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從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去蒲甘,有兩種方法:開車去的話,大致沿著伊洛瓦底江一直南下就能到達蒲甘,兩地相距僅180公里,但道路條件不好,大概要走四個小時左右;另外一種方法,是從曼德勒乘船走水路,船程需要9個小時左右。由於我們租的汽車最終要還到仰光,所以只能放棄乘船去蒲甘的念頭。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在緬甸旅遊,自駕車的好處很多,你可以隨時隨地停在一個不知名的寨子、景點或者河邊湖邊體驗自然風景和風土人情,也可以遵從自己的心情隨時停下來住宿或者一路狂奔,完全不用守著原行程計劃。我們的汽車在緬甸中部山區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有著“萬塔之城”之稱的蒲甘。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老實說,沒有在緬甸深度遊之前,蒲甘差不多就是我對整個緬甸的印象:萬塔林立的伊洛瓦底江左岸,日光遲暮,遊人聚在觀景臺上,欣賞著餘暉下的叢林、薄霧、古塔,看吱扭扭的牛車緩慢經過,步履匆匆的僧侶……這就是我印象中蒲甘應有的樣子。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很多人願意拿曼德勒和蒲甘這兩座中南半島上的古老城市做比較,說曼德勒就像緬甸佛教文明的“現在進行時”,而蒲甘則是“過去式”。作為初來乍到的遊客,我只知道蒲甘是緬甸最著名的歷史佛教古城、佛教遺址和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而蒲甘古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蒲甘王朝時期以前。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歷史上的蒲甘王朝,是緬甸第一個真正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由披因比亞創建於DC-849年,國都就設在蒲甘,寓意“勝者之都”!公元13世紀,蒙元帝國在滅亡南宋王朝之後曾力勸蒲甘國王投降,並多次派出使臣談判,但卻沒有下文。於是,1287年元帝國揮師南下,最終迫使蒲甘王國成了大元帝國在中南半島上的又一個藩屬國。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蒲甘王朝前後歷經55代國王,且每一位國王都是佛陀的“超級粉絲”,五六百年間,各代國王力主全民信佛,並傾盡國力大興土木修建寺廟,號召全民自費建造佛塔,積德行善。於是,在伊洛瓦底江左岸的廣袤叢林間,成千上萬寺廟佛塔拔地而起。據緬甸史書《琉璃宮史》記載,在蒲甘王朝覆滅之前,當地不同時期修建的佛塔和寺廟總數達到了13000多座,幾乎超過蒲甘王城的居民人口數!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傳說固然不可全信,但也不可否認蒲甘王國對佛教文化建築的貢獻是緬甸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比擬的。據導遊說,在經歷王朝更迭、地震和戰亂等影響和破壞後,如今遊客只能在蒲甘看到現存的2700多座佛塔(據說地下還有幾千座佛塔等待挖掘)。儘管絕大多數佛塔建築已經無法看到,但憑2700座佛塔的規模,蒲甘仍然可以稱之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佛城”之一。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無論規模、顏值和調性,被稱為“東南亞三大古蹟”之一的蒲甘古塔群,堪與著名的柬埔寨吳哥窟、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遺蹟相比肩,而後兩者早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惜的是蒲甘佛塔至今“申遺”審核都沒有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給出的理由是——蒲甘佛塔在修復過程中採取了不恰當的方式,多處使用現代材料,並修建商業建築,使遺蹟區內的建築外觀受到不可逆的破壞,違反了“修舊如舊”的原則。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有句網絡流行語叫“不作死不會死”,用在這裡很恰當。如果說緬甸人用現代材料修復古塔,屬於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尚有情可原。那麼讓緬甸“自作自受”的另一個體現就是在古塔群遺蹟核心區修建了一座名為納明逖觀光塔(Bagan Nan Myint Tower)的13層樓高觀光塔。只要遊客付費10美元,就能登上塔頂觀風景、賞日落。但是,這座建築確實和古蹟區的環境不搭調。為此,世界遺產評審委員會甚至呼籲各國遊客聯合抵制這座破壞古蹟環境的商業建築。

2700座佛塔的世界佛教古城,因古蹟建築問題,遭聯合國呼籲抵制

​在蒲甘看佛塔夕陽景觀的另一個好的地方是老城東南的瑞山陀塔(Shewsandaw)。白天你在這兒看不到什麼遊客,但到了傍晚時就會一下子冒出許多來看夕陽的遊客;當然,在蒲甘看日出也非常浪漫,但你必須凌晨五點左右就起床,然後摸黑去嫋烏和老蒲甘城之間的牙洪紀塔(蒲甘最佳日出觀賞地)。當太陽鑽出雲層之後,你也不必急著走,有時樹林裡升起的薄霧會把塔群覆蓋起來,看上去就像飄渺的仙境。這是我們在蒲甘的觀光經歷,希望可以對你的緬甸之旅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