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

姒莞萱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时代三大战役,都意义重大,官渡之战为曹操集团消灭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孙权集团与刘备集团联合打败曹操集团,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而夷陵之战孙权集团打败刘备集团,使刘备集团恢复汉朝一统天下的希望化为泡影。

如果把夷陵之战的蜀汉军统帅由皇帝刘备换成丞相诸葛亮,刘备放弃御驾亲征,让诸葛亮亲自出马统帅蜀汉军攻打东吴,陆逊统帅的东吴军还有机会取胜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讨伐东吴的蜀汉军统帅是诸葛亮,陆逊绝对没有机会取胜,最好的结果是打平,东吴归还荆州的部分地区给蜀汉,双方握手言和。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其才能的全面性不仅在三国时代,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屈指可数 。最起码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是其他政治家军事家比不了的。

即使被很多人诟病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在三国时代也名列前茅,诸葛亮曾经击败司马懿,击毙张郃、王双,打得司马懿畏诸葛如虎,至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高于司马懿,而陆逊的军事才能则低于司马懿,比起诸葛亮来说,则更低了。

而刘备的军事才能远远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做徐州牧时期连袁术、吕布等人都打不过,虽然刘备也打败过夏侯惇,但刘备的军事才能肯定与诸葛亮相比有很大差距。


攻占益州以后,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他将诸葛亮看成刘邦手下的萧何,让诸葛亮负责镇守后方,负责后勤,没有充分发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刘备集团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超一流谋士,夷陵之战时,只剩下诸葛亮,其他两位已经英年早逝。

正因为刘备把诸葛亮当做萧何,以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军事才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谋略,二是治军水平,三是统兵行军打仗能力,诸葛亮在谋略上有所保守,但是治军水平与统军打仗能力,在三国时代名列前茅。

如果刘备派诸葛亮讨伐东吴,诸葛亮会如何做呢?

刘备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打着为汉献帝报仇的旗号讨伐曹丕,曹丕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如曹操,刘备说诸葛亮才能十倍于曹丕,如果蜀汉大举北伐中原,取胜的把握还是非常大的。而刘备选择攻打孙权,等于是两败俱伤,让最主要的敌人曹魏政权渔翁得利。

诸葛亮如果作为蜀汉军统帅,他的谋略会与刘备完全不同,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总体战略是: 倾巢而出,水陆并进,在长江以北令黄权率领一万多蜀汉军防备曹魏,让马良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郡策动五溪蛮夷反对东吴,开辟第二战场,同时刘备统帅的蜀汉军主力寻求与陆逊的东吴军主力决战,一举击溃东吴军队,攻占荆州。

但陆逊坚守不战,寻找蜀汉军的破绽,将时间拖到盛夏,天热难耐,刘备弃船上岸放弃水军,最终被陆逊寻找到突破口,陆逊派出大量吴军通过水军绕到蜀汉军身后,同时在夷陵正面采用火攻,蜀汉军一败涂地。


如果是诸葛亮攻打夷陵,应该会这么安排: 稳打稳扎,水陆并进,放弃长江以北的对曹魏的防守,让黄权、张南等率领万余军队与马良等一起进入武陵郡与五溪蛮夷合军摆出一幅进攻长沙郡的姿态,虚晃一枪后接着向北攻打公安及江陵,绕到夷陵的背后,对陆逊军形成两面夹攻。

同时诸葛亮派出大量的荆州人潜入南郡的江陵城及公安城制造恐慌,放出东吴军队前线溃败的谣言,派人联络之前的荆州军旧部起义反对东吴,挑起陆逊后方不稳,再在夷陵前线猛攻陆逊军,同时黄权部攻打公安、江陵等地。

只要诸葛亮不放弃水军,不让陆逊发现破绽,陆逊无法攻破蜀汉军主力,形势就会对陆逊越来越不利,诸葛亮在荆南的黄权部与五溪蛮夷军队就会有所作为,势必会能夷陵形成包围,到时候陆逊还是要退到江陵,放弃夷陵,只要陆逊放弃夷陵,东吴就占不到任何便宜,蜀汉军就会对江陵形成包围。

况且江陵无险可守,而且蜀汉军打通了长江航道,物资运输也方便,形势对东吴仍然不利,到了这一步,诸葛亮已经稳操胜劵。最终的结果就是蜀汉军收复江陵城,逼迫孙权集团与刘备集团议和,收复回之前关羽大意失荆州丢失的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厚德载物49847


