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週末整版報道《廣州黃埔:一個“防、檢、治”全鏈條科技戰“疫”樣本》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組成24小時全天候駐廠的應急工作小組,採取“一對一”盯生產、“一對一”提產能、“一對一”保運行的方式,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

“做成這件事情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區裡多個職能部門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協作。”林小博介紹,從2月6日啟動技術攻關項目到2月10日開始量產,普理司科技公司這款全國首例利用AI人工智能的全自動口罩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

區內70餘家科研企事業單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科技攻關,近150家工業企業爭分奪秒加快研發生產,全方位構築預防、檢測、治療一體化的疫情防治體系,成為廣東省主力軍。

南方週末整版報道《廣州黃埔:一個“防、檢、治”全鏈條科技戰“疫”樣本》

凌晨一點的武漢,一處停車場燈火通明,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幾輛廂式貨車在“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指引下,依序停放。身著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的工作人員,將幾十箱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碼放在一旁。

2020年1月28日,這是全國物資增援武漢的尋常一幕。自新冠肺炎大疫情發生以來,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物資彙集到武漢。但即便如此,武漢及其周邊地區物資仍然緊張。

“醫療物資持續缺乏。”2月9日,在一線協調物資的志願者宋甜(化名)說,“現在很多非醫護人員也需要直接暴露在工作環境中,幫忙做一些輔助性事情。這些人的防護物資不到位。”在她看來,這些人被感染的風險很高。

由於疫情迅速波及全國,截至2月9日,累計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的人數已接近40萬大關。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快速售罄,國內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均顯示下架、無貨,一“罩”難求已成為國人共識。

防:來之不易的生產線

武漢一千多公里外,位於廣州科學城的一處廠房外,駕駛員梁威測量過體溫,戴上防護口罩,穿好防護服,做好了發車準備。2月2日,這是他第一次運送防疫應急物資前往武漢,他說,“想為疫區做點事情”。

和他們一樣,為了搶時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內多家生物醫療、衛生用品、運輸冷鏈領域相關企業,在春節期間選擇了24小時輪崗或不放假。

口罩等醫護用品的短缺,使得潔特生物這家企業迅速進入各級政府部門的視線。就在不久前,潔特生物剛剛登陸科創板,主營生產實驗室耗材。其旗下子公司拜費爾曾於2016年研發了一款防霾口罩。“由於近兩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口罩需求降低,拜費爾處於虧損狀態,公司已經在走註銷流程。”相關材料如是介紹。

同樣為了搶時間,1月24日(大年三十),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相關部門選擇直接在潔特生物現場辦公,協調工信、衛生、交通等相關領域提供保障,讓企業儘快恢復生產。很快,潔特生物原本擁有的一條標準的口罩生產線,開始生產摺疊口罩。

南方週末整版報道《廣州黃埔:一個“防、檢、治”全鏈條科技戰“疫”樣本》

搶時間!潔特生物公司迅速激活口罩生產線,填補市場缺口

一處位於永和經濟區的廠房內,流水線持續不斷地“吃入”原材料,經過機器裁剪,“吐出”摺疊式口罩的半成品,工人們正熟練地為剛生產出來的口罩添加鼻鉗、面罩帶,完成後迅速打包入袋。四十多名員工取消了春節假期,盡全力提高產能,生產防護口罩以及護目鏡等防護產品。

“這條口罩生產線並非全自動的,部分工序仍需要員工手動加工處理。”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趙必榮介紹,即便飽和生產也不能滿足需求。

“幾乎每天的原材料都很緊缺。”潔特生物總經辦主任何靜表示,受原材地域管控、產能有限和市場需求大等因素影響,公司產能受限。

與此同時,另一家企業普理司科技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2月6日,普理司科技開始著手研發“利用AI人工智能進行鑑別和操控的視覺數字全自動口罩機”。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機器需要一個重要的零部件用來摺疊口罩。雖然該零件普理司也有能力自己加工,但由於時間緊、人力缺,需要緊急向外發出求助。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相關部門瞭解情況後,組成24小時全天候駐廠的應急工作小組,採取“一對一”盯生產、“一對一”提產能、“一對一”保運行的方式,解決企業在原材料供應、物資調運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

“這個小組很給力,晚上十一點多了,直接趕到設備生產工廠盯著老闆加快速度。”何靜說,“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很多工作都要停下來。原需一年以上的二類醫療器械註冊申報,經黃埔區市場監管局向上溝通,潔特生物一週之內就辦下來了。”

面對產能不足的情況,潔特生物又另外訂購了多條生產線,但需要40天后才能交貨,無法滿足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趙必榮當天與其他部門的同事以及潔特生物採購工程師直接趕到上游設備生產工廠,“現場與老闆反覆協商,終於打動了老闆,在倉庫現有設備中尋找到一條全自動生產線,並在第二天提貨,比原定40天交貨提前了38天”。

