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市场操作,需求量在下降,中国油企却突然加大海外采购

2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在发布的月报中表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石油需求预测增长下调36.5万桶/日至82.5桶/日,为2011年以来新低,其中第一季度的石油需求预计将出现近十年来的第一次下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需求国之一,在IEA的这波预测中是最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反市场操作,需求量在下降,中国油企却突然加大海外采购

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联盟“欧佩克+”也在紧急召开的会议中下调了2020年的原油需求预期,并建议将减产计划从2020年第一季度延长到第二季度。

这样的建议似乎更为贴合当前和预期市场规律,毕竟当需求量下降的时候,保持供给量的不变或增加都有可能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对供给方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也有一些中国油企出现了反市场操作的举动,抓住现有时机急速加大原油的海外采购量。

根据彭博社2月15日的报道,在中国买家前段时间放弃了将近3000-6000万桶原油的买入之后,包括寿光鲁清石化、山东汇丰石化、中化弘润在内的多家中资油企重新启动了“疯狂”的海外采购活动。

其中:寿光鲁清石化在短时间内连续7次从俄罗斯、安哥拉和加蓬抢购了ESPO,Gindungo和Oguendjo等品牌的原油现货;中化弘润则以每桶低于布伦特原油1美元的价格从加蓬采购了Mandji品牌的原油,同时和另外两家石油供应商Lula和Johan Sverdrup在洽谈供应合作。

反市场操作,需求量在下降,中国油企却突然加大海外采购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油企出现这样的采购策略,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这些油企并不是纯粹的一级市场上的供应商,它们充当的角色更多类似于二级市场上的经销商或中间商。也就是说,这类油企很少有自己的石油开采,它们既要考虑面向零售市场的销售价,也要考虑供货价。

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从一月初至今已经下降了20%,目前正处于近段时间以来的价格低谷,而且从这几天的市场反应来看,有相对明显的回升趋势。所以,这是进货的绝佳机会。

反市场操作,需求量在下降,中国油企却突然加大海外采购

说白了,这些油企的反市场操作就是趁着低价大量囤货。

这可能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竞争意识,因为根据1月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文件,从2020年5月1日开始,将允许民企和外资企业等各界资本进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到时候将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涌现,现在做好储备,能提前树立优势。

这也有可能是一种商业“赌博”战略,押注于未来需求回暖,油价回升,赚取更大的差价。当然,这样的赌博操作,也是有一定的依据——包括价格期货集团、瑞银集团、Oanda和俄罗斯石油协会在内的多家专业市场机构都做出了2020年下半年开始油价反弹的判断。

不过,除了需要承担未来价格变动的风险之外,这样的经营战略还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现金流的机会成本(这笔钱不能再做其他投资)和财务风险(减少了偿还负债的现金储备)。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