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中國成語裡有一個詞“表裡山河”,最早指的就是山西。所謂的“表裡”,就是內外的意思。

山西在古代是晉國的地盤,外有黃河,內有太行,地勢險要。因此,山西被稱為“表裡山河”。

除了外面的黃河,山西境內還有幾條著名的河流:汾河,號稱山西的母親河。涑水河,運城的母親河。漳河,長治的母親河。

還有桑乾河,山西北部的重要河流,因為著名作家丁玲的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而聞名。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山西沁河大拐彎

這其中,有一條河流,也稱為山西的母親河,它是僅次於汾河的第二條大河,它就是沁河。

沁河從山西沁源縣發源,自北向南流經沁源、安澤、沁水、陽城等地,向東南方向出太行山,在河南省武陟縣注入黃河。

當這條清凌凌的河水一路百轉千迴流淌到晉城市陽城縣的潤城鎮時,遇到了一塊橢圓形的石島。這塊石島上有一座中國獨一無二的古堡,它的名氣越來越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砥洎城和城外的沁河

這座古堡就是砥洎(jì)城。砥是中流砥柱的砥,洎,是因為腳下的沁水在這一段名為“洎水”。從遠處眺望砥洎城,矗立在石島上,三面環水,恰如中流砥柱,所以得名“砥洎城”。

砥洎城是一座有400年曆史的明代古堡,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更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這個奇葩可是本意哦。

它的奇葩在哪裡呢?請跟隨胡哥的腳步,前往一探究竟。

一、建材奇特廢料再用

胡哥一行走訪砥洎城的時候,還沒有收費。據說現在開始收費了。我們從長晉高速轉晉陽高速,一路直奔潤城鎮而去。

晉城市古稱澤州,與長治市古稱的潞州一起,因為發達的工商業而聞名。其中湧現出了眾多富裕的城鎮,比如潞州的蔭城鎮、桑梓鎮,澤州的大陽鎮、潤城鎮等等。

這些富人在史書上稱為澤潞商幫,基本依靠煤鐵資源發家,遠遠早於後來依靠鹽業、茶業和票號起家的晉中喬家、王家等富商巨賈。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砥洎城的奇特城牆建材坩堝

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它一直是山西陽城縣最繁華的城鎮之一,富商巨賈輩出。

類似現在有錢人買樓一樣,古代有錢人發達了就圈地蓋房。這座砥洎城相傳就是明代潤城鎮人楊賁所建。據說是為了防範明末的流寇侵犯。

且拋開這些,先來看這座奇葩之城的第一點:

建材奇特而怪異

無論是建城還是蓋房,所用材料無非土石磚木。然而,位於山西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這座砥洎城,所用主建材卻是罕見而奇特的坩堝。

學過中學化學的都知道,坩堝是耐火容器。這裡所用的坩堝是一種圓柱體,口徑15釐米左右,高度20釐米左右。

前面說了,潞澤兩地煤鐵資源豐富。明末,澤州府潤城鎮的冶煉業非常發達,同時也產生了巨量的廢棄坩堝。

勞動人民的智慧就在此時體現出來了。當地人並沒有將這些廢棄坩堝當做廢料,而是廢物再利用,用這些廢棄坩堝造城牆。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坩堝城牆

我們眼前看到的砥洎城,如果從城外看,似乎和別的城牆差不多,高大壯觀,條石為基,青磚為牆體。但進到城裡,你就會發現,城牆內側怎麼都是密密麻麻的像馬蜂窩一樣啊。

這些遠看像馬蜂窩的牆體就是用坩堝壘砌的。聰明的古代工匠為了利用好這些坩堝圓筒,還琢磨出了最佳的砌築方法。

據研究考證,工匠們採用橫豎交替的方法鋪排好坩堝,再用鐵渣和石灰碾壓,據說還澆有鐵水,如此一層層鋪砌而成,外面用青磚包裹。

這樣建成的城牆堅固結實,能抵禦各種人力和自然災害,所以歷經500年風吹雨打,依然屹立在沁河上。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坩堝城牆和磚石結合

從看到的城牆來看,牆體厚度有5米,南門高12米,臨水最高的地方達到近30米。可謂城堅牆厚,銅牆鐵壁,防禦力十足。

採用如此奇特而罕見的建材建城堡,在全國也極為罕見,堪稱奇葩。當然,這個罕見要排除晉城市範圍,因為在這個自古的煤鐵之鄉里,用坩堝做建材蓋房子其實很常見。

用現代的眼光看,這就是一項既環保又節約的工程,城牆建材的選用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它以獨特的風情書寫了中國古建的實物之美。

二、石刻規劃水陸倆門

從俯視圖上看,建於石島上的砥洎城像個心臟,或者像個橢圓形,尖朝東北。整個城堡小巧可愛,將60多戶居民安全圍護在內。

這個心形的城堡城牆總長700米,三面環水,只有一面靠近陸地。就是南面,在這裡開有唯一的一扇陸地門戶。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砥洎城俯瞰圖

