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看區塊鏈對全球公共事務治理的影響

這個農曆新年假期,我們都在經歷一場影響全球的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衝擊。相信所有的相關參與者,本意一定是想努力把事件帶往最好的結局。當然,我們都看到了,此次公共衛生事件,跟全球之前的一些其他性質的公共事件一樣,治理的過程往往都無法做到事事順意,甚至有時候還會事與願違。

蓋因其性質上的“公共”的特點,導致相關參與方眾多、相關利益方多元、相關關係者複雜、相關方目標不同……所以公共事件的有效治理在全球都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尤其在信息社會時代,在複雜的網絡背景下,從2003年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病毒”(NCP),我們發現單靠自上而下的治理機制,已經越來越難於包打天下甚至越來越難於有效管控了。這不僅是因為近十幾年高鐵大發展,導致人員在全國的快速流動,更是因為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絡的發展所導致的信息發佈、傳播的多元和過載。

信息化時代,複雜網絡結構帶來的複雜社會現象,給全球的公共事務治理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但數字化技術,也給全球公共事務治理創造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以及區塊鏈。

區塊鏈能為防疫抗災做點什麼呢?

疫情下看區塊鏈對全球公共事務治理的影響

最優化公信實現

公共事務的治理往往需要多方信息的互通、互證、互享,而且這種互通、互證、互享必須低信任成本並且及時、高效、可信。分佈式賬本最基本的技術特點就是數據可由參與各方添加,由參與各方互證、互認以實現不可篡改、不可撤銷。公共事務治理當中的信息公開、存證和溯源,是一項最好不過的區塊鏈應用了。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來做善款的追蹤、食品和藥品的溯源、項目進展的透明化等,早已經是通過區塊鏈實現的很成熟的解決方案了。

任何突發的公共事務,一定都是短時間裡全社會範圍內萬眾矚目的事件,兩千萬人晝夜“監工”武漢臨時醫院的建設就是一個明證。給全社會一個可靠、可信並且公開、透明的“數學證明”,可能是讓全社會最快達成共識,最快產生公信的最好方法。畢竟,通過數學算法得出結果,所有人都可以自行驗證其正確與否。關於區塊鏈在這方面的作用,業界已經有不少實踐了,此處不再贅述。

最高效多方協同

公共事務的治理往往需要多方參與,需要大規模協同作戰。全球大多數公共事務治理過程中出現的處置不當、處置效果不彰或者處置效率很低等問題,都與不能很好地協調參與多方來有效地進行大規模協同作戰有關係。區塊鏈被設計成一個多方參與記賬,共享一個賬本的“總帳系統”,例如以太坊當年就是以建立一個“全球計算機協作網絡”為目標的。雖然以太坊追求的最高目標目前還沒有達成,但作為參與各方共同記賬的數據總帳系統,區塊鏈已經可以有效地運作了。

公共事務的治理模式不能照搬公司事務的治理模式。自上而下的集中決策機制在面對公共事務治理時,至少在這三方面可能力有不逮:一是無法有力地協調眾多外部或者跨界的參與方,對很多的外部參與方,決策者不可能每個那麼熟悉;二是對發生在邊緣、底層的複雜情況和緊急情況反應不及時,甚至毫無察覺;三是術業有專攻,公共事務的治理需要彙集眾多的資源與能力,它不是一個集中決策機制所能夠涵蓋的。本次武漢紅會處理全球捐贈物資的錯亂,反應的就是中心化治理機制在公共事務治理當中的無能為力。醫療物資的倉儲、運輸、分發,是特殊行業的一門特殊專業,連醫院都要依靠專業公司的服務,紅會自身怎麼可能短時間建立起來這方面的能力呢?