很难。

陆逊几乎没有机会。

不过,诸葛亮也不会取胜。

因为压根儿诸葛亮就不同意讨伐东吴,一定要他出兵,必然是稳扎稳打。既不会有风险,也不会能取胜。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亮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如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替刘备提供物资支援。诸葛亮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萧何干得那些活---后勤保障。

刘备从没有放手让诸葛亮独自带兵出战。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欲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

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不同意刘备东征的,但是阻止不了。诸葛亮也不是神,也有做不到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六出祁山,尽管都是无功而返,起码诸葛亮自己还认为有一线希望。

就东征而言,诸葛亮压根儿就认为没有希望。

如果让一个认为没有任何取胜机会的统帅带兵打仗,会能取胜吗?

除非奇迹发生,但东吴会给他奇迹吗?

就陆逊稳扎稳打的套路,是不会犯错误的,奇迹是不会出现的。

当然,诸葛亮一生谨慎,也不会贸然进攻。

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峙,要么最终言和,要么静待天下大变,听天由命。


豹眼看历史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最后一战,吴蜀联盟倒戈相向,惨烈战斗后让人感慨汉室复兴的绝望。历史有的时候很残酷,命运给蜀汉的这一重击,会让读者内心怅然,怅然后是反思,如果指挥者不是刘使君而是孔明先生,历史是否能被改写?笔者认为孔明先生指挥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但仍然不能取胜,最终的效果将是“不胜之胜”。接下来将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本书出发,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以飨诸君。


第一,《三国志》中若诸葛亮伐吴可以实现两点,复仇和保存有生力量。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夷陵之战的背景“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遂帅诸军伐吴”。可见出师的直接目的是为关羽复仇,复仇的理解可以是一举灭掉吴国也可以是为兄弟出气。如果是灭掉吴国,必须考量蜀国是否有实力做到。


事实上,双方真实的势力对比差距明显,人口上,当刘禅投降邓艾时,蜀国有九十四万人,士兵约十万人。而晋灭吴时,吴国有二百三十万,士兵约二十万。从地理环境上看,吴国的地盘更大,又兼具长江天险,荆州要地,易守难攻。从战略上看,无论是《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是西晋最终一统,最后灭掉的才应该是吴国,它不是第一战略目标。

诸葛亮相比于刘备的怒发冲冠,这一战换做是他,也一定会出兵。关羽大意失荆州,这里的关键是荆州!失去荆州的蜀国,缺少了问鼎中原两路出兵的关键线路,战略上将陷于被动处境。刘备之所以惨败,是仗着势头强盛,长驱直入。当吴蜀两军对峙与夷陵或者叫猇亭一带时,陆逊已经把崇山峻岭让给了刘备。刘备既要分兵守住这些险要,同时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并且面对吴军坚守不出,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


正史中的诸葛亮依然才华横溢,诸葛亮客逝五丈原后,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宣王是指司马懿,对于已然故去的对手,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诸葛亮的真实才华,他可以去争取最大化的蜀国优势,占据吴国部分领土,然后止戈议和。毕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魏国一直在旁边观战伺机而动,最终双方只能达成议和的局面。(事实上,刘备战败后就是如此。)而对方主将陆伯言被誉为“社稷之臣”,正是他与吕蒙联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关羽,领导力上丝毫不落下风。


面对实力的差距,诸葛亮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他能做的,是为关羽,为蜀国出一口气,夺回部分领地,这已经是比较现实的复仇了。陆逊让出的地方,以木牛流马的方式提供补给,稳扎稳打。这样,夷陵之战可能变成夷陵停战,蜀国的数万将士得以保存。这样,未来“待天下之有变”,蜀国的有生力量可以发挥作用。


第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伐吴可以实现效果依然有限,依然无法夺回荆州,但可以保留蜀国的军事力量。

荆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就包括荆州。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是楚国的发源地。战国时期,秦国灭掉了位于湘江一带的楚国后,燕国再败,齐国不战而降,从而奠定了雄霸天下的格局。而后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荆州是夺取天下的关键。


赤壁之战后,关羽乘胜追击,占据荆州。刘使君入川,占据益州,蜀国臻于鼎盛。蜀国得荆州的时候曹军溃败,没有守的能力;而吴国得荆州的时候兵强马壮,可以很好地守护。失去荆州是一个转折点。地理上讲南方多山地丘陵,中国地图上,这里有巫山,雪峰山等山脉阻隔,更有无数的小山丘陵,易守难攻。且江南气候湿热,蜀汉将士无法适应。

