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向小孩子學習?學什麼?

啟航WWW


我們以為是我們給與孩子的愛偉大,其實孩子給與我們的愛更純潔,以及給予我們愛的機會更偉大!

孩子是我的神!拯救終結了我自私的人生,打開我的心門,讓我感受到世界的圓滿和生命的意義!

感謝孩子,感謝你的陪伴!


翻譯侍者


要不要向小孩學習?

我覺得很有必要。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都有顆赤子之心。他們的愛很簡單,很真誠;他們的喜歡很直接,不做作;他們的真,是純真,沒有名利的塵埃;他們的善,來自天然;他們的美,人見人憐。

反觀成年後的我們,戀愛的時候,扭扭捏捏;工作的時候,拈輕怕重;家庭教育的時候,心浮氣躁;人際交往的時候,錙銖必較;創業的時候,半途而廢;事業有成的時候,揮霍無度。無數的缺點,不一而足。

當然,一個成功的成人,或者說一個大寫的人並沒有這些缺點,或缺點很少,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具有孩子們一樣的赤子之心。

所以,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也願意改正自己的缺點,那我們就很有必要向孩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真善美,學習他們的赤子之心,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易啟讀書夢遠航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帶上面具,木然遊走於人群中,卻忘記了面具下自己臉上曾經的生動與鮮活。大概很久很久沒有撕心裂肺地哭過了,也很久很久未曾沒心沒肺地笑過了,我們學會了小心翼翼地控制和掩飾自己的情緒,悄悄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大人。

然而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裝著裝著,慢慢連自己也信以為真了。成長是一種學習與模仿——我們學會了父親式的嚴肅和母親式的慈祥,也學會了揹著手踱來踱去的屬於長者的威嚴,學會了養家餬口的疲憊,也學會了觥籌交錯的從容。直到有一天,我們徹底習慣了面具的模樣,成為無數個看似相異實則雷同的面孔中的一個,從此,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

我曾看到蜜蜂在花叢間採蜜,一朵接著一朵,進進出出,好像永不疲倦的樣子,很是羨慕它們。它們一生認準一個目標,心無旁騖,矢志不渝,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螞蟻也是這樣,罕有見到幾隻螞蟻在無所事事地閒聊或者曬太陽——據說有一些螞蟻會將公蟻採集而來的花蜜直接儲存在自己腹部,然後自己懸掛在蟻巢壁上,為蟻群儲備糧食,如此度過自己的一生——這真是令人敬佩。

與它們相比,蒼蠅就顯得無聊得多。風靡全球的《小王子》中有一段話說得很是精闢:“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這樣的喧囂和躁動,我常常在自己身上觀察到,想要擺脫卻又欲罷不能。

或許我們也在渴望靈魂深處的聲音,在帶上面具之前,這個聲音曾經無比清晰——那時候,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曾經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地拼搏。如今,這個聲音卻漸行漸遠,幾不可聞,只有在偶爾的回憶中,才能稍稍觸摸到那一絲久違的熱情,卻又轉瞬即逝。

曾經,我們有機會觸摸到了生活的真實,後來,我們又將它拋棄了。我們把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用層層偽裝遮蔽起來,然後裝著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這種適度的自我欺騙,讓我們可以小心翼翼地躲在人群中,躲在面具後面,不用去面對真實的自己。

那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到底在呼喚什麼,這是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個體都應該發出的自我追問。然而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最終都選擇了轉移、迴避甚至逃離,他們不願也不敢直視自己的心靈,於是,只能用忙碌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懦弱,用平庸來掩飾自己精神的荒涼。

只可惜多數人看不到的是,逃避也是一種選擇,生活並不因為你放棄選擇而停滯不前,所以你最終還是得為自己選擇“不選擇”付出代價。摘掉面具,選擇去直面真實的自己,意味著一種對自己的人生真正負責的態度,即便這種與自我的“直接的面對”常常並不愉悅,甚至非常痛苦和煎熬。

成年人常常羨慕孩子們,羨慕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矯揉做作,不苟且敷衍,每一天都過得無比認真。我跟兒子玩遊戲時,看他無比投入的樣子,戲問他:“遊戲裡的人是真的假的啊?”他說:“當然是假的啦!”於是我學會了,哪怕明知生活是一場虛假的遊戲,也應該用一種認真的態度去玩。

孩子們的這種境界,與羅曼•羅蘭所謂的“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境界相比,並不遜色多少。對於孩子們的認真和快樂,或許有人會反駁,甚至斥之為“懵懂無知”、“年少輕狂”,如果這種反駁成立,至少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成年人掌握了更多的生活的真相,然而這一點恰恰又是無法證實的,更多的證據其實源於成年人的自以為是。

