均非马皇后嫡出,反而是四子朱棣和五子朱橚为马皇后所生,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如果朱标不是嫡出,那么朱元璋在马皇后尚年轻,且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以马皇后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朱元璋不大可能立庶长子朱标为继承人,而会等马皇后生下嫡子之后再立继承人。且朱元璋钦定的《皇明祖训》中,对明朝皇位的继承顺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可见,朱元璋认为皇帝如果没有嫡子,宁可兄终弟及,也不会立庶长子为继承人,如果朱标是以庶长子身份被立为继承人的,那么朱元璋不是在打自己脸么?

△李淑妃

2、《南京太常寺志》存疑。关于《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记载,目前流传甚广,根据其中说法,马皇后根本没有亲子,朱元璋的前三子朱标、朱樉、朱棡均为李淑妃所生,而朱棣、朱橚则分别为碽妃和孙贵妃所生。这种说法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李淑妃,首先是李淑妃的年龄问题,虽然目前史料均没有明确指出李淑妃的生卒年月,但我们却可以根据李淑妃的父亲来推算出李淑妃的大致年龄,李淑妃的父亲李杰生于1331年、卒于1369年,而李淑妃则是李杰的第一个孩子。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则生于1355年,只比李淑妃的父亲李杰小了24岁,这年龄差实在太小了点,除非李杰在12岁左右便生下了李淑妃,而李淑妃又在12岁左右生下了太子朱标,这显然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其次是李淑妃父亲李杰投靠朱元璋的时间问题,根据史料记载,李杰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投靠的朱元璋,此时朱标已经出生一年了,难道李淑妃在父亲投靠朱元璋之前便已经与其生了孩子吗?而李淑妃被晋封为淑妃更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如果其真的为朱元璋一连生下了三个孩子,那么这个封妃的时间是不是太晚了点。此外,各种史料指出朱棣和朱橚乃是同一母亲所生,但在《南京太常寺志》中却变成了不同妃子所生。

△朱棣是否对史料动过手脚才是关键

3、《明史》疑点。从目前各种记载来看,《明史》的记载无疑更为可信,这也是主流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但唯一的问题是,朱棣继位之后是否对史料进行过改动?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可如果朱棣真的动了手脚,那么事情的真相恐怕就真的无人能知了。

△碽妃身份至今成迷

4、朱棣庶子说无史料支撑。这种说法似乎是更为可信的说法,也就说马皇后生了朱标、朱樉、朱棡,而朱棣和朱橚则极有可能是碽妃所生。而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也只能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从而使自己从庶子变为嫡子。至于生母碽妃,朱棣则已经无法在明面上相认,只能在牌位拜访次序上动些手脚,这也能解释《南京太常寺志》、《静志居诗话》和《三垣笔记》所载的那种牌位摆放次序。唯一的问题是,这种说法虽然最为合理,但却缺乏相应的史料支撑,如果真是朱棣篡改了史料,也只能说他做的太彻底了一些。


综上所述,我认为马皇后有亲子应该无疑,只是朱元璋前五子当中到底有几个是马皇后亲生,则已经无法判断。


香茗史馆


马皇后一生无子,这点已经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考证。

所谓她曾诞下皇太子朱标、秦王、晋王、明成祖朱棣、周王,其实是靖难之役前后朱棣编造出的谎言。

关于马皇后无子的考证,请参考明史大家吴晗先生的《明成祖生母考》。

举个例子:

朱元璋曾命周王朱橚为孙贵妃行“慈母服”,史称“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何为“慈母”?前提是“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在父亲的干预下有了抚养的关系。

也就是说周王是妾所生,而且他当时生母已经去世了,所以才能为无子的孙贵妃行“慈母服”。

周王的另一个身份是明成祖朱棣的同胞弟弟,这也证明了朱棣根本不可能是他宣称的马皇后所生的嫡子。

再说说皇太子朱标。

吴晗经过比对史料,发现在朱标诞生于太平的那段时间,马皇后并没有渡江到太平,根本不可能生朱标。

因此,早在明朝时期,就出现了马皇后无子的说法。譬如,“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及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