對於這條來之不易的全自動生產線,趙必榮深有感觸,“疫情暴發,口罩生產設備太緊缺了!春節期間我們在深圳、東莞等地跑了好多家口罩設備廠,企業負責人都是忙得團團轉。”全國乃至國際的訂單紛至沓來,但現有設備數量極少,讓設備生產企業很難馬上做出決斷。“為了確保能買到設備,區委書記周亞偉、區長陳勇高度重視,全區各部門緊密配合。經過反覆溝通,甚至那天晚上我們都守在工廠門口,睡在車裡面,第二天繼續談好了直接把設備拉走。”

經過廠家跟客戶的反覆溝通,“原本預定設備的國外企業選擇了理解和支持,把其預訂的口罩生產設備讓我們先提走。潔特生物產能得到提升,有力支援了廣州市的口罩供應保障工作”。

另一方面,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協調下,普理司科技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經協調,區內另一家智能裝備企業對其進行了支持。廣州數控利用普理司科技提供的設計圖,3個小時後,生產出了口罩機所需的摺疊口罩用零部件,送到了普理司生產研發車間。

南方週末整版報道《廣州黃埔:一個“防、檢、治”全鏈條科技戰“疫”樣本》

普理司科技公司研發出全國首例利用AI人工智能的全自動口罩生產機 圖為調試設備

“區裡還有生產無紡布的企業給我們提供生產原料。”普理司科技董事長林小博說,為了積極響應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倡議,各家企業互相支持,有零件的出零件,有原材料出原材料。“2月8日凌晨4點多還有企業來給我送零配件”。

記者瞭解到,疫情暴發之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隨即開展百名局長服務千家企業行動,全力支持和推動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檢:“早發現、早診斷”下的檢測賽道

“做成這件事情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區裡多個職能部門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協作。”林小博介紹,從2月6日啟動技術攻關項目到2月8日完成,用時3天。2月9日實現試產,2月10日開始量產。這款全國首臺利用AI人工智能的全自動口罩機,單機產量可達每分鐘120片,日產口罩超15萬片。

新技術的應用,在提高了產能的同時,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由於設備原本是利用視覺檢測機器改造而成,當對口罩的需求量減少時,可以改裝回原來的視覺檢測設備,避免未來因口罩需求量的劇烈變化導致的產能浪費。由於不需要重新建造,改造成本也相對較低,能讓企業的生產更加靈活。

技術投入帶來改變的,不僅是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研發生產,也在影響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其他企業。

作為控制病毒最重要的一環,鍾南山院士提出“早發現、早診斷”,但這卻成為了一個新的難題,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境況。

這是另一個與病毒擴散“搶時間”的賽道。

春節期間,另一家企業達安基因也沒有停工。“我們一直在上班。春節期間,採用的輪休方式,保證60%的員工在崗。隨著生產量的增加,輪休員工也陸續停止輪休,直接投入生產,提升產能。”達安基因副總經理張斌說。

早在1月13日,達安基因在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數據後,率先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成為首批全國發布研製針對性檢測試劑盒的兩個廠家之一,也是廣東省內首家。

南方週末整版報道《廣州黃埔:一個“防、檢、治”全鏈條科技戰“疫”樣本》

達安基因公司率先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

“企業研發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全國疫區都有投放,截至目前,僅支援武漢疫區的,包括出倉,已超過15萬人份。”張斌表示。

作為國內最大的PCR生產企業,達安基因從春節期間的日產10萬人份,逐步調整為標準產能的日產20萬人份以上。“對企業而言,保障產能、保障供給是第一大任務”。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對於武漢現在正在使用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效果,宋甜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現在出現了核酸檢測陰性但是卻感染的人。”

對此,張斌介紹說:“檢測出現陰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采樣的原因,有實驗操作的原因。我們是專業做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根據臨床應用情況進行持續研發將是長期的。”

未來根據市場需求,達安基因將逐步擴大產能,可達到日產50萬人份。

在背後是非常時期的非常通道。在張斌看來,“從國家局到地方,產品註冊、審批速度非常快。”從1月22日預審材料,到1月28日拿下產品註冊證,只有短短一週時間。

對於科技創新,政策的催化效果明顯。緊隨達安基因之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多家藥企推出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測試盒:微遠基因推出恆溫CRISPR法;萬孚生物研發了多重核酸檢測模式;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開發了30分鐘出結果的即時檢測法等。

為了“不會和檢測樣本的其他基因發生‘糾纏’,防止檢測時出現‘漏網之魚’”,英贊生物研發了新冠病毒測試使用的酶製劑,只特異性地瞄準新型冠狀病毒基因。

隨著疫情發展,樣本檢測量將超出醫院負荷,第三方檢測開始發揮作用。總部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的金域醫學是一家第三方檢測企業,在廣東省公佈的5家新冠肺炎診斷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金域醫學榜上有名,目前參與了湖北、湖南、江蘇、安徽、重慶等省份樣本初步篩查工作。

