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品读春秋001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时期最厉害的年轻将领霍去病突然病逝。霍去病去世之时年仅23岁。关于霍去病死亡的记载,司马迁似乎惜字如金。《史记》中只这样记载: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只用了一个字“卒”。霍去病这么一位军功赫赫的传奇将领,只用一个“卒”字概括其去世,可能会让人觉得霍去病之死是不是有什么隐情让司马迁不敢明写。

司马迁在史书中没有直接说出霍去病究竟是怎么死的,褚少孙在《史记》的补注中提到过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书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通过霍光的上书,我们可以得知霍去病的死因是生病。因病而死也是世界大多数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至于霍去病是得什么病而死,得病多长时间而死,史书一概没有说。所以后来关于霍去病的死法,也有不少猜测,也有不少版本。

有的人认为霍去病可能会有什么疾病,否则名字不会叫“去病”。如果仅仅因为“去病”这个名字就认为霍去病有什么病的话,未免过于武断。“病”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疾加也,从疒丙聲,皮命切。仅从这个解释看的话,“病”和“疾”的意思差不多。其实在古代汉语中,“病”的意思并不仅仅有“疾”,还有其他意思。比如害处、私弊、缺点、错误、责备、不满、祸害、损害等意思。如果考虑到“病”的其他意思,“去病”就不一定是祛除疾病的意思。所以霍去病不一定是因为有病才取此名字。

如果“病”真的就是疾病的意思,也不能说明霍去病从小就生有某种疾病。“去病”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疾病远离自己。古代名字里面带“病”的名人并只有霍去病一人,后来的汉宣帝曾用名为刘病已。汉宣帝小时候也没有什么“病”。古人名字里带“疾”的人也不再少数,樗里疾、冯去疾、辛弃疾。汉朝时期名字带有某些美好愿望的情况非常多,比如“广汉”、“延寿”、“延年”等名字在汉朝时期大量出现。

霍去病死于疾病也非常正常,西汉时期的医疗水平非常差。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9岁,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则更短。霍去病常年在外征战,而且所率军队又多是骑兵,对身体的消耗非常大。霍去病在战争中身体有不可治愈的伤病也在情理之中。霍去病年纪轻轻病逝固然非常可惜。但是如果病魔找到了霍去病,谁也无可奈何。

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的死可能和匈奴人的细菌战有一定关系。中行说为了阻挡汉军,命令匈奴军队退出之时,在汉军必经之地将患有瘟疫的牲畜尸体投入水源中。尸体腐烂之后,这些水源便含有病菌在其中。汉军经过之时喝有带病菌的水,可能会生病。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病菌对每个人的影响不一样。这种病菌可能恰好对霍去病有影响,最终导致生病。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当霍去病病发之时已经无法无可救药,霍去病因此病死。

当然关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也有不少阴谋论,认为霍去病被汉武帝害死。霍去病公开射死李敢的行为惹怒了汉武帝。虽然汉武帝表明上为霍去病掩饰,暗地里却准备害死他。最终汉武帝谋害了霍去病。当然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在汉武帝眼中,打击匈奴远远比李敢重要。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可以容忍霍去病的不足之处,也不会因为李敢而对霍去病痛下杀手。汉武帝也不可能因为霍去病功高震主而对他痛下杀手,汉武帝还没有到清除功臣的时候。汉武帝还想继续攻击匈奴,霍去病去世直接导致汉武帝攻击匈奴计划破产。根据史书记载:

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

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非常伤心,也给予霍去病极高的礼遇。霍去病得以陪葬茂陵,而且以祁连山为其坟墓的样子。这样的霍去病,汉武帝怎么可能忍心害死他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被自己的政敌害死。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可能。霍去病当时正得汉武帝恩宠,当时根本没人敢对霍去病下手。如果有人敢对霍去病下毒手的话,汉武帝一定会追查到底,史书不会没有任何记载。

我倒觉得霍去病就是简单的病逝,没有那么多阴谋。司马迁之所以只用一个“卒”概括霍去病的死,其实和司马迁的写作风格有一定关系。卫青去世的时候,司马迁也就是写道:大将军青卒。司马迁写卫青也就是一个“卒”字。汉文帝去世的时候,司马写道:帝崩於未央宫。司马迁写汉文帝也只用了个“崩”字。司马迁写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人都是一个“卒”字。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为如果不是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正常病死的大臣,司马迁会倾向于用一个“卒”字。

