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是從本土獨立發展起來的,還是外來的?

歷史百家


中國華夏文明土生土長,原汁原味!

世界上很多古代文明如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或消失於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或被殖民於西方鐵蹄之下,或被其他文明所征服……唯獨華夏文明歷經幾千年的風霜雨雪,鐵騎彎刀,堅船利炮都未曾中斷,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史學界為此眾說紛紜,有一種觀點是這樣說的:第一,和地域有關係,中國西高東低,西邊高山層層阻隔,東邊大海深不可測,又加之閉關鎖國,外來文明很難進入;第二,和文化本身有關,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旦有異族入侵都會被這種文化的神秘力量給牢牢吸引,最終被強大的漢文化給同化掉,蒙元和滿清就是例子;第三,和文字有關,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世界上現在能完全釋讀兩千多年以前文字的國家也只有中國,從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流傳有序,從未斷絕!





楚襄蠻


過去國外只承認中國文明3300年,3300只是商晚期。後來發現偃師二里頭遺址最早到3750年,這時一下延長450年文明史。再往前找不到了。文明概念有城池宮殿,文字,統治階層,治金業等。人類起源當然來自非洲,在小冰河期人類只有在赤道附近的非洲才能生存,後來天地變暖才走出非洲。而華夏文明起源,是從公元前5000年的蘇美爾文明開始,無論宗教信仰如女媧伏羲纏繞圖,崇拜神仙,祭祀儀式,冶金,象形文字,建築,農業,水利,天文曆法,醫療,畜牧業,服飾,玉器等有統計70多種一致,是世界最早最先進的文明。在公元前2200離開生活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或者說兩河流域,近十個邦國子民十萬之眾在邦國聯盟首領夏王啟的率領下,一路從陸路通過現伊朗的沿海地區,一路通過海船沿波斯灣來到印度河流域,現巴基斯坦旁澤府邦,又建立了十個邦國。現代人稱之為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覆制了蘇美爾文明,並在農業如棉花畜牧業如瘤牛、家雞等有所發展,也在印章中繼續發展象形文。這種象形文字,幾乎和我國水族水書一致;和甲骨文基本一致。哈拉帕文明從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700年,近五百年時間,屬於我夏朝時期。公元前1700年前後,商邦國首領湯取得邦國聯盟盟主,在哈拉帕建立商王朝,不久因雅利安人威脅以及自然災難。商湯率領二十幾萬邦國國民,從白沙瓦出發翻越喀拉崑崙山到達喀什,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圍邊到達土魯番,再穿河西走廊綠洲,進入富繞的關中平原,再進入河洛地區建立數十個方國,在偃師建立王朝都城,至此三萬裡的長征宣告結束,這次長征也是文明的播種機,宣傳隊,戰鬥隊,他複製祖先蘇美爾文明、夏文明(哈拉帕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序幕。


柴墟子孫


謝謝提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馬。你的這種問題問的有點模糊。因為文明的標誌很多,比如,建築,製造,發明等等。

中國文明與世界其他相比,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

從文明的來源來說,也是獨立發展起來的比較多。

例如文字。中國文字是世界上五千年曆史中最獨特最完整,且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影響成分的文明。

中國文字最早可以推溯距今7000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

這一時期的一些陶器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刻刻劃劃的符號。

文字學家一開始也不認為是文字,但是在長期的考古發現和甲骨文的對照發現,這些刻刻劃劃,既不是藝術也不是遊戲,如此刻刻劃劃,與當時的繪畫圖案有很大區別,因此,逐漸認為應該屬於文字。

千千千里馬對於這些與甲骨文有跨越2000到3000年的刻刻劃劃,從理論上提出一個看法。

認為,從社會發展是一種漸進來看,我們找不到甲骨文的來源。而距離甲骨文比較近的一些陶器符號,與遠古的良渚文化是有一定聯繫的

所以,大膽提出中國文字的發展歷經了兩個大的發展時期。

一個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這一階段,文字還不是一種社會化的交通工具,所以,非常私密,“寫”這種文字是個體行為,集體會群體的意義不是很清楚。但是,這種刻刻劃劃記錄個體思想的行為一直在緩慢承傳,所以,相當長時間,並沒有發展為一種社會化的文字。

商朝以前,應該有了比良渚文化時期更自覺的文字了,不過,也沒有形成一種社會手段。

商朝發展了以前使用文字的傳統,而且應該做了大量整理文字的工作。特別是國家重視了文字的使用,這是對使用文字重要的推動。這樣,文字就不是少數人的神秘符號和簡單記錄了,而是有了交大範圍的使用認識價值了。我們把這種文字,叫做大範圍使用文字。

