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记忆里,高中是什么样的?你努力到什么程度?

轩缘44


看到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

掐指一算,我竟然高中毕业已经有十二年了(08年毕业)。

我的高中是什么样的呢?往事真是不堪回首。但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改变自己。当然一切都不可能了。我觉得我是一个个例,非典型。现在的高中生应该没有像我这样的吧。

言归正传,像很多初中毕业生一样,通过中考我有幸考入了我们县城唯一的重点高中。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很优秀,但我不是。我现在有时想国家为啥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能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知识够我们普通人用一生了,再往上,高中大学教育都是为了选拔人才用的,而我却不是这样的人才。我为什么能考上重点高中,完全是靠死记硬背考上,而高中的知识如果你是聪明人,就不会太吃力,如果你不够聪明,就会感觉很难。说到这你可能认为我妥协了,智商不够,还说啥?但是智商不够,可以勤奋来凑呀!我不够聪明,我也不勤奋。

高一的时候,主要心思都在玩也没怎么学习,我们那届高考正直江苏高考改革,得提前两年确定改革方案。所以在高一高二的时候都在等待高考怎么改革?是3+3大文大理模式,还是9门大综合?不得而知。因为只有改革方案确定,才能进行分班。所以老师教的也有点无奈,学生学得也有点无奈。对于差等生来说,无奈就是不怎么学习了,浑水摸鱼的感觉。

高二开学,正式分班了,高考改革也正式确立下来,高考分数为语数外成绩+选修课等级。然后我选修课选择了物理+生物。为什么选择物理+生物,因为我觉得我的文科成绩也不怎么样,选择理科的人也多,有点随波逐流的感觉。划分班级都贴在学校公示栏然后我看到我的高一综合成绩被划分在了E级(最后一等),当然这是从A排下来,可以说我的成绩很差。那个时候看到自己的成绩真的是不忍直视,后来也就习惯了,可以说整个高二是我整个人生最灰暗的部分,一门心思想玩,看小说虽然不是那么迷,每次月考成绩是班级倒数后十名,智商就没在线过,整天浑浑噩噩,彻底沦为学渣。下学期的时候需要必修四门课的等级测试,那个时候开始认真学了,因为考不过不能参加高考(后果很严重)。模拟测试考不过就得叫家长到学校,我也就有了人生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叫家长到学校,很不光彩的一段历史。

高三的时候,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为了高考而努力,我也不例外,但是我的努力好像做的像是无用功,虽然成绩不像是在高二倒数后十名徘徊,但也没进步多少,每天都是深夜睡觉,每天都缺觉,想睡觉,那段日子只想赶快高考,我也没什么目标,本科肯定是考不上的。高考结束了,成绩下来,毫无悬念,我落榜了。以为一切都结束了,没想到还是败给了自己。因为志愿填报失误,我被录取到了省外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学校,没办法,九月份收拾心情,准备复读。

高四,我选择了一个我们县差点的高中复读,这一整年,我都在懊悔和难过中度过。懊悔自己志愿填失误,难过是因为高四生活真的很难过。我不想再学习了,于是经常不学习,逃课出去上网(复读班老师也不怎么管),上课也经常走神,每天精神不振。只想着赶快参加高考,成绩无所谓,只要有学上就行。09年再次高考,发挥非常差,比08年还要差很多。最后上了一所本省大专院校。

上了大学,我开始后悔了,作了深刻的反思。我突然想回到学校复读重新参加高考,经常做梦我又回到了高考考场,梦中也多以失败告终,心有不甘啊!感觉过去这么多年,我还是对高考耿耿于怀。我总结了自己高考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钻研精神,怕吃苦,懒,不会总结,特别是对自己薄弱科目的总结,遇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大脑就开启睡眠模式,导致能做的题做不出来,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这几年每次经过学校门口,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穿着校服上下学,充满阳光的面庞,心中充满羡慕,多美好的年纪,青春都该如此吧!有时我甚至想等我到五十岁的时候就辞职,陪孩子一同参加高考,一起上学。那个时候我的脑力应该不行了,所以我得选个文科。大专我就不考了,一定考个正儿八经的本科!



小久烤鱼


我三十多年前读的高中,高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为了改变命运,跳出"农"门,通过高考独木桥是我们农村孩子的不二途经。为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那几年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永会铭记在心。

我初中的学习生活是在一乡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农村初中的师资可想而知了,初一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只参加过几个月的培训,数学老师虽中师毕业,但其教学方法我难适应。一进初中,这两科就懵圈了,读到初三仍云里雾里的。读完初中,还没入门,自然上不了高中。父亲为了我复读,挑着一担自家种的生姜去求校领导,领导并不理会,好在一位本乡老教师帮着求情,我才又进了学校门。复读后遇到不同的老师,加之自己也懂事了不少,故而学习大有改观,窗户纸一经捅破,好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我顺利地考入了本县最好的高中学校。