再说了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一向以敢于写实著称。司马迁连刘邦的短处都敢一一揭露,对霍去病的死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依稀说史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年纪轻轻就有着显赫的战功,然而最后霍去病却英年早逝,年仅24岁。而对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也有着很大的争议,究竟霍去病怎么死的呢,难道真是如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是病死吗?本文为你揭开千年真相。

霍去病简介及事迹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的西汉年间,去世于公元前117年,去世时只有24岁。在这20多的年时间当中,他所创下的辉煌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霍去病是历史名将卫青的外甥,他的出生也是非常非常的具有传奇性的,他的母亲是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也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和平阳县的一名小官霍仲孺私通而生下的儿子,于是他就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而存在了。

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凭借着超人的天赋以及过人的武力,被汉武帝刘彻任命为了骠姚校尉,跟随着卫青登山了匈奴的战场之上。由于霍去病的一再请战,卫青挑了八百名勇壮骁骑归其指挥,初披战袍。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凭一腔热情和血气之勇带着八百精壮离大军数百里,偷袭得手,“斩首捕虏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大胜而还,战果空前,消息传来汉武帝十分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

霍去病19岁任骠骑将军

19岁的时候,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他独自率领精兵万人出征匈奴。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6天中打了5仗,最后与匈奴展开生死决战,结果杀敌近9000人,匈奴的卢侯王、折兰王被杀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做了俘虏,匈奴的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当然霍去病的部队损失也十分惨重,只有3000人回到了长安。

这年夏天,汉武帝再次令霍去病等出兵抗击匈奴,收复河西之地。在战争中,配合霍去病作战的公孙敖在大漠中迷了路,而老将李广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再次孤军深入,越过居延,追赶匈奴至祁连山,斩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王母5人及大小阏氏、匈奴王子59人、高官将领等63人。这次大战后,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

将匈奴赶进西北之地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21岁时,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骑兵,对匈奴发起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霍去病率部奔袭2000多里,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王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举行了祭祀天地的典礼。尔后,继续北进,一直到达了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此之后,匈奴远遁西北,大漠以南再没有匈奴的踪影。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霍去病的忠君爱国,从一件轶事中可以表露。相传汉武帝看到霍去病讨伐匈奴驰骋沙场,立了大功,为了犒赏霍去病,特地指派了工匠修建一宽敞华宅。竣工后,汉武帝让霍去病先去过目、了解是否如意,但是霍去病却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爱国忘家,壮志凌云,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然而霍去病也有缺点,他少年新贵,有纨绔习气,不爱惜士兵。史书上说汉武帝专门令宫中服务部门为他准备饮食,竟然有十多辆车之多。还军时,“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色”。在塞外时,战士缺乏粮食,霍去病却在军营中踢蹴鞠的游戏。但是,将士们仍然愿意为其效命,漠北大战之后,因汉朝军功封侯制度,许多卫青的部下都来投靠霍去病。

揭秘霍去病怎么死的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也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细菌。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长期劳累身体免疫系统最终没有抵抗过去。后来蒙古军队西征时亦用过此战法。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足以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漠北之战一年多后霍去病病亡。


探索百科揭秘


有时候常常在想,霍去病为什么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云,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个“病”字,而且还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难不成霍去病小时侯常常生病不成?

关于霍去病的名字当然只是一个猜测,没有任何根据,古人起名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义的。

霍去病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霍去病的一生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仅仅因为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因为他以最年轻的年龄,创造出最伟大的功绩。

汉民族在与匈奴民族的作战中,霍去病是取得战绩最高的一个人,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即使是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战功与霍去病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的。

把霍去病的所有战功集合起来,你就会看到他是多么的了不起:

霍去病一生一共参与四次对匈奴大战,歼敌112400多人,俘虏匈奴的王侯将相合计200多人,不仅打进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从霍去病17岁参与漠南之战,到22岁参与漠北之战,霍去病获得这些战绩,只用了5年时间。

霍去病是汉民族的骄傲,是西汉帝国打击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个带兵打到贝尔加湖的汉族将军,是一个将匈奴赶出漠北的骠骑将军,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岁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龄,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骠骑将军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击匈奴的三年后,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

司马迁只说霍去病死了,没说霍去病怎么死的,而且对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的死,仅仅只有一个“卒”字就一笔代过,而让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为何这么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个字呢?

