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專家擔憂一線房價上漲,數據證明買房人沒錢才是“硬傷”

房企還沒有開始自救,政策保障已陸續出臺。

降房價換銷量是房企的重要自救措施之一,如果房企真出了資金週轉問題,會選擇及時降價促銷,以期回收資金。眼看疫情即將過去,售樓部 迎來了重啟 銷售的的希望,各大房企也在做著充分的準備 。但是,房價還沒有開始下調,促銷還沒有開啟。部分城市為紓解企業困難,已陸續出臺相關保障措施。

目前已有無錫、西安、上海、重慶、南昌、南京、浙江省等城市從延後繳納土地出讓金、減免部分契稅、預售證提前辦理,預付款提前使用,房企貸款延後歸還等給予了穩定保障。從樓市政策保障上來看,房地產及相關建築業佔GDP的權重超過14.2%,穩樓市的配套措施也非常給力。所以,很多人均把這些保障措施理解為,新一輪“救樓市”出臺。

站在房企的角度,目前有兩個工作,一是宣傳無理由退房,由於給出的時間較短,沒什麼L用。二是推出線上看房及直播銷售,由於前期買家秀與賣家秀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信任也無法建立,同樣沒什麼L用。至於是否降房價,在部分房企還在猶豫不決之時,那個有經濟學家的帶頭大哥,再一次走在了前面。以微商套路,三步走降價方式直擊人心。先圈人、再降價(降得還會很猛)、最後收網得利。

兩大專家擔憂一線房價上漲,數據證明買房人沒錢才是“硬傷”

上海兩大專家觀點“對撞”,一線城市有房價上漲的風險。

上海交大顧孟迪教授認為:疫情過後,一線城市房價必定大漲。原因是2003年SARS疫情過後,房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人會進一步流向產業及醫療資源較發達的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則認為:房地產業現狀與“非典”時期具有五方面不同。這五個不同和我們前幾天的內容基本相似。主要是發展階段、房地產定位、發展趨勢、居民 槓桿、居民購買力,這五個方面均不能同日而語。

盛松成教授在其十大建議中既主張避免房企大量倒閉衝擊整個房地產行業,給予房地產業必要、合理的支持,同時也強調貫徹落實“房住不炒”的方針。

放鬆這一定位,也許會帶來一時的快速發展,但會透支未來發展空間,甚至引發經濟金融風險。這種短期行為並不可取。

長期內仍然要應對房價上漲的壓力。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供給端不能滿足被抑制的需求,房價就會快速反彈,尤其在一線和核心二線等經濟基礎較好、城市管理效率較高、產業及醫療資源較發達的城市,“穩房價”仍將是這些地區調控的重點。

從兩位專家的觀點來看,雖然認知上各有差異,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擔心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其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之間也會分化。去年我們就專門發文分析過幾次,深圳房價要先於上海、北京回升,目前已經印證。而廣東房價今年沒有上漲的基礎。疫情結束,北京可能會率先跟上深圳上漲的步伐、上海其次。廣東今年房價還會有下跌的空間。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避免花300萬買房後悔,

別人上過的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擊下圖進入查看。



居民沒錢買房了,房價上漲的基礎正在失去。

1、居民賺錢越來越難,2000 -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0.81%,而2014-2019年為7.99%。收入增長幅度下降明顯。

2、再加槓桿風險巨大。2003年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為16.2%,而2018年則為53.2%,且仍呈上升趨勢。最新的數據是2019年三季度居民部門槓桿率為56.3%。2008年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居民部門整體在去槓桿,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從17.9%上升到超過56.3%,增幅世界第一

3、買房人每月還貸佔月收入的比重甚至超過50%,已明顯超過國際通行的40%臨界值,高出臨界值25%的比例。一旦其穩定收入來源受到影響,必然帶來還貸風險。而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增加了收入不穩定的風險,強化了買房人的風險意識。

綜合來看,“救樓市”可以穩定現有房地產行業,同時穩定經濟。但是,居民已經沒錢了,加槓桿也沒力了。房價大漲就不太現實。沒錢買,你漲再多也無用,買房人沒錢才是“硬傷”。


兩大專家擔憂一線房價上漲,數據證明買房人沒錢才是“硬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