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加油,孟浩然加油


李白加油,孟浩然加油

《長江日報》的一篇奇文,《比起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震驚了網絡,不出意外的引出罵聲一片。

其實,“風月同天”也好,“武漢加油”加油也罷,都是在漢語圈裡溜達。前者代表著漢語的藝術性,後者代表著漢語的工具性。兩者適用範圍不同,本無高下之分。可是,總有一些人頭腦拎不清,非要抬一家,踩一家,就是要分出個高低。這不是沒事找事嘛。

“風月同天”,意蘊深厚,讓人回味無窮,值得反覆琢磨。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這句詩還出自日本人之手,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澤被深遠。這當然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我們當然要好好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可是,只要是對中華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自古就有“三不朽”之說,就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果我們勉強把漢語的藝術性歸為“立言”的話,一眼就看一看出,古人還是更看立德和立功”的,尤其是儒家,更是強調“知行合一”,沒有實踐的空談是不足道的。


李白加油,孟浩然加油

正因為如此,縱觀我國文學史,除了極個別人,絕大多數的詩文大家,並不是以文人自居。例如,杜甫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最大的願望是相當個名臣賢臣,李白更是豪氣沖天的唱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雖然渴望建功立業,但更多的還是尋仙訪道,希望自己能得道成仙,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就是當個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至於最曠達的蘇東坡,對自己仕途坎坷還一肚子不平,他自嘲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不倫如何豁達,對自己立功不成,他還是耿耿於懷。只有這些大家們仕途失意,他們才會轉過身去,沉浸在詩詞歌賦中,借文藝之酒澆心中之塊壘。由此我們可以推出,古人當人重視漢語的藝術性,但更重視漢語的實用性。他們當然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驚天動地文”,但這種驚天動地文最好無關風月,而是讓他們能立功成聖。


李白加油,孟浩然加油

由此,漢語的藝術性和工具性雖然難分伯仲,但大家們更傾向於藝術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甚至在某些時候,藝術性要讓位工具性。就比如現在疫情嚴峻,家家閉戶,人人封口。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到一線去救災,在戰“疫”的時刻,我們都是戰士,戰士就要一鼓作氣,就需要衝鋒的號角,“風月同天”固然好,但遠沒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振奮士氣。由此推開,既然是全民抗“疫”,服從命令,遵紀守法就是取得勝利的第一要義,為了維持軍紀,提振士氣,有些標語寫得殺氣騰騰,在有識之士看來,這實在是粗鄙,實在是野蠻,特別是在基層鄉村,廣大村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文化水平確實有限,你文謅謅的說,“風月同天”,他們也聽不懂。你不如說點接地氣的“武漢加油”。簡單、直白、坦率的文字才能激發起廣大人民的鬥志,才能戰勝肆虐的瘟疫。在特殊時期,面對14億層次不同的大眾,有時候,語言還是要以實用性為主,藝術性暫且還是放一邊吧,將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在吟風弄月,也未嘗不可。

就想到網上的兩幅圖,雖然讓人引俊不禁,但仔細一想,這時候,還真的喊“李白加油”、“孟浩然 加油”。

李白加油,孟浩然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