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有朋友給了一個文件,說是有關部門《關於加強人才住房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文件。而且是個徵求意見稿,相關權威媒體也已經發布,都可以查閱了。

眾所周知,人才公寓在引進和留住人才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體現了一把手的良苦用心。但是前提是得做到位、做的好,符合市場,符合人才的需求,否則只怕是事倍功半。

既然是徵求意見,那百忍老師就根據這十幾年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提提意見。以前給交通、教育部門提意見,是憑藉常識,這次算是相對專業一點。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文件目標明確:2020年,全市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不少於10萬套。

先引用一下這個文件中的幾個關鍵條文:

根據引進人才規模、土地資源和住房需求情況,合理確定租賃型人才住房和產權型人才住房佔比,其中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以建設租賃型人才住房為主。租賃型人才住房套型建築面積以30-50平方米為主,產權型人才住房套型建築面積以60-80平方米為主。

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在確保完成轄區人才住房建設任務的前提下,應預留部分配套完善的土地用於跨區協作建設人才住房。為彌補跨區落實房源所在區(市)土地收益和稅收等財政收入損失,跨區落實建設指標的區(市)應對房源所在區(市)給予經濟補償,補償標準不低於指標落實項目成交樓面地價的12%。

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規劃為住宅的建設用地以配建租賃型人才住房為主,配建比例如下:

(1)新增建設用地應按其規劃住宅建築面積配建不低於20%的租賃型人才住房或40%的產權型人才住房。

(2)舊城和舊村改造,按其住宅建築面積配建不低於10%的租賃型人才住房或15%的產權型人才住房。

(3)經老城區搬遷企業用地,應按其規劃住宅建築面積配建不低於25%的租賃型人才住房或50%的產權型人才住房;屬於個人的用地,應按其規劃住宅建築面積配建不低於45%的租賃型人才住房或70%的產權型人才住房。

(4)無明確土地使用權人的國有建設用地,應按其規劃住宅建築面積100%建設人才住房。

2020-2022年,全市供應人才住房集中建設用地不少於8000畝,其中2020年不少於2095畝、2021年不少於3000畝、2022年不少於3000畝。

打造人才小鎮。除列入年度集中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地塊外,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選取高鐵站點周邊等交通便利、配套相對完善的片區打造人才小鎮,用地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落實,公共服務設施與人才住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單個片區人才住房建設規模不低於5000套,所建房源由市級統籌調配。

租賃型人才住房結合承租人意願簽訂租期不超過3年的租賃合同,期滿後如有需要並仍符合申請條件,可以續租一次,續租期限不超過3年,租住期間出現違約情況的,取消其產權型人才住房購買資格。

產權型人才住房自不動產登記之日起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人才調離本市的,由政府按原價格回購或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銷售;超過5年但不滿10年確需交易的,須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銷售;超過10年的,可以上市交易,政府優先購買的,不需補交土地增值等

收益。

明確租金和銷售價格標準。租賃型人才住房結合房屋租賃合同租期實行階梯式租金遞增模式。承租人首個租期租金標準按不高於同區域住房市場租金的60%確定;第二個租期租金標準按不高於同區域住房市場租金的80%確定。產權型人才住房銷售價格按不高於銷售時點同區域商品住房售價的80%確定。

全市按照市委組織部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制定的分配對象、資格條件、排序規則開展分配工作,區(市)和各自建人才住房單位不能單獨劃定或提高申請條件。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以上是基本的幾條關鍵內容,說實話,看完這個文件,感覺更多是個湊數字的文件,不要說沒有詳細的現實調查,連一個相對準確的預估都沒有,更不瞭解人才狀況和房地產的現實狀況,更不知道如何實施,當然也很難實施。

下面說說文件中的基本問題和過去的一些經驗教訓:

能用市場解決的還是用市場解決,起碼要有個比例。在本國,無論哪個城市,福利房不可能如新加坡那樣,佔到80%多,那樣的話,大部分地產企業就得退出市場。

到底有多少人才缺房子?

