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其实想看《切尔诺贝利》很久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看完它。


这次,终于有了时间,也有了契机,静下来好好的看完了它。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以下的文字,与其说是影评,其实更像是犬句酱的延展。在看完剧后,我对当时真实的世界产生了更大好奇,所以去找了其他资料来给大家更完善的介绍《切尔诺贝利》事件。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反应堆发生了爆炸,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的辐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在桥上看爆炸的居民,据说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这座桥现在叫“死亡之桥”)


然而一手造成这场事故的核电厂副总工程师加特洛夫,在收到反应堆爆炸的消息后,拒绝承认,将其判定成简单且可控的爆炸,并按例调遣了消防部门前来灭火。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随即,消防员赶到。因以为只是普通火灾,并未做任何防护的消防员们成为了这场事故第一批的受害者。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仅在事故当晚,就有2位消防员死亡,而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又有先后28位消防员因此丧命。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在做完这个错误的决定后,副总工程师加特洛夫做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将错误信息报告给了他的上级。


就这样,所有人乃至戈尔巴乔夫都以为切尔诺贝利仅是着了火,甚至都不知道有爆炸的发生。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错误且不真实消息的传播,直接导致了后续救援问题的错误与迟缓。

官方的第一个救援方案是:谁也不许离开。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于是在事情发生9个小时后,距离核电站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的居民生活依旧如常,但实际上辐射早已悄然压境,已经有动物陆续开始死亡。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当天下午两点,例行检查的相关人员到达火灾发生地监测数据,意外的发现当地的辐射数值异常之高,高到他们误以为仪器出现了故障;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另一边,后抵达的科学家也发现了问题的不同寻常——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这绝非一场简单的火灾,而是一场已经悄然开始的致命灾难。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一般来说,人若承受超过400伦琴的辐射量便会受到致命污染,而仅在事故发生的第一天,当地居民的吸收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100伦琴。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救援的序幕终于缓缓拉开,戈尔巴乔夫聚拢国内顶级的核能科学家成立了救援小组,并任命勒加索夫,也就是《切尔诺贝利》剧中的主人公,为小组boss。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然而,面对这件整颗星球上都从未发生过的事,即便是再顶尖的团队科学家也一筹莫展,几经商讨之后他们给出的第一步的解决方案:用五千吨的硼和沙子来灭火,并疏散周围地区的居民。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事发后第二天下午2点,1000多辆大巴车到核电厂的周边,开始了疏散群众的工作。为了防止居民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决定隐瞒真相,只说这是一次暂时性的撤离。于是,所有居民都安心的踏上了这趟他们以为最多不过三天的离程,但事实上自他们登上列车,就再也没能回到这里。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第三天下午三点,被辐射的云层飘到了瑞典上空,云层中携带的巨大辐射引起了瑞典方面的注意,他们致电苏联询问此事,而直到这时,戈尔巴乔夫才真正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当即,他私下联络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即苏联当时的情报组织,曾被称为“四大机密情报组织”),要求他们向他报告有关灾难现场的一切消息,包括科学家的会议。另一边,因为其他国家的反应,已经深陷泥沼的苏联不得不先站出来给世界一个交代。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如此层面的问题必定需要商讨,而众位议事人们在各自发表看法时也理所当然的产生了争议——到底要不要公开真实消息。在几番争论之后,议事人们得到了统一的答案,他们决定按照美国透露核事故比重的三分之一来对外界公布。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当天晚上9点,苏联新闻首次报道了这件事,只是时长仅有14秒: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苏联召回了原本在阿富汗打仗的顶尖飞行员,按计划向反应炉投掷五千吨的硼和沙子灭火: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要知道当时反应炉上方的辐射值已然达到了3500伦琴,是致命量的9倍之多,但这并没有吓退飞行员,他们前赴后继的前往危险之境,以每人每天高达33趟的频次,终于在5月1日,也就是事故发生6天之后完成了这一任务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时间到了5月1日,因为风向的转变,乌克兰首都基辅也遭遇到了污染,辐射值已经是正常值的几千倍之多。


然而,面对这样的事实,本应组织撤离的相关人员却选择了隐瞒真相,且为了安抚人们的情绪在报纸上写“危险已经过去”,还用各种方法鼓励人们参加即将举办的五月节庆典。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于是,那场盛典如他们想象一般盛大而欢乐,只是当时在庆典现场的记者回忆起那一幕只能想到一句话:那仿佛一场死亡游行……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庆典结束之后没多久,当时的负责人就选择了自杀,而当年庆典的影像资料也被从国家档案馆删除。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5月2日,在核电厂方圆7公里的群众疏散结束后,方圆30公里之内的疏散工作也开始逐步落实(但真实的污染面积远超过30公里)。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尽管这个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上层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且是一个大到可以把整个欧洲夷为平地的问题。


在灾难刚发生时,消防员曾经注入大量的水,而后续五千吨的硼和沙子虽然扑灭了大火,却变成了放射性的岩浆,若岩浆烧穿防护层碰到水,将会发生比第一次爆炸更具有毁灭性的热爆炸。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这些热爆炸会导致食物和水的供应永久性的破坏,癌症和新生儿畸形率徒增。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进入核电厂,然后打开阀门,将水抽空。


可是,这项听起来简单的任务,实际上根本就是有去无回的死亡任务,一旦接触到这些高辐射的水人的寿命就会在短短一周之内迅速颓败,毫无挽回的余地,可即便如此,仍有三位工人自愿的站了出来。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和他们一样的勇士还有600位,他们开着飞机循环往复的飞往反应炉上方,不停歇的投掷了2400吨铅,以此为反应炉降温,而这项工作一样会导致他们生命的消亡。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就这样,切尔诺贝利终于用这样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危机的暂时解除。


是的,只是暂时。后来,还有将近50万人加入到这场救援行动中,他们又面对了哪些全球性质的毁灭性灾难,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下次接着聊。

切尔诺贝利,一场动员了50万人的救援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