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防汛攻堅戰打響,深圳市氣象局組合拳頻出衝鋒陷陣

2020年2月14日訊,本網記者從深圳氣象局獲悉。深圳繼13日普降中到大雨,並伴有雷暴,14日,深圳依然普降中到大雨,並伴有雷暴。預計2月15日傍晚到16日凌晨,受寒潮影響,深圳有中到大雨,並伴有雷暴和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氣溫驟降8-10℃,沿海和高地陣風8-9級;16日白天起降雨結束逐漸轉晴冷乾燥天氣……

“天氣陰晴不定,冷暖頻繁交替,對深圳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工作是一大挑戰。”深圳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崗在發給相關部門的疫情氣象服務信息中這樣提醒道。

打響抗疫、防汛兩大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起,深圳氣象人已經頻頻出招開始衝鋒陷陣了。

抗疫:主動作為彰顯氣象人本色

在深圳和全國人民一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深圳氣象人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深圳市委關於疫情的決策部署精神,眾志成城、迅速行動、主動作為,在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做好春運、春節等氣象服務的同時,積極發揮氣象部門工作優勢,全力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部署。局領導和處室負責人一線帶班,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通過郵件和傳真等方式為市衛健委、市疫情防控組和各區提供了5期氣象服務專報,在發給疫情防控組的每日報告中滾動訂正一周天氣趨勢。充分發揮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作用,利用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及時發佈防控疫情及相關注意事項的全網短信,為深圳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信息保障支撐。

深圳市氣象局還積極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途徑,深入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積極做好思想政治輿論引導和科普宣傳,助力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深圳天氣”融媒體矩陣發佈防疫氣象消息,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深圳市氣象局還在氣象天文科普節目《談天說地》推出11期“戰疫”特別節目,因形式新穎,直觀形象備受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市委組織部統一部署安排,2月6日,副局長毛夏、辦公室副主任黃曉君, 市氣象服務中心綜合部負責人饒華炎分別前往坪山區坑梓街道、鹽田區沙頭角街道開展疫情防控,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謝坤作為預備人員,待命隨時出發。

防汛:提前備戰確保服務有保障

根據監測,今年南方暖溼氣流與往年相比強盛,北方冷空氣依然活躍,冷暖氣流交匯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目前深圳已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時期。預計2020年雨量總體略偏少,氣溫偏高,降水呈前少後多分佈。汛期呈現"暴雨集中、龍舟水活躍、強對流天數多、颱風影響偏重"等特點。

深圳市氣象局尤為重視當前天氣形勢的嚴峻性和氣象服務的複雜性,提前進入汛期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嚴格遵守汛期氣象服務保障紀律和崗位職責,各崗位人員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有突發事件或者特定氣象保障服務及時響應,快速處置,及時跟進。同時按照市三防指揮部和廣東省氣象局的統一部署,提前做好汛期檢查工作,重點圍繞對外服務渠道是否暢通、對公眾服務的產品是否齊全、服務流程和管理制度是否到位及信息發佈通道保障機制是否完善等。

王牌:智能化手段為市民撐起“安全傘”

決策氣象服務是深圳市氣象局的重要服務內容之一。今年汛期,深圳市氣象局將在進一步完善重大災害性天氣應急會商聯動機制的基礎上,推出深圳市陸海一體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服務系統2.0版,聚焦颱風暴雨等災害下城市防禦需求,為市、區兩級應急指揮中心和防災部門提供用得上、看得懂、可聯動、智能化的氣象支撐。

在前期多方論證調研的基礎上,深圳市氣象局今年汛期將面向公眾推出1+1+N氣象服務,兩個1分別是預警鈴和“安全傘”。“安全傘”可謂是今年汛期深圳氣象服務的“王牌”,主要是應用最新的短時臨近網格預報信息技術,推出情景化、無感化等智能氣象服務產品,在高級別預警時,“安全傘”有望實現四個覆蓋,一是覆蓋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地鐵公交線路滿足全市日均千萬市民公共交通氣象服務需求。二是覆蓋全市1000個公園,覆蓋全市的公園氣象服務產品,針對公園空氣質量、晨練舒適度、預警信息發佈、郊遊等提供氣象服務。三是覆蓋200萬中小學生上下學、覆蓋全市社區街道社區,通過“預警鈴”產品覆蓋全市中小學生上下學。四是時覆蓋街道社區開展精細化氣象服務,即播即用、即點即得、即問即答、即掃即獲,用簡單的方式,將有用的信息,按需提供給需要的對象。“安全傘”初步設定日均覆蓋市民將達到1500萬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氣象局今年汛期還將與深圳市疾控中心聯合發佈健康指數類產品,在與氣象相關度高的疾病(熱射病、流行感冒、腦卒中、哮喘等)爆發流行期,加強信息互通,通過雙方官方渠道發佈,擴大民眾認知。在有關氣象敏感疾病和空氣媒介傳播的疾病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推演凝練可能的敏感影響因子,為決策氣象產品提供有關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支持,促進健康氣象產學研用鏈條式發展和健康氣象服務的專業化發展。(劉立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