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遭排擠到被評為"優秀員工",職場新人用閱讀轉變心態:讀書不迷茫

2017年,我從南開大學讀研畢業了!我們專業有9個人,而我是唯一一個沒有留在北上廣和天津的。班裡的同學都找了很不錯的工作,有當公務員的,有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有去BAT互聯網公司的。

而我作為專業的第一名,卻去了18線小城市的銀行,做了一名普通的櫃員。

01 初入職場的迷茫VS突如其來的改變

那時候,很不適應,總覺得身邊的人學歷不如我,見識不如我,領導也總是挑我的刺兒。而我就是個普通的櫃員,每天都在數錢中度過,工資是一個支行最低的。聽著客戶投訴的聲音,感覺在櫃檯裡的每一天都是黑壓壓的。同事也不喜歡我,都說我裝清高,總在領導那裡打小報告。

我上了那麼多年學,又有什麼用?

我很迷茫。

後來……

你一定以為我的故事有什麼驚天動地的逆襲,對不對?

對不起,還真的沒有,我真的就是一直這麼平凡。

我平凡到,我還是沒有離開這個18線的小城市,當然也沒有換掉這個被我唾棄的工作。

我平凡到,和我共事的還是同樣一群人,但我甚至不敢當面質疑他們在背後說過的我的壞話。

我平凡到,我沒有告訴任何一個家人朋友我的遭遇,所有的苦悶和心酸都不為人道。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但在突然的一天,好像一切又有了變化。

曾經討厭的同事和領導都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我被調去了另一個崗位,領導更是對我大加賞識,委以重任。

在去年年末的時候,我還被評為了我們部門的“優秀員工”。

奇怪的是,好像一切都沒變,但一切都變了。

追其根源,我內心感到平和,不再對未知感到焦慮,不再對當下感到迷茫。

而這所有的改變,都只因為我堅持做了一件事情——閱讀!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02 書裡藏著解決迷茫的答案

你是不是偶爾也會覺得:

為什麼我明明那麼努力,卻還像一個無頭蒼蠅?

為什麼我明明比他優秀,受到賞識的卻不是我?

我們總希望能遇到伯樂,遇到那個能夠發現我們閃光之處的領導,可是這似乎永遠遙遙無期。

最終,滿腔熱血的少年被生活的現實磨平了稜角。曾經的翩翩君子,成為了那個曾經讓我們鄙視的大人。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最近在讀《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書中的主人公洪鎮洙就是這樣一個空有抱負,卻無所事事的大人。他是個典型的廢柴,工作業績排名墊底、負債很多,連女朋友都把他甩了。因為窮到快吃不上飯,他急於改變,卻完全不得法門。在一籌莫展之際,他的朋友明勳給他推薦了閱讀高手鄭會一。

在會一的指導下,他這個從沒讀過書的閱讀小白,先從兩本書讀起,然後又在100天裡讀了33本。緊接著,他用1年時間讀了100本與專業有關的書。通過明確自己的讀書目標,鎮洙明確了自己讀書是為了改變自己,不應只重視閱讀的數量,更應重視閱讀的質量。他開始向CEO們看齊,1年讀365本書,使自己的思維發生革新性變化。在堅持讀書三年後,鎮洙升職,還抱得美人歸,娶了自己的書友——一個與他志同道合的美麗姑娘。

為什麼洪鎮洙能夠發生那麼大的改變呢?

書中總結,閱讀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享受趣味,第二種是獲取知識,第三種是改變人生。主人公洪鎮洙顯然是第三種。

再對標到我自己身上,從小學到大學,我是看了很多書,可大多是為了考試看的。既沒有享受到樂趣,獲取的知識也是考完試就忘記了,更別說改變了人生。

忍不住想到那句話:我學過很多道理,可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學道理沒有錯,讀書也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根本沒將這些道理好好付諸實踐。看書的時候一目十行,還可以和人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書。可是看過了就拋諸腦後,完全不再記得。這樣讀書,能有什麼用呢?

我以前經常抱怨,為什麼我身邊沒有一個優秀的同事、老師,能夠來引領我成長。我在身邊沒有找到那個讓我心生嚮往的同事或者領導,我不想活成他們那樣。所以我感到很迷茫,一度非常後悔自己的選擇。

德國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榜樣不一定要在身邊找,書中就有優秀的人,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對象;書中也有所有前人的成功秘訣,他們在將生存的遊戲規則向我娓娓道來。

其實不管是工作的方法、為人處事的原則,書中自有答案。

我也終於不再迷茫了,抓住書籍這一利器,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03 書裡藏著讓心靈堅韌的密碼

在讀書的時候,哲人的思想滌盪著我們的靈魂,在知識和智慧的指引下,我們更容易識別美與醜、善與惡,我們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讀書,使我們的心靈變得遼闊而寬廣,堅韌而頑強,也使我們獲得一個溫煦寧靜的內心世界,以對抗外部世界的喧譁與浮躁。

——英國哲學家毛姆

兩年前,在迷茫的深淵裡,我重新捧起早已不再熱愛的書本。只是覺得,世界已經待我如此,書籍中會不會尚存一線生機?

