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我是黨員,又是轉業軍醫,讓我先上!”2月4日上午,武平縣公安民警陳良彬剛送走自己的妻子赴武漢“前線”馳援,立馬找單位領導請戰,要求到抗“疫”最前沿參加戰鬥。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公安民警陳良彬(前)堅持抗“疫”最前沿

現為武平縣公安局法醫的陳良彬,2013年從解放軍第三醫院轉業。妻子張美媚從陝西省遠嫁武平,現在是縣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護士。

這是一個普通警醫家庭,但又很“特殊”:年近古稀的父親13年前癱瘓在床,一雙兒女小的僅1周零7個月、大的也才6歲。

可是,在戰疫面前,陳良彬卻保大家舍小家,似乎忽略了自己家庭的這些“特殊”,義無反顧地請求衝在抗“疫”最前線。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公安幹警堅守省際交通檢疫關口一線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我是黨員,讓我上!”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在武平公安系統192位黨員民警中,有許許多多如同陳良彬一樣的身影。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黨員先鋒隊成員進行網格防控,全面清查

第一個向組織遞交“請戰書”的治安大隊民警鄭軍;身懷六甲仍奔波抗疫一線,為戰友心理疏導解壓的政工室民警王小清;退休在即,仍主動請戰返回監所參加封閉管理的拘留所民警林建洋……一個個身先士卒、率先垂範,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身影,正用實踐行動檢驗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武平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許仁貴說,在疫情防控期間,武平公安全體民警、輔警逆行向前,用警察藍輝映黨旗紅,用責任與擔當織密戰時黨建網、交通監測網、網格防控網、治安維穩網、法治保障網等五張安全防範網,紮實構築起了一座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武平公安系統引導黨員幹部積極發揮“頭雁”作用,當先鋒、打頭陣,積極深入防控一線,先後成立臨時黨支部5個、黨員先鋒隊3個、青年黨員突擊隊2個、黨員示範崗5個;下發戰時表揚通報5期,6個集體、57名民警、輔警獲表彰通報。黨員帶頭,全警參與,全局上下精神提振、鬥志昂揚,始終堅定站在疫情防控和維護穩定的第一線。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巡特警反恐大隊隊員對客運車進行安全檢查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武平:織密戰疫“五張網”築牢防疫“安全門”

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武平,省際交通檢疫關口點多面廣,“外防輸入”工作難度大,防疫排查工作尤為重要。

“我是警察,疫情風險在哪裡,我就戰鬥在哪裡!”作為武平縣長深高速巖前公安檢查站站長、巡特警反恐大隊負責人的葉寧,已十五天沒有回過家,連續奮戰抗疫一線。1月23日接到啟動省際交通檢疫查驗站任務後,葉寧以最快速度與縣交通、衛健等部門對接檢查站工作,並帶頭衝鋒在前,參與執勤任務,用人民警察的忠誠和擔當,全力守好武平長深高速這扇入閩大門,守護福建通往粵港澳大灣區通道安全。

1月23日以來,武平陸續啟動7個國、省道省際交通檢疫查驗站和14個省際縣鄉道路查驗點,已累計投入警力1350人次,實行24小時開展車輛、人員查驗工作,累計查驗車輛5.3萬餘輛、11.6萬餘人,勸返139人,未發現疑似人員,有效防止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和擴散。

“老羅,今天身體怎樣?口罩夠用嗎?”“還有2天就解除健康管理了,要堅持住哦!”在東留鎮桂坑村村民老羅家門口,駐村民警賴榮平與村幹部一道,正詳細向從湖北武漢返鄉的老羅瞭解情況。

走村入戶排查是駐村民警、輔警的一項重要防控任務。在武平,像村民老羅一樣從重點疫區返鄉的人員有數百名,他們在民警及鎮村幹部反覆宣傳與勸導下,都能積極配合居家醫學觀察和接受醫學隨訪。

針對鄉村防範意識較弱,防控任務艱鉅這一實際情況,武平縣強化鄉村以及社區網格化管理,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積極發揮“一村一警(輔警)”“一村一警務助理”作用,迅速組織全縣駐村(社區)民警、輔警全部“沉入”村居,協同當地鎮村幹部開展疫情防範宣傳、人員落地核查、治安巡防等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公安大數據優勢,擴線深挖涉疫風險重點人員,為精準摸排、有效防範提供數據支撐。指揮情報中心女子圖偵隊視頻巡、刑技中隊無人機小分隊空中查,全力排查疫情風險隱患點,積極堵塞防控漏洞,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接觸。

目前,武平已累計投入鄉村的警力達1180人次,宣傳面覆蓋全縣225個村居,排查人員8.1萬餘名,篩查重點地區返鄉人員1100餘名,勸阻取消農村各類民俗活動、聚會等43場,關停“五小場所”413家,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在鄉村的傳播風險。

導報記者 李大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