區塊鏈分佈式總帳系統,就是一個幫助建立大規模協同作戰的技術,從而實現開放節點接入許可、依據各自角色擔任特殊節點、共享所有數據、共同確認數據、分別負責各種任務等個方位協同。

疫情下看區塊鏈對全球公共事務治理的影響

最有效激勵機制

公共事務治理的參與方往往是不同利益主體,所以需要儘可能地照顧到各方利益,才能發揮出各方的積極性。清華大學賈西津教授論述過政府保障責任和社會志願機制是公共事務治理當中的兩種資源配置機制。政府保障責任與社會志願機制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的。但如果對社會志願機制實行統籌調配,又會打擊社會志願機制的積極性。在本次疫情事件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很多社會志願者想盡各種辦法來繞過湖北省宣佈的統籌調配機制,甚至不惜動用直升飛機來把捐贈物資送到指定捐贈對象手裡。

這其中主要原委在於:因為公共事務治理的非營利特點,吸引各參與方積極參與的利益訴求不再是經濟利益的分配,因此不能再依靠中心化機構來掌控、評價和分配。社會志願者可能源於同情心、家鄉情、社會聲譽、慈善公益、個人英雄主義、企業文化、醫學研究等多種動機。

面對疫情事件利益相關者的正當利益訴求,如何建立一個足夠滿足這些五花八門利益訴求的“激勵相容”機制?靠原來熟悉的“統籌調配”機制,顯然是無能為力的。

區塊鏈的激勵機制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對“利益相關者”激勵相容而設計的。區塊鏈是在世界越來越平、社交關係越來越虛擬化、機構越來越平臺化網絡化、經濟和社會活動越來越數字化的時代,為了解決去中心化治理的有效性而誕生的技術系統。區塊鏈的激勵機制,不是用來有效解決中心化事務處理模式的激勵問題的;它是用來有效解決利益多元化的、去中心化的、利益相關者模式的有效激勵問題的。

因公共事務治理的非營利性,相關參與方肯定不能用經濟手段來調動積極性,儘可能地照顧到所有參與方的不同利益動機,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相容的激勵機制,是決定公共事務治理成敗的關鍵之舉。

最可靠隱私保護

公共事務治理往往是跨界、跨行、跨專業甚至跨國的:讓武漢紅會非常頭疼的藥品和醫療器材的存儲、運輸、分發的問題,卻是九州通醫藥公司的日常事務;日本目前確診的一百位新冠病毒患者,其中七十幾位是來自於一艘國際郵輪的各國遊客;中國疾病控制當局從一開始就積極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主要國家通報了在中國發生的疫情及基因分析情報,以尋求全球合作。

這樣各色各等的陌生人或互不隸屬的機構,要達成合作關係共同來解決世界性的公共事務問題,確認合作意向也許並不困難,但真正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往往就會涉及參與多方的數據交換和數據協同計算的問題。毋庸諱言,各國、各行業、各個人都存在數據主權、數據產權、數據隱私的確權和保護需求。堅實可靠的數據確權和數據隱私保護,是跨國、跨行業、跨個人大規模合作的前提條件。

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共識記賬、經濟激勵、社區治理再加上諸如哈希函數、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可驗證計算、安全多方計算等密碼學算法,是上述世界性合作博弈難題到目前為止最優雅的解決方案。

在此時此刻防疫抗災的過程當中,區塊鏈從業者們紛紛發問:區塊鏈能夠為此貢獻什麼?捐款捐物,盡綿薄之力當然可為!上線區塊鏈善款溯源追蹤系統盡然可嘉!而在未來公共事務的治理當中,區塊鏈可以發揮的作用也許比我們現在能想到更為巨大。

(本文轉自PlatON,作者肖風,內容有改動)

疫情下看區塊鏈對全球公共事務治理的影響

西安三元產城顧問集團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依託集團十多年來在業界以“產業改變城市”為使命、以“政府部門、園區管委會”為服務對象、以“招商落地、產業聚集”為核心能力所積累的豐富的產業規劃、產業招商、產業運營經驗,持續專注於產業諮詢的實戰性與產業發展規律研究,聚焦於細分產業的研究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