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根据碑铭文献记录整理

漯河有个受降路,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接受日本投降的纪念地。至今,74载过去了,受降路记载着那段沧桑岁月,受降路沉淀了那段厚重的历史。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1945年9月20日,侵华日军第115师团,第92混成旅团,骑兵13警备队,共31560名日军在漯河向我无条件缴械投降。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所管辖的全体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在侵华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中国军队指挥官命令他们将竹木街西段,由寨内通向煤市街(今公安街)的小土路加宽取直,运来碎砖废瓦修成宽8米长700米的大道。1945年12月上旬,作为铭刻漯河人民见证抗战胜利的“受降亭”,“受降碑”,落成于漯河火车站花园内。与此同时,竹木街也更名为“受降路”。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郾城(今漯河郾城区)被划为全国16个受降点之一。同年9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在山陕会馆(今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的31560名日军的投降。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签字后,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侵华日军司令官鹰森孝脱下军帽,弯下腰连鞠9躬,双手举刀过头顶交给国民党司令刘峙。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受降街内人工还原的狙击日寇的堡垒阵地。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受降街内抗战军民支前拥军雕塑。

漯河“受降路”,印证抗战沧桑岁月

图为受降街内抗战军民支前拥军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