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活動水平增加,成都出現春節後首個汙染天

“企業尚未大面積復工,市民都宅在家裡,為什麼還是會出現汙染天氣?”

面對2月12日

成都市出現的區域汙染天氣

不少市民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下面,您要的答案來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延遲復工,全國大部分市民都宅在家裡,而我國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均接連遭受重汙染天氣過程;成都市自1月24日起,在經歷了19個連續優良天后,2月12日出現春節後首個汙染天。

區域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活動水平增加,成都出現春節後首個汙染天

2月12日四川盆地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指數圖

區域氣象條件轉差是本次汙染過程的客觀因素。2月12日起,四川盆地區域進入靜穩天氣過程,氣象擴散條件逐漸轉差,從全省來看,成都平原的成都市、德陽市和綿陽市維持連片汙染,川南和川東北部分城市為輕度汙染,其中瀘州市達到中度汙染。12日上午我市邊界層高度下降至800m左右,清晨出現2.6℃逆溫,汙染物累積速度加快,出現連續14小時輕度汙染;午後垂直擴散條件略轉好,空氣質量短時改善至良;夜間隨著邊界層高度降低,再次出現連續小時輕度汙染,全天為輕度汙染(AQI113)。13日上午我市空氣質量維持輕度汙染,城區汙染相對較重,西部沿山區域總體以良為主。

社會活動水平逐漸恢復,汙染物排放逐步增大是主要因素。受疫情影響,儘管企業尚未大面積復工,但從大年十五起部分工業企業、工地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逐漸復工復產,社會排放水平較春節期間有所升高。從城區車流量數據可以看出,2月11-12日車流量較前期上升14%左右,機動車尾氣排放量增大;同時大氣科研實驗室監測結果顯示,11-12日,NO與VOCs濃度均在上午早高峰後出現峰值,峰值濃度較前期明顯反彈,同時,PM2.5組分中,硝酸根(城區主要來自於移動源排放轉化)濃度和佔比小幅升高(最大時達24%左右),轉化速率有所加快。上述分析均說明,隨著工業企業、工地逐漸復工(產),汙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大,一旦區域氣象擴散條件轉差,環境容量(大氣環境對汙染物的承載能力)短時間內快速壓縮,就會出現汙染過程。

區域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活動水平增加,成都出現春節後首個汙染天

2月12-13日成都市PM2.5中主要組分濃度變化(成都市環科院製圖)

受冷空氣影響,本次汙染過程有望在14日結束。據成都市生態環境與氣象部門的會商結果:2月13日-14日上午天氣轉陰後,雲量增大,溼度增大,同時受冷空氣推進過程的擠壓,汙染物濃度將出現快速累積,個別站點有中度汙染風險;14日午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影響我市,風速增大,並伴有明顯的降溫降雨過程,氣象擴散條件由較差轉為較好,空氣質量逐步改善至優良,本次汙染過程將結束;15-16日,受冷空氣影響,氣象擴散條件較好,空氣質量為優或良;17-20日,冷空氣結束後,轉為陰天間多雲,氣象擴散條件略轉差,將再次進入汙染累積過程。由於本次冷空氣攜帶內蒙、寧夏等地沙塵,有可能帶來浮塵影響。市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也將持續跟蹤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時發佈動態信息。

溫馨提示:疫情期間,講衛生、勤洗手,多通風、少串門,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溫馨提示,疫情期間

講衛生、勤洗手,多通風、少串門

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