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新世界》磨嘰?

《新世界》開播以來褒貶不一,在認可孫紅雷等演員的演技同時也有不少人吐槽“劇情拖沓,7天的事兒拍了70集,可謂劇中一天現實一週的節奏”,引起了觀眾的不滿。作為追劇大軍一員的我也是在棄劇的邊緣瘋狂掙扎,但在“小紅襖”是誰的牽動下,我還是一直追劇至今。但當看到有很多網友評論“用二倍速觀看什麼都不耽誤”,“不停的拖動進度條用2分鐘看完”,甚至有人評論“只看預告片就能知道一集的重點”的時候,我不禁思考,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如此焦躁,急於求成?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下是不是應該讓自己享受一下慢下來的時光去把生活的細節過好?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新世界》磨嘰?

觀眾吐槽


快節奏是必須的但我們需要適當的慢下來

快節奏是當下社會所必須的,比如“火神山”和“雷神山”爭分奪秒的建設,比如手機上各種APP讓我們享盡了快節奏帶來的便利。但爭分奪秒的快節奏下也衍生出了很多畸形的現象,企業公開叫板法律,宣佈高強度工作,強調適者生存、狼性文化。快節奏下獲得信息的途徑增多導致人們不加思考的接收了大量信息,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消化也讓現代人很少去思考其背後所存在的陷阱。數字貨幣的泡沫、網紅時代的到來、企業996常態化等種種現象也使得社會人心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去思考和麵對生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生活在快節奏下的我們別說三省,一省怕是也難以做到,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一天的工作,心裡想著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抓緊追個劇卻急不可耐的拖動進度條,生怕讓拖沓的劇情浪費我們一分一秒,但最終我們得到的也無非是走馬觀花般的生活。以前車、馬、郵票都慢,但是街頭的記憶卻總是那麼深刻,現在交通工具先進,留下的確實街頭匆匆的腳步和蜿蜒的車水馬龍。以前溝通手段單一但鄰里的一句良言可以讓你溫暖三冬,現在溝通手段豐富多樣,但最遙遠的距離卻是我在你面前你卻給我發微信。

適當的“慢”一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常言道慢工出細活。在吐槽《新世界》節奏拖沓,劇情慢的時候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正因為慢節奏,注重細節。才更好的讓劇中每個角色都特點鮮明,各具特色。我們的人生也一樣,疾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別忘駐足腳步欣賞一下沿途美景,注重一下細節和儀式感,關愛一下身邊的親人。在人生的列車上,當你看到不斷有人到達終點而下車的時候,不要羨慕,不要焦躁。耐心的等待下去,只要方向對,按照既定的軌道走下去,我們都將到達屬於我們自己的站臺。

疫情之下,我們獲得了難得的慢生活,不妨讓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去享受一下家人的陪伴,和父母說說話。去思考和規劃一下未來,利用難得的時光給自己充充電,然後把慢下來的智慧運用到我們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打磨浮躁,從容的面對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