正因为司马大叔没说,所以关于霍去病死因的各种阴谋论大行其道。

阴谋死因一:汉武帝害死的。

有人说霍去病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为霍去病功劳太大了,比大将军卫青还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杀李敢,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3是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外戚,又上书请汉武帝封自已的三个儿子为王,便请回封地,这等于是为太子谋利。

其实反驳这个很简单,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汉武帝是什么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灭,就把功臣给杀了,就算要过河拆开也得先把桥建好了再说吧,况且汉武帝是什么人?就算是杀功臣还用得着暗杀?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贤相死于武帝之手?

就拿李敢那事来说,霍去病杀了李广儿子李敢,汉武帝反而为霍去病掩盖真相,如果要杀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后再让酷吏拷打,不就结了,何必这么麻烦?

然后杀完再来个隆重安葬礼节?让铁甲军从长安排到茂陵,还给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

汉武帝既没有杀霍去病的动机,也没有杀霍去病的行为,所以说汉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说。

阴谋死因二:权力斗争害死的。

有人说是卫青集团的人与霍去病集团的人争权所导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渐渐要取代卫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经是骠骑将军了,与大将军卫青相差无几,在两个人的背后分别形成了一股势力,背后的势力为了将军的发展和争权,于是害死了霍去病。

卫青手下的人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经殴打卫青的事给泄露出去让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轻气盛,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亲手射杀了李敢,结果就让霍去病闯下大祸,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杀了霍去病的,不杀至少也会让他坐牢吧,没想到的是,汉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后就是卫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办法害死了霍去病。

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况且卫青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不养门客,不培养势力,就连李敢打伤他,他为了息事宁人,对这事都不声张,卫青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是一个阴谋的人,近朱者赤,卫青不搞阴谋,哪来的背后势力搞阴谋呢?这不就是无稽之谈。

阴谋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敌人,怎么知道霍去病的行踪,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踪,不早就干掉他了,还用下毒这么麻烦?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很简单,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

前面曾经提到过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时候经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体健康,但是实际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后在长年累月的长途奔袭战争中,身体非常劳累,不仅常常跨越数百分里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还要与匈奴人作战,别说一个生病的将军,就算是再强壮的身体,也可能吃不消这种高强度的战争。

身体本来有病,再加上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了身体,所以霍去病在24岁时就去世了。

24岁在今天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13岁就能结婚,没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时代,得了感冒或者是伤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时代,24岁去世真不算什么。

那为什么司马迁大叔不写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没啥写的。在我们看来,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马迁看来,不过就是汉朝一个武将,又死的这么平常,真没啥可写的。再说了,司马迁又不太喜欢霍去病和卫青,所以就以一个“卒”字代替。

司马迁有啥不敢写的?刘邦的黑历史,司马迁都敢写,刘邦的敌人项羽,司马迁敢把项羽的传记放在皇帝的纪中,还有啥不敢的?等于承认项羽是皇帝,这对汉朝来说意昧着什么?

实在不是司马迁不敢写,是因为霍去病的死,司马迁无事可写。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霍去病之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当时西汉那个时代的一大悲哀了,公元前117年,面对匈奴首领单于再次拒绝向汉臣服,汉武帝终于在一忍再忍之下忍无可忍了,正当西汉准备发动最后一次决战匈奴主力部队之时,年仅23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却突然离世。“封狼居胥出少年”的霍去病的离世,不论是于家国、亦或是于君王,都是极大的人才损失。无论是早些年的《大汉天子》、《汉武大帝》,还是近年新播出的《卫子夫》等众多影视剧作品,面对霍去病的突然离世,都曾将汉武帝等人悲恸过度的状态尤为形象地演绎了出来。此情此景,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霍去病对于大汉建设、抵御外侮的劳苦功高。

