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海军为什么扩充如此迅速?

历史漏砂


首先要说一下,日本海军扩充早在甲午之前已经非常迅猛。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因为俄国的干涉不得不归还辽东半岛,有意扩军报复。而通过赔款日本又获得了扩充海军的资金,又有英国的支持,扩充的速度自然就更快了。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就大力扩充海军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有意对外扩张,积极扩军备战,而且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非常重视海军。所以日本新式海军的起步还早于清政府,远东第一艘铁甲舰也是日本海军所购买的“甲铁”号。

“甲铁”号铁甲舰

1883年日本正式以中国为假想敌,其中海军以赶超北洋水师为目标,制订了六次海军扩张计划。明治天皇也提出“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悔”,下令从内廷费用中支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虽然相比扩建海军的巨额开支,这30万日元不过杯水车薪,但是却显示了日本扩充海军的决心。

因为受限于财政收入,日本的六次海军扩张计划完成度有限。不过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前,日本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了61373吨,成功的超过了北洋水师,而且这还没有计算日本在英国新订购的“富士”、“八岛”两艘新式战列舰。

也正是靠着远远超过北洋水师的实力,日本联合舰队在甲午战争中才得以击败北洋水师,取得最终胜利。

“松岛”号海防舰

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决意复仇,大力扩充海军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夺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但是日本夺取辽东半岛以后影响了俄国的扩张计划,俄国纠集了法国、德国以武力威胁,迫使日本交还辽东半岛。

日本国内上下对此都感到极为愤怒,认为“战果丢失了一半”。为了报仇,1895年12月,日本国会以俄国为假想敌,通过了了一个金额高达5亿日元的军备扩张计划。海军也制订了相应的对俄军备计划。

“富士”号战列舰

和之前因为财政压力多次半途而废的扩张计划相比,由于通过《马关条约》和此后的《辽东半岛返还条约》日本获得了巨额的赔款,预算要宽松的多。根据扩军计划,日本从赔款中拨出13925万日元用于海军扩充费,3000万日元用于发展水雷艇,5680万日元用于扩充日军。海军扩充的经费得到了保证。

而另一方面,此时英国有意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因此和日本签署了《英日同盟》,大力扶持日本对抗俄国。根据《英日同盟》,日本在海军技术上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像日本在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的“三笠”号战列舰就采用了大量英国战列舰都没有使用的新技术,这使得日本的海军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三笠”号战列舰

有扩军的动力,有大量资金的投入,有英国的技术支持,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海军规模迅速扩张

到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组建了以“富士”、“八岛”、“敷岛”、“朝日”、“初濑”、“三笠”六艘战列舰,“浅间、“常磐”、“八云”、“吾妻”、“出云”和“磐手”六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的庞大舰队,足以和俄国远东海军一战。日俄战争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不沉的经远


清军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对于日本来说,当然是买买买了!


所以到了日俄战争时候,主力舰全靠买来的日本联合舰队,竟打败了基本国产化的俄国舰队。



列举一下,1895-1904年之间,日本海军新装备的六艘战列舰:富士号、八岛号、敷岛号、初濑号、朝日号,全都是从英国买来的。还有八艘装甲巡洋舰: 日进号、春日号、出云号、磐手号、浅间号、常磐号、八云号、吾妻号,也统统是从英国、德国、意大利买来的。日俄战争时,日本只有一些二等巡洋舰和驱逐舰才是国产的。


倒是俄国第一、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十几艘战列舰和若干巡洋舰,基本都是国产的。然而,却被战列舰数量只有俄国三分之一的日本海军歼灭了。



所以说,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间日本海军的迅速扩充,基本就是靠买。仅仅十年,日本根本无力迅速扶持起来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尤其是建造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这种大型强力舰种。而且,日本对海军规模的狂妄追求(八艘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也只有英国这种造船大国才能勉强满足。


