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明朝时期对传染病有系统研究

瘟疫,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极其重视的大事,稍有规模的疫情,都被史官记录在册。

193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救荒史》,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科学地研究中国历代灾荒的专著。

作者邓拓根据史籍记载统计出中国古代各时期发生重大疫情的大概数目: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王玉兴教授在2003年发表的《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中列出了更详细的数据:

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在这2154年里,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352次;

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9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重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这个数字是2.3。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建安七子图建安22年(公元217年)的大瘟疫致使七子中五人死亡。

最严重、最典型的有两次:

一是公元217年(汉末建安二十二年),江淮地区发生过一次重大疫情。

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这样描述这场灾难: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当时站在中国文学顶峰的“建安七子”之中有5人(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死于这场瘟疫。可以说,这场大疫在夺走无数人生命的同时,也重创了文坛。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二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鼠疫。

当时,北方大旱造成大面积饥荒,百姓四处寻找能吃的东西,树皮、草根吃完了,饥不择食的人们就捉老鼠吃。要命的是,无处觅食的老鼠体质变弱,自身携带的病菌较平时增多;加上当时天气很旱,鼠洞里温度升高,鼠疫杆菌大量繁殖。于是,

鼠疫爆发。

古人是如何防控疫情的呢?隔离的手法,很早就有。

孔子的得意门生冉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为人正派、品德高尚,与颜渊并称,名列“孔门十哲”。

有一天,冉耕病了,孔子前去探视,然而,到了地方,只是隔着窗户跟学生说了会儿话就走了。

这可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懂得防疫——冉耕的病可能传染,目前正在家中“自我隔离”。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也,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养内避外”是古代应对疫情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旦发生瘟疫,人们通常都要先对病人执行隔离。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清朝传染病隔离场所

古代“隔离期”怎么过?

在古人看来,被隔离起来的病人,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概括起来,有五点:

饮食宜清淡。晋代医学家葛洪认为,隔离治疗的病人,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他在《肘后备急方》中指出:“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清代医学家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则提出:“宣气之法,不但用药为然,如衣被宜洁净,饮食宜淡泊。”

通风要做好。有些病人一旦被隔离,就关门闭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实际上,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

“闽俗最可恨者,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一切医药,付之罔闻。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焄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接触要减少。一旦被隔离,为减少传染,病人尽量不外出。清人郑光祖在《一斑录》中指出:“历观时疫之兴,必甚于俦人广众往来之地,罕至人家深庭内院,故养静者不及也。”

探视须谨慎。传染性强的病人,隔离期应禁止医生以外人员探视;病情稍轻的,也尽量不去被隔离之家,非去不可时,一定要更加注意。

清代医学家陈耕道在《疫痧草》中列出了“五宜六不宜”:

“凡入疫家视病,宜饱不宜饥,宜暂不宜久,宜日午不宜早晚,宜远坐不宜近对。即诊脉看喉,亦不宜与病者正对,宜存气少言,夜勿宿病家。”

后来,为强化防疫,居家隔离的做法逐渐演变为一种制度。

据说,西晋时有一项规定,如果大臣家里感染瘟疫的人数超过3人,即便他自己即使没有发病也不能上朝,必须在家隔离,时间不少于100天。

直到吏部尚书王彪之提出缩短隔离期的建议,100天的超级长假才宣告终结。

下面内容,引自《晋书·王彪之传》: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人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居家隔离虽然便利,但要做到严格执行,必须有其它措施予以保证。于是,中国人早就建立起疫情报告制度。

秦朝规定:乡里如果出现疑似的传染病病例,典甲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朝廷根据疫情派来医生检查和治疗,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典甲,秦朝时的乡长,管辖范围约百户,相当于后来的里正。疕,头疮。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将会被送往“疠所”进行隔离治疗。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开脑洞:以隔离法防控疫情,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实践


到西汉,出现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朝廷辟出空宅,把病人集中起来给予公费医疗,不仅如此,还赐安葬费以便及时安葬死于瘟疫的人,一方面减少疫情传播,另一方面抚恤活着的人。

南北朝时期,齐太子萧长懋等人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收治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

在繁盛的唐代,官办医疗机构更加发达,朝廷设有养病坊,在各州府也设置有类似机构,负责各地医事管理和疾病诊疗,当大的疫情发生时,也承担临时性收容和隔离救治任务。

宋朝的将理院、元朝的广惠司、明朝的惠民药局等,都是样承担隔离治疗的官办医疗机构。明朝时,各州、府、县普遍设立惠民药局,抵御疫病的能力大为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