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能不能漲工資呢?

勇闖4168151281


這次的疫情確實讓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醫患關係有點緊張的環境下重新認同了“白衣天使”這樣崇高的稱謂,他們在一線奮力抗疫的點點滴滴也一次次感動了我們,很多人在內心對這些英雄也都是抱著深深的感激和回饋之情的,但是具體到題主的問題“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能不能漲工資?”我認為這是不會發生的。

一、醫療機構的正常漲薪機制

醫療機構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構成為基本工資,跟當地經濟情況相關的績效工資、醫院效益來決定的一部分補貼補助等。基本工資一般為每兩年提升一次,基本也都在10%的幅度。

另外,職稱對醫務工作者的工資高低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基於這種漲薪機制以及長遠的考慮,我認為國家不會因為一次的疫情而進行整個醫療行業的全面漲薪。

二、按承擔責任和風險大小給予獎勵

本次疫情,有些醫務人員衝在最危險的重災區,天天跟危重症病人在一起,被感染的風險更大,也更為辛苦;而有些醫務人員則相對好一點點,身處的環境不會那麼危險,所以按照個體所承擔的責任和風險給予當次疫情的不同標準和等級獎勵會顯得更為公平和合理,就像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通知》內容:

“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臨時性工作補助。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三、國家和政府的其他獎勵方式

其實除了以上提到的補助方式,多地政府也都做出了不同的獎勵方式,比如西安市提出的優先解決一線人員子女的上學問題,以及後期休養、年內景區免費等其他獎勵方式。

另外在此次防控救助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醫療衛生人員在職稱評審時會進行優先推薦,崗位聘用時優先聘用,並可以破格晉升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等等。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獎勵是一次性的,那麼後面對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等的機會則是對一線人員長期的嘉獎。

以上。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你想多了,我在基層醫院工作,事業編制,單位效益不好,只能拿工資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跟財政要,財政不給,根本就拿不到,到年底的時候精神文明獎,什麼目標獎,別的單位都有的,我們一概沒有,或者只有百分之七十。別跟我說什麼灰色收入,基層醫院有什麼灰色收入?!反正我是沒有。即使是這樣,疫情來了,我從沒想過要退縮,畢竟我們要是退縮了,那誰還能上啊


小美姥爺3


【智說職場】觀點:作為醫護人員家屬,我認為會漲一部分工資,也應該漲工資。

我老婆就是醫護人員,從疫情發生後到現在為止,她每天去上班的點點滴滴我全看在眼裡,這讓我對她以及對她的工作也有了另一層理解。

記得年初,當全國人民都已經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待在家不出門的時候,其實醫護人員是更具有敏感性的,他們更明白病毒的危害性以及可怕性。當時她們醫院要求所有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只要科室有突發事件就必須趕往醫院,而且那段時間所有的醫護人員全部輪流上班。

說實話,我是比較擔心的,因為外出就意味著風險,而且去的還是各種病患最集中的醫院。

前兩天有一次她下班回來後很是擔心的給我說她們科室接收的一位病人發熱了,發燒一直不退,我說你們怎麼處理的,她說已經單獨病房隔離了,正在觀察。我很是擔心的問你們進去查房、打針什麼的穿隔離服了嗎?我老婆告訴我物質太緊張了,沒有護目鏡只能自己戴上泳鏡,沒有隔離服只能自己製作個簡單的熟料隔離服進入病房。我聽後很是吃驚,擔心的同時不禁很佩服他們的職業精神。不過還好的是那名患者最後證明只是普通的發燒。

再想想抗擊在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真的是拿生命在戰鬥,即使從這方面講也應該為他們適當的漲工資。

1、國家肯定會倡導為醫務工作者漲工資

前兩天李蘭娟院士建議要把高薪留給醫護人員、科研人員、軍事人員等,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包括我在內也非常贊成。

國家有難,衝在第一線的永遠是我們的醫護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以及解放軍戰士們等。他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為祖國和人民排憂解難,而有些英雄已經為此付出了生命。

這次疫情發生後,國家也拿出了部分資金為一線的醫護人員補助,雖然一天只有200或者300元,但也是一種認可。所以,疫情過後我認為國家會著重考慮為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漲工資。

2、但有一點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醫護人員的工資是與醫院的效益直接掛鉤的

即使要漲工資,也要分類別、分層次的漲工資。因為即使國家倡導醫療機構為工作人員漲工資,但只是倡導,會出具相關指導性文件,不可能強制要求漲工資。因為拿醫院來講,每個醫院的等級不同,承擔的職責不同,工作量不同,效益也大不相同,最終還要落到每個醫院的頭上,也就是因地制宜,根據醫院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漲工資。

所以,漲工資應該是大勢所趨,但怎麼漲,如何漲,漲多少,還要根據醫院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智說職場】總結:我認為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會漲工資。因為這次“大考”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工作性質,也理應為他們漲工資。

我是 ,歡迎關注我,專注職場自我提升,一起探討有趣的職場故事,與你分享優質的職場乾貨。


智說職場


醫務人員的工資應該上漲,國家也在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此次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能不能漲工資呢?