日俄战争后,日本才开始自己建造战列舰,就是两艘“萨摩”级和两艘“河内”级。甚至到一战时候,日本还要从英国订购“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所以说,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到一战前的发展水平,是远远超前于本身国力的。日本不仅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也缺乏国产造船工业的支持,实际上都是清政府巨额赔款送来的。(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十年的海上扩军计划,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面,日本海军购买了大量新式战舰,整体战斗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最先进的战舰是吉野号巡洋舰,旗舰是松岛号巡洋舰。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吉野号巡洋舰被踢出主力编队,编入防护巡洋舰舰队,成为了一艘“打杂”的巡逻舰艇。而松岛号巡洋舰在日俄海战时期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担任一些运输和护航的工作。

在威海卫战役被日本俘虏的镇远号战列舰,在1898年被列为“二等战舰”,在日俄战争时期担任一些封锁巡逻的任务。这三艘战舰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最先进的战舰,短短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二等舰艇”。

日本海军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发展迅速,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得2.3亿两白银的赔款,日本将这些赔款中一多半用于发展军事,购买了大量的先进舰艇。另一部分用来建设工厂,培育新式人才,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的时候,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假如没有巨额战争赔款的支撑,日本很难能够快速崛起。

第二个原因:英国对日本的支持,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刻意扶持日本,以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发展。英国把很多先进战舰卖给日本,帮助日本发展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甲午海战时期,日本只有巡洋舰,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日本装备了大量最先进的前无畏舰级战列舰。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日本的海军发展迅速,很快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第三个原因:沙俄在远东的扩张速度迅速,日本和沙俄都想要争夺我国的东北,沙俄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名前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胜于日本。日本想要击败沙俄,就必须要倾尽全力发展军备。在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便把沙俄当成了假想敌,一直拼命地发展军备,准备同沙俄殊死一搏。

从甲午中日战争,一直到日俄战争,日本一直都在拼命地发展海军。在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后,海军实力扩充了数倍,最终在日俄海战一战成名,顺利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


史海泛舟摆渡人


因为打败大清,只是日本在远东扩张的第一步,它始终在为下一场战争作准备。

这个对手,比虚弱的大清要强大十倍,它就是凶悍的沙俄。

要同俄国开战,当务之急就是干掉俄国的远东舰队,确保制海权,否则,日本陆军绝不要想着能顺利登陆,以旅顺和海参崴为基地的远东舰队会在海上就把他们击沉。

1895年6月,甲午战争刚刚结束,日本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就要求军务局长山本权兵卫计算,如果跟俄国开战,需要多少军舰。

山本经过几个月推演,在年底得出结论,如果要战胜俄国,需要有一支由6艘战列舰、6艘一等巡洋舰组成的舰队,这就是“六六舰队方案”,山本权兵卫的这个方案,也就是《第11回海军扩张案》。

“六六舰队方案”计划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的目标是:4艘11000吨以上的铁甲战列舰、4艘5200吨以上的一等巡洋舰、2艘3800的二等巡洋舰,以及其他各类舰艇,共计19艘。

计划很周密,问题是没钱。

怎么会没钱呢,日本不是刚刚大败了大清国,得到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偿吗?

2.3亿两白银是没错,不过问题是2.3亿两白银折合成日元大约是3.6亿,而海军的第一期造舰计划预算就高达2亿日元,国会和陆军当然不肯答应。

国会把计划砍了一大半,只同意9500万日元的预算,海军肯定不干,于是一番扯皮耍赖之下,两方面都做了点让步。


海军弄出来个十年计划。

就是在十年里,要下水6艘二等巡洋舰、6艘三等巡洋舰,战列舰缩减到4艘,共计耗资2.2亿日元。

具体是:

战列舰——敷岛号、朝日号、初濑号、三笠号。

一等巡洋舰——八云号、吾妻号、浅间号、常磐号、出云号、磐手号。

二等巡洋舰——笠置号、千岁号、高莎号、新高号、对马号、音羽号。

在加上甲午战争期间赶造的富士号和八岛号,六六舰队也差不多凑出来了。

这样疯狂的扩军计划,带来的是预算的急剧增加。日本的财政预算大约是2亿日元,其中军事预算占到一半左右,并且年年增加,1895年占32%,1986年占48%,1897年已经超过50%。