至于秦王、晋王,他们是朱标的同母兄弟,也和马皇后没有关系。

总之,所谓马皇后生了朱标、朱棣等儿子的说法,都是朱棣为了炮制自己嫡子身份编造出来的。


HuiNanHistory


马皇后有没有亲生子,答案非常明确,有,而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朱标。朱元璋关于继承问题的所有态度和举措都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



国家建储,礼从长嫡,这是朱元璋给自己也是给后代子立下的原则。他当然是坚决的践行者,刚一登基就立十三岁的朱标为太子,他后来的举动更证明了马皇后和他只有朱标一个儿子。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继承人的选择最能说明些问题,朱元璋早就有这方面的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其意思就是如果太子去世,可以由太子的弟弟接替。但顶替太子之位的也必须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妃子所生的庶子年纪再大也不能立为太子。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选择的是朱标自己的嫡长子朱允炆,很显然,朱标的那些众兄弟,包括老二秦王,老三晋王,老四燕王,老五周王都是朱元璋的妃子所生。太子朱标才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唯一嫡子。

后来老朱家的家庭母子关系被搞得越来越乱,这得归功于明成祖朱棣,他抢班夺权后又得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马皇后嫡子的身份,为他的登基寻找法理基础。因此他篡改了很多史料,但毕竟会有疏漏,也防不住人口,再加上野史演绎,这就造成很多史料相互矛盾,其真相反而在后世变得模糊起来。



《南京太常寺志》记录了皇家祭祀和礼乐的一些活动,并且声称太子朱标和秦王晋王都是李淑妃所生,成祖朱棣的母亲是磧妃。当时据学者考证,李淑妃是生不出那三个儿子来的。

李淑妃的父亲是镇国上将军李杰,出生于1331年,终年38岁,他的长女就是朱元璋的李淑妃。朱标等三兄弟出生在1355年至1358年间,就算古人早婚早育,李杰15岁生了女儿,那么在1355年李杰的女儿还不满十岁,是不可能生出朱标来的,后面的秦王和晋王的可能性也极低。



至于后世诸如此类资料既认定太子朱标等人是庶出,同时也认为成祖朱棣也非嫡子,这又和明嘉靖皇帝由藩王支脉继位有关。嘉靖不再为朱棣的庶出身份遮掩,因为他本人和朱棣一样也不是朱元璋嫡传一脉,不同之处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而嘉靖是大臣们请来当皇帝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我认为,明史的记录还是比较靠谱的。

首先,那个太常寺志基本上已经被证伪(朱标不可能是李淑妃生的),故而其记录不可信,这虽然有点间接,但从道理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说朱棣改历史的…我就想问一个问题。

现在大家都是站在几百年后的观点来看问题的,只要把几本书里的几句话一改,就万事大吉,感觉对于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来说,好像就是一句话的问题…

但是如果站在当时的现实角度而言,情况可就复杂得多了!

作为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出生、生母这是多大的一件事?在朱元璋当皇帝的这三十年,有多少人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这个简单的信息?!起码不下几十万人!!

宫里的太监宫女、宗亲、勋贵、官员,乃至至少京师里的大部分稍微关注一点八卦的百姓,都绝对知道他朱棣的老妈是谁!

因为朱元璋时代不可能帮他遮掩!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也不是秘密,而且会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地提到!

而在以孝为首的古代宗法社会下,一个当了皇帝之后,公然不认老妈,这是多大的一个爆炸性新闻?!

