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品管理(二)

東吳集團

一、孫權的非凡特質

東吳政權由孫堅創立,孫策發展鞏固,在孫權時期達到頂峰。東吳政權也比較特殊,其一它屬於外來政權,孫氏家族並非吳人。其二它主要由三股政治力量構成,一是隨孫堅創業的淮泗將領,二是北方的流亡北士,三是當地的江東士族。三股政治力量構成的江東集團可以說是根基不穩。而孫權繼位時只有十八歲,當時接任之難可以概括為八個詞“年幼、勢孤、內憂、外困”。在這樣的情況孫權要如何接班呢!首先就是要集思廣益,制定正確的決策。在這其中還必須要有重臣的支持,孫權就是得到了張昭、周瑜這一文一武的支持才得以順利繼位。所以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一定要培養“忠臣”,當企業在風口浪尖之時忠臣便顯得尤為重要。真正的領導不一定要事事親為,制定好企業文化,企業規則然後由中層領導帶領就足夠了。

孫權繼位之後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江東士族不支持孫氏政權,甚至持反對態度。根基不穩的江東政權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根基不穩”就有可能變成“山崩地裂”。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孫權的辦法是政權本土化,這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最後,孫權任命顧雍為丞相,陸遜為統率,一文一武全部換成了江東士族,自此孫氏政權完全江東化。這就要就我們在管理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國情、民情。美國的直銷無法再中國推行的原因便是如此。

孫權還有一大優點就是決策後一定會統一思想。在赤壁之戰的決策中,部下都發表完意見並最終決定對抗,面對主降派的心不服,孫權當即拔出寶劍,砍下奏案一角,示意違反決策者斬,然後將寶劍劍賜給周瑜,封周瑜為前軍大都督。強制的命令還不是孫權統一思想的最高手段,他下令後歷數了以張昭為代表的主降派對東吳政權的巨大貢獻,並且將後勤大權交予張昭,落敗的主降大出意料,一時間感激涕零。這不僅消除了主降派的意見,還鼓舞了全軍的鬥志。因此,在決策後,統一團隊成員思想,保持行動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在現代企業中團隊內部意見不統一很正常,但在行動中卻要保持良好的協作。此外,樹立執行團隊領軍人物的權威,讓執行力得到保障,激發創造力也不可忽視。作為領導不僅要讓意見統一,還要調動全部人力、物力、財力都為之付出。

讀《三國演義》品管理(二)


二、孫權無可挑剔的用人制度

孫權用人最傑出的三次就是用周瑜,赤壁大捷、用呂蒙,奪回荊州、用陸遜,夷陵奏凱。此三役都是孫氏政權的存亡之戰。在褒獎周泰救駕的宴席上,孫權親自給周泰倒酒,並解開周泰衣服查看和詢問傷勢,淚流滿面的說:“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慼也。”然後為周泰身上的每處傷各敬一杯酒,第二天又賞賜給周泰一個青羅傘蓋,以示褒獎。要知道周泰出身貧寒,很多人不服周泰,經此一事誰人不服。此時後人多認為是作秀,這種想法也是極其有道理的,這種“作秀”也是現代管理中一種高超的管理藝術,柳傳志開會時陪遲到的老師“罰站”就是對孫權宴請周泰的進一步發揮。現代管理中,以情管人比以制度管人更有力,用制度管人只能讓員工抱怨著完成工作,以領導的個人魅力管人就可以讓員工積極高效的完成工作。

夷陵之戰的時候,有人告諸葛瑾的刁狀,因為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有人說諸葛瑾裡通外國,和諸葛亮有來往。這個風聲造得很大,弄得前線總指揮陸遜都坐不住了,陸遜就給孫權寫信說,“主公你一定要出來澄清一下,我是相信諸葛瑾的,但是這個議論太多了,以後這是個問題。”孫權寫一封信給陸遜“說你放心,我和子瑜恩如骨肉,而且我和子瑜來往多年,我完全瞭解這個人,這個人的特點是非道不行,非義不言,不是這個符合道義的事情,他是不會說也不會做的。我告訴你,當年孔明先生出使吳國的時候,孤是想把孔明先生給挖過來的,孤就去對子瑜說,這個弟弟跟著哥哥是天經地義的啊,既然哥哥在江東,弟弟也應該到江東來,只要孔明先生願意,我寫封信給劉玄德,解釋解釋。子瑜說,舍弟已經跟了劉玄德,那是不會改變的,就像我諸葛瑾不會投奔劉玄德一樣,”就此一事,可見東吳內部同僚之間、君臣之間是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這就是孫權以情感人充分信任部下的成果。相反如果孫權猜忌、懷疑部下那麼東吳同僚之間必然也離心離德。在現代企業中幾乎所有的領導對下屬都是趾高氣昂,甚至破口大罵。在這樣的領導下怎麼能讓下屬心服口服,努力工作。孫權量才使用,各盡其能,以情感人,充分信任,爭做榜樣的用人方式也是我們現代領導的“必修課”。

前文提到曹操的用人制度,曹操與孫權在用人上有什麼不同呢?曹操用人雖然唯才是舉,但是用而不信,臨終前告訴曹丕司馬懿必須用,但又不能委以重任,不可授權。而且曹操用人不考慮內部的團結,許褚殺許攸便是最好的例子。孫權則不同,孫權用人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必要授權,例如周瑜在赤壁大戰時,將全國力量都交予周瑜。二、以情感人,例如宴請周泰,出迎魯肅。三、講求公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斬殺其親戚不但不罰,反而褒獎。而且孫權用人是站在一個制高點考慮的,從周瑜到呂蒙,再從呂蒙到陸遜。正好完成了他政權本土化的政治戰略。這也是東吳政權穩固的根本之所在。用人可以簡單分為會用人和不會用人。那麼會用人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讓下屬傾其力,另一種就是讓下屬舍其命。蔣幹曾遊說周瑜,由周瑜的答覆就可看出他對孫權的效忠必然是“捨命效忠”。現代管理中我認為最好是能將二者結合,一是大膽用人,保證企業人才的不斷更新。二是避免過度授權,防止企業命運掌於一人之手。三是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做到用思想去管理,避免員工士氣不足。


讀《三國演義》品管理(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