1.人物生平的“一波两折”

第一阶段:初战受封冠军侯

公元前123年,汉匈漠南之战爆发,17岁的霍去病首次被任命为校尉同大将军卫青先后两次于漠南出击匈奴。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就曾于漠南之战亲率八百将士追击匈奴百里地,且以“斩捕首虏过当”的惊人战绩闻名军中。因故受封冠军侯。

第二阶段:封狼居胥通河西

霍去病之所以能够被称为那个时代的“天才和战神”,那必然具备其常人不及的过人之处。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中,年仅19岁的霍去病打出了匈奴闻之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威名。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年仅21岁的霍去病再以孤军深入的战法创下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伟大战绩,在此基础上,霍去病“封狼居胥”之盛名便流传开来。

2.霍去病死因成谜?

猜测一:因病致死

《史记》中曾这样记载霍光曾言:“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权倾一时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这种说法于当时看来较为官方,且众多影视剧作品当中对于霍去病死因的演绎亦是:因病而亡。

猜测二:武帝害死

也许有人毫不犹豫地就将这种可能性排除了,但如果仔细分析霍去病当时所处的大环境之下,“霍去病死于汉武帝之手”这种死因是有可能的。①霍去病在“替舅报仇”的基础上将李敢(飞将军李广的之子)借口杀死,汉武帝看在眼中;②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已创下如此辉煌战绩,比起大将军卫青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霍去病年轻气盛,私下同太子交好,我们姑且可以概括为:功高盖主和结党营私。

3.司马迁不言的隐情

①我个人认为,司马迁先生不是不敢写,其实是根本无话可写,在《史记》当中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难道非要规定“霍去病因何暴死”吗?而且读过《史记》的读者都知道,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很少对霍去病的功绩有所记载。

②另一方面就是司马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汉武帝的“命令”,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过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未免有些太不符合司马迁先生的真实“面目”了吧!


尚武菌


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做过分析,其功绩我就不细说了。

首先来说说其是怎么死的,我觉得其是被害的。主谋我觉得是平阳公主,凶手应该是卫青之子。

为什么这么说了?

首先,对于史书上的说法是其远征匈奴染上瘟疫病发去世的,这个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时间对不上。再加上其去世时只有20多岁,正是各方面最强壮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是被害。

再说说原因。在霍去病崛起后,其战功,地位不断提高,被封冠军侯,大司马,受武帝信任,有年轻。这些能让人感到威胁的只有卫氏集团,不仅分了卫青的兵权,地位,皇帝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威望。虽然其是卫青的侄子,但其性格决定了他成不了卫青。卫氏利益集团的人都指望着卫青,卫青也会照顾他们,从卫青属下封侯的人来看,这些人都是和卫青有利益关系的。而霍去病则不同,霍手下被封侯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大氏族,大势力的普通人和匈奴人,霍的用人看能力。所以霍身边没有多少和其有真正利益相关的大势力,有的只是一些没有根基的新贵族。这决定了,卫青之后,卫氏集团的人不可能依靠霍去病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在漠北之战后,卫氏就有意的孤立打压霍,但是霍可能是感受到了这种情况,有意去改变,这就有了射杀李敢的事件。聪明如霍去病,为什么会选择射杀李敢这种最愚蠢的方式了。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想修复与亲人的关系,或者就是想修复关系的同时,厌恶了朝堂额争端,想借此来逃离。

李敢袭击卫青的事件,知道的人很少,都过去了半年,为什么霍突然就知道了?我觉得是有人有意告诉他,给他出了这个主意,这个人我觉得很可能是卫青的儿子。霍可能是想接这个来表达下自己的立场,其也知道,这种极端的方式,最坏的结果就是被剥夺一切,但不至于有生命威胁。所以他才敢这么做,被撤职其正好可以不再参与这些尔虞我诈。

但是没想到的是,武帝选择让他去前线,这就直接刺激了卫氏集团。本身霍现在在各方面都和卫青平起平坐了,再让其去前线,不用想都知道,其超过卫青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时,武帝正好在准备再次对匈奴的战争,这时候派霍去前线,意图很明显就是这次战争和卫氏集团没关系。这就必然让卫氏集团的人害怕,也增加了其对霍的怨恨。