说严重点,这完全可以构成其他藩王再次造反的理由!而且他身边的绝大多数人也会不耻于这种行为,对他离心离德。

至少这种风险绝对是超大的!就为了听起来好听一点,所以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平白给天下人攻击自己的超大借口?这怎么看都绝对是一桩亏血本的买卖…

所以从逻辑上而言,朱棣篡改生母的历史记录这个说法,是没有逻辑支撑的…


不知道叫啥子3


关于朱元璋诸子的生母问题,史学家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马皇后到底有没有亲生儿子,到底有几个?朱棣的生母到底是马皇后,还是碽妃?这些争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即便《南京太常寺志》这本书的真伪,到最后也成了争议的焦点。

马皇后有没有亲生儿子?

按《明史》记载,马皇后生五子二女,分别是: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成祖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第二种说法是,只有成祖朱棣和周王朱橚,是马皇后嫡子。

第三种说法是,马皇后未曾生育,根本无嫡子。

不过,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出自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的笔记,可信度不高。第三种说法跟《南京太常寺志》一致。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关于朱棣的生母问题,史学家们也争吵得很厉害,大体观点有两类:一种认为朱棣生母就是马皇后,史书记载正确。

另一种认为,朱棣生母根本不是马皇后,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硬把自己算成嫡子。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朱棣的生母应该是出生于朝鲜的碽妃,证据有两个:一是碽妃非同寻常的牌位摆放位置;二是朱棣修建南京大报恩寺,就是为了纪念圣母。

《南京太常寺志》可不可信?

《南京太常寺志》记载:

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按这个说法,马皇后无子,李淑妃生太子朱标及秦王晋王,成祖朱棣是碽妃所生。不过这个说法也有很大漏洞:

一、周王哪里去了?按史书记载,周王和成祖是同母兄弟,《南京太常寺志》竟然没有周王的信息;

二、文中的称谓显得很不正规,比如有的妃嫔只有名分,连姓名都没有,有的连名分都没有,皇子有的带谥号,有的没有谥号。这种行为方式,似乎不像太常寺写出来的东西,不严肃;

三、左二位皇妃生了十位皇子,应该说非常得宠,蹊跷的是,竟然连个姓都没有,很不合常理。而且明显有张冠李戴的记录,比如鲁王的生母明显是郭宁妃,蜀王、代王和谷王的生母是郭惠妃,结果都被算到这位不知姓的皇妃头上了;

四、作者汪宗元是嘉靖年间进士,写这本书时是南京太常寺卿。他的有义务如实记录宫中有关祭祀礼仪等方面的一切细节。在这本书中,有关于众嫔妃排位摆放秩序的描写,比如碽妃地位就很特殊,单独位列左侧,李淑妃领衔其她嫔妃位于右侧。但这个显然不能推导出,以上众皇子的生母情况,不知道汪宗元从何得到的资料。

所以,很可能《南京太常寺志》就是伪作,或者说是被篡改了的作品,可信度不大。

李淑妃生太子真伪

《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朱标的生母是李淑妃,这是个天大的漏洞。根据史书记载,李淑妃的父亲李杰,于至正十六年投奔朱元璋,这一年,李杰二十六岁。

太子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也就是说,朱标在李杰投奔朱元璋前一年出生,这是一个漏洞。再者从年龄上计算,假如朱标是李淑妃所生,那么我们将三代人年龄排一下序。洪武十六年:外公李杰:26岁;外孙朱标:1岁;那么中间的李淑妃该是多大年龄?怎么算都不可能!

