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前线——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武汉吗?她们的工作才刚开始

2月4日凌晨三点,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区综合科护士李婕茹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几位战友一起走在通往武汉汉口医院的路上。她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来到武汉后,她们很快就建立了革命的友谊,彼此守望相助。

抗疫最前线——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武汉吗?她们的工作才刚开始

李婕茹和她的“战友”们

微弱的路灯,一阵阵刺骨的寒风,静得可怜的马路,这一切并没能阻挡她们加快赶往医院的脚步,因为生怕前一班的战友会等太久,她们每一个人心里都知道穿着防护服工作几个小时是什么滋味。边小跑往医院,她们还不忘互相提醒待会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时一定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到了汉口医院,李婕茹和其他护士姑娘们迅速有序地穿戴好防护服,进入病房前她们还互相检查了一遍,这些日常工作繁琐而细致,但都不能省略。

抗疫最前线——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武汉吗?她们的工作才刚开始

“全副武装”之下根本认不出谁是谁

走进病房,看见安静的走廊,李婕茹说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病人能安静入睡,表示当前病人的生命体征都是比较平稳,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即使病人情况比较平稳,但她们一刻都没有松懈,交班时必须认真记录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反复确认,密切观察着每个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

由于病区的供氧不足,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加用氧气桶的。对于一个身高有166cm的女生来说,氧气桶差不多跟她一样高,而且笨重无比。刚开始换一个氧气桶,都要几个人一起才做得到。几天来,她们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了技巧后,两个女生就可以迅速换好了,厉害的一个人就可以。虽然手法趋于熟练,但是经常一个班就得换十几个氧气桶,姑娘们经常是做得汗流浃背。

天渐渐亮了起来,护士们就要开始准备为病人抽血检验。李婕茹说,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我把治疗车推到阿姨床前,轻轻把阿姨拍醒,跟阿姨说道“阿姨我们准备要抽血了”,阿姨睁开眼睛第一时间对我微笑,虽然此时我的护目镜已经有雾了,看得有点朦胧,但我依然能看到阿姨的微笑是很亲切的。阿姨深吸了一口气,缓慢的挪了挪身体,然后亲切的对我说“姑娘辛苦了,为了我们你们一夜都没得休息,太感谢你们,谢谢!谢谢!谢谢!”阿姨一连说了几个谢谢。我透过起雾的护目镜隐约看到一双泛着泪光的眼睛。我没敢多说,怕自己控制不住,感动得哭起来。我对阿姨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不辛苦,我们准备一下抽血吧”。阿姨回答到“我现在这样躺着方不方便你抽血呀,我要不要再躺过一点,我不怕疼的,扎多少针都可以”。听到阿姨这样说我有种莫名的伤感。如果在平时我很有信心做到一针见血,但现在……戴着起雾的护目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双手戴着几双码数偏大的手套,我真的没用信心。我没有立刻回答阿姨,我拿过止血带在阿姨手上绑上,细找了一轮,终于找到了一根弹性还可以的血管,然后对阿姨说“阿姨您这里有一根还不错的血管,应该可以的”。阿姨笑着说“阿姨年纪大了,血管不好,没关系的,扎多少针都不怕”。虽然我找到了一根还不错的血管,但我下针时还是会有点紧张的,生怕一针没扎好,还要扎第二针,甚至第三针,因为我知道扎针是很痛的。幸运的是,我是“一针见血”的,看到血流进试管时,心里真的是无比激动,激动到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我工作5年以来,有过无数次“一针见血”的经历里最特别的一次。”

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驰援武汉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天了,在这段时间里,在护士们的上班路上,更多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凌晨三点的模样——冷冰且静默,但在护士们的眼里,她们却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或许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大地即将复苏,一切美好就在眼前!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