在演义中,诸葛亮是有神奇加成的,但是这样的加成无法抵过命运的安排和历史的必然。《三国演义》第八十四章中,刘备连营七百里时,孔明感慨道:汉朝气数休矣!”换做孔明,他不会连营,虽然他可以用木牛流马,可以借东风,可以草船借箭。但是即使是演义中的诸葛亮依然谨慎,比如说他没有采纳“子午谷奇谋”。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章中司马懿评价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即使有夺取荆州的方法,那必是兵行险招,甚至难免两败俱伤。那时,蜀国即使占了荆州,魏国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演义中他可以用计谋善断,可以天纵奇才,但也只是能争取到一些告慰关羽的补偿,只是能为蜀国、为玄德争取到一点点尊严,只是能保留即战力到可能光复汉室的未来。


综上,如果诸葛亮出战,陆逊不会败,但是孔明只能做到不胜之胜。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蜀国都不占优,他无法取胜,但是可以达成报一箭之仇和保存即战力的效果,这已然是一种难得的胜利。因为,作为统帅的诸葛亮深知三国博弈的微妙,他从来没有把吴国作为对手,而即使必须一战,最后依然难免和解。三分天下,只有联吴抗曹,方有一线生机,如果抗吴又抗曹,即使孔明也无力回天。

智慧的读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很多人都为刘备惋惜,让他不该发动夷陵之战。而且在战役中没有按照诸葛的作战计划,蜀军在山林中安营,连营八百里,才会被陆逊一把火烧个干净。

还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刘备自已带队,而是让诸葛亮去,也许夷陵之战会是另外一个结局。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是这样吗?



其实正史上的诸葛亮没有小说中那么神奇。他不是一个百战百胜的神,他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当时刘备伐吴,诸葛亮并没有反对。易中天先生说过,刘备当时已不会听任何人的意见,这一点倒是有可能。

总之在伐吴这个事上,诸葛亮就算不支持,也没有反对。真正反对的是大家想不到的赵云。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只是个后勤管理员,相当于刘邦的萧何,重要是重要,但打仗一般刘备仰仗的不是他。你看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打汉中带的是法正,说明了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那么要是孔明先生带兵伐吴,能不能胜利呢?

三国有一个很奇怪的怪圈,至少在后期之前是这样的:谁挑事,谁兵多谁就死得快。官渡之战,袁绍兵多败给了兵少的曹操;赤壁之战,曹操兵败给了兵少的孙刘联军;合肥之战,孙权兵多败给了张辽。夷陵之战,倾巢而出的蜀军一样败给了兵少的陆逊。

夷陵之战发生在盛夏,蜀军很多人都受不了天气炎热,士兵们纷纷中暑,所以天时不在刘备这边。天气炎热,为防止士兵中暑,刘备把军营建在林中,为东吴放火创造了条件,他又失了地利。虽然蜀军是为报仇而来,是所谓的“哀兵”,但东吴上下都知道这一仗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士气方面不会比蜀军低,人和方面就算打个平手。“天时、地利、人和”,蜀军都不占优,你让诸葛亮来,他又能怎么样?



关于战争的进程,《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逊)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余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也就是说,刘备仅被东吴方面烧了一些营寨,但是当时还没有一败涂地,只是刘备指挥失误,把大军拉到了山上,被陆逊包围,刘备为了逃跑,自己放火烧了营寨。后来火势控制不住了,越烧越厉害,刘备彻底玩完。

如果是诸葛亮,不会干这种傻事,蜀军不会败得这么惨。但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蜀军,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诸葛亮带兵。何况正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神。


历史漫谈君


以后世开上帝视角的眼光,来看诸葛亮的话,诸葛亮曾经击败司马懿,干死张郃,打得司马懿畏蜀如虎,至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高于司马懿,而陆逊的军事才能则低于司马懿,比起诸葛亮来说,则更低了。

刘备在世的时候,将诸葛亮看成自已的“萧何”,让诸葛亮负责镇守后方,足兵足粮,并不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只是刘备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至少在刘备眼中,诸葛亮就是自已的“萧何”。



刘备在早期没有将诸葛亮当成纯粹的谋士,以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没有发挥出来,军事才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军事谋略,二是治军能力,三是行军打仗水平,诸葛亮在谋略上有所保守,但是治军能力与行军打仗水平,在三国时期,高过他的人不超过2个人。

如果刘备让诸葛亮讨伐东吴,诸葛亮会如何做呢?



