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點魚花很多,就是不開口,有什麼好辦法嗎?

海哥愛釣魚123


這種情況我相信很多釣友都遇到過、首先先確認一下,是不是魚。

有些時候地氣也是根魚腥是的,所以這個時候你要仔細觀察一下了,如果是魚,調整你的魚鉤的水層位置,不行在調整一下餌料的味道。


豆麵粥


魚花和魚腥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一會事,咱們分開說。

一、魚花你如果說的是魚遊動造成的波紋那,這個就是有魚翻身遊動造成的水面有波紋,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1、小魚群在窩中槍食上下游動造成的。2、一般是上游魚種,如白鰱花鰱這種中上游魚種,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

二、如果你的魚花指的是魚腥,那就是一般都是窩中有魚,這種情況沒有口就要找原因,1、首先要確定是不是魚腥,有時候分不清是魚腥還是氣泡,有時候水下植物發酵會產生小氣泡,太陽照射情況下會不斷冒泡,區分氣泡和魚腥就看泡泡大小好存在時間長短,魚腥是魚魚在吃食時或在水下魚鰓活動產生的氣泡,這種氣泡一般泡泡小出水不會馬上破,因為有魚身上的粘性,氣泡就會很快破。2、如果確定了是魚腥就要找魚食和魚層問題,有魚腥下面肯定是有魚,不吃口第一個找魚層,如果釣底沒有口就往上釣一釣,如果還是沒有口就找魚食的問題,是不是味道過於重,導致魚過來了但是吃食的時候味道讓魚離近就感覺嗆所以不吃。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野釣旅行者


釣友們好,我們到一個釣點,經常會遇到水面魚花很多,打窩子之後窩點也有很多的氣泡冒出,但就是釣不到魚,是什麼原因呢?

(一)餌料問題。

水面有魚花,首先確定這個水域有魚,窩點有魚花,也就說明魚進窩點了,也就是說魚是有進食慾望的,我們下鉤後沒有魚吃鉤,首先考慮我們用的餌料是否對口,要根據魚花魚泡判斷是什麼魚種,要根據魚的累型魚的喜好對口用餌,比如判斷是鯉魚,就用玉米或者大團鯉魚商品餌去釣,如果是鯽魚就用蚯蚓紅蟲或者小團的商品餌去釣,反過來窩點是鯽魚,你卻掛玉米去釣,那怕鯽魚把窩子鬧翻,也很難有魚上鉤。記得在一個夏天,窩裡明顯有魚,蚯蚓麵食都不吃,後來掛了一段蘆葦芯,一下就拉上來一條五六斤的大草魚。

(二)水域地質問題。

我們垂釣的水域多種多樣,有沙底,石底,淤泥底等等,如果我們打窩打在汙泥很厚的地方,或者樹葉雜草很多的地方,魚進窩後搶食窩料,同樣會攪起很多氣泡魚花,我們下鉤後魚鉤很可能就會沉入淤泥中,或者埋在樹葉雜草下,從而魚找不到到鉤餌,造成我們釣不到,釣不好。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把浮漂調離底,讓鉤子旋在水層中,並要經常提逗,讓魚能看到鉤餌,提高中魚的機會。

(三)天氣問題。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夏秋季節,當溫度高,氣壓很低的時候,魚產生缺氧狀態,在水面起花甚至浮頭,這種情況下只能釣浮拭拭,找找水層釣一下,運氣好還能釣幾條,釣不到只能收傢伙回家,這種情況真的沒什麼好方法解決。

好了釣友們,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經驗,有什麼補充的歡迎探討交流。


野釣劉叔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根據題主的描述,浮漂周圍有很多魚泡,而且會蹭到魚線上,甚至是錨到魚的情況,那就說明窩裡肯定是有魚的,而且魚的數量不在少數,不然錨到魚的概率就很小。但是題主也沒用說明是什麼樣的魚泡,以及錨上來的魚是什麼魚,那麼只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開說明了。

一、從天氣方面找方法

自然界的魚生活在水裡,肯定是受天氣的影響的,就像地裡自然生長的莊家,洪澇也好,乾旱也罷,最終都是靠天收的。魚生存的改變也是受天氣的最終影響的,那麼天氣影響魚不吃餌主要通過上面樣的方式來實現的呢?