倘使我們能夠放下成年人的架子,摘掉“裝腔作勢”的面具,認真地、虛心地去觀察孩子,向孩子們學習,對於我們空乏已久的人生,一定會有所助益的。在他們的身上中,有一些“天然的”東西,蘊藏了人類最深層最根本的高貴特質,守住這些特質,或許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和有意義。

所以,可能我們需要討論的不是“人生有沒有意義”,而是“如何使人生更有意義”,雖然後者實際上是以對前者的肯定回答為前提的。孩子們不會去想“人生有沒有意義”或者“這個遊戲有沒有意義”之類的問題,他們通過自己的全身心的投入,用行動直接去體驗和實踐著人生的意義。

對於“人生有沒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可以靠科學、理性和思考去尋求答案,而對於“如何使人生更有意義”這個問題,我們卻需要靠自己用生活本身去回答。並且,無論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都不得不面對第二個問題,對於思維的邏輯性的執著(即認為前者是後者的必然前提)並不能改變在實際生活裡兩個問題本身的割裂。

非要將兩個問題捆綁在一起,是一種對於理性的執著,而我們實際上是被直接“拋入”(海德格爾)這個世界的,人的這種被拋入性本身就是非理性的,無需意義的支撐。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這樣一來,即便我們發現人生的本質並沒有意義,也並不影響我們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甚至,對“人生有無意義”的思考本身,也可以成為我們“意義人生”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應該切實地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而不是逃避、推諉甚至自我欺騙。即便如叔本華、尼采這樣著名的悲觀主義者,也不會因為洞徹了人生意義的虛無本質而放棄面對自己的人生。在尼采看來,“人生固然是是一場悲劇,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把把這場劇目淋漓盡致的進行演繹。”

既然如此,過多的偽裝就顯得多餘,裝著不認識自己則更顯得可笑。孩子們的生活裡不需要太多的偽裝,他們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行動是一致的,因而整個人都是通透的。這並非說孩子就一定比成人高明,但這種樸素的“知行合一”在成人身上卻很難發現,成人的世界裡有太多的約束和障礙阻隔在他們的心靈與身體之間。

當然,所謂向孩子學習,並非要我們都回到孩子的純真與童稚中去,所謂“摘掉面具”,也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因為在孩子身上,我們似乎發現了“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的範本,或許我們無法將之直接複製過來,但至少可以成為我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愛吃饅頭的旺仔


要向小孩子學習,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可以重新審視我們對於品質和美好的定義。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給孩子傳播輸出怎麼樣的價值觀,告訴孩子如何安身立命實現自我價值,孩子隨著長大和意識的成熟從而賦有什麼自我品質。家長可以從一系列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內心反省,自己是否具有這種品質以及是否具有實現這種品質的能力和態度,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身已經偏離了給孩子輸出的思想價值理念,可以嘗試著用孩子現有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實在問題放置在孩子面前並探測孩子的反應以及態度做法,家長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洗禮,因而也被稱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自我再教育”。通過從小家長給孩子傳播的價值觀,對孩子頌揚稱讚的英雄事蹟,講述的美德榜樣的示範,家長主要塑造了孩子映像中對以下方面的觀念,同時也映射了家長對孩子的合理教育以及家長從小孩子身上可以借鑑學習的方面:

1.愛心

家長教育孩子從小要有愛心,對路邊乞討者回給予善意的饋贈,一個有愛心的孩子,會回報父母,會關心他人,會對社會有貢獻。會在人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在愛孩子的時候,也要讓孩子愛我們,愛小朋友,愛老師,愛環境。懂得了愛,孩子才能擁有珍惜的品德。而有愛,我們的孩子才能不自私。這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底。而家長對於愛的教育,是一種大愛,家長在生活的磨礪中,會對大愛的概念越發模糊,以至於偏離了給孩子傳播的對於“愛”教育,當家長對於什麼是愛時,不妨問問孩子。

2.快樂和健康。

孩子覺得快樂就是童年的成分,而健康是快樂的搖籃,只有健康才能真正快樂,而這個至簡的道理,大人越來越不清楚,但是小孩越來越通透,想小孩學習,他們的樂觀,樂天精神,達觀開朗的態度。

3.團結合作

會合作才會分享,才會發展助人行為,也就能學會在集體裡的團結他人的能力。小孩通過遊戲明白了與人合作是何等重要,而家長也通過一系列的社交活動慢慢總結團結的不可替代性。孤掌難鳴,當家長沒有辦法解決目前的問題時,想一想曾經教育孩子的“團結歡”。