夷陵之战是不得不发的一场战争,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没有毛病,错就错在他打败了,如果他打胜了,历史将会改变,至少东吴将会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个人觉得诸葛亮的谋略会与刘备完全不同,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总体战略是:

步步为营,水陆并进,在长江以北令黄权率领一万多蜀军防备曹魏,让马良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郡策动五溪蛮夷反对东吴,开拓第二战线,同时刘备军主力寻求陆逊主力决战,一举击溃东吴军队。



可惜陆逊避而不战,寻找蜀军破绽,将时间拖到盛夏,天热难耐,刘备弃船上岸放弃水军,最终被陆逊寻找到突破口,陆逊派出大量吴军通过水军绕到刘备军身后,同时在夷陵正面采用火攻,刘备军大败。

如果是诸葛亮攻打夷陵,我觉得他会这么安排:

步步为营,水陆并进,放弃长江以北的对曹魏的防守,让黄权、张南率领万余军队与马良一起进入武陵郡与五溪蛮夷合军摆出一幅进攻长沙郡的姿态,虚晃一枪后接着一路向北攻打公安及江陵,绕到夷陵的背后,想方设法分散陆逊军的主力。



同时诸葛亮派出大量的荆州人潜入南郡的江陵城及公安城制造恐慌,放出东吴军队前线溃败的谣言,利用人际关系,联络之前的荆州军旧部起义反对孙权,挑起陆逊后方不稳,再在夷陵前线猛攻陆逊军,同时黄权部攻打公安、江陵等地。

与此同时,诸葛亮再派人去曹魏,请求曹魏共同出兵攻打东吴,务必让曹魏掺和进来,曹魏一掺和进来,东吴势必就有大危险,因为曹魏打不到蜀汉,曹魏在荆州前线、淮南前线及合肥前线都只与东吴交界,而与蜀汉交界则远在关中,曹魏的军队主力全部在荆州到合肥一线,想打蜀汉也不现实,这也是曹魏谋士刘晔给曹丕的建议。



因为蜀汉在江北不设防,以此引诱曹丕参战,在巨大的利诱下,曹丕有可能会参战,那样的话,在夷陵前线的陆逊部必定全军覆没。如果曹丕参战,就会形成这样的结果:蜀汉拿下夷陵、公安及荆南四郡,大部分是长江以南地区,而曹丕很可能攻占江陵等长江以北地区,而孙权势力退出荆州。

如果曹丕不参战,凭诸葛亮的智慧,资助诸葛一生唯谨慎,只要诸葛亮不放弃水军,不让陆逊发现破绽,陆逊无法攻破蜀军主力,形势就会对陆逊越来越不利,诸葛亮在荆南的黄权部与五溪蛮夷军队就会有所作为,势必会能夷陵形成包围,到时候陆逊还是要退到江陵,放弃夷陵,只要陆逊放弃夷陵,东吴就占不到任何便宜,蜀军就会对江陵形成包围。



况且江陵无险可守,而且蜀军打通了长江航道,物资运输也方便,形势对东吴仍然不利,到了这一步,诸葛亮已经稳操胜劵。最终的结果就是蜀军拿下江陵城,因为孙权不能加大援助,一旦调动了合肥及淮南的兵力,那么合肥与淮南就更加危险了。

如果曹丕不参战,诸葛亮的最大成果就是拿回之前关羽丢失的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会拿下长沙郡与桂阳郡。



如果曹丕参战的话,也只能对东吴开打,那么东吴就会有亡国之险。至于陆逊,占不到任何便宜,能活着逃回东吴就已经不错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十几岁时,我喜欢关张赵马黄,不服就干!

二十几岁时,我喜欢诸葛亮,我如此如此这般。

三十几岁时,我不再喜欢诸葛亮,因为发现做事总是事后诸葛亮!

后来我更喜欢吕蒙邓艾,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他俩,但人的成长总是有过程的!