1、從溫度來影響魚口

溫度的變化是最經常的,也是最重要的天氣影響因素,夏季溫度高,氣溫就高,然後氣溫再間接的影響到水溫,水溫升高了的話,魚的胃口就不好,也會躲到深水處避暑。溫度低的話,魚也會改變自身的溫度來使用周圍的低水溫,那麼魚的活性就差,在進食的時候力氣就不足,在浮漂上的表現就是不吃鉤或者是吃餌但是打不到。

2、從氣壓來影響魚口

氣壓主要是通過影響水體的溶氧量,來實現對魚生活的改變,但是氣壓的影響是屬於季節性的,只有在夏季的時候,這種影響才比較明顯的顯現出來。比如:在三伏天的時候,氣溫過高導致氣壓極低,那麼空氣中的氧氣就不能快速而有效的被溶解進水裡,水體的含氧量低,魚就會離底上浮,以尋找含氧量多的水層,甚至是從空氣中吸取氧氣,此時的魚肯定是不開口的。

3、解決方法

  • 尋找適宜的溫度:天氣雖然是影響魚生存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魚因為天氣而不吃餌的話,還是要具體分析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假如是夏季溫度高導致的,那麼可以在白天作釣深水區,或者晚上野釣淺水區。假如是冬季溫度的影響,那麼就要在晴天去作釣,但是要避免剛晴的那一天或者是連續晴朗的天氣,因為此時的魚會上浮曬太陽,有時候還沒有適應環境,就是不進食的狀態。

  • 選擇合適的氣壓:當氣壓影響到魚口的時候,那麼就要在氣壓好的時候出釣,當氣壓在一千百帕左右,或者在低壓的時候呈現上升的趨勢也行。再或者選擇進水口或者增氧機的附近,這裡的水體含氧量肯定要高一點,也就是從側面來避開氣壓對魚口的影響。

二、從水情方面找方法

魚生活在水裡,肯定時時刻刻都受到水的影響,以上有關天氣對水情的影響之外,還有一些經過長時間才能形成的水情,以及日常都能影響魚口的水情也是在考慮之列的。


1、水底醬層的影響

其實肥水的水質通常也會有醬層的,但是在一些其它的水體裡也會存在醬層,比如:經常有人打窩,並且是超量的打窩,由於魚沒有及時消化掉,多餘的食物就會在水底腐爛變質,最終形成了特有的醬層,不僅埋沒鉤餌,水底的味道也不適合魚類生存,所以在釣的時候,魚會到處找餌料,但是就是不吃餌。

2、肥水水質的影響

什麼樣的水就會有什麼樣的魚,在一些水質清瘦的水域,裡面的魚其實還是比較好釣的,尤其是生口魚。但是當因為眾多的原因,導致水體的營養成分含量過高,魚就不缺乏食物,但是水體的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就會過多的消耗水體中的氧氣,那麼魚就會因這兩種原因而不開口,甚至是出現輕口魚。


3、解決方法

  • 尋找特殊天氣和餌料:針對肥水的水質,既然是不缺吃的,那麼即使打窩也沒用,只能在水體含氧量方面進行改變了,什麼時候合適?當有降雨的時候,尤其是大的陣雨,突然增多的額外水源就會讓肥水稀釋一點,水中氧氣增加,魚口肯定要好點,再配合特殊釣餌,比如使用岸邊的純天然的果子,應該就能釣到。

  • 避開醬層:醬層的影響可謂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餌料即使味型對路,也會因為醬層的影響而失效的。所以就要避開醬層,選擇乾淨的水底進行重新打窩,或者在醬層前面一點做釣,但是打窩的量要把握好。

三、從魚情方面找方法

1、偏口魚導致

偏口魚其實是吃鉤的,但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它口味的餌料而已,偏口魚的形成也是比較特殊的,都是經過長期進食某一種食物而導致的。比如:我就碰到一處水域的魚,只用蚯蚓才能釣到,我感覺是跟周邊的煤灰渣影響水質有關。還有的魚只會吃岸邊的果子,因為食物來源豐富且充足,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偏口。



2、滑口魚導致

滑口魚的形成原因其實也有很多種,一來魚肯定是具有趨利避害的天性,有的魚天生的狡猾,比如鯉魚,有的是經過後天的影響,才變的口滑,比如:被釣過許多次之後放掉的魚,或者是逃跑後長大的魚,即便是正常長大的大魚也會在吃鉤的時候很謹慎的。通常滑口魚都是會涮餌的,就是將餌料吃進嘴裡感覺一下,但是立馬吐出來,然後再重複這樣的動作,在浮漂上的變現可能也多樣,有時候釣頓的話是陰漂,釣靈的話有口打不到。