钱打哪儿来呢,当然主要是来自于大清的战争赔款。

这样,在十年间,日本海军从甲午战争前的不到6万吨,猛增到20多万吨,并且入役了大量新式军舰,战斗力成倍增加。

即使这样,日本对抗俄国也是毫无把握,俄国当时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十倍,拥有军队200多万,在与日本摩擦的远东地区,俄国有20万陆军,海军的太平洋舰队拥有7艘战列舰,总吨位达到19万吨。

并且,俄国也在扩军,光是太平洋舰队的一个七年预算,就相当于花费2.3亿日元。

所以,日本后来又拉上了英国,结成了英日同盟,这是日本的一场外交胜利。

随着双方在远东地区利益争夺的不断升级,日俄战争终于爆发,最终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小个子日本竟然撂倒了庞然大物北极熊,这场战争的胜利,宣告日本正式进入世界一等列强俱乐部。


小院之观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李氏朝鲜无力抵抗,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援,同时日本也将魔爪伸向朝鲜,并蓄意挑起争斗。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后,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甲午战争开始了。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而清朝只是仓皇应战,再加上清朝内部的腐败,这场战争最终以大清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朝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条约的大致内容为:清朝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后增加3000万两的“赎辽费”);开放通商口岸等等。

2.3亿两白银的赔款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3.6亿日元(加上利息)。3.6亿日元在现在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对于日本而言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日本18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才8400多万日元而已。

日本在获得3.6亿日元的赔款后,是怎么花的呢?得知真相后,有网友不禁感叹:全用在了“刀刃”上,难怪后来会发动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日本的海军实力。当时日本开始了一个横跨十年的海军扩张计划,总共建造了109艘军舰(总吨位超过20万吨),包括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潜艇等,其中三笠号战列舰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之一,海军人数也从15000多人,扩增到了40000多人。

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清朝对其帮助最大,或者说是清朝赔偿的3.6亿日元给其创造了条件。

因为这3.6亿日元绝大部分都被日本用来增强军事实力了,其中大约有1.7亿(接近一半)被用于发展海军,5000多万被用于发展陆军,大约8000万被作为了临时军费,其余的则被用作为天皇皇室基金(封赏贵族)、殖民基金、教育基金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朝这2.3亿两白银的赔款,不仅促进了日本军事实力的发展,还促进了整个日本的发展,更为之后的侵华战争埋下了种子。










小歌说历史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海军迅速扩充,其实力和以前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正是由于日本海军的强大,加上后来的日俄战争,让日本成为一等列强,当然日本海军由战争而起也由战争而亡。

甲午战争后,日清的《马关条约》让日本拿到了2.3亿两白银,加上后来的“三国还辽”,日本退出辽东半岛,清朝为此又赔给了日本三千万白银,日本就是靠着这些钱大大的扩充了海军。日本海军有了钱自然好办事了,扩军速度迅速猛增,由之前的6万吨,增加到20多万吨,三倍以上啊,正是由于无能的清朝输了甲午战争,所以巨量的赔款让日本海军有了迅速扩军的基础,当然日本从清朝劫夺的资源,比如铁矿石就可以提炼钢铁,钢铁刚好是造船的材料,还有炼铁的煤炭资源,日本也是从清朝轻易获得,就是清朝的赔款和资源,大大养肥了日本海军。