4、謙虛。

家長通過讚揚與鼓勵增長孩子的信心與勇氣,但同時也在給孩子強調不能驕傲要繼續進步繼續努力。在表揚和讚許面前,孩子應該有平常心,而不是沒有鼓勵就不再做應該做的事情。謙虛的孩子更好學,更能接受大家的建議,才容易進步。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虛則傾,中則正,滿則盈”,不可驕傲,這也是大人需要向孩子學習的。

5. 誠實

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誠實的孩子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樣,坦誠真誠的品格最容易贏得他人的信賴。

6.尊重

家長教會孩子怎麼樣對人以禮相待,做到有禮貌懂謙恭,尊重他人的行為與思想作風,不要求他人與自己的想法趨同,以他人自由之界限為限度發揮自己的自由,這就是最大的尊重。家長考量孩子的尊重觀,同樣可以學習從孩子角度理解的不同的理念。

7.責任

責任和愛密不可分的。家長應該培養每個孩子:從小就應該承擔自己分內的事情,讓他們做父母的小幫手,愛勞動。孩子們會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會承擔日後團體對他要求,扮演自己日後的社會角色。

家長從孩子的這些層面去參與孩子的思想成長,同時也是對自我的“再教育”,向小孩子學習,因為小孩的理解角度和大人的思維方式有所出入,學會傾聽,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


自由學術


大人最應該向孩子學習的,是他們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這些不是我們沒有,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一次次打擊中,丟失了——“這有什麼好看的”“小孩子別問這麼多”“不知道”“別亂動”“你個破壞大王”……

於是,我們也說著同樣的話,循環往復…


睿說成長


學習地還是要有的,畢竟孩子是人的開始端,可以說是天真無邪,那種心靈是我們應該所保留的,但是現實社會已經把我們那種心靈報上了一層有一層衣服我們假裝開心,假裝微笑,相互試探,爾虞我詐,充滿著我們現實生活中。

孩子的學習力是我們所不能比的,也可能是我們長到後想要的東西太多,以至於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放棄了所以,開始抱怨和放棄當初的夢想,有可能都忘記了當初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以及自己的初衷。而且是少有的孩子呢會因為自己想要的付出很多,在我們看來可能那很簡單,但是仔細想想那還是個孩子他目前只有那些,也就是說他付出了所有,而現實的我們呢?

能讓一個孩子開心起來很容易,只要給她想要的東西或者去做他想做的事,他就會開心很長時間,我們呢,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們為了應酬生活,做著不喜歡的事,看著不喜歡的人,想一想自己多久沒有真正開心的笑過了,敞開心扉的那種笑,我們一直在迷茫,臉上一直掛著一種職業笑容面對著生活,面對著周圍的人和他們侃侃而談,但是自己的心聲又何曾對人說起過,只可能把它埋在心裡,而孩子會把自己開心的不開心的說給自己的父母或者好朋友去聽,而你身邊又有幾個可以吞吐心聲的朋友呢。

好好去感受自己的內心吧,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冰如玉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努力!!!

這是當今社會新的標語,新的號召!

我認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非常多,有的時候,真的感覺自己都不如一年級的小朋友!!

1、跟著孩子學書法,我一直的夢想!

2、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3、育兒路上的各種問題。

4、孩子的每科知識,當孩子問起自己崇拜的爸爸媽媽,不至於太丟臉的給孩子說不會講,或者講錯了!

5、時政熱點新聞。

感覺自己要學習的真的太多!!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加油吧![加油][加油][加油]


6會飛的魚6


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孩子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

1、比如當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不會管旁人的嘲笑還是鼓勵,他會做自己,努力學習,直到學會走路。這告訴我們當我們認準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們也不必理會讓人說什麼,只管做自己。

2、學孩子放下悲傷的態度

大家都知道,孩子上一秒因為某件事痛苦,可是下一秒也會因為有件事而開心大笑。

3、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在教會孩子成長及處理事情中,我們也可從中學到很多經驗和知識。



人如浮萍


冰心說過:你簡單,世界就簡單。小孩子的幸福快樂是源於他內心的簡單,成人的不快樂源於內心有一堵牆,把人和事都想的複雜,不自覺的對周圍人有所防備,甚至充滿了驕傲、妒忌。其實孩子身上的那種簡單純淨,謙虛肯學是我們成年人最該學習的,當我們蹲下來向孩子學習,這個世界便會更加充滿愛和溫暖。


講故事的宜興紫砂壺


孩子有很多優點,你要是真的好好觀察孩子,真的有很多值得大人學習的。

如果大人都像孩子一樣童真,善良,真誠,純潔,那多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