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

战国年间,有一个很厉害的大才子,叫李斯。

他是蔡国人,蔡国灭亡后,他就跑到秦国,帮助秦始皇用了16年的时间,灭亡了六国,建立起大秦天下。可以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一部分是他的业绩。

但秦始皇死后,胡亥和宦官赵高合伙,胁迫李斯拥立胡亥登基,并矫旨杀掉了太子扶苏。

等杀光了政敌,赵高感觉,李斯这货,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就向秦二世说:陛下,你有没有发现,丞相李斯,他要谋反呀。

有这事?秦二世吓了一跳:你马上给朕查一查,查个清楚。

遵旨,于是赵高把李斯抓起来,往死里打,你承认不承认谋反?到底承认不承认?不承认就活活打死你……李斯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心说我先假意招了吧,等陛下派人来核查,我再翻供。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于是李斯招供,果然,承认谋反,赵高就不打他了。

不久,秦二世派出的核查使者到了。李斯赶紧翻供:冤枉呀,我是被打得实在受不了……是屈打成招呀。

哈哈哈,就见负责核查的官员把脸皮一抹:李斯,你娃看清楚老子是哪个?哈哈哈,早知道你心怀不轨,随时准备翻案,翻案不得人心哦,这回被我逮到了吧?

原来这个所谓的核查官员,是刑讯者们假扮的。这下李斯遭受了更加残酷的刑讯折磨,被折磨得恨不能马上死掉。

再次被迫承认谋反之后,二世皇帝派来的真的核查官员,终于来了。

李斯急忙再翻供,冤枉啊,我是被屈打成招……哈哈哈,李斯你又上当了。没想到这次的核查官员,还是假的,李斯更惨了,被折磨得没了人形。

就这样,核查官员三天两头地来一批,但全都是假的,李斯只要翻供,迎接他的就是更加残暴的折磨。最后李斯学乖了,再有核查官员来到,李斯大义凛然,就一句话:

爱咋咋的,老子就是要谋反!

你猜到了,实际上这次来的,真的是秦二世派来的核查官员。只不过,李斯已经认准了核查官员统统是假的。翻供只会带来更残酷的折磨,于是铁嘴钢牙咬定自己就是谋反。谁敢说他没谋反,他就跟谁急。

核查官员拿着李斯亲口的供状,向秦二世报告:陛下,这是李斯当面的供词,臣仔细地问过他,他拍胸脯发誓,承认自己确实是在谋反。

你看看,你看看,秦二世痛心疾首:大家一块儿玩,多开心的事啊,你说好端端的,李斯造什么反呢?

没办法,那就把李斯和他的儿子,推出去斩首吧。

李斯,就这样被杀掉了。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李斯,他并没有谋反。可是当公正的核查官员来到时,他非要一口咬定自己谋反。他说着对自己有巨大危害的假话,而且意志坚定。

他难道没有思考能力,没有起码的智商吗?

他的智商绝对高于正常人,能辅佐秦始皇灭亡六国,智商不够高,干得了这活吗?

然而,人的智商,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成反比,恐惧越大,智商越低。当恐惧大到足够程度,智商飙降为零——最大的恐惧,会让人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丧失反应能力。这种情况,就是恐惧导致智商消失的最常见情形。

李斯身处的环境,就比较极端了。赵高用酷刑摧毁了他的意志,他怕刑讯,害怕说出真话再遭受残酷的折磨,就拼了老命地说有害于自己的假话——赵高为他设计的这个调教模式,极类似于现代心理学者所设计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把一条狗关进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其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还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于绝望中放弃,被动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老实说,中国人赵高,比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整整早了两千年,就发现习得性无助了。区别只是塞利格曼用狗做实验,赵高的实验品是李斯。


2015年,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是白俄罗斯女记者兼散文家阿列克西耶维奇。在早些年,这位女记者拎着老式的录音机,走上战场,采访那些当事人,披露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摧残。

她这样做,旨在召唤人心深处的性灵回归,让人意识到人类是人,不应该为了毫无目的的残酷战争而承受莫大的苦难。人应该幸福,应该于祥和的生活中,与心爱的人走过一生。这是她的诉求,也是无数人的心声。

然而,阿列克西耶维奇得到的是什么呢?

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战死士兵的家属告上法庭。

为什么要告她?

只因为她让众人看到了现实,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残暴与残忍。

而对于那些战死士兵们的家属来说,如果那些战争的真相竟如此残忍而无意义,那他们的付出岂不是毫无价值了?

