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三棱+莪术”临床上医生一般畏其峻猛而少用,但其逐瘀作用效果非凡,今天来具体讲一下,供大家参考。

这两味药相信大部分朋友是没有听过的,在中国古代历史医家大多都认为,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能治癥瘕、积聚、食积、痰积、闭经等证。

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除用以治疗各种腹内肿块,心腹痛,以及通经堕胎外,还用于以下病证:

一、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这是气虚血滞或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肝肾精亏所致。但根据长期临床观察,该病常伴见脉涩,舌质晦暗、舌下络脉怒张等症,这是瘀血阻络,气血不运的表现。

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无论是缺血性的或出血性的,其病理变化都符合瘀血的概念。半身不遂患者2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15例,脑溢血5例,脑栓塞2例。

以三棱,莪术、丹参各20克,川芎、地龙、桂枝各10克为基本方,适当辨证加减。一般服药七天左右,患肢就开始有自主活动,二至四周即可下床扶杖行走,上肢的功能也随之恢复。

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二、眩晕

眩晕一证属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固然恒多,但属瘀血阻滞,脑髓失荣者亦不少,这类患者除眩晕时感昏聩外,尚有肢体麻木,自感肿胀,行动不稳,双足如踩棉花之上,或舌强不灵,舌质晦暗或上有瘀斑,舌下络脉瘀血,脉沉涩等证。

治以三棱、莪术各30克,黄芩、菊花、蝉蜕、牛膝各10克,一般服药5~15剂后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三、损伤

无论外力伤及皮肤、经脉、筋骨或脏腑,必然造成气血的损伤。气伤则气机不运,血脉瘀阻;脉络损伤则血液外溢,留而为瘀。疼痛、肿胀、青紫、出血是其主要症状,活血化瘀是治疗损伤的第一法则;

三棱莪术是其首选药物。《本草纲目》早有“消扑损瘀血”的记载,但因其破血之峻猛,医生一般畏而不用。该药药力猛而性平和,只要运用恰当,其破血化瘀,消肿止痛确有良效。对于损伤,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损伤早期,疼痛、肿胀、青紫明显,有一症便可使用;

第二,损伤早期、中期,用量宜大,可用至30~60克,体弱者可以从常量开始,不效再加大剂量;

第三,外伤出血,待血止后使用;出血过多而致气血亏虚者慎用

第四,损伤内脏出现喘促、昏厥、呕吐、汗出危急症状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可酌情使用。

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四、瘀斑

瘀斑究其原因有虚有实

实者多为热毒伤络,迫血外溢,其色紫而深,多呈点状

虚者多为脾失统摄,其色紫青而淡,多呈片状。

本证虽为出血之证,但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阻络,清血难以循经。使用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既可以促进瘀血消散吸收,又可利脉道而防其再度出血。

实证以三棱莪术配犀角、丹皮、银花、连翘、茜草、生地;

虚证以三棱莪术合阿胶、当归、白芍、人参、黄芪、仙鹤草。

逐瘀需下猛药,“三棱+莪术”效果显著

【注意】

有出血倾向,心气心血亏虚者,亦宜谨慎使用;

孕妇慎用,尤其不能和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牛膝等药配伍,否则有堕胎之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