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投資者的好時代


聰明投資者的好時代

過年的時候被家裡長輩教育不能沉迷賭博,長輩覺得我對炒股投入太多,不務正業,賭博這種事情掙不了大錢。

說實在,我很高興。因為有這種想法的人越多,在股市裡的超額收益就越大。如果市場都不把炒股當賭博了,大家都去鑽研了,掙錢就難了。

就像現在的美股,散戶已經快被股市百年的歷史給洗淨了,股票投資基本指數化,大盤也沒什麼波動,一天一天慢悠悠地向上,一年漲出個10%+的預期收益率。(美股跟我們反過來,熊短牛長。)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第一章投資與投機中寫道,媒體大眾從沒嚴謹的區分過投資者與投機者的區別,1914年到1963年期間“投資者”一詞的用法變換了無數次。在1929年到1932年的股市大崩盤之後,購買股票被人們普遍看成是一種“投機”行為。而在1963年股市牛了20年以後,購買股票的人又普遍被稱為“投資者”。但觀察歷史你可以看到,當大多數人都覺得炒股“不安全,是一種賭博”的時候,之後幾年的股市收益率往往非常好;但當大多數人都覺得炒股是一種“正當的投資行為”時,反而牛市就快結束了。格雷厄姆認為

只有經過鑽研、審慎買入股票的人才能被稱為“投資者”,其餘都是“投機者”。

真是佩服格雷厄姆,用一個詞“投資者”諷刺了媒體和大眾好幾頁。

彼得林奇也在自己的書裡說過同樣的話,在他的少年時期40~50年代,身邊所有人對股市敬而遠之,認為這是一種賭博時,那卻是20世紀大蕭條後股市表現最好的20年。

很多人炒股確實是在賭博,把股票當做賭漲跌的遊戲,覺得盈虧概率都是50%,運氣只要好一點,今天就能掙點。而且賭博的人普遍都覺得自己的運氣比別人好。當他盈利時他從不關注風險,當他虧損時他也不曾預期過事情會反向發生。這樣的人在股市裡是掙不到錢的。

為什麼我說炒股不是賭博?

首先,從定義上來說,股票本質是一種金融資產,跟債券和房產一樣是投資品,股票的長期投資收益率是所有金融資產中最高的。長期投資股票最差你也能獲得大於等於名義GDP的收益率。

因為股票有抗通脹的特點,當通貨膨脹時,公司可以通過提升商品價格來抵禦通脹。房產也有抗通脹的特點。但概括的屬性不能沿用到所有房產和股票,比如投資房子你需要研究所在城市發展前景。股票也一樣,如果公司是海天醬油這種低價快消品生產商,提價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在現在競爭激烈的電視行業,就不那麼容易了。

其次,從操作上來說,投資賺的是認知的錢。做投資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賺錢,怎麼賺的錢。當一個人有邏輯和理論去支撐他的操作時,即使他在賭博,也不是賭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有過幾個數學系的學生通過算牌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圈錢,最後全被賭場列入黑名單中。後來這個故事被拍成了電影《決勝21點》。

賭場是不允許有穩贏的客戶的,利弗莫爾早年在投機行玩,因為長期盈利,被列入全國投機行的黑名單。美國以前的投機行是以股票價格為標的的賭場,沒有真實的股票交易行為。

綜上,儘管A股已經有30年的歷史,很多股民還是把股市當作賭博的遊戲,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買股票是一種投資行為,所以這是投資者的好時代。另一方面,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多於常人的努力,才可能收穫高於平均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