英国的帮忙也是助力日本海军发展的原因,当时英国和沙俄在远东地区有利益纠纷,英国有意扶持日本对抗沙俄,所以英国和日本结成了盟友,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而正是这个条约让日本海军军舰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当时英国可是世界最强的国家啊,特别是英国海军的水平可是顶尖的。日本和英国结成了盟友,日本从英国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学到了先进的造舰技术,学到了先进的操船技术,可以说英国就是日本的老师,再者英国也向日本开放贷款,日本可以用贷款买英国先进的舰船。正是英国的帮忙让日本可以挑战沙俄海军,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赢了劳师远征的沙俄舰队,让日本一跃而起成为一等列强,让日本和英国更结成利益的同盟,日本也更加深入学到英国的海军先进技术,这无疑对日本海军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日本海军扩张也和它自身紧跟世界海军潮流发展有关,自己的努力分不开。毕竟日本是岛国,对海军发展非常敏感。当时出现的航母技术,日本也是首先跟进,而且还成为第一个服役航母的国家,在二战时,日本就大量造出航母,甚至造出过当时最大航母“信浓号”,只不过还没服役,就被炸沉了。可以说当时的日本航母战斗群和美国海军有得一拼,美国海军也是倍感压力的,不过后来二战日本打不过实力强大的美国,最后输了被美国占领本土,成了美国的奴仆,当然现在日本还在偷偷的发展海军,这和日本的野心和日本是岛国必须依靠海上分不开的。




日本海军由强到衰,都是因战争开始,所以我们要警惕日本这个国家,日本只要有实力,它就会侵略别国,只有彻底把它打趴下去,才能压制日本!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1870年,日本海军正式成立,随后就在1872年入侵台湾中尝到了甜头,晚清政府无能为力。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明白了:大清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至此,第一次以大清海军为假想敌的军备竞赛在远东展开,结果在甲午海战中日军获胜,大清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巨额的战争赔款为日本海军注入大量资本。

  甲午战争结束后,依靠马关赔款为主,日本海军的这次大扩张,总吨位共增加了多达近20万吨。而日本海军原有的舰船总吨位才不过6万吨而已,甲午战争后短短时间内新造的军舰竟然相当于原有军舰的3倍,确实令人咋舌。

  通过这次扩张,日本海军的舰船装备实现了质的提升,甲午战争中充当主力的三景舰等军舰全部被刷入了二线。而这次扩张所新增的军力,也为日本海军之后进行日俄海战提供了本钱。

  最终,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实现了较量,但是日本海军具有先天的缺陷,即过于强调进攻能力,忽视了防御能力。而且,在大炮巨舰主义影响下,忽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结果大和号战列舰还在射程之外就被美军航母编队炸沉。二战后,日本海军改为自卫队。


在历史中摸爬滚打的飞


甲午海战后,日本海军的发展经过先后两个阶段的发展一步步走上世界海洋强国之位。在这两个阶段中,有两个国家对日本海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另一个则是传统海上强国英国。

清政府甲午战争赔款

甲午海战后,根据《马关条约》的条款,中国清政府赔偿给日本二亿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作为赔偿。后来在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后,清政府又支付给日本政府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按照当年的汇率计算,清政府的赔偿总共有3.6亿日元,而当时日本一年的GDP才共有8400万日元,一次战争赔款相当于日本4年的GDP收入,日本从中获利可想而知,同时也正是这笔赔款给日本海军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资本。


(甲午海战图)

日本在得到这笔赔款后,将80%都投入到了军费开支上。而在这笔军费开支中,除了支付甲午战争花费的款项外,日本政府把剩余的钱一大半(约1.7亿日元)都投在了海军身上,而陆军只有5000万日元,连海军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也正是因此日本海军在甲午海战后的五年间迎来了飞跃式的大发展。


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总吨位不过6万吨左右,但是依靠这笔赔款日本海军总吨位迅速扩展到了20余万吨,增长了近3倍不止,海军人数也从开战前的15000人迅速扩增到了40000余人。通过这次扩张,日本海军实现了舰艇的更新换代,曾经在甲午海战中充当主力的战舰不仅开始退居二线,而且有的甚至开始被淘汰退出现役。

