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參加婚禮給一百元錢,一家子人去吃,還沒發筷子就大吃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穎賢歲月


從你出的題目到你說話的口氣來看,你對這樣的事情好像很氣憤。那麼我就只能說你是少見多怪,孤陋寡聞了。我說的是,往往擺酒席的主人家對這種場面還是很高興的。城市人擺酒席已經沒有這種事情了,大家也都知道的,城市也沒有100元的份子錢了。這種事情其實都是農村的,現在農村在家裡的人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在外面打工或者是做小生意。如果是農村誰家有事,連個幫忙做事的人都沒有,誰家過事前要通知在外的人回家來幫忙的,回家了,那就是老的少的,男人女人都回來了,男人去幹活,女人嘛來幫廚,大家難得在一起,孩子們也起鬨,吃飯一窩蜂,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喊的叫的難得的熱鬧。隨禮嘛都是100元,這不是份子錢的輕重,而是大夥的心。你說說,人都回來了不在自己家裡開伙了,不在主人家裡吃飯到那裡去吃飯呢?主人家最上心的是:不是來的人多,而是有些人不懂禮數不回來幫忙、吃飯。


崔老大245331624


我想知道如果有人請你參加婚禮,你會給多少錢?1000?10000?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到題主醜陋的小人心!

有資格參加婚禮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一種是同事、同學、和平時一起混的酒肉朋友。我認為(事實上我們那裡都是這樣的),親戚間不論送多少錢(反正你會把人家送多少錢登記的),都應該全家參加,這是喜事,正常人是不會嫌客人多的。以後別的親戚辦喜事,你只要按他送你多少你就送他多少就完了,你也同樣可以全家人都去。至於其他人,其實,在一個地方,差不多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儘管沒那麼細化和標準。通常請一個人或者請幾個人,請柬上都應該寫清楚 ,客人會參照其他人的標準送禮,同時也會參照主人以前送了多少錢給他,他同樣送回多少。絕對不會像題主那麼心胸狹窄 ,借請客來大肆斂財,或者裝逼,打腫臉充胖子,其實他也是窮人一枚,只不過穿了一件叫“城裡人”的馬甲,裝著是城裡人,竟然數典忘祖,嘲笑人家送的錢少,你tmd算個什麼鳥?!


老王頭4743


人上一百各種各色,參加別人的婚禮婚宴,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是喜慶,東完高興,也不會計較那麼多,人越多越熱鬧,越多越高興,越有面子,所以東家不去注意和計較給錢隨禮多少,一般都是隨意。至於吃飯,那就看各自的素養了,在公眾場合,有素質的人會給人以好的印象,被人尊重。象您說的一家人都去,也沒什麼,只是還沒發筷子就開吃,有點不象話,顯得沒素養。在農村,人們會背後搗脊樑的。


寧靜致遠2


我們這裡辦酒席是為了熱鬧,並不是收禮!這是唯一的宗旨!我們這裡婚喪嫁娶,升學宴,喬遷等都是為了一大家族群歡慶!你寫10元!50元。100元!都無所謂!從老人到小孩都要來!一大家族20多家人兩三天都一起吃!主家不但不會計較!來少了人還會生氣!怪自己不豐盛!正席時,真派人去請家族中上了年紀的人!老人不來還真不敢開席!!!圖的是一片歡慶!!


明天144440504


這樣
子參加婚禮給一百元錢,還一家子人去吃要麼是純粹就沒有把自己當外人,要麼就是純粹來蹭吃蹭喝的,那樣子吃相是多久多久沒有下館子了,有點難看了,不說一百元錢的事,眾目睽睽之下,真的丟份子了。遇到這種不必生氣,大喜的日子,感恩感謝他人來了多份喜慶,那麼多人不差那點點。



五月梅


隨份子錢的歷史是非常長久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將一家有事眾家幫的互助力量發揚光大。不過在現代,隨份子逐漸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徹底變味了,成了人情累贅,深陷其中無法自撥。

社會一直都是在發展的,不斷進步,家裡的紅白喜事只靠自家的力量就足以應付所有的費用,再隨份子錢已經是多餘的事情了。那為什麼還要送錢、收錢呢,就是圖面子、圖虛榮罷了。隨著份子錢數目越來越多,不但沒有起到互助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不少矛盾,傷了和氣。

很多有職有權的人辦紅白事的目的是為了藉機大大斂財,不管多少統統都收入自己的口袋,十萬元不多,一百元也不少,非常貪心。時間長了隨份子的消極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討人厭,到最後已經到了你不來我不往的地步了。


標峰理評論


隨多隨少都是禮

多吃少吃都是吃

先動筷吃飽

後動筷捱餓

吃光不如拿光

拿光不怕走光

文雅此時喝白開

野蠻回去撐開懷

今人做客皆如此

何必到處去傳揚

弄得我好難為情

下次桌前難做人

最好天下別隨禮

就在家中吃小餐


遠山霧1


有些問題不能一看到表象就下結論,結論往往與事實不符。

就此問題而言,應該瞭解一下這一家子的具體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

結婚是大事,親朋好友理應祝賀。出席婚禮當然不可空手,何況又是一家子,賀禮是必須的。可是,問題來了,一家子參加婚禮,卻只隨了一百元錢的禮。在有些人看來,真是太少了。

假如,可以假設的話,這一家子,家庭可能很困難,但接到邀請,出於面子,又不得不去,因為人都是要面子的。這就出現了兩難境地,禮多了出不起。不去,雙方沒面子,於是就勉為其難了。現在的情況是請客容易邀客難。

其次,可能家裡確實困難,有時十天半月也見不到葷。現在有了機會,心想著這回可好好地大吃一頓了。

有的知道明天有豐盛的吃,隔夜晚飯也不吃了,空著肚子,等著明天吃豐盛的。肚子餓了,就顧不到其他了。因此,出現題中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素質不高,修養不夠,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顧形象的人也有,這另當別論。

在這種場合,人多雜鬧,注意自己的形象就好了,其他不必多管。


陶田福


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眼下在農村,鄉鎮之間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來回答你:

禮賞往來,傳統上的隨禮與還禮:普通人認為他家有喪喜事時對方隨了多少禮,他就趕上對方家有喪喜事時還多少禮,也有認為在過去物資匱乏時對方只隨了幾元,幾十元,趕上現在,也不能按數還,隨100塊錢吧。

至於去了幾個人?沒發筷子就大吃起來的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有些家庭供孩子上學,娶妻,買房,平常生活很節減,孩子們和老人一日三攴連正常的油水都吃不到,也有藉此機會來吃一些大魚大肉大油的食物。不用花錢填補一下食慾想法。


x辛雙成


照你這麼說非得隨大禮才能去參加,各人根據自己的條件上禮很正常,主家也不是收禮為目的,主要圖個熱鬧、喜慶,禮輕任義重,一人一生也就這一場婚禮,如按你的思維,上一百元的禮有點虧,那你及家人結婚時,只有你們自已家人不用找幫忙的自己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