先來說一說疫情當中,醫務人員享受的臨時補助。

——每天發放200元或300元臨時性工作補助

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下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明確——

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也就是說,對於一線直接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來說,每個月補助差不多就有9000元左右。

有人覺得這個錢挺多的,但是要知道這是醫務人員在冒著生命危險在前方戰鬥,不到一萬元的補助,其實還是少的了。

再來說一說疫情過後,醫務人員的薪酬會不會上漲?

未必會因為疫情上漲。

實話實說,兩者可能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疫情並不會直接導致醫務人員的薪酬上漲,關鍵的是要看薪酬改革的情況。

其實你回過頭來看,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長期激勵,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薪酬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度增長。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印發了《“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其中,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同時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

2018年,《關於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下發,鼓勵試點醫院積極探索,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可見,為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院的薪酬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醫生的收入,也在穩步提高。

其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收入,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助於推進高薪養廉,一方面有利於提高醫務人員的尊嚴感和獲得感,使醫務人員隊伍更加壯大,如果讓醫務人員工資低的可憐,又要承擔暴力傷醫等各種風險,恐怕沒人願意讓孩子學醫了。

小結:

醫務人員的工資,不必然會因為疫情而上漲,但是他們一直處在上升的通道之中。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剛看到新聞,四川省出臺政策:

凡在省指揮部公佈的定點醫院直接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人員的子女,由當地教育部門統籌: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在當地就讀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優先安排;在當地就讀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在同批次學校中直接錄取;在省內就讀中職的,按照家長和學生意願直接錄取;對報考普通高校的,實行全程“一對一”服務。

出臺這樣的政策,可見對於奔赴一線的醫療工作者不僅僅是精神上的獎勵,更多開始傾向於兌現實質性的利益!


為什麼需要實質性的鼓勵?

在疫情中,他們是逆行者,靠著在醫學院的誓言奔赴前線!然而他們身後也是千千萬萬的家庭,也是有家有口的普通人。

精神支柱固然重要,但吃喝拉撒也不能少啊。他們也需要依靠這份工作來養家餬口,來教育子女。為了讓這樣的英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應當給予這些逆行者的家庭更好的條件,讓他們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這次過後會漲工資嗎?

工資待遇我覺得不一定會有多少漲幅,但我覺得,在以後,會更多的考慮醫務工作者的實際情況,解決他們的實際需求。

比如,在去年和前年的暑假,四川遂寧的中心醫院就在暑假對接了輔導班,為員工子女提供學習和保姆服務,這樣降低的醫務工作者在長時間工作期間,孩子獨自在家無人看管,容易發生事故的風險。

相信,以後還可能會有對醫務工作者父母的保障,配偶的關懷等等政策,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更勇敢的去戰鬥!


總之,希望大家在經過這次疫情之後,能給我們醫務工作者多一些的理解,少一些醫鬧,他們真的很累,但他們為了我們大家的健康依然在努力堅守!在此向廣大醫務工作者致敬!

歡迎關注@曉琴是誰,和你分享不油膩的中年職場故事!


曉琴是誰


【lily的觀點】醫療工作者們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救死扶傷、穩定人心的作用,疫情後漲工資也屬情理之中。我們更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國醫療人才資源緊缺,醫療人員的收入相較發達國家而言也有差距,而變差的從業環境和漫長的職業成長之路和低起薪導致從業人員的流失。除了提升薪酬也需其他方面的同步改善。

我國醫療人才資源的現狀

有數據顯示,我國醫療最主要的問題是醫療資源不足,每千人執業醫生數僅為2.2,而法國、澳大利亞和瑞士這樣的國家每千人執業醫生數為4。即便如此,這樣的國家也開始重視醫生數量不足的問題。

人民日報曾有報道,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僅有10萬人穿上白大褂。更為嚴峻的是,中國醫師協會2018年1月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45%的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

究其成因,其情形複雜,大抵有下述原因:

  • 一方面因為當前執業環境變差,超負荷工作下難以精益求精。
  • 從醫路漫漫,起薪低。通常臨床醫學本科生需5年,而本碩博連讀則需8年,還有醫院的規培、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生,lily的醫生朋友告訴我,這一職業變遷最快需22年。lily的那位朋友初入職場時和老婆都是醫生,他說那會兒他第一個月的工資是600,而在他在藥企工作的朋友第一個月是3000。