大範圍使用文字與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重要區別,就是社會化程度很高了。交流的範圍具有全民的意義,國家也重視和保護了文字的使用。

中國文字從商朝開始,有了快速發展。周朝開始,貴族階層人人必須學習文字。

春秋戰國時代文字普及到下層讀書人中。有了著書立說的文化繁榮。

漢字是中國本土的獨特文明,承傳和記載了中國的歷史和世界歷史,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我們可以看懂三千年前的文字記錄。這是對人類文明偉大的貢獻。

文字的中國的獨特文明。哲學也是中國獨立的文明。

中國文明很多,大部分也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

世界總是要合作共贏的,中國文明沒有與世界文明的融合,也是會落後的。一個強大的文明體,應該包容和創新並舉。只有包容加創新,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




千千千里馬


中華文明基本是本土文明。

對於媚洋者來說,它們的思維基本已經變成了外來的都是信仰,本土的都是迷信這種思路。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就統統說成是外來的。而不是說需要逐項去研究,就算有疑點但證實不了的,應該是不作定論。他們不是,他們是直接認定是外來的,幾乎張嘴就來。這其實是中國眼下最嚴重的一個問題,自賤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對於媚洋者來說,他們造謠最多的就是把我們自己的文化說成是印度來的,說成是隨佛教來的。但事實恰恰相反。目前可以定論,印度教、佛教基礎文化全部源自古中國。出示一點點表面證據都能證明。最典型的是印度教符號,三叉戟加橫鼓,這是甲骨文的一個牛字。在苗族裡也有這個圖騰柱,你總不能說苗族是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吧。而且古代青牛就是指黃種人,漢族裡也有這個牛字符號,就是打腰鼓。





佛教也一樣,嗡瑪麗轟就是成語聚蚊成雷。它描述的是當年長江流域的生態,所以我們才有了蟲子崇拜的文化。佛教印度教可以破解的內容多了。

西方也一樣,猶太教、基督教充滿了黃種文化。比如禁慾,這是典型的黃種農耕文化。你想想遊牧群體怎麼會有這種文化,不可能的。基督教教花是百合,百合英語叫黎黎,原產地長江流域。猶太教那就更多了,猶太聖歷都可以確定就是中國陰曆的一個變體。猶太聖歷裡的文化內容甚至是古中國歷史。而且可以確定約瑟是黃種,其兩個在古埃及的兒子就是黃種的兩個支系,沿海老二支系以法蓮和內陸老三支系瑪拿西,也是摩西穆薩支系。說白了瑪拿西就是一路上喝的馬奶,摩西出埃及裡一路上吃的瑪鈉。這個支系就是北三苗羌人,返回中原的就是漢族了。

也就是說西方早期文明我們是有份的,包括平頂石頭建築。羌式建築就是這麼來的,羌式建築也成了漢唐之前漢族建築的底座,而本土南方民族沒有出去過,所以也就沒有這麼底座。他們依然是吊腳樓。羌式建築最典型的就是屋頂四角有堆砌的突起,這是羌人在中東為了保留中國式建築的靈魂之處,四角翹起的飛簷而保留的文化。這個文化後來在中東發展成四角建高塔,就是說中國式建築是他們的老祖宗。



阿拉伯文化基本都是繼承的,裡面充滿了古中國文化。比如黃帝娶了四個老婆。比如給它們傳教的是百合花天使加百黎,意思很明瞭了。滿清官帽上有孔雀毛,他們的著名昇天圖上也有。其實滿清與西進的含米特都是大洪水後被髮配東北的大鯀後裔沿海九黎族。猶太主要是含米特人,剃禿頂,與百越一樣。閃米特就是摩西這一支,就是我們了,廣義上是苗蠻支系。

麥子最大可能也是西進的這些人馴化後帶回來的。饢也是漢語,是指閃米特前身內陸支的南方人,也就是養狼人,苗蠻,南方赤帝。所以藏族說麥子是狗尾巴帶來的。就是說麥子是北三苗農耕人在中東馴化後帶回來的。好了就這麼多了。