高一4个班,每班45人左右,都是全县优选出的。新环境新老师新教材,我又迷失了。尤其是数学、物理实在不懂。虽然我的成绩在班排在前面,自己也觉努力,但感觉离高考要求太远。分科时我选了文科。文科多靠记,我自认记性不错。

我的学习方法就是苦学。

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读得烂熟,每篇文言诗文都能背诵。那时下晚自习到就寝关灯有20分钟时间,我就用来读古文,《廉蔺列传》《鸿门宴》《孔雀东南飞》等,再长的篇目我都能背出。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有例为证,大一时的一个晚上,班主任到寝室巡查,聊及文字词语,说到"觊觎"一词,问大家学过没,见众人皆默然。我说学过,在高二《魔鬼的笛音》这篇课文有。老师说我读得仔细。高中时我喜欢诗词,兄长送了我《春水》《繁星》《飞鸟集》,我就学着写,直到现在我仍未辍诗文写作,虽无建树,但亦可自乐。那时到周六,我会与同学到一里多外的县文化馆去看报看杂志。说实在的,高中阶段看的课外资料并不多。但高考前在兄长单位看了巜中国青年报》上一篇关于环境保护文章,对我高考作文有些帮助。我高考那的作文题是"给光明日报的一封信",所给材料就是工厂与污染等问题的内容。

学英语。我的目标是把初三到高中阶段所有的课文都背出来、默写出来。我也做到了。英语学习,关键在词汇量。我经常时兜里放着小卡片(我的卡片是室内体育课不用了的扑克牌做成的,扑克牌有几层纸,就依层分开,在上面写上单词和短语),在就餐排队和做操等待的时候偷偷拿出来背记。

学政史地。更要背功,我的策略时将书读薄。所有的教材,教材所有的知识点,都记在心里。我的课余时间也基本花在学习上,每天早中傍晚,我都到校外一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读书,一个人,一本书,一条路,一个世界。背书的方法有推理法、口诀法、联想法、诗句法、死记法等,根据不同内容来谋定方法。如中国历史中有五代十国,五代好记,十国就不易了,你考考现在的历史教材,其未必能随口说出,我将其编成小诗,就记住了,而且至今不忘。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我家里穷,连买草稿纸的钱都没,弄到些废旧纸张可当草稿时,都如获至宝,省着写重复用,一般先用铅笔写,再用纯蓝墨水写,再用碳素墨水写。记的时候要常温故,多长时间复习一轮,每轮用时量逐渐减少,直至一本书拿到手,几十秒翻完,能全书在握,了然于胸。这时,你会无意间想到在月亮底下冥思苦想、在教师窗外借光苦读的时光…也觉得苦并快乐着。

学数学。另文已叙,有一个学期我近乎天天加练到夜里十一点。

我天资愚钝,基础又不好。高中三年,除偶有分心外,更多时候是心无旁骛,闷头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也依着勤奋,我才有幸走过了那"独木桥"。






落思rose


我们是改革开放,四个乡集合的一个高中,那时刚刚开始重视学习,青色的年纪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那么淳朴,不像现在的学生懂得谈恋爱,偶尔也会出现一对,现在看来是及富有情商的,恋爱与学习两不误,我在班级里学习排名十名左右,。那时的同学没有太大的理想,只是欢乐的相聚学习着,让命运顺其自然。分别也没有那么多的不舍,只因我们并不遥远,总会再相聚的,想一想那时是令人怀念的,年轻纯洁的美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用户2105724795311佟


印象中高中是学习最苦的三年,特别是刚从初中到高中时候,因为初中比较简单,思维层次较低,可能初中很多人即使不努力学习也很好。但是到了高中就有些难了,初中不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你高中的发展,比如上课不怎么听,作业不按老师布置的来,喜欢自己自学。这些都是致命的(智商很高的除外)。高中这三年真的一封耕耘一份收获!你会发现很多以前成绩不咋滴的但很努力的学生逆袭,也会发现以前成绩很好但是不努力的学生一落千丈,就是这么残酷。努力吧少年!把握好为自己拼搏的三年!


染指的温暖


在我的记忆里高中三年是非常紧张又压抑个性的三年,而这个时期也是自我三观形成的初期,虽目标明确但对未来却很迷茫,无奈的三年,还好现在都过去了。建议中国的教育制度能进行相应的改革,不但抓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兴趣爱好,同时注重校园暴力问题,相信当一系列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当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真的觉得高中时代是难忘而美好的。


朗朗晴空教室


我的记忆中,高中是一个非常封闭,非常单调的一个学习室,可以培养很多人生的好习惯,也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自己要努力,不敢谈恋爱,也不知道未来的前途在哪里,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读书考学,那会喜欢打篮球,总是觉得自己想要做的事,时间不够,自己喜欢的人,没有敢去追[流泪]


阅读致富导师


我高中的时候瞅上了我的一个同学,心思都在他身上学习就…我不知道他: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思。到现在我也没给任何人提起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