除了从清政府取得赔款,日本海军也接手了清政府北洋海军的剩余舰艇。比如说当时北洋海军中最大的舰艇“镇远舰”,该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技术,为当时世界上一等铁甲舰,正常排水量7144吨,主炮为4门德国克虏伯305毫米的后膛炮,镇远舰载甲午海战中舰体破损严重,战后被日军拉倒旅顺军港进行维修,并于当年正式编入日本联合舰队,成为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威力最强大的军舰。1895年11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举行海上阅兵式,明治天皇亲自到场检阅,经过改装的“镇远”竟作为日本天皇的座舰出现,镇远舰的实力和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镇远舰)

英国的帮助

如果说清政府的战争赔款给日本海军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英国对日本海军的发展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午海战后,日本异军突起,严重威胁了沙皇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地位,而此时与俄国有利益纷争的英国看到远东有牵制俄国的新兴力量后,抓住这个时机主动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并向日本提供各种资金、技术和外交上的帮助。



“英日同盟”后,日本海军便在英国的帮助下开始学习英国海军的先进技术并开始淘汰各种非英制的军舰。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正是在英式军舰和英国技术的指导下打败俄国海军。此后,日本又开始通过引进英国技术来自制新的无畏战列舰来增强自己的海军实力,同时又引进英国先进的水上飞机,开始了海军航空兵的雏形。在一战爆发后,凭借着协约国的盟友的地位,日本率先对德国在中国青岛的港口进行了封锁,并且开展了一场小规模的海上空战,为日本的海军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无畏级战列舰)

正是在英国的帮助下,无论是装备还是技术上,日本海军都迎来了质的提升。


青悠论史


讨论之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日本海军的发展历史。

按照日本海军的发展,我大致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 “兰学”阶段

  • “英学”阶段

  • “甲午”阶段

其实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和清朝的情况大体相同,幕府力主“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有少量的船只与中国、朝鲜等国家通商往来,因此其海军实力并不强大。日本海军正式建立也是在1872年,也就是明治维新期间,而上面提到的“兰学”阶段则在这之前。

所谓的“兰学”其实并不是一门正统的学科,而是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人通过与荷兰人交流,获得的一部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成果。清朝鸦片战争失利后,日本人开始意识到近代海防技术的重要性,开始积极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海防、海军技术,建设属于日本人自己的海军力量。

1954年,日本人就通过“兰学”建立了自己的第一艘风帆战舰。在幕府彻底倒台期间,日本已经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近代海军设备和教材,其中就包括世界遗留的速射炮和蒸汽动力,在比较重视海军的萨摩藩,他们依照“兰学”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海军体系,这些人也成了未来日本海军的基本班底。

第二个就是“英学”,顾名思义就是英国先进的海军技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英日两国关系开始变得比较密切,日本也决定向英国靠拢,毕竟英国海军的名声还是很大的。果不其然,短短10年内,日本海军就凭借英国人的支持,初步建成了一支规模较小的海军,成为当时亚洲地区比较有实力的海军力量。

第三个阶段就是“甲午阶段”。其实这个原因大家都明白,当时东亚地区最强的两支海军正面火拼,最终以日本海军的胜利告终。清朝不仅输了战争,也输了地位。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承认其在朝鲜的“主权”,除此之外,还要赔偿其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3.6亿日元,这对日本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当时日本一年的总GDP也只有8400万,仅甲午战争赔款就相当于其4年GDP。据说,日本人在得到这笔赔款之后,将其中80%都投入军队建设,一大半又投入海军建设,短短十年时间,日本海军的势力翻了好几番,一举成为世界一流海军俱乐部的成员。二战前后更是成为世界海军之最。

喜欢就点一下关注吧!!!


史肆说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鬼子的“天皇”每天都只吃两顿饭,用的号召日本鬼子的国民大家集资共同建设海军。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鬼子在满清朝廷的手里拿到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还有巨额的赎辽赔款,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满清朝廷的根本之地辽东半岛被日本鬼子占领了,正是如此使得日本海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