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好消息!“肺炎一号方”在佛山批量生产,用于省内轻症患者治疗

最新!这家佛企生产的“肺炎1号方”,获批用于广东30家定点救治医院

此前我们多次报道的“肺炎1号方”

日前又传来最新消息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2月19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第25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广东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运用情况。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1.广东省中医药专家是如何参与疫情防控的,大致情况如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

在新冠肺炎医疗防控救治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强化中西医协同,有力有序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促进医疗救治取得成效。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坚持科学防治,推动中西医协同应对疫情。

一是第一时间组建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由省名中医和岭南温病专家领衔,成员涵盖省级中医医院和省市定点收治医院中医科。在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的主持下,专家组于1月24日率先制订发布省级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力指导全省中医药救治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有确诊病例均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范围,根据临床实际合理确定中医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截至2月18日,广东省确诊病例1331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有1245例,参与率93.54%。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单纯使用中药汤剂的913例,单纯使用中成药的177例,中药汤剂与中成药配合使用的155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448例,平均住院日14.5天,症状改善660例,有效率89%。

三是派出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从1月27日到2月17日,广东省各级中医医院共派出31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荆州。其中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组建的60人队伍,整建制纳入了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重症病例救治工作;由广东省中医院和深圳市中医药系统组建的61人队伍,整建制纳入国家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展重症病例救治工作;由佛山市中医药系统派出的65人,主要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开展重症病例救治工作。

第二,坚持中医思维,按人群分类精准施策。

一是“一人一方”,面向重型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广东省派出的整建制中医医疗队,在重型病例救治中,发挥中医药因人制宜和整体观的优势,有效降低死亡率。例如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广东中医团队累计收治124例,其中重型或危重型达116例,经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的112例,其中,已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的50例。

二是“既病防变”,对于疑似和轻型、普通型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分类型诊治。广东省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将早中期的轻型、普通型患者区分为数个中医证型,并开出相应指导处方,及时有效改善发热、咳嗽、喘憋和胃肠症状,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三是“未病先防”,广东省各地各级中医医院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天气变化,组织中医药专家开出保健方,制作防流感汤剂,免费派送给湖北来粤隔离人员和一线防疫人员,并为一线防疫人员开展艾灸、中医理疗等服务,开展群防群控。省级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及时编制《广东2020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开展中医八段锦系列宣传,推荐药食同源方案,帮助群众固本纠偏、防病强身,受到群众欢迎。

第三,高效开展中医药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的优势,形成“透解祛瘟颗粒”验方,也就是肺炎1号方。自2月9日以来,全省定点收治医院已调剂使用“透解祛瘟颗粒”6072包,向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十家湖北医院捐赠2万余包。同时,广东在最新发布的省级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中,将肺炎1号方纳入治疗用药。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2.广东的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哪些特点?体现了哪些广东中医特色?

第一,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新冠肺炎由于是感染了疫毒之邪,但它在不同人群身上的表现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它的表现也略有不同。

广东地处岭南,气候偏湿偏热,今年是一个暖冬,风大,而且比较燥热。另外,由于地理比较湿热,所以广东人比较喜欢喝凉茶,由于凉茶容易伤脾胃,湿热之邪容易碍脾,所以广东人的体质特点就是多湿多虚,脾胃偏虚弱。相对于武汉,广东病人挟湿挟热的程度比较重。根据这种地域和人群的不同,我们总结广东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热、湿、瘀、毒、虚”,治疗方案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特点。

第二,紧抓核心病机,分期分证进行治疗。方案覆盖疾病的全过程,对早期病人,主要是围绕湿热郁肺来治疗,并根据湿重还是热重,推荐选择达原饮、银翘散合三仁汤。到了中期,肺胃同病,推荐的方子是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合小陷胸汤。到了疾病的严重阶段,病人主要表现为正气亏虚、邪毒内闭,一方面要扶助正气,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要驱邪气,降低炎症风暴、炎症损伤,推荐参附汤或者独参汤,再加一些驱邪清热解毒的药物。到了恢复期,主要是正气不足,可能有余邪未清,或者是正气比较虚弱两种情况,这一阶段要以扶正为主,驱邪的力度不强,或者是单纯扶正,从促进身体修复的角度来治疗。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击非典创造出“四个零”的奇迹,但也有人对中医药有一些争议和其他的看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林培政:科学总在质疑中进步的,中医也不例外。中医药是在中华民族历次疫病中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部中医温病发展史,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到《温病条辨》、《瘟疫论》、《温热论》,都是在守正中不断的创新突破,是实践中传承下来的精华。在临床上,我们注重中西医结合,要把中医和西医最好的方法用在救治病人上,一切以救治病人为中心。从目前的各种消息和媒体报道来看,中西医结合在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都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

与防治非典一样,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时候,不仅仅只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祛邪,还有扶正,也就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调整人体的反应状态。中医治疗不仅仅是针对“人的病”,而是针对“病的人”。虽然目前有不少中药或中成药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对病毒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但具体到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起效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抑制病毒,可能在阻断病毒感染、调节免疫反应、截断炎症风暴、促进机体修复等多个环节起到作用。温病学家吴鞠通说过“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祛邪务尽,善后务细”,也就是提醒我们要多种方法并举,随机应变,祛邪和善后兼顾。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中医药发挥疗效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新冠肺炎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那么症状的快速改善对病人的预后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持续高热,它会加重身体的缺氧状态,导致组织细胞损害;如果能够迅速退热,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二是增强身体抵抗力。新冠肺炎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中药通过扶正增强人体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感染的概率。

