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年輕學者要敢於“無法無天”

“今天中國要在科技上領導世界,必須要讓年輕人挑戰科學界的‘老人威權’。”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期間,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發表了題為《中國的高等教育》的公開演講,深入闡述了他對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最新思考乃至“批判”。

在美國50年,丘成桐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等10餘所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工作過。而自1979年第一次回國後,他每年都會在國內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問數月。這些經歷讓丘成桐對中西方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認識和思考。

丘成桐:年輕學者要敢於“無法無天”


年輕人要敢於挑戰權威

事實上,10年前,丘成桐在“第三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頒獎典禮”上就曾表示:國內學界大拿與院士級專家,應給予年輕人更多的創造性空間,甚至允許年輕人能按照自身想法“另立門派”從事科學研究,而不是眼下這般讓學生完全依照導師的路徑行進。

迷信學術權威,無視年輕學者的意見,歷史上早有教訓。丘成桐以英國為例指出,牛頓曾被奉為“權威”,在其去世後的100多年裡,鮮有英國科學家敢挑戰他的權威地位,這使得英國再無物理學和數學大師,直到19世紀中葉這一局面才開始改變。

“和一般人的想象相反,學術創新進步,在學術大師的權威領導下,非徒無益,還可能產生極大的害處。在科學創新的前提下,年輕學子20多歲敢於‘無法無天’,挑戰科學多年的傳統,往往會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正如愛因斯坦挑戰牛頓力學一樣。”丘成桐說。

丘成桐:年輕學者要敢於“無法無天”


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在演講中,丘成桐一再強調,中國的高等教育必須要重視基礎科學。

他表示,“第一流的技術是從基礎科學發展起來的。未來,中國的科技要領先世界,一定要‘大力發展’像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而不是‘普通發展’。”

20世紀初,包括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在內的高校起初只想發展工科,後來它們發現,沒有基礎科學的強力支持,工科是無法作出頂尖成績的。如今,這些世界頂尖高校都有了一流的數學專業和數學人才。

對比中西方教育,丘成桐犀利地指出,“中國高校仍是以應用為主、基礎為副,結果有可能兩方面都沒能成功。”

丘成桐認為,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並不矛盾。他也不反對數學界與工業界的聯繫。那麼,如此疾呼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原因何在?

丘成桐的回答是,“相對來說,基礎科學不受工業界重視,那麼政府就更應該重視。我常常看到報紙上講,某些應用工作替國家或是公司省下幾百萬元,但別忘記國家對它們的投資更巨大。表面的功夫往往幾年就不見了,而投入如純數學等基礎科學,其影響則是深遠的。我們要挑戰世界第一流科學,要培養引領全世界數學發展的數學家。”

近年來,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愈發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然而,丘成桐指出,在走訪某些城市時,他聽到的最多的問題是“你們這個項目過幾年以後,對我們的GDP有什麼好處?”

“管理投資的官員和投資者對基礎科學有誤解,他們認為基礎科學就是技術的基本原理,往往希望幾年內就能看到成果,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丘成桐說,基礎科學有其本身發展的理由,不僅僅是為了工科和經濟服務才發展的。

比如,研究基礎數學的目標不是千年大業,也不是萬兩黃金,數學家應該追求永恆不變的真理。真理能夠幫助人們瞭解宇宙的結構,瞭解大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

“如果從應用、技術角度出發而發展基礎科學,(水平)再好也是有限的。”丘成桐說。

丘成桐:年輕學者要敢於“無法無天”


為學問而學問

事實上,做學問“急功近利”的現象在如今的哈佛大學也開始出現。丘成桐講述了他朋友的經歷——政府在私立大學正享有愈來愈多的話語權,這位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詢問理學院院長,申請政府經費時,可不可以單純為了好奇心和“科學的優雅”來寫申請書,結果院長回答,“有困難!”

不過,在丘成桐看來,中國科技發展的核心困難依然是基礎科學與歐美相差太遠。他認為,必須鼓勵學者為學問而做學問,因好奇心而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我希望見到中國學者不是為了名利做學問,即使諾貝爾獎或是菲爾茲獎,也都不應該是學者的終極目標。”

“在一小群華裔數學家裡面,中國的純數學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優秀數學家的數量還遠遠不夠。”丘成桐告訴《中國科學報》。

他強調,中國要歡迎從海外回來的學者,改善學術環境,讓優秀的年輕學者得到成長,受到尊重和重視。這一定會對中國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他們不需要太奢侈的待遇和一些虛名,但也不能讓他們太擔心——要保證他們基本的衣食無憂、家庭安定,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