3、小魚鬧窩導致

自然水域,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小魚鬧窩的現象,有些環境保存好的,魚類資源完善的水域,可能小魚不會很猖狂,但是隨著掠食性魚類的銳減,小魚愈加繁多,有的水域基本上是放不下魚鉤的。而小魚鬧窩的話,浮漂肯定是一直動和不停,而即使有大魚進窩,也會忌憚小魚,從而影響對象魚吃鉤。

4、解決方法

  • 針對滑口魚:就要將浮漂調的頓一點,過濾掉一些沒有用的涮餌信號,同時將餌料的狀態調整好,做到在涮餌的時候不鬆散,或者直接使用顆粒餌料。

  • 針對偏口魚:可以多嘗試幾種釣餌,來排除它不吃的東西,或者多多觀察,看偏口魚平時都會進食什麼東西,運氣好的時候,肯定會有驚喜的發現,果真如此,離爆護就不遠了。

  • 針對小魚鬧窩:在打窩的時候就要注意味型的選擇,儘量清淡一點,然後打兩個窩子,一個主窩一個副窩,輪流試釣。在釣法上可以使用重鉛跑鉛等方法使得鉤餌快速到底,避開小魚的截口。在釣餌上要做黏,減少霧化散落,味道也要清淡一點。

最後總結

窩裡有魚,但是不吃餌的話,就要在各個方面進行原因的分析,通過天氣的影響,水情的影響,魚情的自身情況是否有問題。但是這都是比較格式化的東西,有時候一個很小的細節就會改變所有的局面,就像在冬季釣魚的時候,由於魚口輕,我們如果釣的過頓或者過靈,都是不行的,過頓拉不動,過靈也拉不動,重要的在於遇到問題的思考總結,形成自己的經驗和體系,下次肯定能用上的。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也歡迎朋友們關注評論轉發!


大別山小農人


釣點中魚星直冒,卻不咬鉤,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有以下三種原因:

1、餌料氣味過大

2、餌料味型不對

3、魚不在低層(起伏)



針對以上這幾種情況下面一一進行解答

1、在垂釣過程中,多數釣友都喜歡添加小藥,這是沒錯的,但是要根據實際魚情選擇合適的味型及用量,而有的釣友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一頓亂加,什麼薯味的,腥味的,中藥味的,香味的等等都添加進去了,效果的卻有,確實把魚誘過來了,可是魚進窩之後在小藥的刺激下非常活躍,上下亂竄,時間久了會覺得味道過大而被嗆跑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好看魚星直冒,而不吃餌的原因之一;大家如果發現這個問題,首先降低餌料味道,不要讓窩子裡氣味過大。


2、餌料味型不同於氣味,氣味包括香、腥、臭;而味型是酸甜苦辣鹹,他們二者有著本質性區別,就好比一盤水者肉片,聞起來香噴噴的,這是氣味,而吃起來卻麻辣鮮香,這是味道。釣魚也是一樣,魚在聞到喜歡的氣味後進窩,但是發現沒有幾樣是它喜歡吃的,只能在窩裡亂轉,撿食一些它能吃的東西,而鉤餌恰恰是它不喜歡的味型,它就不會吃。所以應該及時更換不同味型餌料,最有效的方法是如果黑坑換顆粒,野釣換玉米,應該立刻有效果。如果還是沒口,那就是下邊的問題。


3、魚起伏,不在低層

在遇到天氣溫熱,水中缺氧的時候,或者黑坑垂釣散餌霧化過大,將魚帶離底時都會出現窩子裡有魚星,卻不吃餌的情況;這時的解決辦法是加長子線長度,或者打飛鉛,延長鉤餌下底速度,給魚充分的吃餌時間,主釣截口;並且拋竿頻率要快,鉤餌到底沒有口,逗一下馬上提竿打下一竿,這種方法比釣浮的效果要好,因為釣浮我們不知道魚在哪個水層。

結語:

不論出現什麼情況,要冷靜分析,逐一排除,更換不同釣法,餌料;慢慢積累,不斷總結,長此以往就沒有什麼難題了!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同時也感謝朋友們耐心閱讀!