金域醫學除了承接廣東本省的第三方檢測任務,還“逆行”挺進武漢。

武漢金域的員工多是湖北人,由於封城不能進出。基於此,一方面金域醫學相關負責人駕車9個小時從廣東奔赴武漢。另一方面一批技術人員和緊缺物資從長沙出發,憑特許通行證,輾轉進入武漢金域開展工作。幾天內,一支18人的檢測隊伍開始在武漢開展工作。

2月3日,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緊急決定,在武漢金域掛牌“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武漢病毒診斷研究分中心”。掛牌後,武漢金域將協助武漢漢口醫院、金銀潭醫院及協和醫院,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鍾南山通過視頻為該分中心“雲掛牌”。他在視頻中說:“武漢是這個疫情的中心,對患者的早期發現、早期隔離,最為關鍵,這比治療比任何都重要。”

治:疫苗攻關近期或有突破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集中醫療點陸續投入使用,但醫護人員、醫療場所仍然吃緊。疫苗和特效藥仍然是疫區翹首以盼的首要資源。

1月26日,達博生物董事長黃文林返回國內,應廣東省科技廳之邀,帶隊攻關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

作為國內病毒學領域的專家,黃文林在2003年的SARS疫情應對中曾擔任廣東省專家組成員,也是最早指出“SARS是病毒”的科研人員,其團隊研發的SARS疫苗,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由於SARS疫情後期回落較快,這款疫苗沒有正式問世。

“通過基因測序,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與當年SARS病毒同源性達到80%以上,我對這款疫苗能發揮作用充滿信心,現在正在緊張地進行試驗。”在達博生物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在黃文林的帶領下,重新復活了腺病毒攜帶的SARS基因毒株,並對其進行復狀、放大。

達博生物自有一條病毒載體藥物生產線,本是用來生產該公司抗癌產品的,現在為了抗“疫”全部轉產,疫苗月產量可以達到1萬-2萬支。

據官方材料,目前,達博生物正在牽頭開展“廣東省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科技攻關疫苗開發生產專項”,研發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極有可能在近期取得突破。

“我很有信心,疫情一定能控制住。”2月7日,在向國家疾控中心提交了疫苗樣本之後,黃文林狀態比較輕鬆。他已經向公司股東提出增資擴產的要求,希望增加兩條疫苗生產線,使疫苗月產量達到10萬支。

如果疫苗獲得許可,達博生物希望能率先向一線醫務人員輸送疫苗。在此之後,黃文林希望公司轉向研發冠狀病毒廣譜疫苗。“要把SARS、SARS-CoV-2這些病毒,關進潘多拉的盒子裡。”

“我們國家急需圍繞重大衛生公共事件應急響應立法。應急攻關需要資金,目前大部分是企業自己支付。應當設立緊急科技攻關資金池,支持企業在疫情發生時開展科技攻關。”黃文林說,“同時,應用科普知識,對民眾實行強制性或強制與自願相結合的疫苗注射(流感疫苗),以實現突發性病毒暴發時,能部分遏制其快速傳播。”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內涉及醫藥製造、醫療器械、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精準醫療、體外診斷、檢驗檢測等產業,總數超過千家科技企業,與達博生物需求相同或有相似的需求。

2月5日,全國國家級開發區首個“暖企”政策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佈。其中明確:2月10日前復工生產防護口罩等急需醫療物資的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租用區屬國企經營用房企業,免收1個月房租、減半2個月房租。

更值得留意的是,對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療藥物,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

這項“鉅額獎勵”並非“無的放矢”。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達博生物等5家企業正在攻關疫苗研發,安捷生物、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6家企業正在攻關抗病毒藥物。

政策驅動的同時,市場開始作出選擇。2月3日,大年初十,A股開盤日,三大股指全部大幅低開,而達安基因漲停,香雪製藥漲停,潔特生物股價大漲108.5%。金域醫學開市日飄紅,兩天後的2月5日,也迎來了漲停板。

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截至2月12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有近150家病毒防控、檢測檢驗、治療救治領域企業,陸續投入到研發生產當中。其中,設備製造商1家,防護類企業64家,檢測類企業56家,治療類企業23家,其他類型企業3家,另有70餘家科研企事業單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全方位構築預防、檢測、治療一體化的疫情防治體系,成為全省主力軍。

作為廣州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了一千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生物醫藥集群幾乎覆蓋了疫情預防、檢測、治療的全鏈條。

這裡生產的防疫抗疫藥械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金域醫學、達安臨檢、華銀醫學、凱普醫學4家企業入選廣東省新冠肺炎診斷檢測機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佔全省八成,達安基因診斷試劑盒成為全國6家獲得註冊證書的檢測試劑盒之一;全區日檢測能力近3萬人份,日檢測能力佔全省九成。


素材來源丨南方週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