至于主谋为什么是平阳公主,这个人不用我多介绍了。卫氏的崛起就是其得意之作,后面更是成了卫青的妻子,卫氏集团的核心,其有实力,有心机,也有足够的能力,其不可能看到霍压卫青一头。其深知帝王心术。而卫青我觉得可能真的不知道。其知道了,很可能坏了平阳公主的事。

实施者是卫青的儿子,这一点猜测的来源是霍死后没多久,其就被武帝用一个可大可小的罪名剥夺了爵位。

我觉得武帝是在调查清楚后,但又不可能现在就对卫氏动手,不管是卫青还是平阳公主,一个是其姐姐,一个使其还要依仗的大将,加上卫氏的势力也让其担心,所以才选择卫青的儿子,用这种当时告知卫氏,他们做的事,自己都知道,这是就这么算了,但是不等有下次。

后面的武帝对卫氏采取的还是分权打压卫氏集团,扶植新的势力,让他们去对抗,卫青死后,卫氏集团马上就遭到了清算。

至于司马迁,我觉得其不是不敢写,而是这样的是,不可能很多人知道,而司马迁更是圈外的圈外,更没有途径获知,而在写自己所处的时代历史,没有足够的证据就凭猜想有违其坚守的理念,所以选择用官方的说法来记录。再有,其对卫霍本身就有不满,从他写卫霍的评价不高就可以看出。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本身我就很喜欢这段历史,看的也多,只是多年不看了,很多事件的名字记不起来了,但是这个猜想是在看了不少这方面的史书后的猜想。至于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法证实,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猜想,始终只能是猜想。


史海钩沉坐而论史


霍去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冠军侯”,也就是在封侯的人中也是冠军的意思。他常年征战大漠,最远打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分封将士。从此“封狼居胥”就成了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后世武将的毕生追求。

但是,这样一个名垂千古的人,却在23岁就死了。到底什么原因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了一个字——“卒”,就这一个字,引起后世人们的无数遐想。

九哥认为,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病死和被害,我们来分别讲解。

1、病死。按照我们常人认为,霍去病20出头,又是武将,那正是身体最好的时候,怎么会得病呢?

可是别忘了,霍去病常年征战大漠,去过内蒙的朋友应该知道,草原的蚊虫有多恐怖。这些蚊虫大多都是疾病的传染源,加上当时医学的不发达,很容易在身体中留下隐患。

再者,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发动战争肯定不会在农忙时期。那就一定要等到秋后收获以后,这样一来战争很有可能持续到冬季,北方的冬季十分严寒。高冷的天气也是摧垮霍去病身体的一个原因。

此外,古代人也会使用生化武器。最直接的就是污染水源,将死去的牛羊投入水源,饮用后就容易得病。

所以霍去病病死完全不意外。

2、被害。虽然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但是霍去病却是汉武帝培养出来对抗卫青集团的。可是卫青不接招,让汉武帝感到无奈。

随后,霍去病因为卫青的原因,当众杀死重臣李敢。李敢是名将李广的儿子,霍去病犯了众怒,虽然此时被汉武帝强压下来,但私下确是暗潮涌动。

所以,霍去病私下被刺杀也比较可能。司马迁在史书中写到,李敢死后第二年,霍去病卒。这很有可能是有所指。


老虫


“长安年少羽林郎,骑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的死是个谜,司马迁也仅一笔带过,真的是不敢写吗?

恐怕未必!

1 霍去病是谁?

汉武帝时,对付外敌匈奴,涌现的英雄之一,除了卫青,就是霍去病,舅甥关系,不相上下。

卫青一生共出击匈奴七次,斩杀掳获敌军多达五万人,最后一次战役,漠北之战,大败匈奴,杀俘敌军一万九千多人,此后十四年,匈奴未敢大举进犯。

霍去病17岁上战场,出击匈奴六次,被加封骠骑大将军,斩杀掳获敌军十一万多人。

“河西之战”,打通西域之路,为丝绸之路之基础,匈奴再也不敢入侵西北边境。

“漠北之战”,“封狼居胥”(今蒙古境内),匈奴失去东北之地。

卫青之后,就是霍去病,声势一度盖过卫青,“年少有为,举世无双”形容都不为过。

然而,公元前117年,正当汉武帝要战降匈奴主力时,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2 司马迁如何写霍去病的?