為什麼應該提高醫療人員的薪資水平

人民日報曾提出“要讓醫生獲得合理收入,改革醫學生培養模式。”lily認為提高醫療人員薪資水平的必要性在於:

  1. 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前期醫生的個人投入成本高,工作也多處於超負荷狀態,我們應尊重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合理提高醫療工作者的薪酬。
  2. 提高薪酬一方面能留住可能流失的人才,也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的加盟,為這一行業的更好的持續發展提供可能。

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除了提升薪資外,也需要社會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為醫生執業和成長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

  • 例如,多給予醫生執業流程的尊重與體諒。lily個人在就醫過程中,就曾親見有患者因為排隊過久或醫生報告過晚雙方起衝突的情況。
  • 發展互聯網醫療,規範在線問診、醫療諮詢、遠程診療等模式。
  • 提升大眾的醫療健康素養。例如對常見急救知識和常見疾病的認知等

結語

因此,lily認為,疫情讓我們更能理解醫務工作者在守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除了提升薪酬,我們更需要予以從業者以尊重,營造良好的執業環境。

以上,供參考。

我是lily,專注職場百態,歡迎討論。


人在職場lily


醫生,護士裡面也分高收入和中低收入的。上海的主任醫師,明裡暗裡,加外出治療,一年至少大幾十萬吧。和工薪階層比,還有加薪必要嗎?而三,四線城市的醫護人員,比如孝感,黃岡的醫院護士,疫情中的絕對主力。在疫情前一個月能拿到多少?這才是疫情後我們要考慮的,而不是所有的醫護人員。醫療資源要適當向三四線城市傾斜,不能只顧大城市。


田園牧歌70474032


【長鹿生觀點】:疫情過後,給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漲工資,雙手造成,堅決支持。畢竟這次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衝在前,保人民一方平安,做出巨大貢獻,不漲工資,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讓我們來看看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的風采吧。

【案例分享】:

陳穎,浙江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護士。,95後的美女護士,去年剛剛入職,雖然資歷尚淺,卻主動請戰,今年大年初一,接到培訓通知,初二就和五名同事,進入醫院負壓病房,衝在抗疫最前線,母親得知後,心疼不已,但是,陳穎卻說。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這種時候必須挺身而出。”

這幾天,陳穎一張照片在網上火了。請看:

因佩戴口罩、護目鏡,在陳穎秀麗的臉上,烙下了深深的紅色傷痕,看得讓人心疼。明明還是個孩子,卻衝到了抗疫的最前線。讓人感嘆,90後長大了,能為國家出力了。

陳穎被網友稱為“最美護士”、 “最美的疫線面孔”。

給陳穎這樣醫護人員漲工資,提待遇,我們沒有理由不贊成,不僅要贊成,還要雙手贊成,還要支持國家給大幅度漲工資。

【案例分享2】

筆者所在地市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因一名確診患者,故意隱瞞旅行史和接觸史,導致醫院感染科、呼吸內科以及ICU,60多名醫護人員隔離。這60多名醫護人員,全是抗疫前線的主力軍。隔離後,一下子導致醫護人員緊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張姐,是這所醫院的某內科護士長,已經52歲,帶頭報名,天天在負壓病房,忙前忙後,自身還身體不好。可是,大疫當前,張姐不顧個人安為,衝擊在抗疫最前線,起到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給張姐這樣的醫護人員漲工資,提待遇,我還是雙手贊成。還是支持國家大幅度漲工資。

其實,不光是漲工資,有好多醫護人員正是壯年,孩子正在讀高三,初三,今年面臨高考,中考,醫護人員奔波在抗疫最前線,國家也要給這些醫護人員子女高考、中考適當加分照顧,我們也雙手贊成。

特別是各省份去湖北支援的醫護人員,家有高三學生,根本照顧不上,建議湖北出臺相關政策,凡是湖北境內高校,特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些985、211。要大幅度降分照顧這些醫護人員子女,讓英雄付出,有所回報。

END


歡迎【關注】長鹿生,專注解答職場類問題,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咱們共同探討。謝謝,如果喜歡的回答,麻煩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長鹿生


1.建議國家在編制,職務晉升方面予以照顧,2.護士臨時工太多,應該予以照顧。3不建議提升醫務人員待遇,和正式編制上班人員相比,醫生的待遇是其他上班人員的兩倍,諸位勿噴,你們不相信去找醫生朋友諮詢一下,別說工資高不高,就說正常醫院給發的拿到手裡。再漲,與我們的消除不均衡唱起了反調。所以不建議。


雨雪霏霏796


漲不漲工資另當別論,但願奮戰在一線的臨時工,派遣工……編制外的能給予入編,不讓人寒心!畢竟用生命參加了這次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