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看电视,孩子在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哪个好,为什么?

奋斗中的青春3


当然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好啦。这样,就会在无声无息之间,让孩子确立一种意识:“学习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孩子的好习惯。不仅使家长和老师省了许多心,也会使孩子一辈子收益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像性格一样,是无法改变的。

虽说,父母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在寻找孩子学习的动力,都在为孩子不能自觉学习而发愁,却不知道根子就在自己身上。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孩子启蒙期间,就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父母义不容辞的最高责任。事后找原因,多累啊!


磊珞


先讲一个就在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吧。

朋友的孩子今年是高二,学习不错,在本地最好的高中就读。

尽管推迟开学了, 但是学校有提供在线课程,而且孩子学习非常用功。

晚上没课也会熬夜学习到很晚。

朋友吐槽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看到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就会经常去对孩子嘘寒问暖,一会问问孩子想吃点什么,一会问问孩子想喝点什么,每天还得问几次想吃什么饭……

其实孩子已经挺烦了,不过没说。

结果有一次朋友给孩子准备了果盘什么送给孩子,结果到第二天孩子也没吃。

这下朋友火了,是的,没想到吧,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朋友其实对孩子的学习也是非常上心的,但是矛盾的是她既想让孩子学习成绩好,又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于是还会非常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

所以当他看到孩子光学不吃她精心准备的东西敏感的觉得是孩子对自己有意见,所以才不吃的。

因为道理很简单, 吃个水果而已,能耽误什么时间?

不吃那就是一定是故意不吃给自己看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孩子真的是非常优秀。

第二天早上,朋友上班前看到了桌子上放了一张纸条,说是纸条其实是一封比较短的信(隐私问题我就不发了),孩子解释了自己不吃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烦躁了,每天学习任务非常重,孩子有非常希望做得更好。

于是他只想能够安静的有个自己的、不受打扰的空间好好学习。孩子表示对理解朋友对他的用心,也道歉自己辜负了这份心意。但是孩子还是希望朋友能够给他点更多的自己时间。而且自己需要什么真的就会自己去取了……

信的最后是希望自己的行为不要破坏了彼此的心情,再次道歉。

说真的,当我看到这信的时候我都有点感动了。

一面是家长焦虑不安且又小心谨慎的心情,另一面则是孩子内心焦虑压力巨大的情绪。

这种情况下难能可贵的是孩子及时做出了冷静的处理,由此可见孩子的自控力有多么的好。

其实我也很能理解朋友家孩子的心情。


他跟我当年的学习状态就很像——拼尽全力但总是无法做到最好!

我们都是那种非常努力的人,但是奈何总有一些人比我们有天赋且在勤奋上也不输于我们……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长期劳累的话情绪确实容易出现烦躁的表现。

说的有点多了,好像也扯得有点远了。

但是其实这就是我今天相对题主说的一个问题的由来——不是我们觉得怎么是好才是好,而是孩子觉得怎么是好才是好。

就比如说看电视这个问题吧,一般人来说都会觉得这样做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会影响孩子学习,会如何如何。

然后认为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才是对的,这是陪伴教育,这是言传身教……

诚然,我也认为是这样的,毕竟从理论上讲这是对的,而从实践上来说孩子如果不是高年级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也是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质量的。

但是,如果孩子当下也同样是跟我上面朋友家孩子一样有比较大的学习压力。

那么极有可能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全家人对自己过于“呵护”……

这会让他们原本就有些焦虑、烦躁的心情变得更加烦躁。

孩子能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

当然能了。

但是当情绪到了那个释放的关口时,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过度关心,反而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我认为,不是我们认为什么是“好”,而是孩子需要什么的。

比如孩子并不想我们太过关注他们,他们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事情,只希望看到我们能够正常的生活就好,那我们就去过自己的正常生活——比如看电视,那么我们就把声音调低点,能听到就行了;比如在家里说话,不用小心翼翼的,只要别大嗓门争吵、八卦的就行;比如家庭的生活形成规律,无论是吃什么、喝什么都有序进行,而不是动辄就去问问“你要吃XX吗?”“你要喝XX吗?”