司马迁写霍去病传,没有单独成传,而是归入“卫将军骠骑列传”,写霍去病大约用了三四千字,征讨匈奴为主要内容。

司马迁对卫霍二人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热情,甚至有贬意,相反,对另一位抗匈奴将军李广却极尽赞美,《李广列传》也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前。

比如形容霍去病,“骠骑日益贵”(骄横),“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奢靡)。

把他们两位将军列在《佞幸列传》中评断,佞幸是贬义词,有“媚宠”之意。

形容李广,“广廉”(廉洁),“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其用”(宽容,受爱戴)。

写霍去病与李广的逝世,也是截然不同:

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形容霍去病之死,

“元狩六年而卒”

元狩,汉武帝年号,六年,指公元前117年,司马迁只用了个“卒”而已,一字带过。

写李广之死,却用了一段文字,还有临终遗言,生动深刻,

“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可见,司马迁是真的偏心!是不是一个“卒”字有难言之隐?

历史上关于霍去病之死也始终是个谜,

汉史学家褚少孙补《史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官方历史,病死!

民间更为神秘,或死于瘟疫,或死于阴谋,功高盖主,被汉武帝杀了;抢功卫青,被卫氏家族杀了,甚至还有被迫自杀!

于是,很多人认为一个“卒”字,大有大章,是司马迁畏于强权,不敢直言!

3 司马迁不是不敢,只是不想

没有史学家不敢写的,历史的细节很多是杜撰的。

司马迁也是响当当的“硬骨头”!

他写汉武帝,《孝武本纪》:“志尚奢丽,尤敬神明...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奢侈,迷信,好战,与秦始皇一样)

司马迁对汉武帝都如此直言不讳,贬损批判,对霍去病又有何隐瞒!

司马迁不是不敢写,只是不想写而已,这与他自身遭遇有关,与他的价值观有关。

李广是李陵的祖父,而司马迁正是为李陵说话而遭受极刑的!

对李广倾注满腔赞美与同情,可能是为自己鸣不平,而对汉武帝的强烈不满或许牵怒到了卫霍身上。

司马迁是反对匈奴战争的,不认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如此忧民伤民,又如何会去写卫霍的战功与影响!

同样,张骞通西域,也是匈奴战争的结果,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司马迁并没有加以渲染!

司马迁写《李广传记》溢美之词不断,甚至包括李广后代李敢李陵的遭遇,汉武帝包庇霍去病因为私仇就杀了李敢这样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提及。

如此为李广立传,或许是因自身遭遇李陵之祸,为自己为李陵鸣不平!他没有战争立场,仅从人性人情角度为李陵说几句话而已,就被汉武帝视为“大不敬”,身受重刑,忍屈受辱,司马迁是极其愤怒的!

司马迁写史,更喜欢写失意的英雄!

“不以功过论英雄”,他更重视“人性”与“正义”!

尤其是对那些怀才不遇,落魄失意却刚直忠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倾注更多的热爱与怜悯,比如“项羽”归入本纪,这或许也与他自身遭遇有关。

所以,他还为陈涉的农民起义作传!

卫青与霍去病是战功赫赫的大人物,也算功德圆满,而李广则惨得多!

司马迁的这一态度也影响了后世,“李广难封”总被人惦记,而卫霍则被文人们冷落了!

正是这种强烈的正义感,赋予历史人物永久的生命力,也使得《史记》更为传奇!


一绿浮芳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就有失偏颇了,说严重点,就属于阴谋论了。说实话,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史记》或者《汉书》的,关于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记载,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至于《汉书》里面,大多数是从《史记》里面借鉴的,也就是说你信也罢,不信也罢,关于霍去病最早的记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霍去病怎么死的,我想即使司马迁知道,他也不会去隐瞒的。司马迁的为人,我们不是不知道,他能够为李陵的之事出言,不惜顶撞汉武帝,可见他不会为了皇帝的压力而违背他的人格。这是其一,其二,在《史记》中,他甚至能够为汉朝高祖皇帝刘邦的敌人项羽立本纪,甚至是刘邦自己的黑料都翻个底朝天,他还需要替谁隐瞒什么吗?