尋魚記


淺談窩裡有魚不開口的應對

窩底魚泡很多,一般是鯉魚進窩,鯉魚又稱推土機,它是一路走一路拱.水底就像車過一樣,沙塵翻滾。鯽魚文靜、優雅,又稱鯽魚妹妹.她的泡是嘴巴輕觸水底產生的,只有杯口大小、非常稀疏的小團星。草魚幾乎不下底,也就沒有泡了。確定了魚的種類,採取不同的釣法。

1、確定是窩裡是鯉魚,如果臺釣用的是餌料的話,我們就要考慮餌料的味型,狀態如何.搓餌不可過稀、不可過硬,軟硬要有彈性,像煮熟的饅頭一樣,柔軟有彈性。不沾手、手感好,一搓就成型。味型是濃了、淡了,要反覆的實驗,直到魚開口。

2、水底有醬層,鉤餌沉到土裡去了,魚也找不到餌料,只有反覆的翻攪。這時我們就要修剪鉛皮,重新調漂,讓鉤餌離底。或者在餌料裡面添加雪花粉,減輕餌料的比重。讓魚找到餌料,自然就開口了。

3、氣溫太高,魚離底了。我們可以釣滑漂。滑漂就是把漂下面的太空豆往下移動到離鉛墜1米左右的距離,注意不要捱到鉛墜,要留一段距離,捱到會纏線。子線加長、換細,子線可以放到50公分、80公分都可以。子線用0.8,1.0都可以,不建議在小了。減慢鉤餌沉水的速度,主打接口。或者從離底開始找魚層,每次把漂下5公分,只到找到魚的水層。

4、如果窩子裡面是鯽魚,臺釣搓餌的話餌料要小黃豆大小就可以,輕輕的拋到窩子後面、頻率抽起來,搓餌不行換拉餌,拉餌不行換蚯蚓。鯽魚可以追泡,鯉魚不要追,鯉魚是亂跑的,速度快,追不上。這個時間可以把鉤餌放到起泡的地方,等下一輪過來。

5、傳統釣就簡單多了,鯉魚的話就是玉米勤換,剝皮。在窩點的外圍,反覆的提逗,拖逗。離底釣浮,全在手上操作。

逗魚要慢、要有針對性,不要亂提亂放。鯉魚拱過要逗冒泡的兩邊,前後。如果釣點是坡或者坎,要逗魚進窩的方向

玉米不吃換麥子,麥子不吃掛蚯蚓,蚯蚓不吃掛米。還不吃的話外掛也要整幾條上來。釣魚人,不可以空軍!


歡迎【關注】巡魚問道,知魚選位,分享我的野釣經驗。請望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觀點!


巡魚問道


這種情況相信野釣的朋友都有遇到過,下面我就自己的經歷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可能是窩料比餌料味道好,打完窩料後,魚進窩出現魚泡,但是它不喜歡吃餌料,建議一般打窩就用酒米,特殊情況少加點其它味型。

其次,水底有腐爛的水草層或其它障礙,在鉤餌到底後魚看不到餌料或看到也吃不到,這個時候最好能釣離底一點。

再次,魚不在水底,也會出現有魚泡,就是不吃鉤的情況,有一次就是看你旁邊釣魚狂拉,自己這邊有泡不吃鉤,後來過去一看釣的半水,我做出調整後也是連桿鯽魚。

當然啦,還是要根據自己釣點的情況具體找到原因,做出判斷調整,最後祝大家新年爆護。





剛哥釣江湖


碰到這種問題原因不少,不找原因,只找對策,這個才是硬道理.

1: 天氣問題:

氣壓低魚不開口,沒有任何辦法,收竿回家.

2: 水底原因:

特別是臭底爛底.這時候多半為窩子裡太混,不管是窩料發臭還是淤泥臭,魚不喜歡下底覓食.解決方法: 調靈釣靈,減輕餌料的比重,使餌料離底,不能陷在底泥裡.

3: 餌料問題

餌料或窩料味道過重: 加入本味餌料,或直接換用清淡餌料作釣,夏天可加果酸類.

4: 魚的狀況

窩子為老滑魚:.黑坑見得比較多,老魚怕物化. 減少物化,換清淡顆粒餌料作釣,如沾麻團.

5: 窩子問題

窩子為老窩臭窩,或前一個釣友使用的餌料引起,多見於黑坑.正窩子魚不敢吃餌,只作拱餌,撿窩料吃. 採用對策: 釣窩邊,比如50公分或1米的窩邊,採用扎蛤蟆釣法,窩子前後左右試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小編碰到有魚不開口這個問題經常使用的對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漁者智釣,我是漁動,一個有著十年釣齡的釣魚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也同意我的觀點,請動一動您爆護的小手,為我點贊,也歡迎隨時與我交流.謝謝!