國病


“文明”二字,源出太古:文,即獨體象形文符;明,即四時八節太陽曆,皆為7000年前大聖伏羲所創制。所謂獨體為文,合體為字,伏羲時代有文無字,稱王文,到了6500年前的“三皇”時代,即東皇蚩尤,西皇赤帝,鳳皇少昊,稱“三皇內文”,古籍記載,黃帝登紫府求三皇內文,之後方有倉頡造字。倉頡的偉大貢獻不僅僅是合體造字,更重要的是從象形文符中提煉字母進而發明了語言文字,這是人類文明史最重要的歷史大事件。5200年前,長白山超級火山爆發導致東北亞千年火山酷暑和小冰期,迫使東夷農耕古族萬里大遷徙,進而將中華文明的火種播撒至整個北半球,包括羅馬字母、英文字母、印度古陶文、俄羅斯樹皮文乃至北美洲瑪雅文字,皆源於天圓、地方、四正、四隅組合而成的“象形”,中亞“兩河”文明的蘇美爾人與北美古印第安文明的締造者,都屬於華夏血脈黃皮膚的中國人,當6500年前的華夏先民在河南濮陽“帝丘”用貝殼擺出“四象”圖案和精確的蓋天圖時,今天的歐洲還被千米高的雪線籠罩。“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少昊玄鳥族先民保留下來的典冊,即《山海經》海內、海外經,經書中詳細記載著華夏民族的遠古史。


手機用戶51575900614


其實華夏文明是否西來是很容易研究判斷的,

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受文明主源影響發展出的次生文明地區,有很明顯的幾個特徵,比如文字的承繼和派生,主體農作的相同和其它相當數量文化特徵相似等等。東亞這邊,古代很多國家符合作為華夏次生文明特徵的,但華夏文明本身,並不具備當作西亞文明的次生文明應有特徵。東亞文明是有不同的文字系統和主要農作流派的(稻粟VS小麥)。再者,次生文明會有快速突兀的發展,西方古代很多文明地區有這種現像,甚至被認為神秘高貴。而華夏文明,整體看似乎老土,一步一個坎,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很少斷片,展示了由原始進入文明幾乎完整的發展歷程。

有以上明顯的事例可以判斷分析,為何還總不斷有人鼓吹文明西來呢(古代起源文明),其實認真觀察分析,除少數弱智腦筋懶惰又想出名博取關注的人外,這類人大多是目地性的。比如極端反現政的,不敢引頸一快,但惡念叢生,於是不好不好祖宗也差!大家都進狗屎堆。還有是欲化西神棍,這伎倆使用幾百年了,總在推陳出陳。喊聲更高的近年來胎毒x毒,宣染文明西來目地是製造文化心理離心力,因為這類幫夥祖宗八輩是靠華夏文明活著地,不造點文明西來謠幫夥心態不穩活著沒理論依據了


華胄大道


中華文明不但是純正的中國文明,而且是世界四大文明,唯一特續至今的古文明。

中華文明還是隻用和平的方式,向外輸出文明的先驅,中華文明至今還在影響周邊許多的國家,在許多國家的傳統文化中,都可以看到中華文明流傳至今的項目。

從日本,朝韓,越南,泰國等等周邊國家,都可以看到具有中國古文明特點的建築,文化,服飾,歌舞,藝術,書法等等流傳下來。

其中有些項目在中國已經失傳,而在國外發揚光大。比如:日本的相撲,茶道,插花,尺八管樂等,都盛傳至今天,而圍棋一度由日本包攬所有的世界頂級冠軍,只是在近30年,中國圍棋才迎頭趕上,取代了日本的圍棋世界地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直到近200年來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但依然堅守自己的特點,為世界文化家園,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持久生命力。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保持和延續,特別設立保護“非物”文化傳承人和傳承項目,加以專項的資金和政策保護。

中華文明就猶如中華民族一樣,將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世界文明作出它應有的貢獻。





雲中一擊


其實大家都有個誤區:在被西方話語權統治全球百年後,很少人會想到,西方的說法有根據嗎?咱們國人似乎都只會把自家五千年的事疑來辯去,確沒想過,西方自己那點跟腳是否站得住腳。

其實字母文字的那些國家,他們幾乎都是依靠宗教文獻,詩歌,神話傳說,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製造歷史等行為,來為自己寫歷史。沒辦法,字母文字那是兩百年一個大變種,而且他們開始大規模擁有紙質書籍也是近五百年來的事,也就是從文藝復興時期來開始的。之前的他們,歷史記錄少得可憐。一個華萊士的生平都得連猜帶蒙,還不一定準確。所以沒必要高看他們。

但是我們也有硬傷,就是我們從來都沒怎麼放眼海外,別人的歷史不知道啊,那就只能聽他們說的了。

我覺得吧,不管是人種起源,文明遷移,這都是公說公有理的事,我們有完整的歷史記錄,所以我們愛較真愛講證據,唐虞夏都只敢說是莫須有。可老外不一樣啊,他們神話故事就能當歷史講,宗教文獻能當最高綱領說,他們膽子大著呢。現在還是西方話語權,怎麼辦?我們可以這樣,你講你的,我說我的。

可是大家都還沒恢復這個自信,課本上不敢明白說唐虞夏,只因為華夏這個詞才咬死了夏,這就是沒自信了。當然,現在能講五千年的歷史,這是從文字歷史的角度說的,也夠唬人了,但我希望那一天,我們真能客客氣氣的說一句:咱們華夏文明以萬年記,你怕不怕?


