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于謙是明朝歷經明宣宗、英宗、代宗三朝的重臣,他在明朝的地位與明初“三楊”、海瑞等人齊名。他除了輔佐皇帝治理國家以外,他還立下了一個不世之功--成功保衛了北京,為明朝延續了江山;這樣一個民族英雄、著名賢臣,結局卻是身首異處,朱祁鎮復位後,為什麼一定要殺于謙呢?

《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中,雖然對真實的歷史有許多改動,但于謙被殺這一幕,反而拍出了真實感。朱祁鎮南宮復位後,堅持要殺于謙,孫太后苦苦相勸都不行,完全不給母親面子,哪怕終身監禁都不行,朱祁鎮自己也知道于謙是功臣賢良,民心很高,為什麼還要堅持逆勢而行呢?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大明風華中朱祁鎮劇照

其實站在朱祁鎮的角度,于謙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于謙是朱祁鎮7年囚徒生活的始作俑者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虜了,在瓦剌呆了一年,其實這一年的俘虜生活小日子過得還不錯。也先兄弟待他如上賓,經常殺羊宰牛的招待他,還給他辦生日宴,伯顏帖木兒還讓自己的老婆去給朱祁鎮當侍候丫頭,這待遇外賓來了都不見得有,囚徒混到這個份上,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上皇北至小黃河蘇武廟,伯顏帖木兒妻阿撻刺阿哈刺令侍女設帳迎駕,宰羊遞杯進膳。—《明史紀事本末》

反觀回到明朝後的日子,那才真是回到了地獄,自己從小長大的皇宮變成了囚禁自己的黃金牢籠。朱祁鈺將他軟禁在南宮內,鎖門灌鉛,連吃的都是通過小洞遞入,食不果腹,衣不禦寒。為了防止朱祁鎮與外界聯繫,還將南宮外所有的樹木都砍掉了,安排錦衣衛日夜監視。這樣的日子,還真不如在瓦剌時期當俘虜過得有尊嚴。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被俘虜的朱祁鎮劇照

而這一切,都是于謙打贏了瓦剌,才有了朱祁鎮的回國當“太上皇的日子”。從表面上看,于謙是有功於明朝,有恩於朱祁鎮的。但是朱祁鎮回國後,于謙卻選擇支持朱祁鈺,讓代皇帝變成了真皇帝。

這樣的日子,朱祁鎮過了7年,這期間沒有一個大臣來看他,連他的兒子朱見深太子之位被廢,他也無能為力。這7年中,于謙沒有一次幫過他。

接朱祁鎮回國前,朱祁鈺是不願意的。他不高興地說:

“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明史》

于謙向他保證說:

“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明史》

對朱祁鎮來說,這是驚恐不安的7年,這是度日如年的7年,這是讓他刻骨銘心的7年,這是讓他憤恨交加的7年,這一切都來源於于謙建議接他回明朝。這筆賬不記到于謙頭上,還能算給誰呢。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殺于謙證明朱祁鎮再次稱帝的合法性

朱祁鎮的復位,從繼承的角度來講,並不合法。首先朱祁鎮已經是太上皇了,而且當時朱祁鈺並沒有駕崩,朱祁鎮稱帝,其實就是篡位。

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明史》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大明風華:朱祁鈺

而朱祁鎮復位這事要想合法化,就得推翻明代宗朱祁鈺皇位的合法性。朱祁鎮被俘虜後,按繼承法則,繼位當皇帝的應該是他兒子朱見深,但結果卻是于謙擁立了朱祁鈺。(此處省去孫太后的作用不提,如果提了朱祁鎮會很打臉,自己親媽讓弟弟繼位的,太合法了),所以殺了于謙,表示否認朱祁鈺的合法性,這樣自己復位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後將朱祁鈺廢為郕王,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目的就是一個:你朱祁鈺就是篡位,我朱祁鎮才是正統。

這兩個理由,構成了朱祁鎮非殺于謙不可的理由,畢竟有7年囚徒生活,恨由心生;權力的誘惑能磨滅人性,更何況是帝王之爭。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朱祁鈺劇照

殘酷的真相,關於于謙的兩大疑問

第一:奪門之變,于謙知情嗎,其實從很多資料分析來看,于謙應該是早知此事的,他當時位高權重,且掌管兵部,北京的風吹草動,沒有他不知道的,既然知道,他為什麼不提前平亂,讓“奪門”胎死腹中。

第二:關於于謙,我們一直將他視為百年難遇的救世之臣,有這種能臣在,皇族會怎麼想。一個臣子給錢不收、升官不願、品德高尚、深服民望又手握重權,他到底想要什麼?


朱祁鎮堅持要殺于謙,孫若微求情都不行,還真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大明風華:于謙劇照

如果於謙願意,他完全可以當曹操。奪門之變時,他可以順勢幹掉曹吉祥、石亨,隨意讓朱祁鎮死在亂軍之中。再擁立朱見深當兒皇帝,他至少不會做得比張居正差。

但他都沒有這樣做,他手握重兵,卻坐視英宗復辟,或許這就是他的偉大、純粹之處吧,他想以一己之身換天下平安。畢竟如果他不想死,沒人可以殺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