所以《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李淑妃生太子朱标不可信!至于秦王和晋王是不是她生的,没有证据。

综上所述,我个人倾向于,马皇后至少生了太子朱标,朱棣和朱橚,很可能是假托马皇后所生。


寻根拜祖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当时的马皇后还是郭子兴的义女,穷苦人家出身的朱重八因为战功赫赫,被郭子兴赏识,遂将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婚姻是名副其实的包办婚姻,中间还掺杂了不少利益成分,可是二人婚后却是相敬如宾,妻贤夫忠,堪称一对让人羡慕模范夫妻。

朱元璋在前方领军打仗,马皇后就照料后方,组织妇女们给前线战士缝制衣物,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她还经常拿钱财珠宝贿赂郭子兴的小妾,让她们在郭面前替朱元璋多多美言,以缓解郭对朱元璋的猜忌。

除此之外,马皇后对朱元璋有过两次救命之恩。第一次就是郭将朱重八关入大牢,不给吃喝时,马皇后每天去探望,会贴身藏个热饼在内衣里,以致胸前烫个很大的疤痕。

还有一次,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伤亡惨重,他本人也是命悬一线,还是马皇后背起昏迷不醒的丈夫,逃离了战场,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奔跑数里?大恩大德,朱元璋没齿难忘。

所以在马皇后生下长子朱标后,朱元璋马不停蹄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他登基后立刻确定朱标的太子身份。有道是爱屋及乌,若不是对马皇后爱的深沉,朱元璋定然不会如此重视朱标!

朱标是幸运的,他的父亲对他百般疼爱,母亲也是一代贤后,可惜就是朱标活的时间太短了,否则大明历史就会改写了,真是遗憾!


红颜逸闻


和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经过爬梳史料,目前我认为朱标和朱棣可能都是马皇后亲子。

后世许多学者论朱棣,认为朱棣只有将自己说成是嫡子身份,才能将其篡位的事实合法化,杜天下悠悠之口(《燕王令旨》: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问题在于,朱棣是嫡子这件事,不但是他本人在夺位后这么说,靖难之役初起之时他就这么说,不但他本人这么说,连他的敌人也这么说。

建文帝讨伐朱棣的诏书中是这么描述的:

建文帝诏书明确说朱棣是朱标(孝康皇帝)的同母弟。这个诏书是后来在朱棣面前宁死不屈的方孝孺的手笔,也参考了齐泰、黄子澄的意见,诏书尽情揭露朱棣的罪行,甚至将朱元璋去世的原因也栽到了他头上(这显然是不可靠的),如果朱棣是庶子假冒嫡子,攻击这个明显的破绽对朱棣杀伤力最大,建文帝君臣没有理由不对其进行揭露。

这一段诏书文字在成祖之后的历史记载中有改动,详见下一段:

『孝康皇帝母弟』被改成了『于亲最近』,是为了回避提到已经成为禁忌的建文帝给朱标上的皇帝尊号,但是意思还是一个意思。

现在问题变成朱标是不是马皇后亲子。《南京太常寺志》中说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根据年龄推算,朱标出生之时李淑妃父亲李杰甚至都没有投奔朱元璋,而且只有25岁,不可能是朱标的外祖。

朱元璋特别重视嫡子,后来甚至将嫡子继承写入明朝的根本制度,如果朱标只是庶长子,在朱标出生之时马皇后只有24岁,完全可能再生出嫡子,朱元璋没有理由急迫地确定朱标的身份,马皇后再贤惠也没有理由通过收养朱标给与其嫡子身份给未来自己可能生出的孩子人为制造障碍。

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朱标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朱棣是朱标的同母弟,也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

把成祖朱棣登基骂做燕贼篡位的反对者甚众,但也都没有一个人提到朱棣冒嫡,这是一个很清楚明白的证据。


谈古论金


在明朝的历史上,都认为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所生,而后面的周王,秦王,燕王等人并不是马皇后所生。而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因为夺了侄子的江山,为了表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所以就说自己也是马皇后所生,把自己抬高为嫡子。

不过现在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马皇后事实上并没有自己的儿子,即使连皇太子朱标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这让人感觉到无比诧异,因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对朱标都非常的喜爱。朱标能够登上皇太子的位子,也主要是因为他是皇后的儿子,因为嫡长子这种东西在古代是非常具有法律效应的。