那麼青島的這個邊界到底在哪裡?顯然是個非常重要的頂層設計的問題,顯然只是為了10萬套的整數,到底可賣的房子佔市場多大比例?到底可租的房子佔租賃市場多大比例?有沒有統計和調查?顯然看不出來。

從10萬套的規模看,就算一套的總成本是50萬,也這是個500億元的巨無霸項目,如果是一家企業來做,估計前期的市場和定位研究就得做大量工作,否則無法對應市場.但是這個文件看不出來,在市場調研上幾乎見不到幾個數字。

前不久有領導在央視做節目,說去年青島引進了25萬人才,估計是被有關下屬虛報數字了。因為青島這幾年增加的人口也就10萬左右,數字就對不起來。到底青島有多少存量人才,每年又有多少增量人才?這些人才有多少住房需求,到底多少能通過市場解決?還有多少要靠福利房解決?

人才公寓顯然要比以前的經濟房和廉租房複雜得多。從細節上,還涉及戶型比例和麵積的問題,文件後邊的人才分類來看,主要照顧了中高端人才。但是你看看面積,三五十平,七八十平,基本還是經濟房的思路沒變。高端人才就住這麼小的公寓?能體現出尊重人才麼?人家家裡人多,二胎家庭,這麼小怎麼住?顯然這樣的一刀切不符合以人為本和尊重人才的基本目的。

總之,很多事沒搞明白,如果能在前期花錢調查清楚,是不是更加有的放矢?避免更多資源浪費?

到底如何和商品房處理好關係?

這是人才需求方的問題,還有市場供給方尤其是商品房的問題,是不是也得調查一下?真如果大規模推出來,到底會對商品房市場產生多大沖擊?會不會到時候價格都差不多?對租賃市場會有多大壓制?會不會出租價格也會差不多?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上面的表格只是個和去年各區商品住宅數量的簡單對比,但是也能看出市區供應之難度,土地之稀缺,市區郊區之懸殊,各區域供求之差異。

文件中說的很清楚,說是人才公寓要在銷售時按照不高於周邊商品房的八成價格來賣。問題是去年青島二手房價跌幅全國第一, 去年有些新房降價厲害的區域降幅已經超過20%,已經是成本價。那麼同區域人才公寓再下調的話,成本怎麼辦?如今樓盤幾乎沒有20%的利潤的了,如何調動建設積極性?

就市內四區而言,人才公寓的量遠大於實際的商品供應,就便是以租賃房為主,也是個5萬套的龐大數字,哪裡找土地?地價如何平衡?某些區的土地都給了自己下屬的國有公司,都是債務巨大,本來就要靠土地還債,他們能願意劃撥土地建設租賃房麼?

尤其是市南,幾乎沒有土地供應,一下子給了16000多套的任務,如何騰挪給其他區?其他區能配合這麼大的土地麼?即便將來建成了,在市南上班,遠郊區的房子這些人才他們願意申請麼?只怕也沒有調查,只是簡單給了個數字。

而且去年整個青島賣的土地總計超過千億,總建築面積2935萬平米,也就是至少建設20多萬套房子,再加上今年一季度的疫情,二季度之後的供應量,如同泰山壓頂。這些情況考慮到了麼?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而今年根據市場的估計,全市商品房上市總量將超過20萬套,僅僅西海岸和膠州兩個區域總計就將超過10萬套可謂去化壓力巨大。而西海岸還規劃了2萬多套人才公寓,如何與商品房部分處理好關係?後期的地還能賣出去麼?

青島和香港,甚至和京滬不同,商品房沒那麼貴,尤其是郊區,再加上降價,很多人其實是動態的,他未必就非要選福利房,一次降價可能就會吸引很多年輕人去買商品房,這是一種比例很大的動態,沒有一個基本的預估能行麼?

比如膠州大多數開發商很是艱難,有些標誌性樓盤去年從13000到了9000,從10000多到了8000,即便如此的局面下,不能降價,否則約談。人才公寓還怎麼處理?還需要建設麼?直接從開發商降價之後把房源買過來不就行了?何必再自己出錢建設?或者允許開發商降價促銷,這不就是天然的八折甚至七折人才公寓麼?

比如萊西去年年初,本來房價很低,也就四五千,結果大量外地人員進入炒作,當地有關部門放任不管,結果三個月漲了一半多,六七千甚至七八千了,如今就是建了人才公寓,就是打八折,不還是比原來貴麼?

