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把一個熟悉的名字再次帶到我們面前——鍾南山。

從03年的非典疫情開始,鍾南山這個名字和他那句“將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們這裡來”,成為了百萬中國人心中延續至今的感動。

在今天,鍾南山院士毫無疑問可以被稱為國士無雙,但難以想象的是,在鍾南山最初的從醫之路,不管是他自己還是別人,都不曾想過,他在未來會成為一個如此偉大的醫者。

下面,就讓我給你講講有關於他的故事。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鍾南山生於廈門的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鍾世藩是著名兒科專家,在病毒研究方面頗有建樹。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鍾南山兒時自然受到了不少醫學知識的薰陶。懷著“當醫生能幫人解決問題,能受人尊重”的想法,1955年,19歲的鐘南山考上了北京醫學院。

不過,令他在大學時出人頭地的並不是他的醫學才能,而是他的的體育特長——大二時,他參加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獲得了400米冠軍,後來又被抽調到北京市集訓隊備戰第一屆全運會,甚至還打破過400米欄的全國紀錄。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大學時的鐘南山

1960年,大學畢業的鐘南山並沒有成為一名醫生,而是留校當了輔導員。後來,又到了放射醫學教研室當老師,再後來,因為時代的動盪,他去到農村成為一名工人,還幹過一年多文藝宣傳隊。在後來整整11年的時間裡,他再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和醫學有關的東西。

直到1971年,鍾南山因為妻子的關係,被調到離家近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再次有機會成為一名醫生。

然而,因為經驗的缺失和技能的不足,想當胸外科醫生的他只能被安排到急診室最基礎的崗位。當時的一個老醫生對他的評價是:“鍾南山都三十五歲了,還能搞什麼外科?”

進入急診室後,鍾南山的表現也並沒有令所有人滿意,有一次,他接診了一個嘔血的病人,以為對方是肺結核,就把病人送到了結核病研究所,結果對方其實只是消化道出血。因為這次誤診,他成了其他醫生眼中的笑話。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初當醫生時的鐘南山

就這樣庸庸碌碌的過了一段日子,不愛說話的父親,突然提出要和他談談。父親憂慮的問他,“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沒有明白父親的用意,只是老老實實的回答36歲,然後只見父親長嘆了一口氣說“都36歲了,真可怕。”

一瞬間,鍾南山知道了父親究竟想說什麼——作為一名醫生,都36歲了他還一事無成,這真的很可怕。

受此刺激,之後8個月時間裡,鍾南山每天工作到深夜,寫下4大本醫療工作筆記,體重掉了12公斤,其他醫生對他的評價也變成了“簡直頂得上一個主治醫師。”

1974年,醫院成立了慢性支氣管炎研究小組,當時沒有別人願意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鍾南山終於如願被調入這個小組,不是因為別的,反而是因為他“沒有專業,也沒有特長。”鍾南山當年做運動員時“力爭上游”的精神,在這裡倒是起了作用,他說,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消極,我會試圖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實際上,鍾南山一生的成就也確實都是在這個領域取得的。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鍾南山現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1979年,43歲的鐘南山終於得到了回報,他的慢支防治小組被髮展成了呼吸疾病研究所,自己也獲得了去英國進修的機會。

在跟隨導師弗蘭裡學習的過程中,鍾南山始終發揮著“不要命”的精神,為了證實導師的設想,他從自己身上抽了600毫升血做了近30次試驗,還有一次吸入了大量一氧化碳,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高達22%,相當於一個人連續抽了60根菸。

鍾南山回國時,他的導師給中國駐英大使館寫信:我跟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從未遇到一位學者像鍾醫生這麼勤奮,合作這麼好,這樣卓有成效。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鍾南山登上愛丁堡大學的校刊封面

1984年,鍾南山在成為醫生的第十三年,被授予中國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6年,他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非典來襲,此前一直不為外界所知的鐘南山被推到臺前,一戰成名。

他公開質疑北京疾控中心的結論,堅持非典病原是一種新型病毒而非之前普遍認為的衣原體。

在03年4月非典疫情的發佈會上,他當場質疑宣稱非典已經得到控制的“權威專家”:“什麼叫控制?現在病原不確定,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沒有很好的辦法,現在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是遏制,不是控制!”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2003年,廣州非典病原研究發佈會

在鍾南山“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下,他帶領的廣東省醫療團隊創下了非典死亡率世界最低的記錄。

SARS之後,鍾南山得到極高的讚譽。《人民日報》對他的評價是:“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拯救生命於死神的博愛精神。”但在疫情最嚴重時,他的大膽直言也曾面對巨大壓力,他曾在清明掃墓時,在父親墓前問道,到底要不要說真話。

2020年的這個春節,鍾南山再次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他將全國人民從喜氣洋洋的氣氛中叫醒,他說:“這個病毒肯定是人傳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話音未落,84歲的他,義無反顧的坐上了高鐵,在所有人都在“逃離”的時刻,逆行來到了武漢防疫的第一線。

歷經千錘百煉,他如今被稱為國士無雙

鍾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

鍾南山院士的一生,不僅僅是對國士無雙的最佳詮釋,同樣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器晚成——儘管35歲才當上醫生,但他卻從未甘於平庸一生,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所不能及,甚至是常人所不能想。

大器晚成,不是幸運的加持,也不是因為知道自己勝於他人就停滯不前,靜待機遇,而是註定要遭受比“早成”之人更多的錘鍊與痛苦的灼燒——熬過來,才能成。

正是因為這樣艱苦的經歷,在今天,鍾南山代表的早已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符號,是一劑強心針,是逆境中的希望,是終將會戰勝黑暗的那最初一縷光明。

鍾南山院士用他自己的言行表現,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勇氣與才智如何在危難之際,感動一個國家,成為社會中一股清潔的力量,成為所有人的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