空间!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需要的其实是空间,那么多给他点空间,那就是最好学习环境。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答案是显然易见。

我儿子上小学这一年多的时间,不夸张的说,我和他妈妈就像“打怪”一样,几乎经历了所有低年级小学生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上课坐不住、不做作业、撒谎、打架、自以为是、缺乏安全意识……而且屡次就犯!才入学三天,我们就被“请”到了学校,老师说,“这孩子是他遇到过的最聪明也是最调皮的”。

回想起来,有些问题其实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了苗头,只不过在小学的环境下,问题会被老师持续放大,甚至严重到了“委婉的给你推荐其他学校”的程度。

这次的问题很棘手,怎么办?

一路走来,我们还是值得庆幸的。通过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与老师的紧密配合,他身上的问题一个个的得以解决,成绩也很好,大家都能感受到他的明显成长。到一年级下期的时候,所有新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在2周内都可以改正。

简单总结我们所做的,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有三点:

  • 家长尤其是爸爸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叫他认真读书而你却在一旁打游戏等等)。

  • 为他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环境(尽量不看电视,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 学习怎样做一个好父母,并时常反思,与孩子一起进步。

幼儿养性(0-6)、童蒙养正(7-12岁)、少年养志(13-18岁)。小学这个阶段,相对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甚,正所谓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与其看电视,还不如父子间多交交心,一起共读,共同记录他的成长。


孩子学爸


一起学习比较好,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教育,父母如果不在身边陪伴,孩子有不会的问题也不想去问父母,孩子的不足之处,父母也难以发现,所以要尽最大努力陪伴孩子身边。既培养感情又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你陪他长大,他陪你到老,





刘友后来者居上


我看还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为好。因为父母亲看电视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一起学习,就没有了这种情况了。


芦叶767


一起学习,这样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不会的地方及时指点。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大人做出点牺牲,减少些娱乐,游戏以孩子学习为主,等到老了你就知道享受生活的乐趣了。因为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HLH59226687913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成功读书人,就不要考虑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事。

孩子大量的学习生涯是在家庭和父母之外。

家长应当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形成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如何在艰苦的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乐趣?⋯

有了这么完整宏大的计划,一些细枝末节的安排,就不是问题了。

教育孩子先要有宏观设想,再落实到微观安排上。切忌今天听张三的,明天又学李四的,自己怎么想?学习思考了?我们总要求一个幼年、未成年的孩子如何如何,我们自己呢?一个成年人,一个家长,又该如何如何呢?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身教大于言传。当父母在学习时,孩子也会跟着认真学习。当父母在玩手机,看电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也会这样。在家庭教育中,境教(环境的教育,父母言行就是孩子在家中的环境)非常非常的重要。


桃子0到6


孩子在学习书本知识,父母应该读传统文化经典,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情况下是这样,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和氛围



西安新农民


当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比较好!

为什么言传身教很重要?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从前有一位父亲大字不识几个却培养出了三位优秀的大学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位父亲每天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他都在桌子上写呀写。他的三个孩子都想看他在学些什么,他就是不给他们看。就这样日复一日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孩子全部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当这几个孩子都学有所成之后他们特别想知道父亲每天都在那里学什么。这时父亲告诉他们,他其实什么都没有写只是每天坐在那里画圆圈。这位父亲特别有智慧,他虽然没什么文化没有办法辅导他的孩子们,但是他想出了给孩子们做榜样这个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他的三个孩子都特别有出息。所以说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一起学更好?

1. 当孩子在学习家长在看电视。这是家长给孩子做的错误示范。你都不爱学习怎么能要求孩子爱学习呢。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你教给孩子什么他自然就学什么。你爱看电视孩子更爱看。他看你都在追剧呢他自然也就静不下心来学习了。

2. 一个爱学习的父母我想他的孩子一定会耳濡目染。孩子看父母都那么爱看书、爱学习自然也就会跟着父母学了。

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孩子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时,先不要急着批评孩子。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要想教育好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先去做好。我们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影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