他们无法接受,但这偏偏是事实——所以他们干脆否认事实。

只有否认自己曾经历的事实,才能够于脑际架构出一个空泛的概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与苦难瞬间变得神圣无比。这是习得性无助的反向心理趋势,出于对现实的恐惧而逃避到虚构的欢乐之中。

阿列克西耶维奇说:没有记忆的人,只能产生恶。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在说,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抹除记忆,否定现实,染上了严重的习得性无助,不愿意立足于现实,进行冷静地反思,结果必然是因循旧有的习惯思维,重蹈往昔的错误。而阿列克西耶维奇所做的一切,正是要避免这一点。

否定现实,是习得性无助最大的悲哀。而人一旦陷入这种思维困境,就必须要尝试挣脱。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习得性无助严重者,往往会沦为否认现实的虚无主义者。


发现别人,自我实现,人生就是要奋斗

前段时间讲课,讲了自己研究的历史工程学,用建模的方法,能够把许多历史场景复原,甚至复原已经湮没几百年的古书,也能够用在现实商圈。华尔街融商智库联系我说这事,我很纳闷,我沉溺历史,跟这票人没关系,他们找我做什么?

仔细看这个智库的成员名单,忽然看到个熟悉的名字。

这个人,怎么说好呢,按巴菲特的分类法,他大概属于第三类型。


巴菲特曾观察过一些穷孩子,据他描述,这些穷孩子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胆小怕事型,这类人心怀恐惧,五心不定,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到脑袋。

第二类则属于挑衅型,他们会留心观察成年人,注意成年人为他们预留的边界在哪里,然后就开始冒犯,挑衅成年人的忍耐度,看成年人会不会惩罚他。如果成年人施加惩罚,这就证实了他们心中的恨意,于是他们展开第二轮挑衅——如果成年人不施以惩罚,他们会持续试探,动作越来越夸张大胆,直至挑衅整个社会的法律边界。

巴菲特没有为这两种类型的孩子下定义,但意思很明显。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前一种是庸众,浑浑噩噩、提心吊胆,终其一生逃不过恐惧心理的折磨,活到老也是一事无成。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他们都在监狱里,就算现在没去,迟早也逃不过。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就是不断地挑衅,少年时挑衅规则,长大了挑衅法律,这类人终其一生背负着世道险恶的心理成见,除非自我摆脱,否则无以救赎。

而商业时代的自由者——必须要介于二者之间,既不可心怀莫名的恐惧,又不可挑衅冰冷的法律。这是可以归入适合于商业时代的第三类型。

出现在华尔街融商智库成员名单上的这个人,大概算是这种类型。

这个人,算是我的一个老大哥,只是好多年没有见面了。


现在一说全民创业,就是淘宝微商什么的。可好多年前,这类营生是很危险的——这个危险时期,就是老大哥年轻的时候。

老大哥年轻时候,就野心勃勃,老是琢磨要干点什么事儿。那是刚刚改革开放初,情形有点类似于现在放开二胎的概念——政策是放开了,但法律还没放开,你不干,政策天天鼓励你,你动手干吧,法律分分钟盯着你。

总之,老大哥就处在这么个节骨眼上,雄心勃勃地折腾起来,他去南方小服装厂进服装,进山里收山货,吃的穿的,什么行业他都插一脚。正干得风生水起,当地雷霆万钧地准备来一轮治理整顿,老兄被列为投机倒把的头号人物,准备收网合围。

老大哥当天夜里就逃了,据我所知,他这样夜半奔逃就不少于两次,小日子过得特别刺激。

再后来,等到法律费了牛劲儿,追上政策的时候,国内情形已经是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时,老大哥已经玩腻了。

他去了美利坚。


老大哥走后大约一年多点,有个人来找我,向我借几本古董方面的书。我的书从不借人的——这次被借走了几本,而且再也没有归还。

几年之后我才知道,那几本古董书,被人带到美国去了,送到了老大哥之手。

老大哥要这几本书干什么呢?他也看不懂。

他干了件气人的怪事,当时美国那边正是移民热,绿卡什么的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当然少不了老大哥,他跟人打赌,要玩个绝的,一文不花就把移民证拿下。

怎么拿下呢?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他先让人从我这里骗去几本古董书,然后把那几本书撕开,摘抄重组,自己花时间写了本新的,自己拿去印刷,然后找了不知是移民局还是哪家部门,跟人家说:我有技术,我是鉴识古董的专业技术人员,你看看,这是我写的书……美国佬见之大骇,居然真的给他办了移民手续。

这件事是朋友辗转告诉我的,也许过程并没这么简单,但这家伙的行事风格非同凡响,他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让认识他的人或听说这些事的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这个赌算是打赢了,接下来就是老大哥的苦日子。

民是移了,但饭在哪里?