於是,

  • 讀《刻意練習》,我知道了世上沒有天才,唯有不斷針對性的練習,努力,方能成功;
  • 讀《心流》,我知道了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會產生一種幸福的感覺;
  • 讀《微習慣》,我知道了“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行”,將目標拆解更能養成好習慣;
  • 讀《奇特的一生》,我知道了“人生很短,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研究透徹都很不容易了”;
  • 讀《終身成長》,我知道了,人無完人,不用對結果過分苛求,要更在乎過程;
  • 讀《少有人走的路》,我知道了“人生苦難重重,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我們現在遇到的所有迷茫、痛苦,未來還會遇到的坑,書中的人都幫我們踩過了。

王強先生在《讀書只讀一流書》中說:“從終極目的上說,讀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心靈的世界的過程。人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可怖的東西所控制。”

是的,我現在發現,我的成長本就無關我的同事、領導。我為自己而活,何必在意別人的想法?

這樣想了以後,一切反而簡單多了,我認真上班,努力完成每一樣工作任務,不再東想西想。業餘時間就讀書,聽課,充實自己。

漸漸覺得,我也可以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豁達,也可以呈現出一種“重為輕根,靜為君根”的安詳。

在乎努力的過程時,結果卻也因此而好起來,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更加堅強。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04 別再質疑讀書無用:“讀書無用”只因未“讀有用書”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閱讀觀》中寫到:知識之所以沒有產生力量,不是因為“讀書無用”,而是因為“讀無用書”。只有將“讀無用書”變成“讀有用書”,只有真正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公民,我們的教育才會長久進步。

人們總是質疑閱讀的作用,認為閱讀是一個看不到效果的苦差事。有人會將閱讀當做興趣,卻不能將閱讀當作成長和改變人生的手段。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是知識很多時候沒有產生相應的力量,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沒有讀到有用的書。市面上的書太多了,有時候的確難以甄別。選書還是要看口碑,可以運用豆瓣評分作為選書的參考。才能選到讀“好”書。

第二,沒有明確讀書的目的。不明確讀書的目的,就永遠不可能讀到適合自己的書。在讀書之前,我們應該先思考自己想從書中獲得什麼,然後再針對性地閱讀。對於不同種類的書,也要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是謂“好”讀書。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覆讀。

——培根

第三,沒有將書中的知識付諸實踐。學習的目的就是要用理論指導實踐,閱讀的意義亦是如此。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技巧用到生活中,我們才能因此改變。

綜上,要好讀書,讀好書,才能有可能將知識用於實踐,產生力量。

很多人擔心,怕自己選不到適合自己的書。

其實,這點不用過分擔心。因為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會喜歡不同的書籍。

童年時代,我喜歡的是童話故事,不認字的時候是媽媽給我讀,認字以後自己讀,從《安徒生童話》到《格林童話》再到《古希臘神話》。

初中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讀郭敬明的小說,特別是《夢裡花落知多少》和《幻城》,但後來我喜歡的書就變化了,言情小說勾不起我的興趣。

高中到大學,喜歡讀一些科幻小說和外國文學。

後來工作,致力於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讀了很多成長類的作品。

現在想來,覺得挺神奇,好像當時需要的作品總是能精準的到我手裡,越讀越歡喜。

而那些讀過的書也並沒有離我而去。雖然隨著年歲流逝,書中的具體細節、段落,甚至是書的名字都會忘記,但是那些曾經讀到過的道理,都成為了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筆財富。當我們行到水窮處,那些曾經讀過的道理,就會成為心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向正確的道路走去。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05 堅持閱讀:當你盛開,蝴蝶自來

感謝閱讀,從一個初入職場的小白,到被評為“優秀員工”,在工作中小有成績。

感謝閱讀,讓我短短兩年就完成了心態上的轉變,不再感到迷茫。

我用我親身的經歷只是想告訴大家,請堅信:

  • 書籍裡藏著解決迷茫,讓心智成熟的密碼;
  • 書籍裡有哲人的智慧,讓心靈堅韌而頑強;
  • 學會讀好書,好讀書,將讀書所學付諸實踐,生活必會因此而改變。

所以,不要猶豫,抱著開放的心態去讀書,去向書中哲人先賢學習吧。

因為,讀書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讀書能改變自己,還能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身邊的人。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從遭排擠到被評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