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中要不要摘抄好句子,摘抄完要不要把句子背過?有什麼好建議?

Cc_Rock柴超_柴偉


有句名言: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一個人平時的積累很重要!由於人的記憶力有限,時間久了,常常會忘記!所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你讀書都到好的句子時,就摘抄下來,是比較好的一個讀書學習的習慣!而且現在科技發達,有手機有電腦,記錄好的句子非常方便,平時可以把這些句子集中放在一起,這樣用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找到!這是我的人生經驗!因為有時候寫作文用到這些句子,常常會忘記,要是一本一本書去翻,那很難找到,可是如果被自己摘抄下來了就很容易找到,使寫作順利進行下去!我上學時就喜歡摘抄好的句子甚至段落,畢業後通訊發達了,如今就用手機或電腦記錄!

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後,可以多讀幾遍,特別好的可以背下來,可以增加自己對於事物的表達能力,而且對於自己寫作或考試都非常有幫助!句子背的多了,即使時間久了還會有印象,然後再去查一下就可以了!否則沒有印象,抄了也白抄,肚裡沒東西,也不會想到用!俗話說:飽讀詩書氣自華!書背的多了能提高自己的氣質,與別人聊天時也顯得自己博學!最近日本援助武漢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而中國只會說武漢加油!如今國人詞彙太匱乏!就是平時讀書少又不肯記的原因!



坐網觀天下


您好,我想說一說我的看法。讀書中要不要摘抄好句子呢?我覺得是應該的。 然而,除了摘抄,我覺得對於很多書來說,做讀書筆記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小時候看到美文美句都用筆記本單純的寫下來,但是十幾年過去,好多東西都因為搬遷等而慢慢丟失了。所以現在我都是用印象筆記來做摘抄的,這方面的工具很多,您有興趣可以找一找。

在印象筆記裡,我分了2類,一個是單純摘抄,就是把句子和其出處寫下來(有了出處將來萬一用到,會更方便。)。這樣的單純摘抄我分了中文和英文,之後又分成了單純的美好的句子和帶有內容的句子。帶有內容的就是裡面含有一些知識的,像是歷史之類的。我覺得這樣做很便於我的閱讀和查找。

而另一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讀書筆記。對於一些我覺得很經典的書,除了摘抄外,我還會記錄下自己的感悟,而在其他地方看到/聽到別人的點評時,比如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我會把他的觀點也記錄下來。這就是我的讀書筆記。

雖然這樣看似繁瑣,可是隻要堅持,就積累下來一個很好的讀書系統。而至於背誦與否,於我,除了特別喜愛的,我一般是不會背誦的。我認為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怎樣梳理自己的所得比單純的記憶更有用。


Shuo說世界


Hi,我是雲起,這使我想起了學習中被現代文文言文背誦支配的恐懼。先說一個我的感想和體會吧:我從小學到大學16年的學習生涯中也不斷在思考這個問題。初高中時候我特別反感死記硬背,語數英史地政物化生,九門課程門門都要背誦都要按套路模板大題,真得很痛苦和頭大。尤其是語文的現代文學,對,確實是魯迅巴金朱自清等大家寫的,但要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少一個的多一個了都不行,真的很崩潰!!!

我不喜歡死記硬背,也不喜歡老師逼著按套路大題。我覺得,一個問題只要答出了它的核心和真正本義就可以了,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些浮誇的和表面的東西都是毫無意義的累贅,不管是文科題還是理科題,精簡提煉過的語言才是精髓,去掉套路和繁瑣的步驟才是實用的。我認為我們真正該在學校學習的,是如何正確又靈活的思考每一個問題,而不是如何把一個問題和它的答案死記硬背下來才能考一個好成績。

以上是我對自己學習過程的一個思考,這也同樣適用於"閱讀是是否要摘抄和背誦好詞好句?"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應該如何內化閱讀中的精華為自己所掌握。任何行動所預期的結果是建立在動機的基礎上的,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提高文學修養,談吐時可以旁徵博引?亦或是學習行文思路、創作技巧?這肯定不是單單背誦書中的好詞佳句就能實現的。

