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参加婚礼给一百元钱,一家子人去吃,还没发筷子就大吃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颖贤岁月


从你出的题目到你说话的口气来看,你对这样的事情好像很气愤。那么我就只能说你是少见多怪,孤陋寡闻了。我说的是,往往摆酒席的主人家对这种场面还是很高兴的。城市人摆酒席已经没有这种事情了,大家也都知道的,城市也没有100元的份子钱了。这种事情其实都是农村的,现在农村在家里的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在外面打工或者是做小生意。如果是农村谁家有事,连个帮忙做事的人都没有,谁家过事前要通知在外的人回家来帮忙的,回家了,那就是老的少的,男人女人都回来了,男人去干活,女人嘛来帮厨,大家难得在一起,孩子们也起哄,吃饭一窝蜂,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喊的叫的难得的热闹。随礼嘛都是100元,这不是份子钱的轻重,而是大伙的心。你说说,人都回来了不在自己家里开伙了,不在主人家里吃饭到那里去吃饭呢?主人家最上心的是:不是来的人多,而是有些人不懂礼数不回来帮忙、吃饭。


崔老大245331624


我想知道如果有人请你参加婚礼,你会给多少钱?1000?10000?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题主丑陋的小人心!

有资格参加婚礼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一种是同事、同学、和平时一起混的酒肉朋友。我认为(事实上我们那里都是这样的),亲戚间不论送多少钱(反正你会把人家送多少钱登记的),都应该全家参加,这是喜事,正常人是不会嫌客人多的。以后别的亲戚办喜事,你只要按他送你多少你就送他多少就完了,你也同样可以全家人都去。至于其他人,其实,在一个地方,差不多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尽管没那么细化和标准。通常请一个人或者请几个人,请柬上都应该写清楚 ,客人会参照其他人的标准送礼,同时也会参照主人以前送了多少钱给他,他同样送回多少。绝对不会像题主那么心胸狭窄 ,借请客来大肆敛财,或者装逼,打肿脸充胖子,其实他也是穷人一枚,只不过穿了一件叫“城里人”的马甲,装着是城里人,竟然数典忘祖,嘲笑人家送的钱少,你tmd算个什么鸟?!


老王头4743


人上一百各种各色,参加别人的婚礼婚宴,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是喜庆,东完高兴,也不会计较那么多,人越多越热闹,越多越高兴,越有面子,所以东家不去注意和计较给钱随礼多少,一般都是随意。至于吃饭,那就看各自的素养了,在公众场合,有素质的人会给人以好的印象,被人尊重。象您说的一家人都去,也没什么,只是还没发筷子就开吃,有点不象话,显得没素养。在农村,人们会背后捣脊梁的。


寧靜致远2


我们这里办酒席是为了热闹,并不是收礼!这是唯一的宗旨!我们这里婚丧嫁娶,升学宴,乔迁等都是为了一大家族群欢庆!你写10元!50元。100元!都无所谓!从老人到小孩都要来!一大家族20多家人两三天都一起吃!主家不但不会计较!来少了人还会生气!怪自己不丰盛!正席时,真派人去请家族中上了年纪的人!老人不来还真不敢开席!!!图的是一片欢庆!!


明天144440504


这样
子参加婚礼给一百元钱,还一家子人去吃要么是纯粹就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要么就是纯粹来蹭吃蹭喝的,那样子吃相是多久多久没有下馆子了,有点难看了,不说一百元钱的事,众目睽睽之下,真的丢份子了。遇到这种不必生气,大喜的日子,感恩感谢他人来了多份喜庆,那么多人不差那点点。



五月梅


随份子钱的历史是非常长久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一家有事众家帮的互助力量发扬光大。不过在现代,随份子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彻底变味了,成了人情累赘,深陷其中无法自拨。

社会一直都是在发展的,不断进步,家里的红白喜事只靠自家的力量就足以应付所有的费用,再随份子钱已经是多余的事情了。那为什么还要送钱、收钱呢,就是图面子、图虚荣罢了。随着份子钱数目越来越多,不但没有起到互助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不少矛盾,伤了和气。

很多有职有权的人办红白事的目的是为了借机大大敛财,不管多少统统都收入自己的口袋,十万元不多,一百元也不少,非常贪心。时间长了随份子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讨人厌,到最后已经到了你不来我不往的地步了。


标峰理评论


随多随少都是礼

多吃少吃都是吃

先动筷吃饱

后动筷挨饿

吃光不如拿光

拿光不怕走光

文雅此时喝白开

野蛮回去撑开怀

今人做客皆如此

何必到处去传扬

弄得我好难为情

下次桌前难做人

最好天下别随礼

就在家中吃小餐


远山雾1


有些问题不能一看到表象就下结论,结论往往与事实不符。

就此问题而言,应该了解一下这一家子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结婚是大事,亲朋好友理应祝贺。出席婚礼当然不可空手,何况又是一家子,贺礼是必须的。可是,问题来了,一家子参加婚礼,却只随了一百元钱的礼。在有些人看来,真是太少了。

假如,可以假设的话,这一家子,家庭可能很困难,但接到邀请,出于面子,又不得不去,因为人都是要面子的。这就出现了两难境地,礼多了出不起。不去,双方没面子,于是就勉为其难了。现在的情况是请客容易邀客难。

其次,可能家里确实困难,有时十天半月也见不到荤。现在有了机会,心想着这回可好好地大吃一顿了。

有的知道明天有丰盛的吃,隔夜晚饭也不吃了,空着肚子,等着明天吃丰盛的。肚子饿了,就顾不到其他了。因此,出现题中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素质不高,修养不够,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形象的人也有,这另当别论。

在这种场合,人多杂闹,注意自己的形象就好了,其他不必多管。


陶田福


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眼下在农村,乡镇之间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礼赏往来,传统上的随礼与还礼:普通人认为他家有丧喜事时对方随了多少礼,他就赶上对方家有丧喜事时还多少礼,也有认为在过去物资匮乏时对方只随了几元,几十元,赶上现在,也不能按数还,随100块钱吧。

至于去了几个人?没发筷子就大吃起来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有些家庭供孩子上学,娶妻,买房,平常生活很节减,孩子们和老人一日三攴连正常的油水都吃不到,也有借此机会来吃一些大鱼大肉大油的食物。不用花钱填补一下食欲想法。


x辛双成


照你这么说非得随大礼才能去参加,各人根据自己的条件上礼很正常,主家也不是收礼为目的,主要图个热闹、喜庆,礼轻任义重,一人一生也就这一场婚礼,如按你的思维,上一百元的礼有点亏,那你及家人结婚时,只有你们自已家人不用找帮忙的自己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