美国人没为他准备饭碗,他必须自己找辙。


他在美国晃悠了好长时间,最后混入了摄影圈。

但他既不懂古董,也不懂摄影,却天天跟着摄影师们跑来跑去,人家凌晨三点起来,奔野外拍日出,他也急如星火地跟着乱跑,可他连拍个人头都重影,谁也不知道他在折腾些什么。

就这么跑了段时间,他出手了。

他到中国,去沿海找厂家,开始订货,用集装箱走海路,发往美国。


老兄在中国订的,全都是摄影用的三脚架。

事隔好久,人们才醒过神来。原来,他跟着摄影师们跑,就是研究这个行业,有没有能够让他插手的地方,跑到最后他发现,摄像器材比较高精尖,镜头什么的精密度极高,当时中国厂家根本拿不下来,唯独这个三角支架——这个东西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利润也不是太大,是专业摄像商不愿意做的。即使有厂家做,也是价格特别高,这就被他窥到了商机。

可是,费那么大周折,历尽辛苦,不过是发现这么个小商机而已,这好像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儿。

但等到他开始卖货,人们才知道他这番辛苦的真正用意。

他是在搞预热式营销!

什么叫预热式营销呢?

这是他自己创造的怪异名词,定义是在正式营销开始之前,你必须要成为市场最专业的大咖——至少也要跟行业内的大咖们,称兄道弟无话不谈的那一种。

每当有人来询价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给你推荐托尼最喜欢的这一款,我和托尼去拍尼亚加拉大瀑布时,他用的就是这一种……

又或是,你适合用这一款,这是汤米在黄石公园拍那张超级火山时使用的,你可以看看拍摄效果如何……

他在这里提到的什么托尼、汤米,当然都是美国摄像界大咖,对普通爱好者而言,无异于神一样的存在,就算是没有偶像崇拜情结,也都会不由自主地认可卖家的权威性,认为他老兄是业内高精尖人士。

就这样,老兄的生意越做越大,在美国的淘宝——eBay上,开了网店。每天不停地收美元,收到手软。

但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eBay突然一个转向,要改为拍卖模式,老兄的网店,就有点玩不下去了。

玩不下去了,那就卖掉吧。

他的网店卖了300万美元。

老实说,300万美元真不算多,再加上他以前的进账,也不过2000万美元出头。跟国内的诸多地产商比起来,他最多是个小开,小老板而已。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先从低端应用价值说起,有些朋友做淘宝,做微商,成功者固然大有人在,但不成功的,也是个常态。诸如淘宝做成死宝,微商做成传销,诸多事件,不说也罢。

许多人做淘宝,先去找自己手边有什么东西可以卖,这属于常态。而我这位老大哥的做法,他是先锁定一个小单元的客户,等找到客户的需求,再去定制产品——

实际上这两种模式没区别,不过是个先后顺序而已。


掌握一种办法,不如掌握一种思维。掌握一种思维,不如掌握一种人生。

想六万年前,我们的先祖从原始森林出发,足迹踏遍全球,火种撒向四方。现今技术开明时代,你再怎么疲累,也不至于连六万年前光脚板裹树皮的先祖也不如吧?

人生就是要嗨,男人就要奋斗——这是一种人生观,有了这种人生观,才有进取的精神与力量。

但我们这个时代,终究与六万年前的先祖有所不同。现代人类最应该关注的是文明的禁忌,认清楚你生活的这个人类世界,不可触碰的禁忌线在哪里。

巴菲特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世上有两类失败者,一类就是对禁忌线认知过低,压缩了自我的生存空间,活得如老鼠一样提心吊胆。

另一类是死活不认法律这条“铁线”,硬起头皮往上撞,撞到法律之后就抱怨整个社会陷害他。

这两类失败者,一类活得太憋屈,一类活得太嚣张。你要牢记孔子的孙子子思的教导,不偏不倚谓之中,万古不易谓之庸,除非认识到禁忌的边界在哪里,否则你难以获得自由。

摆脱恐惧心,扫除狂妄心,这时候就要放开你的大脑,去除任何禁锢,要意识到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强烈的、始终未获满足的需求,要知道任何一种需求,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你所要做的事情,不过是找到此二者,将其做一个精准的对接——你可能会注意到,无论是互联网时代、淘宝时代还是微商时代,这世界已经几次被颠覆,但沧海桑田,不改古旧的人心,隐藏在千变万化的世相之下的,是人类永无歇止的欲求心。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作者 :雾满拦江(俞敏洪、罗振宇联合推荐)

俞敏洪: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本书是作者首部阐述人生智慧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这个时代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内容涉及人性、思维、情商、教养等主题。

每个迷茫期的年轻人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作者敞开心扉,嬉笑怒骂,畅谈人生,为当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独到的看问题的角度,给予他们在做事方法、处世技巧、情绪管理等方面更多的开解和启悟,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在这个复杂而充满残酷竞争的世界里,更好地破局,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