諸葛之死


答案一定是本土發展起來的,我簡單說說

要想說明中華文明是否是本土發展起來,還是受其他文明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文明?

文明要素

語言

我們中華文明得語言在整個地球上是獨立於其他文明語言,有明顯得區別。

文字

世界上只有古老得文明才有象形文字,即便與其他古老文明得象形文字也有較大的差別,如埃及象形文字與中國的甲骨文,差距大家一目瞭然。周邊國家得文字都是從我中華文字演變過去的,如日文和韓文。

城市

我中華民族得建城史可以推到5000年前左右,已經在全國各地都有城市得遺址,如剛剛申遺成功的良渚文化群等,與世界上其他文明幾乎同時有城市的遺址,說明,中華文明起步時間幾乎相同。

信仰

從潛山薛家崗,良渚等遺址出土過玉琮,代表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有祭祀活動,宗教信仰已經成熟,與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較,差別也很大,比如埃及的權杖。

法律

從夏到明清,5000年的歷史,法律一脈相承,不同時代的書籍中都有記載。

國家體系

政治體制:中國古代獨有的帝國制,與其他國家的分封制有很大的區別。

選拔體制:領先世界千年的科舉制,與其他國家的貴族制有很大的區別。

其他領域

醫學:我們有獨特的中醫體系。

軍事:我們的兵書早於西方文明千年。

太多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互聯網菜鳥


不論是歷史上的中國文明還是現在的中國文明,都是在中華民族自主發展和大量吸收外來文明的雙重作用下形成的。自我創新和吸收外來文明,對今天的中國文明的形成,缺一不可。

我們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創造比較熟悉。黃河流域發展最突出,因為黃土的地質特點,便於開發耕作,產出穩定,促進了人口繁衍和文明的發展。但中國農耕文明也受到西域傳入的青銅文化的推動和刺激,西秦的高度發達的農耕效率和兵器水平,與西域傳入的器物文明有直接關係。

中國古代主要農作物,延續至今的雖然不少,但後來輸入的作物品種支撐了中國的糧食需求。比如,小麥被外來的小麥品種取代,宋代引進的占城稻引起糧食生產的第一次革命,明代中後期開始引進的番薯、土豆、玉米等高產旱地作物,引起第二次農業生產革命,外來品種和技術的引進,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產出,帶來人口的快速增長。現在,中國農產品的品種大部分都有外部來源。

中國文化豐富燦爛,典籍數量汗牛充棟。同時西域傳入的佛教和科學成果,刺激了哲學、民俗、精神文化的多樣化發展。佛教的傳入,還產生了中國化的成果——禪宗,以及雜和儒家和佛教思維的宋明理學等。中國的民族音樂,真正普及和喜聞樂見的器樂與曲式,同樣大量吸收了外來音樂。

中國是最早發展天文、曆法、數學、地質等科學的國度之一,但後來形成比較實用和比較更加準確的知識的,還是西域胡僧和西方傳教士帶來的成果。

中國古代的開放程度,一點不比我們現在的程度低。有外國人在朝廷做官,管專業性業務,也很少見到排斥胡人的言論。對外開放對中國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是中國強大的重要因素。從長期來看,中國傳統不排外、不挑起胡漢之爭,為自己創造了持續強大的機制。反倒是後來閉關鎖國讓中國失去了活力,清王朝骨子裡的封閉心態防範意識,讓中國失去了社會變革的歷史機遇。

中國文明自身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加上對外來文明的吸收能力,是中國文明傳承不絕、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從語言思維、物質文化、日常衣食住行器用常識,既融合著民族因素,又利用了世界文化成果,特別是物質層面,現在觸手可及、舉目可見,無不是離不開、抹不去的外來文明的貼身關照。

中國文明的自尊心,並不應該表現在要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外來的這樣的話題上。就如中國文化深深影響了世界一樣,世界文明深深影響了中國。客觀點說,今天的中國,外來文明的影響大於內部創造。所以,相對而言,中國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國。但中國要成為強國,必然要依靠提高內部創造能力和吸收外部文明的共同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