漁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春天釣魚釣友們會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明明看到水裡有魚在泛花,甚至有魚在水邊遊動,但當我們下鉤去垂釣時,魚漂卻一動也不動。小編特地寫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同時從網上整理一些關於這方便的技巧分享給大家。廢話不多說,下面開始分享乾貨:

1、漂沒調好

調漂是釣魚人要學的基本技能之一。對於很多新手,因為調漂不到位,魚鉤沉不到水底。我們知道大部分目標魚都是在水底活動,如果調漂不到位,餌料要麼沉不到底部,要麼躺在底部,魚兒想吃餌也很難吃的到。下面貼出一個簡單調漂攻略,如果是新手先學習調漂。

2、餌料不對口

俗話說:餌不在精,對路則靈。當我們使用一款餌料的時候,沒有魚來吃,我們就要考慮換餌。一方面要考慮的是餌料是否夠新鮮,有些釣魚人使用的餌料是已經過期的商品餌料,魚就不太愛吃,或者是開出的餌料過硬等等,需要重新開一點試試;另一方面要考慮的是餌料的口味問題,如果使用面餌不吃就試試蚯蚓或者紅蟲,或者一些帶有天然成分的餌料,比如有些魚很少吃人工餌,喜歡吃水中的苔蘚,那麼我們要針對性開帶有苔蘚成分的餌料。

3、水位過淺

如果是一些水位比較淺的地方或者一些水比較清的地方,魚兒容易受驚,在垂釣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動作要輕,同時選擇面對陽光垂釣,不要讓魚竿的影子留在水中。如果白天沒有口,建議白天先打打窩,等到晚上或者下雨的時候再去垂釣,魚兒警惕性比較低,魚兒也就會放膽吃餌。

4、釣位不對

俗話說:三分釣技看運氣,七分釣位還得靠經驗。釣位選的不對,沒有魚在這裡活動,想釣到魚也是困難的,想要選擇一個好的釣位:首先,春季釣魚選擇釣位遵循“釣灘”,就是指淺水區,因為淺水區陽光照射以後,升溫比較快。其次應選擇釣草,因為水草是魚兒藏身和覓食的地方。

如果在一些河塘或者水庫沒有水草,就選擇一些向內凹進來的地方進行垂釣,這樣地方比較隱蔽,是魚兒經常活動的場所。春天多風,我們也可以選擇下風口,風會把一些微生物或者藻類植物等垂釣這裡,在這裡選擇釣魚,必有收穫。

5、線組搭配不當

早春天氣變化不大,目標魚種是以釣鯽魚為主,所以線組的選擇要遵循:小鉤細線。過粗的線組容易出現信號比較小或者無信號,春季建議選擇0.8#~1.0#的主線和0.3#~0.6#的子線。

以上5點就是今天的釣魚分享,遇到類似問題的釣友可以預先嚐試進行解決,祝大家有好的收貨。

如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明明就是你858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魚花,一般指的是魚在水面上跳躍、翻身、追逐、快速遊動等造成的水面的局部浪花。其實不同的魚花,是反映著不同的魚情的。

一般的,平靜的水面上,悠哉悠哉地游到水面上翻個身或擺個尾的,據我多年的觀察,最多的是鯉魚,其次是草魚,魚到水面上打個花馬上又會潛到深一點水裡,這些水花多較明顯,動靜較大。還有一些本身就在表層活動的魚類,如白條、馬口、翹嘴時不時的也會打個花,但是動靜較小,代表的是小魚的嬉戲。

天暖的時候,鰱鱅會到水錶遊動,多數是成群的,如果沒有任何外界干擾,就只是靜靜地且慢慢地遊動,不會打花。但只要有任何異動,比如岸上的聲音,魚群中個別魚突然的反常行為,甚至天空中一隻鳥飛過的影子,魚群都會像受到驚嚇一樣,產生一片水花。

一些肉食性魚類,如翹嘴經常追食其它小魚,在水面上會產生追逐的浪花,甚至會有肉食性魚張嘴咬擊的炸水。

鯽魚會不會產生魚花?會的,我見過,但是平常很少,在水不深的地方,有可能釣點裡的鯽魚會偶爾有一個條突然上來冒個頭。我也見過鯽魚頻率到水面上打花的,好像是夏天雨後,水整體較渾,在岸邊的樹下,當時我還很奇怪,怎麼會這樣?一分鐘之內可以見到好幾次鯽魚出水。

平常我們見到最多的魚花,主要是上面所說的一般性魚花。這類魚花一定程度上反應魚的活性,冬季肯定比夏季少,天氣驟變時最為明顯。一天之中,晨後和傍晚相對會較多,因為這兩個時段是魚的覓食高峰。

那題主所問的“釣點魚花很多”能說明什麼?我覺得除了能說明此水域有魚之外,別的啥也說明不了。

所以這個題目轉換一下,就是“在有魚的水域裡,就是不開口,有什麼好辦法?”,至此,我的回答完畢,因為轉換之後的這個問題太大了,等於“怎樣釣魚?”。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