福利房未必有人要

在過去數年的房地產政策的制定上,有些部門是很牛的,他們幾乎很少徵求市場的意見,都是關門制定政策。百忍老師印象中,2012年市場艱難,有位房管局的女副局長出來象徵性的座談了一次,轉眼已經八年了。青島的房價大漲大跌,甚至幅度排到全國第一,與有些部門的這種行事作風,怕是不能說一點兒關係沒有。

其實從這個比例來看,也很難實現,因為地產下半場之後,包含了大量福利房的土地已經不是金餑餑了,開發商未必肯拿。價格制定自然也是難題,因為商品房一直在變動,而各區之間的土地騰挪指標更是難題,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白沙灣的深刻教訓

而且青島過去的福利房尤其是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和分配方面,教訓很多。

數年以前,領導拍板在白沙灣建設號稱全國最大的經濟房基地。找了天一、正商等開發商,做了三個盤,分別是金色海灣、白沙上苑、藍海港灣, 總計10000套福利房,其中銷售的經濟房就有6000多套,價格才5000多,可謂便宜。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沒有做足夠的市場客戶調查,就急急忙忙讓三家開發商開了工,上了馬。後來白沙灣旁邊的商品房大降價,性價比就不高了。原本是有市區的拆遷戶作為兜底,不愁無人申請。結果錯誤判斷了形勢,市區的人都卡不上這個區域,不來,條件一再放寬,申請的人依然很少,極為尷尬。

開發商資金壓力就大了,後來有關部門一看也是無可奈何,折騰了好長時間,最後只能低調了放寬到幾乎和商品房一樣的條件,這才消化完畢。後續還在為了配套的事情提意見,這個網上都有,隨便搜搜都是。

這個還有最新案例:市內某區為了安置回遷居民,在膠州某樓盤耗資數億採購了一批迴遷房,結果沒人去,又想讓人家開發商賣掉,殊不知人家自己的房子都在降價賣,誰還管你,何況你還不許降價,怕是國有資產流失。於是那些房子現在還在空在那裡。

高新區的未分配房源

近幾年,出了高新區之外,青島在福利房的建設方面規模大大縮小,甚至連分配的速度都是慢得驚人。

2019年夏天,算是最後一批放出去了。包含了李滄的中南、城陽的萬科等十來個項目,在此輪房價大漲之後,依然是4000多元,也沒啥調整。這些房子有的很多年沒人過問,早些年甚至申請不足,房子都建成好久了。這次是因為對比旁邊商品房,已經差了好幾倍的價格,因此引發更多人來。

高新區在領導堅持之下,很多地塊都直接規劃了人才公寓,正好趕上市場火爆,開發商要擴張,所以硬著頭皮拿地。無論是碧桂園、世茂、卓越、融創等等,都有大量的人才公寓的建設任務,很多都是佔了地塊的40%,如今市場局面下,這些地未必能賣出去。

而且這些房子只有最早的紫荊閣去年放了一批,價格只有5600,那當然是搶購了。如今依然要求現房之後才能申請,剩下的定價基本在8000,但現在誰也不知道會如何安排?按說該提前準備吧?整個高新區起碼積累了幾千套房子,到底如何處理?按照現在的數量、價格和申請標準,只怕高新區符合標準的人難以滿額,此事未見結果。

無論香港還是新加坡,申請此類房子,都是提前數年,規整資料,建檔立卡,動態變動,輪候排隊,政府掌握基本的需求情況,這樣才能按需而定。

如今高新區上學還有個積分制度,結果這個反而無聲無息。比如河套的世家御園很多年前也有大批經濟房的建設任務,但是因為商品房開發速度慢,如今這些經濟房早就沒人管了。


今年青島人才福利房10萬套,如何實施?


清憲書記來青島後,提出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幹部隊伍,可謂點中穴位,戳中要害。

尤其是市場化和專業化,從日常和眾多公務員的接觸來看,對比深圳等南方城市,確實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人坐在機關裡,對市場極為隔膜,其實2018年高位搶房的人群中,很大一一部分就是體制內的人員。

這個文件從實際案例的角度,更加深刻的體現了這一點,不做調查和深入實際,就出了這麼一個涉及到十萬個家庭的文件,確實有很多問題。這裡邊涉及到人才的問題,土地的問題,財政的問題,差價的問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本國特色的政治經濟社會學的綜合難題。過去很多年裡,青島經濟房的規模比這個小的多,都出了很多問題。如今這麼大規模,更得貼近市場,切合實際,否則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市場尷尬。

不過他們既然開放徵求意見,那麼我們就簡單提一點常年在一線的體會吧。上述問題讓有關部門起草文件的同志回答一下,如果他們能條例清晰的回答明白,那或許真的是青島未來的人才之福。

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