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榮成市開啟“雲生活”模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榮成2月14日訊(記者 蘇凱南 通訊員 姜雯鈞 宋浩 孫淼) 疫情當前,減少外出、居家隔離是最好的抵禦疾病手段。在這一特殊時期下,互聯網凸顯了在社會運行中的重要角色和責任擔當。榮成市各部門先後開展線上服務,為普通市民提供安心、方便的生活環境,也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擴散,打造抗疫期間人民的“雲生活”模式。

健康常保障

自己或家人出現身體不適或有了感冒症狀,該怎麼辦?這是不少市民的顧慮。直接前往醫院不僅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還可能加大醫院的接診壓力。對此,針對特殊時期的“線上發熱門診”服務應運而生。

不久前,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搭建“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便民服務平臺,開設“線上發熱門診”諮詢服務,3000餘名醫生在線服務,以“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為群眾提供健康諮詢,構築抗擊疫情新防線。榮成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石島人民醫院、石島整骨醫院等5家發熱門診均已上線,市民可在線選擇醫院與相應的科室,進行線上諮詢。

“醫生您好,有幾個問題想諮詢一下……”在平臺上,記者看到榮成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畢見濤名下有幾位患者在線留言片段。問題多圍繞疫情預防、如何判斷普通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區別、兒童感冒腹瀉如何處理等,線上門診主要在呼吸內科、感染科、兒科與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和人群相關的科室展開。

線上諮詢問診的推出,針對新型肺炎症狀進行線上諮詢及宣教工作,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減輕醫院就診壓力,給患者一個便捷、快速的就醫通道,給醫護人員一個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構築了抗擊疫情的新防線。自服務推出以來,該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認可。

業務在線辦

2月10日,榮成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來辦事的市民不多,大廳格外安靜。

“有需求網上辦。”疫情發生以來,為實現防疫和辦事服務兩不誤,榮成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倡議市民網上辦理,避免人員聚集。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發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和群眾能辦事、辦成事。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阻斷病毒傳播與擴散,榮成部分單位開通網上業務辦理,實行線上服務,既節約了市民的辦事時間,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榮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推行“威海人社”手機APP、人社“網上辦事大廳”等“不見面”辦事渠道,廣大企業和城鄉群眾居家不出門就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網上辦、掌上辦”人社服務。榮成市職工服務中心開通網上業務辦理,採取網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靈活快速地辦理互助保險理賠業務,最大限度方便職工群眾。

在“榮成工會在線”公眾號的“維權之窗”模塊,職工可進行法律諮詢,有專業律師在線答疑,由榮成市總工會工作人員通過網上流轉、線上協調、線下落實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解決好職工反映的問題。榮成市總工會通過熱線電話、視頻面對面、微信一對一等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為職工群眾提供免費心理調適、心理諮詢、情緒疏導等心理健康普惠服務。

“本以為特殊時期,拿證會很慢,沒想到這麼快就送到到了。”市民王女士拿著EMS快遞發來的新換領的駕駛證照高興地說。疫情防控期間,公安交管業務實行“網上辦、自助辦、延期辦”。

停課不停學

在防疫抗疫的另一個戰場上,每個教師都是一個戰鬥堡壘。受新冠肺炎影響,全國各地延遲了開學時間。但是“停課不停學”,在教育部門精心的準備和調試下,榮成各中小學的空中課堂開放了。

2月10日開學第一天,講臺上的教師變成了電腦前的“主播”——“同學們能聽到老師說話嗎?”“有沒有聲音?能看到畫面嗎?”“進來的同學請簽到……”

在榮成市惠風小區一棟居民樓裡,榮成市實驗中學初一年級學生曲祥瑋在家中通過手機收看直播課程,並按課程表的標準課時完成打卡等各項作業任務。

為保證課程的正常進行,各學校迅速分配任務,搭建各班直播群,組織老師進行直播技術學習。教研組教師蒐集整理課程資料,選派優秀教師參與教研室的課程資源錄製。學校精心安排課程表,既考慮實效性,又注重學生的勞逸結合。音樂欣賞、眼保健操、體育鍛煉、心理輔導……課程綜合學習與藝術發展、身體健康,讓孩子們在家的生活有趣又充實。一切準備就緒,教師和同學們通過釘釘直播平臺在線上重逢,共同走進知識的海洋。學生在家通過終端進行在線學習,班主任老師在線進行學習指導。家長則督導孩子們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

榮成市教研中心副主任葉鵬表示:“停課不停學,疫情終會過去,學生們的學業成果要看我們如何守好職責。通過開課第一天的授課情況看,各學校按計劃順利開展了在線教學活動,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