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句話,會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寶寶的語言發育#

你知道嗎?

兒童每天使用的詞彙86%-98%都與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話,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父母的語言》(《THIRTY MILLION WORDS》),該書被5000本學術期刊轉載,引起白宮重視的學術研究。


在書中有調查數據顯示:

兒童出生後每秒鐘能夠產生700~1000條神經連接,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的最好教育資源。


靠救濟金生活的家庭,3歲孩子累計聽到1300萬單詞;

腦力勞動者的家庭,3歲孩子累計聽到4500萬單詞;兩者相差了3200萬的單詞。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僅聽到的單詞數量少,而且會接收到很多消極的單詞和粗鄙的俚語。在出生的頭幾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聽到的包含積極、正面意義的單詞數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5倍多。


3000萬的詞彙差距會極大影響兒童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到三年級時,孩子之間會產生顯著的"成績差距"或"學術落差"(achievement gap)。眾多研究已經表明,兒童早期的語言環境能夠預測其日後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徵。


你的每一句話,會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暖暖媽分享:

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也說過: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後發證的各個階段,勝過三歲以後直至死亡的總和。


早期教育這麼重要?為什麼都這麼說?

兒童出生後每秒鐘能夠產生700~1000條神經連接,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因此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而幼兒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是0-3歲,但是這種高潛能不會一直存在,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潛能是會遞減的。


0-3歲關鍵時期,教育都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研究顯示:兒童出生後每秒鐘能夠產生700~1000條神經連接,而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的最好教育資源 ,語言的差距會影響兒童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

0-3歲,別以為這個時候寶寶“什麼都不懂”,“連話都說不清楚”,但是TA卻在默默吸收,聽你的語言、看你的行為,觀察你的態度和反應。然後突然有一天厚積薄發,崩出一兩句話出來,給你個驚喜。

從連頭也不會抬起來的小寶寶,到會走會說話,你能說寶寶不是在快速吸收信息,快速成長嗎?

有的家長會怪責小孩,說小孩怎麼說話不知輕重,有時候還崩出一些粗言,那父母就要反省,是不是你們平時的家庭環境中就是以這樣的語言居多?


你的每一句話,會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幕,一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很高興地在玩吹泡泡,但是太興奮了,不知輕重地把泡泡水灑了一地。

這時候奶奶推了她一下,很生氣地罵:你真笨,笨死了。

小女孩不吵不鬧的,也不哭。

看到這一某我只想抱抱小孩,但是我知道無能為力。從小孩麻木的表情中我已經可以看出她平時生活的氛圍是怎樣的。

如果你天天罵一個小孩子笨,他會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嗎?如果你老是說小孩子懶,那他會勤快嗎?

你說的那些話,可能就是孩子的未來。


你的每一句話,會漸漸變成孩子未來的模樣.....


有人說,小孩太小了,能不能等小孩大一點再教育?

雖然孩子潛能很大,但是孩子的潛能不會一直都處在“無限吸收”的狀態,這個潛能會遵循一個叫“潛能遞減”的法則。

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
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
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
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

想起一句古話:三歲定八十。等孩子入學之後你以為是因為學校、補習班、興趣班等令孩子輸在了起跑線,

其實不然,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是0-3歲,是教育,是父母的語言。

從現在開始,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家庭氛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