荞麦花991


这时,孔明不会走极端,做多就是把东吴打到答应归还荆州之时,就不会再打了。其实刘备已经有了这个机会,但是他被仇恨冲昏了头,非要灭东吴,杀孙权,这就把孙权逼上绝路了。


浩浩和汤汤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而归。那么,如果指挥伐吴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结果会更好吗?我认为,诸葛亮也不打不过陆逊,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的损失。

第一,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都说诸葛亮厉害,那么刘备伐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带上他呢?其中的原因,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当然,诸葛亮没有像赵云那样,明确反对伐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诸葛亮比较尴尬,因为他的哥哥在孙吴阵营,兄弟分属不同阵营,如果强出头,难免被认为有私心。诸葛亮认为,如果法正还活着,是劝谏刘备的最佳人选,后来他不无惋惜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会阻止主上东征;即便是东征,也不会败得这么惨。”这就明确表明诸葛亮的立场,他是反对伐吴的。

第二,此时的诸葛亮,军事指挥经验不足

我们不要神话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经指挥军队入蜀,打过一些小战,但是总体上说,经验还是很欠缺,而且敌人也是比较弱的。要是这个时候让他来与作战经验丰富的陆逊对抗,显然是吃亏的。

即便在日后诸葛亮成为蜀军统帅,多次指挥北伐,战绩仍然差强人意。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历来争议颇大,我个人的看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比较一般的。

第三,与诸葛亮相比,陆逊作战经验丰富

反观吴军统帅陆逊,在夷陵之战前,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是从剿匪开始的。起初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东吴多次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斗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

孙权对陆逊的才华非常欣赏,任命他为帐下右都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杨的山寇费栈接受曹操颁给的印信,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陆逊最出色的一次表现,就是夺取荆州。他故意示弱于敌,麻痹关羽,在关羽大举北伐后,吴军突然袭击其后方,断其后路。在整个荆州之战中,陆逊击破刘备麾下将领詹晏,后又大破秭归地方部队,斩俘及招降数万人,战果惊人。

第四,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蜀军也不致遭大损失

从日后诸葛亮用兵来看,是比较谨慎的,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缺乏冒险的精神,讲究稳扎稳打,攻击力不足,但防御力不错。诸葛亮的打法有点类似足球里的防守反击,首先他防守能力是很强的,因为他很谨惧,“先为不可胜”,首先保证自己不被歼灭,再来寻找机会。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打得比较漂亮的,都是防守反击,在撤退时设个伏,捞个小便宜。但是正面攻击能力,是比较弱,因为他脑子不够灵活,用兵偏正,对手司马懿的评价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用兵的权变机谋水平是不够的。

因此,诸葛亮去打陆逊,打是肯定打不过,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损失。


君山话史


按照夷陵之战的情况看,不管是谁指挥都没法击败陆逊,哪怕换成白起、韩信等人也一样没辙,不过换成诸葛亮的话,蜀军可能输的好看点。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此战陆逊先主动后撤,在夷陵建立防线。从永安到夷陵都是崇山峻岭,蜀军由于无法突破吴军防线,部队无法展开,不得不在数百里的山路上安营。最终被陆逊抓住战机反击,蜀军大败,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成形。

网上有些人总觉得此战蜀军失利是刘备指挥不利造成的,但是实际上除了最后阶段没有及时撤军外,刘备的指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换成其他人一样难以突破陆逊的防御。

西方有句俗语:坎尼战役不仅要有一个汉尼拔,更需要一个保卢斯。确实,绝大部分名将,其战绩都是建立在对方是庸才的基础上才能打出辉煌的胜仗,像韩信能以数万大军一举击败二十万赵军,就是因为赵军指挥陈余的军事能力太差,如果换成李左车,那么败的很可能就是韩信。

陆逊一生征战未有败绩,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有名的军事家。面对这样的对手,只能靠实力压倒对方,但是悲剧的是在夷陵之战中蜀军并不具备实力上的优势。

在荆州被东吴夺取以后,蜀汉实力大损,加上汉中方向还需要防御曹魏,此时刘备能调动的兵力并不多,不过五六万人的样子。而陆逊手下部队也有五万,并不比蜀军少,而且这也不是东吴可动员兵力的底线,必要时还可以调来援兵,所以双方在一线的实力相当。

以三国时期的技术条件,防御方优势很大,更何况夷陵还有地利,在双方兵力相当、吴军指挥官不犯错的的情况下,蜀军没有任何可能突破吴军的防御。

除了正面突破,蜀军的另一个选择则是直接顺流而下,攻击荆州。不过蜀军的水军主力在荆州,已经在荆州战役中损失殆尽,靠益州的水军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所以也不具备可行性。

