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LIfeBinerAlextrasza


为那时候占儒家主导地位的是公孙儒,主张大复仇主义,那时候非主流的话是鲁儒是以孔家为代表,主张对外族妥协,呃,怎么说呢?跪舔。鲁儒的人特别会写书,这样他就占领了舆论高地。然后就形成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度


请明鉴,以德报怨是所有以洗脑敛财为务的宗教的教条,儒家以及华夏所有的哲学,自古至今就没有个以德报怨,只有以直报怨!

孔子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長風浩荡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主张以直报怨,不是以德报怨,是道家主张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出在《论语.宪问篇》,参看原文:

14. 34 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出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参看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无论是道家的以德报怨,还是儒家的以直报怨,跟西汉时独尊儒术和军队非常有血性都没有任何关系。

问题的关键是即然西汉独尊儒术,为何军队确非常有血性呢?

我们先看一下汉朝编年史。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是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公元9年,王莽篡汉,西汉结束。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公元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总计汉朝388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刘彻兴起的,汉武帝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开创了汉王朝军事最为鼎盛时代。

孔子是反对战争,反对军事的,那为什么汉武帝刘彻即然独尊儒术,确又开疆拓土大力发展军事呢?这是不是非常矛盾的事情啊!这时我们应该想起一个人物来,这个人物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他是西汉当时著名的哲学家,他把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并且给扩大化了。在儒家经典学说的基础上,融入了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道家思想,从而建立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派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最明显的两个思想,一个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就是说君权乃天所授,君王受命于天,代表天的意志治理国家,治理百姓,从而使君王的权威绝对的神圣化了。这样他把孔子的忠君思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给改造了,并且进行了无限的扩大。这种思想正符合汉武帝的意愿,汉武帝的权威一经被神化,那么他的雄才大略就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开疆拓土,大力发展军事就变成了依天行事了。

董仲舒第二个思想就是三纲五常。孔子虽然歧视妇女,虽然提出忠君思想,虽然提出孝道以约束家人防止犯上做乱,但孔子没有象董仲舒这么霸道。董仲舒干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就把孔子的齐家、治国思想给扩大化了。就象汉宣帝曾非常高兴的说过,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董仲舒的这两种思想,都充分的说明了,西汉所推崇的独尊儒术,已经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并且把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扩大化了的儒家思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汉军队非常有血性的根原了。


寂语堂斋


刘邦,有天赋,自学成材。被逼反。建汉朝,用秦制,加以改革,不用苛政。不仅用儒家,实则,兵,农,道等,皆用。马上皇帝,传下的作风,影响后代。到以后,继承者,无德,才,智慧。导至亡。很多朝代,皆如此。汉,前几代,皆作战勇,与刘邦,传下的作风有关。故汉用百家,作战勇。大拙


用户6633513569255


至少在西汉一朝,尊崇儒术和军队有血性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


在汉朝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他们需要有一种思想来维护他们的统治,恰好儒家的“等级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学而优则仕”等等都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再加上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发展的“大一统”思想,更加将儒家思想推到了崇高的地位。所以,儒家思想与皇权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谁选择谁的问题,而是一种彼此互相选择的结果。

但是,儒家思想真正渗透到西汉君臣当中,还要到元帝、成帝时期以后。


而西汉军队有血性是从建立时期起就有的,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带兵依然非常有血性,即便到了陈汤在郅支城头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他依然是有血性的。

这份血性并没有因为儒家思想的发展而减弱,至于说有没有因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而降低,在西汉一朝是很难得到验证了。

毕竟,儒家思想全面占统治地位以后,西汉周边的外族已经没有实力对大汉造成威胁了。


水一白聊历史


麻烦小编看看从西汉独尊儒家以来,我们中国在每个历史的发展关键时刻,对民族社稷起挽大厦将倾倒的文臣武将哪个不是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的?我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是:文能提笔作赋写诗定国策;武可上马杀敌护国守边疆!


诗人的旅途


儒家反对以德报怨。孔夫子提出了以直报怨。孔子的直是什么呢?是亲亲为大,互隐包庇为直;排除异己,睚眦必报为直。没有统一标准。很难行得通。儒家之德,是忠实地为帝王当走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狗德。不值得提倡或效法。


看透古今


儒家没有以德报怨的说法,论语中的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孔子自己说得不能以德报怨,否则就没有办法报德了,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汉朝尤其是西汉时期兴盛的大复仇主义。

子贡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杀害了自己的父母的话,该怎么做?”孔子回答到:“要睡在草垫上都时刻拿着盾牌兵器,仇没有报不能去当官享受,不能和仇人活在同一个天下,如果在市集上碰到仇人连回去拿兵器都不用了直接上去拼命。”

这才是儒家的本来面目。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都是腰中佩剑。


修仙大叔不靠谱


军队血性和儒家半点关系都没有,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只是口号,真正独尊儒术的是宋明清三朝,儒家思想在汉朝一直都不是主流,法家和道家黄老之学的影响力早就已经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一句口号就能动摇,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是法家代表,夏侯玄是道家代表,两汉三国时期那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几乎都不是儒家。


大话壶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就是说我原谅了你的不德,如何对得起德?这个提问还有一个错误就是独尊儒术。汉武帝还有一句话叫“腐乳无能夸夸其谈”,独尊儒术也说了,但儒家实际表现无能,并没有真的独尊。儒生也没有进入决策层。董仲舒还被汉武帝怀疑入狱。西汉真正被独尊的是汉元帝时期。此时对汉人血性才开始影响。比如说“犯我汉家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就因父亲过世没回去,儒家以不孝的名义罢了他的兵权,后来因汉元帝朝中全儒无将可用不得不叫他回来当个参谋。

开始知道陈汤是听儒生对我说的,叫我看儒家血性。我这人看书少,只是认为陈汤打仗是兵家与儒家什么关系?后来看百度才知道,陈汤被儒家一直打压,只不过是在汉元帝时期还遗留点前朝思想,陈汤没像岳飞被害死罢了。后来我发现儒生说的话,我没有发现对他有利的事件哪一件是真的?全是谎话。当年批儒,儒生文章我只看第一段,很轻松就找到谎话,根本就不看下面文采飞扬。儒生说谎没有负罪感还有一种自我牺牲的荣耀,就是在维护道德是善意的谎言,经过几千年留给今日儒生的就没有一句真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