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01

因為疫情,我們從上週開始就已經在家復工了。

同事夏夏今早頂著兩個特重的黑眼圈跟我視頻:“我真的很討厭我自己啊!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每次都是屢錯屢犯!”

原來,領導上週交代夏夏做一項重要的提案,要她今天交。

剛接到任務時,夏夏心想,反正時間還長,最後幾天加加班就完成了,也不急於一時。

沒想到在家裡的日子太舒適了,父母時不時來嘴邊投餵個水果,電視又整天播放節目,完全沒有工作氛圍。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一週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夏夏直到昨晚才發覺她的提案才列了個大綱,趕緊火急火燎地打開電腦開始寫提案。

可是不知道為何一直無法靜下心工作。

  • 本來是打開網頁查素材,一轉眼就被化妝品打折廣告吸引去了;
  • 好不容易有了思路,貓咪又過來蹭腿,擼了一下貓時間又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 寫到12點飢腸轆轆,忍不住起來煮泡麵,吃著泡麵又看完了一集綜藝……

時間就在磨磨蹭蹭中流失,回過神來已經後悔莫及,夏夏寫了一通宵提案,還來不及修改潤色,早上就得交給領導了。

夏夏欲哭無淚地對我說:“我保證,再也不這麼拖拉了,實在是太痛苦了。”

我嘆息道:“你啊,就是太不專注了。”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02

專注是什麼?

從較長時間段上來講,專注就是能夠認清自己行為動作的目標,深知自己完成一項任務的所需時長,在腦海中規劃出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有條不紊推進。

從較短時間段上來講,專注就是能夠完全調動起全身感官投入到面前任務上,摒棄外界干擾,進入“心流”時間,發揮出自己最高效率與最高質量的能力。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一個專注的人,能將時間的價值最大化,提升學習、工作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專注,因為我們所受到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我們處在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去到哪裡都會有像海一樣廣闊浩渺的信息將你挾裹。

地鐵裡巨大的廣告牌和播放的公益廣告、網頁上不斷彈出的琳琅商品、手機屏幕上不時跳出的微信對話框……

我們要麼主動追求當下最熱門的流行與最前沿的話題,要麼被動被各種信息轟炸,專注力因此被打得支零破碎。

不管是哪一種,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當代的成年人已經很少能夠極其專注地完成一件事了。

試問自己,自畢業之後,你還能在書本上專心多長時間呢?是否終日需和手機為伴,一時不看手機,就覺得坐立不安?

時間被切割,一心多用,學習工作效率越來越低,專注力變成了稀缺品。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03

為什麼我們總強調要有專注力?缺乏專注力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付出較少精力、較少時間,得到較大產出。

因為想要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繼續提升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活出寬闊的生命廣度,獲得世俗上的成功意義。

而要達到投入少、產出多的目的,就關係到效率的問題。

專注力缺失就是對效率的損耗,不僅使手頭的任務難以順利完成,更嚴重的是,它會讓人陷入自我懷疑與自我放棄的泥潭。

專注力渙散會讓人以為自己沒有通過理智掌控行動的能力,對自己產生不信任感和無力感。

否認能夠進階到更高級別的自我,不相信自己能夠通過行動與努力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才是缺乏專注力帶來的最大危害,它讓人難以踏實安心過得幸福。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04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專注能力呢?

一個人的專注力並非一成不變,要深信一點就是,專注力能夠通過有意識的行動得以提升。

就像肌肉會在一次一次的訓練中不斷加強一樣,專注力也能夠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刻意聯繫得到強化。

據大量科學研究與實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專注力:

一,自我隔絕法

找一個安靜無人的角落進行工作學習,關閉手機,拔掉網線,整理好桌面,倒好茶水,然後跟自己說“可以開始了!”

減少視線內可能造成干擾的因素,可以讓自己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都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專注狀態。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二、時間切割法

我們的專注力有一個“進入狀態-沉浸其中-逐漸抽離”的過程,當你在同一件事情上專注過久時,就會發現越來越難以沉浸其中,好像有其他幾股力量不斷將你的思緒從手頭任務上拉走。

所以專注一陣之後,休息一下是讓我們的頭腦得到最好休息的方法。

而能夠專注的時間多長因人而異,番茄時間法是設定每隔25分鐘就休息一下,而對於我本人來說,最好的專注時長是1小時。

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專注時長,然後不斷鞏固它、複製它。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三、理想自我上身法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所要求,都會勾勒出一個理想自我的形象。

那個自我可能更優秀、更努力、更專注,會比現在的自己完成得更好。

那麼,在需要我們調動專注力的時候,就把那個理想自我想象出來。

那個自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會挺直腰背、心無旁騖,不會時不時就拿起手機、想去喝水。

按照想象出來的自我形象去複製,去實踐不斷約束自己,不斷糾正行為,就可以在這一段專注的時間內真的成為了那個理想的自我。

疫情來臨,如何高效在家辦公:學不會專注的人,必將成為時代棄兒

人生很難,專注亦然。

正因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會哪個先來,所以在別人都因為疫情而心生灰暗、生活散漫的時候,我們反而要提高要求,重塑己身,用專注和努力,來對抗這個意外頻頻的生活。


作者簡介:我是花椒,愛讀書愛生活,追求精進的長期主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