三是抑制肺部炎症。新冠肺炎的加重与细胞因子风暴,即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很多临床实验都表明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减轻肺部炎症的作用。

四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保持大便通畅、排除毒素,可以减少细菌、真菌感染。

4.咱们很多专家参加过武汉前方医疗队的会诊,请问目前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临床当中,中医采取了哪些手段?和其他非中医的团队有什么区别?对于哪些症状,中医药更有优势?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主任陈宁:广东中医医疗队的首批队员在1月29日就正式接管了隔离病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与前方进行了六次集中远程会诊。从与前方沟通来看,广东中医医疗队首先是保证每位患者都要用上中医手段,当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采取的中医手段有中药汤剂、中成药、注射剂、针灸、八段锦、呼吸康复操等。我们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前方队员的反馈来看,中医非药物的辅助治疗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在隔离区,那些病人的心理是非常焦虑、紧张的,所以睡眠的质量很差,我们经过针灸、耳穴敷贴改善他们的睡眠,睡眠好了,精神就好了,精神一好了,对新冠肺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呼吸康复操对病人的呼吸功能、肺功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医医疗队主要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目前来看,中医的加入,中西医结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首先,通过不同的治法较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病人不知道他是新冠肺炎,他只是告诉你发烧、咳嗽了,通过不同的治法来改善,比如减轻咳嗽、喉咙痛、胃肠道的症状等。其次,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中药及早介入能有效阻止从轻症和普通症转入到重症和危重症。第三,在重症救治方面,改善其症状以后,可以赢得时间。到2月18日下午五点,我们负责的病区有50例已经痊愈出院。

总之,中西医协同起效,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救治率,减少了死亡率,发挥了“1+1>2”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心。

广东“肺炎1号方”效果显著!中医药起了什么作用?这场发布会重点介绍了

5.目前在临床中已经有一些中药,比如广东“肺炎1号方”、板蓝根已经在使用,这些中药在实际使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板蓝根等中药能否作为预防使用?

谭行华:我们对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服用肺炎一号方的121例病人进行了统计。服药前,发热的病人有72例,伴咳嗽症状的有108例,肺部CT有炎症改变的也是108例。在服药6天后,我们发现84.72%,也就是61例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有72例咳嗽症状消失,占比66.67%;同时对其他的症状,如乏力、咽痛、纳差都有明显的改善。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胸部CT的情况,大概有74.07%,也就是80例病人的CT是明显好转的。现在出院的121例患者中有62例治愈出院,研究结果提示肺炎1号方的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到94.21%。目前,广东有11家定点医院申请调剂“肺炎1号方”。

从中医角度来说,预防的含义就是扶助正气,就是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通过中药调整人体的脏腑机能,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生理状态。保持情绪愉快,加强身体锻炼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主张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固定中药预防,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使用。

6.有人说中医不能单独治好新冠肺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有没有纯中医治疗的病例?效果怎样?

谭行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和临床基地,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医院就制订了中医会诊工作制度,明确中医科可以参与全院所有病人的中医治疗。1月20日,医院开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确诊及疑诊患者;1月23日,开设了中医隔离病区。这些条件为我们早期观察病人、及时制定肺炎1号方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条件。

纯中医治疗是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我院初步统计有30位新冠肺炎患者为纯中医治疗,没有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这里我讲一个运用纯中医治疗的的典型案例:一位30多岁女性因“发热、干咳、背部肌肉酸痛5天”在1月27日入住中医病房。病人入院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低热,干咳,口干,有轻度咽痛,乏力纳差,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冠肺炎普通型。入院后即予肺炎1号方,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咽痛明显缓解,精神、胃纳好转,复查CT提示肺部病变较前吸收、好转。经两周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核酸转阴,CT示肺部病变吸收超过50%,治愈出院。

7.网络上流行非常多的中药预防方,在疫情期间,对于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中医有什么建议?

陈宁:中医药是整体和系统医学,讲求“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早就被大众熟悉。因此,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中医早就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

《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温疫论》说:“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首先要遵循政府推出有关个人卫生方面的防控指引,避免疫气入侵,同时固护正气,增强免疫力,在这里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一是吃。春夏养阳,根据自己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中药汤剂或药膳进行调理,增强体质。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你是什么体质就吃什么,所以一定不能乱吃。广东的群众可以留意省治未病专家制定的《广东省2020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上面的介绍很详细,大家可以看一看具体的指引。

二是穿。老话有“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的说法,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不是只添衣服,在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都是重要的地方,我们要护好它。

三是动。运动锻炼可提高机体代谢,增进机体抵御外邪能力,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大家尽管都宅在家里,但也要动,可以做八段锦、太极拳等。

四是宽。要做到心宽,《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关得太久了,不许出去,大家不要心情焦躁,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心态好了,就能睡得好了,心态与睡眠这两者都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好,免疫力就低,免疫力一低,它就易染病。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耳穴埋豆、艾灸、针灸等改善睡眠,稳定情绪。

复工战疫 我在响应

点击下图生成你的专属海报

点击查看南海医护驰援湖北的超燃M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