這個南門券洞上方,有一塊石刻門匾,上書“砥洎城”三個大字。除此南門,在心形尖的地方,還有一座碼頭,開有一道水門。整座砥洎城除此兩座水陸門戶外,再無其他門戶。

坩堝鐵牆,牆厚且高。出入門戶,唯有南北水陸二門,如此防護嚴密,可見古人的防備用心。

除了城牆上面修築的望樓外,因為城堡很小,也就不會有甕城以及突出的硬樓之類的防禦型建築,唯一的小小用心體現在圓弧形的城牆靠近南門處。

在這裡,城牆本應與南門成一字形排列。然而,砥洎城建築工匠們用了點小心思,從西而來的城牆在門前向北折出一個直角,再向東延續。這樣一來,就創造出了一個有力的防禦地形。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砥洎城水門

而南門就在東延的城牆上修築而成。南門成券洞形,高三米多,深5米,設內外兩道門。頂部有城樓,居高臨下,壯觀氣派。

至於東北角的水門,更顯匠心。這一處的城牆高達20多米,有一條窄窄的石梯通往下面的水門。水門一關,隔絕內外。

如此精巧的城堡建築設計,你能夠體現到古代工匠的用心。當然,體會不到也沒關係,城裡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砥洎城建設規劃圖,可以直觀地告訴你,古代的建造者是如何規劃建造這座城堡的。

這通石碑原本在城內文昌閣遺址上,有一位名叫張根深的居民將其搬到自己家中保存了起來。因此我們才能瞭解到,原來,砥洎城的規劃建設竟然是這樣子的。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規劃圖石刻複製件

這通石碑長86釐米,高54釐米,以線條刻畫著砥洎城平面圖,按八卦劃分方位,橢圓形的外廓內,道路、院落、廟宇、炮臺、水井等刻畫得詳盡無遺。

最奇特的是,每一座院子的具體位置和佔地大小都刻有字,記載得一清二楚。比如“乾十六號計地三分二釐五毛”、“震一號計地四分八釐二毛”等等。

石碑右上角刻有“山城一覽”四個大字,右下角是刻碑年代,明崇禎十一年八月(1638年)。

如此詳盡的明代建築規劃圖實為罕見,堪稱我國古建史上的稀有珍貴資料。

當然,砥洎城的建造年代現在還有爭議。有說是前文的崇禎年間的楊賁所建,有根據城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黑龍廟、居民挖地基發現的宋元時期遺留等推斷,或許砥洎城的建造年代更早。

三、丁字街巷窄而相通

砥洎城何時建造的?自有專家學者去做考證。作為一個愛好者,深入其中,欣賞其美、感受其美才是最主要的。

胡哥一行走訪的時候,遊人稀少,正好可以慢慢享受那種古樸寧靜的美麗。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帶牌坊刻匾的過街樓

步入古城沒走兩步就無法直行了,必須左拐或者右拐。我們隨性走去,才知道,這一走進去,就陷入了古人的精心設計的防禦體系之中。

城堡不大,我們反覆走了兩三遍,每一個犄角旮旯幾乎都走遍了,才發現,這裡最長的一條路也沒有貫穿古城。

在這裡,你每走十幾米或者幾十米,總會遇到拐彎轉折處,而且以丁字路口居多,七拐八拐的就會迷路,幸運的是,無論怎麼繞,都能走通。

窄窄的街道,也就兩米多一點,兩旁的青磚民宅高高聳起,天空也只是一條線。

民宅都很古老,也很結實,高高的二層、三層青磚瓦房隱藏著昔日的富裕生活。時而路過的門樓上,古舊的門匾昭示了曾經的富貴。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古老氣派的門樓

你看那些雕花的門樓和古舊的門匾:“懷德居”“敦厚居”“謙益居”“近光居”……古風文韻悠然而來。走著走著,就進入了歷史的深處。

走在這樣的窄巷子裡,很有種穿越的感覺。巷子里人很稀少,靜謐幽深,使得你的腳步也逐漸慢下來、輕下來,生怕打擾了數百年的氣韻。

在這些丁字巷子的中間,時而能看到一座架在二層樓上的過街樓,連接街道兩邊的房屋。

小巧的過街樓,兩邊開花窗,有的在下部還鑲嵌著牌匾,比如一座過街樓上就有“世澤坊”的牌匾。

山西晉城市的砥洎城,如何屹立400年不倒?

窄巷和過街樓

這些七拐八繞的丁字街巷和凌空的過街樓,可以看做是內部防禦的一個補充。城堡內的這種建築格局,也是十分少見的。

這座明代的古城堡,用特殊的建材修造,心形的外牆輪廓再加以獨特的內部格局,構成了中國北方罕見的“銅牆鐵壁”堅固之城,巍然屹立400年,成就了中國古建史上的一朵奇葩。

請關注 ,看過多古村故事。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