背誦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以初高中要求背誦的文章為例,那些課文我覺得重要的是學習一篇文章應該怎麼架構,怎麼邏輯嚴密,怎麼鬆弛有道、詳略得當,怎麼清楚、完整、有理有據又流暢自如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不是大篇大篇地死記硬背下來。讀書過程中我們想要領略的是思想的力量和文字的美,用別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單獨死板的去複製別人。背誦不是目的,不是終點,只是一種手段和方式,它帶來的效果仁者見人。我認為這些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我並不是說摘抄和背誦好詞好句不好,只是我們閱讀應不僅僅只是這樣。

這是我的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於水窮處雲起


我從小學的時候起就喜歡摘抄,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感觸,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來回答一下。

首先,讀書中摘抄好句子非常必要。

“摘抄”的過程就是我們從一整篇文章中摘取精華和珠玉的過程,它很考驗一個人的語言把握能力和鑑賞能力,不僅對於培養自己的語感和寫作能力很有幫助,而且可以加深讀書的印象,留下閱讀和成長的“印記”。

幾個月甚至幾年後再翻自己的摘抄本,可以看到自己的閱讀歷程,是一件很能提升幸福感的事情。

其次,關於摘抄的語句要不要背下來,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一些簡短的名言警句、精闢的觀點、自己非常喜歡的、或是覺得可能用得上的句子就可以背,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不需要全部背下來(這樣會加重自己的負擔)。

我從小學到高中記過好多本摘抄本,作文一直是班上的範文,個人覺得是受益於讀書和摘抄的這個過程。有空的時候可以多翻一翻,翻閱的過程中既可以加深對好句子的印象,又可以產生新的體會!

最後,關於摘抄的幾點建議。

1.最好多準備幾個本子,分類摘抄。

讀散文、小說、詩歌、傳記等的時候摘抄的美句和名言可以放在一個本子上,主要用於欣賞或是背誦;但讀學術著作等具有深度的書籍時最好另備一個專門的本子摘抄,因為這時的讀書會更注重於觀點的整理和分析,摘抄過程中要注意留白,這樣便於在旁邊寫上自己閱讀時的心得體會。

分好大類別即可,以後找起來就會方便很多。切記不要分得太細,因為本子太多不便於攜帶!

2.摘抄時可以記下出版社、書名、篇名和頁碼等關鍵信息,以備將來查找之需。

由於摘抄本只記關鍵段落,有時候看到摘抄不太理解,還想重新找全文來看,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儘快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尤其是閱讀思想性、學術類的書,反覆回顧的情況會比較多。

3.將摘抄和思考、歸納整理相結合,提升閱讀的深度

光抄寫而不思考,摘抄的作用不能發揮到最大。摘抄的時候可以在旁邊做備註、點評、或是寫下自己的思考和靈感,對於書中的觀點還可以進行總結。

比如我讀《論語》第四章“里仁篇”的時候,就把這章的26條內容分類進行了整理歸納,這一章主要講了“仁”、“道”和“君子”這三個問題,我把每部分相關的關鍵語句放在這個問題的下面,這樣看上去非常清晰,也能夠幫助自己更快地記住和理解這章的中心思想。

就談這麼多啦,希望能幫到你!


張錦雲Jude


我的建議是要摘抄,而且要把摘抄好句子變成習慣,你一定會受益良多。

 

摘抄是學習的一種方法,也是學習的模仿階段,而摘抄好句子又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選擇,作為一種讀書的方法,可以收集到許多相關的資料,久而久之,你摘抄的內容就會成為自己知識的結構。所以對知識的汲取一定要秉承“拿來主義”的原則。

 

摘抄是語言的積累過程,對學習漢語非常有幫助。所以,一些非常美妙的句子,一定要背下來,否則怎麼能把精華變成自己的東西呢,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常常有感而發的唐詩宋詞等經典名句不都是背誦出來的結果嗎。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意思是說,胸中藏有萬千個詞彙憑你使用,即使筆下有千鈞重,但寫作起來也能揮灑自如。

怎麼能胸藏萬匯呢,第一就是摘抄,第二就是背誦,沒有捷徑可尋。

 

