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9例重症患者用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世卫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导读:一般24小时后,患者症状开始减轻,淋巴细胞比例上升,C反应蛋白下降,发现患者肺CT表现,渗出明显减少。

“大武汉战疫”下,每个人都是战士,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为更好地帮助疫情中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特意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求助平台”,让信息精准对接,助力医疗物资驰援抗疫一线,求助、捐赠、祝福,一键即可行动!

好消息:9例重症患者用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世卫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据央视网,1月20日,武汉20多名新冠肺炎感染的医务人员在康复后10天献出自己的血液。2月8日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抗体治疗开始进行,首批共有9例重症患者接受这项治疗。

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14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说,“目前,9名患者接受输注200毫升特免血浆,治疗12至24小时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临床体征和症状均开始好转。患者的食欲、精神也有所改善。”

2月8日,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指南,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

好消息:9例重症患者用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世卫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据第一财经,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表示,截至2月15日数据,该院累计治愈出院率已超过43%。血浆治疗并非100%有效,只是给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一个多的选择。

2月15日上午9时许,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通过我们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应该说效果还是逐渐显现出来,以武汉市最早的两家重症定点医院为例,金银潭医院和肺科医院,现在患者的出院率已经达到了30%到39%。所以从这个数字来看,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武汉金银潭医院系此次武汉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自2019年12月29日收治7名不明肺炎患者以来,已收治了超过15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且大部分为重症和危重症。

今天(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新冠肺炎康复者施女士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与医护人员沟通,并填写完相关资料后,两点半开始捐血。她是首位前往金银潭医院自愿捐血的康复患者。

好消息:9例重症患者用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世卫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施女士2月5日确诊新冠肺炎,从武汉市第八医院转到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2月9日治愈出院。她的爸爸于2月3日确诊,目前仍在金银潭医院接受治疗。她看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呼吁:“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医院,伸出胳膊,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的新闻后,决定来医院捐血浆。

19名康复医务人员捐献血浆

“作为一名已经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我更觉得生命的可贵和脆弱,看到自己的血浆派上了用场,内心很欣慰!”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说:“上次捐献是2月5日,等再过14天,我又能再次捐献了,我希望继续用我的血浆,去治愈更多重症患者!”

据长江日报, 截至目前,江夏区中医医院参与献血人数共19人,共计捐献6600毫升,据了解,该院还会组织第三、第四批血浆捐献活动。

6600毫升血浆中,3000毫升带有抗体

“首批献血者来自江夏区中医医院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经过隔离观察期后,他们累计捐献6600毫升血浆。这些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

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刘本德说,虽然“血浆疗法”在目前看来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血浆疗法”受三个条件的制约:

第一、血浆的来源有限;


第二、如何保证血浆的安全性,这次疾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如果不能保证人员安全、生物制品安全,就尽量不要开展这项疗法;


第三、江夏首批参与血浆捐献的康复者,血浆质量较高,无传染性疾病,且血浆中抗体滴度是符合要求的。

刘本德认为,新冠特免血浆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但是“血浆疗法”并不适用于任何状态下的病人。“对血浆过敏体质的人就不能输,年纪太大的病人不能输,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心衰、多脏器衰竭的病人最好不要用,输多了会加重他心脏的负担,加重其他脏器的损害。要在病人病情从轻中向重度转变之前,要早期使用,在病情恶化刚开始的时候使用。”

“目前,我们可用的康复者血浆极其有限。”刘本德说,希望年龄在18-60周岁,确诊感染过新冠肺炎,出院后经过隔离观察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其他不适的患者,捐献出其血浆。他表示,一次献血300至500毫升,对捐献者自身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及时补充营养即可恢复。

世卫组织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好消息:9例重症患者用血浆抗体治疗,效果显著!世卫公布新冠病毒全球研究重点

图:新华社

新华社日内瓦2月14日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联合举办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日前在瑞士日内瓦闭幕,论坛确定了关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9个优先研究领域。世卫组织14日公布了这些领域中的针对性研究方向。

首先,为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研究人员将专注于病理模型开发,包括感染、疾病和传播的动物模型,并开发用于监测和研究病毒表型改变和潜在适应性的工具,并支持通过应用诊断工具及相关产品来改善临床过程。

其次,研究人员将进一步识别动物宿主,找到它(或它们)持续将病毒传播到人类的证据,并了解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行为风险因素。

第三,流行病学研究将侧重于了解病毒传播过程、确定疾病严重性、了解人群易感性以及确定哪些公共卫生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第四,临床特征和管理将试图定义疾病的自然史,开发一个核心临床结果的集合以最大化利用一系列试验产生的数据,并确定辅助性和支持性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第五,通过优化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来加强疫情防控,尤其加强对医卫人员的保护。

第六,候选疗法的研发将集中于开发动物模型和标准化挑战性研究,开展预防性临床研究并优先考虑用于医卫人员。

第七,候选疫苗的研发将集中于对用于3期试验和优先测试的候选疫苗开展临床试验设计优化,并开发用于评估疫苗免疫反应和疫苗开发的检测方法。

第八,研究工作中的伦理考虑应包括阐明和转化与新冠肺炎突出问题相关的现有伦理原则和标准,并在所有9个研究领域中开展伦理评估。

第九,在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应找出通过社交媒体等散布不实信息和谣言并引发和传播恐惧、焦虑情绪和污名化言论的潜在驱动因素。

此外,论坛还确定了8项需立即展开的研究相关行动,包括推动相关研究以便在社区层面就能快速诊断,了解哪种护理标准最有效,尽快评估辅助和支持疗法的效果,在卫生保健和社区环境中优化使用防护设备和其他预防措施,回顾所有可用于识别动物宿主的证据,加速对药物和疫苗的评估,保持资助者间的高效沟通和互动,以及广泛、快速地共享病毒资料、临床样本和数据以用于当前的公共卫生实践。

世卫组织表示,当务之急是搭建一个高水平的讨论平台,以在战略方向上达成共识,促进科学合作,并集中力量优质高效地解决问题,避免研究内容的重复。

来源:央视网、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新华社

预警!蝗虫数一年半增6400万倍,近4000亿只蝗虫已到中国边境

“硬核”医生张文宏火了: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

战“疫”当前,失职失责必问责!武汉副市长等3人被中央指导组约谈

空气有毒?!还能开窗吗、空气净化器有用吗……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武汉市民自发悼念,李文亮妻子声明:不接受任何个人捐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