很多人喜欢阴谋论,认为霍去病的死另有原因,我想这是不对的。之所以司马迁会对霍去病的死草草带过,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什么记载的正常死亡,像老死、病死都属于正常死亡。霍去病年纪轻轻,自然不是老死,那是病死了。很多人不相信,霍去病才二十几岁,怎么可能病死呢?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错觉,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我们以为年轻人不明不白地死亡就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在古代,这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那个时候医疗兵不发达,稍微一个流感就能要人命,或者是伤口感染都有可能要了一个年轻人的性命。从霍去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去病,暗示他小时候身体并不是太好,所以家人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虽然他早逝令人惋惜,但这并不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


青史回声


一、得瘟疫死的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主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场战役霍去病深入漠北草原,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霍去病一路追杀,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礼。之后继续率军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封狼居胥”成为汉民族的击败草原民族最彪悍的标识。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17年霍去病突然去世。那时他才二十三岁!

分析霍去病的死因,可以从史料里扒拉出零星的一点记载。

霍去病在漠北决战中深入草原腹地,匈奴人为阻止汉朝军队的追击,将病死的动物投入水体,埋在路上,让巫师施咒,匈奴人相信他们所信奉的神能助他们消灭霍去病带领的汉军,这可怕的敌人。

咒语未必能咒死人,但是病死的牛羊,投入水源,加上战争带来的杀戮,如果没有及时掩埋尸体,很容易引发瘟疫。

霍去病可能就不知不觉染上了瘟疫,病毒在身体里潜伏,因为医疗条件限制,救治无方,暴毙而亡。汉武帝征伐匈奴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出于悲痛、也为了政治利益考虑不公开死因。


二、霍去病死于阴谋

史家不肯公开霍去病的死因,很多人认为可能其中存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霍去病这人作战骁勇无比,但是毕竟年轻,他的战功以及皇帝对他的宠爱,招来很多人的嫉恨,所以有人阴谋害死他。

这毛头直指以卫青为代表的卫氏集团。揣测的根据是因为霍去病的崛起,卫氏集团的利益受到威胁。证据就在卫青去世后卫家势力被迅速削弱甚至遭灭族之灾。而汉武帝对霍去病念念不忘,重用了霍去病的兄弟霍光用于补偿。

如果霍去病是被谋杀,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李家。李广在漠北决战中因为贻误战机被问责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是霍去病的属下,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他气愤父亲李广死于军中,将卫青打伤,结果被霍去病在上林苑狩猎中用箭射死。

汉武帝宠幸霍去病,包庇了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最意味深长的是,司马迁在写《李将军列传》时,在如实记述李敢被射杀,后面多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司马迁的这一笔很有深意,隐隐透露出死有余辜之意。


纯属娱乐333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霍去病是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染上瘟疫去世的,但是这其中牵扯了国家的利益,就连汉武帝都没有昭告天下霍将军的死因,司马迁就更不敢如实写了。


毕竟一国大将军在战争的时候去世了,这会很影响军中的士气的。如果这事泄露出去,军中无主帅,一军都很有可能会全军覆灭。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也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侄儿,他在朝廷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卫青带着霍去病到处征战,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稳定卫子夫在后宫中的地位,但是更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为了打败敌人,维护社会的稳定。


正是因为这两人的努力,凭借他们的作战经验,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大汉朝维护了一段时间的稳定。

霍去病在一场作战的时候,在追击敌军的时候,敌军将动物死去的尸体投入到河水中,死去的动物身上带着瘟疫,污染了水源。


但是霍去病带领的士兵们不知道啊,他们还是照常使用河水,最后的结果当然不是好的,一个军队有不少的人染上了瘟疫,霍去病当然也没有避免。

霍去病染上了瘟疫,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能根治这个病症。虽然霍去病也找过大夫治疗,军中也有军医,但是他们没有方法治疗,最后霍去病就因为瘟疫而死了。


但是当时正在和敌军作战,为了大局,汉武帝下令不准将这件事情公布于众,一旦敌军举兵侵犯,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可预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