摘抄和背誦不僅能增加閱讀量,增加對事物的理解,還能增強思辨能力,增強對文章的評論能力,能快速識別出文章的好壞,為我們只讀好書節省了時間,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不過現在出現了諸如“樊登讀書”,“邏輯思維”之類的讀書平臺,他們已經把每一本書的精華給提煉了出來,這節省了不少我們的時間,那他們提煉的精華我們也可以摘抄背誦下來為己所用。隨著社會發展,閱讀方式可能會改變,但無論讀書的方式變成什麼樣子,習慣一定不能丟下。

 

抄錄方法建議,一種是抄原文,一種是概括性的整理,類似於讀書心得。無論哪一種都對你有好處。

實踐出真知,摘抄一段文字並背誦下來,你就明白了讀書的好處。

還有個建議就是你摘抄背誦後要試著輸出,要麼是講給別人聽,要麼寫出來給人看,這個過程相當於你又鞏固了一遍所學知識,更加深了記憶,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何樂而不為呢。

不斷地輸出反過來又倒逼你的輸入,又是一個良性循環。

久而久之,你終會: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冬瓜讀書


死記硬背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主要的一條還是:看得多,學得多,寫得多,還要善於思考,學會分析。時間長了自然運用自如,水到渠成,妙筆生花。


吳秀豐958


讀書要不要摘抄?要不要背誦這些好句子?答案是肯定的。

關於要不要摘抄?這是肯定的。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也就是說,讀書不是拿了一本書就歪在床上“看”書。而是要把筆和墨準備好,(遇到好句子記錄下來,遇到疑難不好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遇到有感觸的片段和句子批註一下)。馬克思在寫《資本論》時,做過卡片的書籍有1500多種。列寧曾經稱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是“現代社會主義主要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話都不是憑空說出的,而都是根據大量的歷史和政治材料寫成的。”毛澤東一生都在研讀《二十四史》,重要史書研讀多遍,讀史的目的是以史為戒,吸取教訓,服務現實。他在讀史過程中,寫了大量評論與批註。我們讀毛澤東的著作,會折服於他順手拈來的引經據典的睿智,更應該學習他正確的讀書方法。

第二個問題,要不要背誦下來?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摘要的目的是收藏,收藏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用得著。所以,作摘要的本子質量一定要好,妥善保管。並能經常翻閱,溫故知新。其中對你有“慼慼然”的句子是應該背誦的,並在日常工作與學習中活學活用,這種“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可以提升你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文氣質。

第三個問題,好的讀書建議?其實回答完前面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1.博覽群書,“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古今中外的名著、文經史哲與專業書都應該多讀。拓寬知識面,學會多角度看待社會問題,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

2.善於積累,做卡片、背誦都是積累的好方法,不善於積累只能“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丟一棒”。現在的電子書的積累更方便,可以充分利用。

3.精於鑽研,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專業方向。並能有所發現,知道作者的觀點好在哪裡?有哪些是值得商榷的?深入下去就可以進入讀書的更高層次——研究領域了。

4.活學活用。多讀書但不死讀書,要學會學以致用,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互勉,多讀書吧。





半支蓮6


吼,這個小夥伴一口氣問了三個問題,服氣。作為一個愛讀書的妹子,我覺得這三個問題還是可以解答的,那麼現在我就來一個一個解答。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讀書要不要摘抄好句子?

我認為摘抄好句子。至於為什麼要抄,抄什麼樣的句子,我覺得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而在我看來摘抄句子是有標準的,這些句子首先要是人生哲理的文段,如果是無病呻吟的句子,我認為沒有抄寫的必要,這些無病呻吟的文字只會帶給你情緒上的波動,並不能夠給你的思想帶來什麼好的好處。這樣的文字特別容易影響一些文藝青年的情緒,甚至讓容易讓給這些文藝之人養成一種傷春悲秋矯揉造作的氣質,我個人認為,這種偽文藝是不值得提倡的。

除了摘抄人生哲理的文段,關於一些實操筆記也是可以摘抄的,比如說一些經濟學應用或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技能的相關重點內容和乾貨,不抄下來的話不太能記得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記下來有利於你複習,並且掌握相關知識。

這裡,我想要再囉嗦一句,既然要摘抄句子,那麼如何抄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摘抄筆記有三點:

第一,只抄短的,不抄長的。太長的語段,就如同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這種文段未必是真正的乾貨,不過是把一些名家的經典言論擴充了,進行反覆的認證罷了。這就是俗話說的“有理不在話多”。

第二,只抄有道理的,不抄華麗的。我並不是一個文藝女青年,所以我對於一些華麗的文段並不太感冒。年紀越大,我越來越注重文字的實用性,重視它能夠給我帶來什麼切實的收穫,這是我判斷一個句子好不好的標準。所以,一個作者文筆再好,寫的文字再華麗,我也不過是看看,然後驚歎他的文筆,偶爾模仿著寫寫,但是我不太可能會把他的文字抄下來,更不可能進行背誦。我認為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並不是靠華麗來支撐的,而是真實的貼近讀者的生活和內心,並且能給讀者的生活帶來幫助和思考的文字,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

第三,只抄理性的,不抄感性的。太感性的文字會顯得傷春悲秋,有很多不必要的情感,也是我認為不需要接受的負面情愫,所以我不太喜歡這種文字,也更不可能摘抄。我喜歡理性的文學,能夠辯證地分析一些問題。當然了,如果是小說的話,我更喜歡現實一點的小說。我認為那些言情小說或是勵志雞湯,閱讀它們是浪費時間。當然啦,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如果你有什麼覺得不妥的也可以發表你的意見,在下面留言告訴我,我們討論討論。

好了,現在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摘抄之後要不要把句子背過?

要不要背句子,取決於你摘抄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意義,對於一些經典的亙古流傳的至理名言,我認為可以進行背誦。當然光背誦是沒有什麼意義,背誦之後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且能夠體會這句話在生活之中的應用,能夠給你的精神進行指導,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前進的力量,這才是重點。

中國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針對於文學的領域。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背詩並不是人人都必備的,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那些對詩詞極感興趣的朋友,請不要對號入座。我這裡說的是那些並沒有非常熱愛詩歌,但是對閱讀還是有很大興趣的小夥伴。我們可以把它摘抄下來的句子,喜歡的背誦下來,不一定要全部都要背誦,有時候可以去翻一翻,有印象即可。

背誦好句的好處有非常多,對於寫作者而言,引經據典,能夠加深文章的說服力,而對於普通人而言,背誦的經典名句能夠提升你的日常說話的素養,用通俗點的話說就是,顯得你像個文化人,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此外你背誦下來的這些句子,如果印象深刻的話,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順的時候,這些句子能夠在心底給你一些力量。

來,第三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

摘抄之後,除了背還有一個動作非常重要,那就是思考,摘抄前思考這些句子到底值不得抄,就是我前面說的應該如何抄的相關內容,可以翻到前面去再複習一下哦。

摘抄之後,我們要思考一下摘抄的句子的深層含義,它到底能夠給你帶來什麼,當然我們並不是在功利性地去讀書,而是把文字化為你的知識,你的儲備,讓它為你的思想添磚加瓦,從而在你的大腦裡建立起屬於你的堅實堡壘。

我是歐陽欣,一個熱愛閱讀的妹子,歡迎關注我,一起閱讀,一起收穫,一起成長。


歐陽欣


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願意幫您解答,更多的算是交流分享吧。

首先,我也曾抄寫過喜歡的詩句,而且還曾剪報,這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當時也是樂此不疲。

但我腦子不好使,上學讓背《蜀道難》我都背不下來,更別提再額外背誦文章了。

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1、您的目的是什麼

您想抄句子,並且背下來,目的是什麼。是純粹愛好喜歡,陶冶情操;還是如果您是學生,考試需要;或是您喜歡寫作;更或是您為了談資;亦或是為了沉澱自己。

2、您的身份

您是學生?打工者?老闆?等等

3、按需求及能力

根據以上兩點,您可以對號入座,然後再想想要不要背,或是您有沒有能力背下來,背下來有沒有用。

我是笨,想背也背不下來。

4、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能有這個想法真的很好,最主要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出發,量力而為就好。

現如今實在是太方便嗎,原來只能抄寫或是剪報,現在的方式太多了,自己錄的視頻或是音頻存儲都是可以實現的,或者喜歡寫字,摘抄下來也是一種享受。


語留人


這主要取決於你讀的是什麼書,以及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所謂出發點不同,做事的方法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來選擇書。