现在看来,如果朱标也不是马皇后所生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嫡子,不过朱标作为长子,在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上依然占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朱元璋虽然在其他方面非常独特,但是在皇位传承这一方面还是非常讲究古代的礼法,要知道,大一统王朝中,明朝可谓是最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

马皇后没有儿子也不稀奇,历史上很多皇后都没有儿子,最后抱养其他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例如唐高宗时代的王皇后,以及宋真宗时代的刘娥,也就是狸猫换太子的那位,甚至还有后来明宣宗的孙皇后也是如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马皇后没有儿子,不过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因为她和朱元璋伉俪情深,曾经在创业时就一起吃过苦。而长子朱标可能是其他人所生,最终马皇后人认作是自己的儿子,这样也不影响皇位的传承。朱棣吹嘘自己也是马皇后的儿子,应该是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不得已弄出来这么一出。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关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有没有生儿子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经过分析比较,还是《明史》记载的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全为马皇后所生的说法相对比较靠谱。


因为《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皇太子朱标和秦王晋王都是李淑妃所生,明成祖朱棣的母亲是磧妃。实际上李淑妃是不可能生出皇太子朱标等三个儿子来的。

李淑妃的父亲是镇国上将军李杰,出生于1331年,终年38岁,他的长女就是朱元璋的李淑妃。朱标等三兄弟出生在1355年至1358年间,就算古人早婚早育,李杰15岁生了女儿,那么在1355年李杰的女儿还不满十岁,是不可能生出朱标来的,后面的秦王和晋王的可能性也极低。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

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王朱樉,次晋王朱棡,次上,次周定王橚。

众所周知,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明朝开国皇后,说更直白一点朱元璋如果不是娶到这个老婆,傍上郭子兴这个岳父,断然不可能成为开国皇帝。所以不管朱元璋是不是和马皇后伉俪情深,总之马皇后在整个大明朝地位是非常超然的,她所生的的儿子被称为嫡子,在皇位继承上高于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 以致于,朱棣就在《燕王令旨》自称:

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

因此朱棣是嫡子这件事,不但是他本人在夺位后这么说,靖难之役初起之时他就这么说,不但他本人这么说,连他的敌人也这么说。 建文帝讨伐朱棣的诏书中也这么说。

“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 :“朕纂承大统,宵衣旰食,抚我兆民,岂意邦家不造,骨肉周亲乃谋大逆。去年周庶人橚潜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未忍竟诛。讵棣包藏祸心,为日已久,私印伪钞,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时,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内莫不痛愤,犹不自悔。复称兵构乱,图危社稷,得罪天地祖宗。朕不敢赦,是用告于郊庙,废为庶人,命将致讨,昭示天下,使明知之。”

这份诏书之中,建文帝亲言“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朱允炆自述齐王被废,湘王自焚,而唯独以燕王朱棣在亲属之中最亲,所以此前不忍对其治罪。

建文帝原诏书更是明确说燕王朱棣是朱标(孝康皇帝)的同母弟。这个诏书是后来在朱棣面前宁死不屈的方孝孺的手笔,也参考了齐泰、黄子澄的意见,诏书尽情揭露朱棣的罪行,如果朱棣是庶子假冒嫡子,攻击这个明显的破绽对朱棣杀伤力最大,建文帝君臣没有理由不对其进行揭露。

朱元璋特别重视嫡子,后来甚至将嫡子继承写入明朝的根本制度,如果朱标只是庶长子,在1355年朱标出生之时马皇后只有24岁,完全可能再生出嫡子,朱元璋没有理由急迫地确定朱标的身份,马皇后再贤惠也没有理由通过收养朱标给与其嫡子身份给未来自己可能生出的孩子人为制造障碍。

比较大的可能就是《明太宗实录》所记载,朱标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全是朱标的同母弟,也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

如果朱棣篡改史书,也没有必要把朱樉、朱棡、朱橚全都说成是马皇后生的儿子,因此马皇后生了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五个儿子的说法最符合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