无法正面突破,也无法迂回,部队又不能展开,对面指挥官又非常出色,这种情况下换成任何一个人来指挥都是难以获得胜利的,几乎是必败之局,诸葛亮也不是神仙,他一样没法做到。不过按照诸葛亮的脾气,他一向小心谨慎,又比较求稳,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主动撤退,从而避免全面的失败。


不沉的经远


蜀汉昭烈帝刘备伐吴,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因为成都后方,非诸葛亮守不可。刘备谋略远不如诸葛亮,因此这一次的伐吴其实是一种冒险行动。那么伐吴如果换成诸葛亮,陆逊能赢吗?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人出生入死义同兄弟。刘备入蜀,留关羽守荆州,219年,东吴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与长子关平在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杀害,吴、蜀两国因此结仇。当时刘备还是汉中王,本欲兴兵伐吴,不料次年曹丕代汉称帝,221年刘备也于成都筑坛称帝,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兵伐吴,夺取荆州,为二弟报仇。

东吴此时不愿因为关羽之死而与蜀汉结怨,孙权得知刘备欲御驾亲征之后,也深感担忧,于是谴使求和,备不许,决意起兵伐吴并差人前往阆中通知张飞,张飞率万人至江州准备与刘备会师,未及出发,却被部下范僵、张达杀害,刘备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伐吴之志更强,诸葛亮与众臣苦劝无果。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正式起兵十万伐吴,东吴方面,孙权大胆起用年轻的陆逊为将,率兵5万抵御。双方相持七八月之后,陆逊抓住机会,于夷陵一带采取火攻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夷陵之战以蜀军惨败结束,此后刘备收拾残兵会合赵云退守白帝城,这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大战。蜀汉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仅导致了8万多蜀军将士的阵亡,刘备还因为这一战的失败恼羞成疾,一病不起,并最终于章武二年(222年)四月病逝于白帝城。



夷陵之战的惨败,暴露出了刘备不知兵的重大弱点。正如魏文帝曹丕在得知刘备在崇山峻岭间连营七百里后,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xí]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刘备急于夺回荆州为二弟、三弟报仇,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意求速战,犯了兵家之大忌。他将大军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中,错误的采取无重点处处扎营的办法,却忘了当年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的旧事,最终在陆逊的一把火下,烧的蜀汉营寨顿成人间地狱,夷陵之战的惨败,实因刘备不晓兵法而导致。

论军事才能,刘备远非陆逊可比,但又是换成诸葛亮,结果又如何呢?愚以为,诸葛亮既赢不了这场战争,陆逊也占不到便宜。

刘备兴兵伐吴,诸葛亮是坚决反对的,不仅因为蜀汉集团在川渝立足未稳,后方形势多变,还因为此时的东吴势力正处上升期,又有陆逊、吕蒙这样通晓兵法的大将。诸葛亮当年曾在江东舌战群儒,知江东多俊杰,冒然对东吴发动战争,一招计失,还有可能满盘尽输。



当然,若诸葛亮来主持伐吴,像在崎岖山道连营七百里这种昏招肯定是不会犯的。其次,刘备主张乘着兵势正盛寻求速战,而陆逊却坚守不战,诸葛亮则会推翻刘备的作战方略,蜀军远来,先要布阵排兵,夺取荆州,要水陆并进,怎么能将大军依赖于陆战,诸葛亮深韬兵法,他是不可能选择速战速决的。

夷陵之战发生在最热的七八月,由蜀中南下,沿途尽是崇山峻岭,诸葛亮后来在攻打南中收降孟获也因为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吃尽了苦头,诸葛亮五伐中原,兵出汉中,擅长开阔地带作战,对这种山地战明显不太适应。而且兵伐东吴,还需经过长江三峡,要水军、陆军互相配合,诸葛亮一生只参与过一次大规模的水战,即赤壁之战,此战水军的主力还是东吴兵。因此,对于擅长陆战的诸葛亮来说,水战他同样不适应。




最后要重点说的是陆逊这个人,堪称军事奇才,百战未有一败,军事才能毫不逊于诸葛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高度评价他:“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这样一个军事天才,就算诸葛亮深韬谋略,也未必能全胜而归,两个人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谁都占不了谁的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