咱們就不細分了,我默認大家都是“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生活的那種。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平常閱讀最多的就是小說,這裡面有年輕人非常喜歡的網絡小說,我也看過一些。

不但從地球打到外太空,還打到另外一個位面,看起來腦洞很大,讀起來非常愉快。

小說類的書籍,一般都是用來消遣的,尤其是網絡小說,都是好幾百萬字,別說摘抄了,你就算給每一章寫個點評,都能寫30萬字以上。

所以對於這些消遣娛樂的書籍,一般是沒必要摘抄的。

還有一些是文章語言比較好的書籍,美文散文之類的,語言質量非常高,讓你忍不住都想摘抄一下。

其實也是不建議大家摘抄的。

因為現在散文、美文整體的閱讀量是比較小眾的,就算你摘抄下來,也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別人不明白你說的是個啥。

當然還有一些專業的考試書籍,這個就不再咱們的討論範圍之內了,咱們只討論大部分人,看的大部分書。

一般而言,這裡面的好句子,都不建議大家摘抄,因為只摘抄句子,是沒有靈魂的。

建議大家看到某些好句子,能寫點自己的感悟,簡單說,就是用自己的話說一遍,然後再和原文對比一下,琢磨一下當時作者的心境和你現在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這樣,同樣的一個句子,你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這個句子才有靈魂。

所以平時讀書的時候,還是不要死記硬背,生搬照抄的好,不過我還是非常贊同記筆記的,尤其是手寫筆記,所以“加入自己靈魂的摘抄”,是非常有必要的,平時養成這種讀書習慣,也會收穫很多。

其次是讀書的目的

比如修仙之類的網絡小說,我純粹就是消遣用的,我就是來圖開心的,為啥要累死累活的記筆記。

當然,大部分讀修仙小說的,也肯定不會記筆記。

有些三百萬字以上的小說,別說讀者了,就算是作者有時候也不知道某個人物究竟有沒有被自己“寫死”。

因為人物太多,太複雜。

但是你如果是編輯,或者是專業點評網絡小說的,你可能會摘抄裡面的一些句子,然後做出自己專業的“研究”!

不要以為網絡小說沒有人摘抄,而是咱們閱讀的目的不同。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我要寫書評,那麼肯定會摘抄裡面的一些句子,也肯定要記筆記。

大家要學習某個知識點,寫某些專業一點的文章,肯定也是要摘抄的。

至於要不要背會,我覺得沒這個必要。

因為咱們現在能閱讀的東西,都是海量的,你要是看見好的句子就摘抄,摘抄完就背會,那麼對你有啥好處。

咱們不是學生,也不是為了考試。

何況,就算你背會,又能背多少,要知道,咱們腦袋一定時間內的容量是有限的,成年人的記憶力也不支持你背這麼多東西。

而且“死記硬背”,真的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對咱們大部分成年人來說,不應該停留在背會這種淺層次的“讀書境界”上,要更多的是進行深度的思考。

摘抄,寫自己的理解,對比原文,對比當前的情景,進行深度思考,這基本上就是摘抄做讀書筆記的一個簡單循環流程。

在這個過程中,本身就是可以加強自己記憶的。

而且有些句子,哪怕是忘記原文是怎麼說的,但是你進行了深度思考,也能很自然的說出這個句子的“精髓”,因為這個句子裡面的知識或者靈魂,已經完全傳給你了。

但是你如果是摘抄,背會,當你想要用的時候,仍然需要翻閱原文,因為語境不同,意思可能會相差很大。

如果你背會的這些東西,不能運用,對你來說,這些句子就是一個累贅,空有一肚子好句子,但是不過是別人的“復讀機”,只get到了形式,沒有get到靈魂。

總結:

以上都是泛泛而談,因為每個人都會讀不通的書,都會有不同的目的,但是總結來說,“摘抄”是個好習慣,但是不要為了摘抄而摘抄,摘抄的本質目的是加強咱們的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多做筆記,多寫感悟,多進行深度思考,把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才是咱們讀書的目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