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新冠肺炎”,智能科技不能少

信息时代,疫情来临之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纷纷上场,成为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的战“疫”助手。

智能助手精准追踪

全面监测疫情动态

“您好,这里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能语音呼叫助理,来电是给您进行健康随访……”这款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加急开发的“城市疫情防控智能呼叫平台”集成了湖北来穗人员、公共交通系统发热乘客等多场景的在线调查随访。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能监测组负责人景钦隆告诉记者,平台主要包括健康监测和健康告知两大模块,采用智能语音对市民进行呼叫,对发热病人等目标人群进行电话随访追踪,询问相关信息并进行语音识别记录,可快速收集相关健康信息,并对市民进行健康宣教。平台已于1月31日正式上线。数据显示,20分钟即可完成对580人的健康随访工作,大大提高了疫情监测的时效性。

“说实在的,很多新东西都是被严峻防控形势逼出来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告诉记者,为提高监测整体效能,中心开发了“交通系统发热监测体系”,可实现对广州市流动发热病例的全天候监控,及时掌握发热人员的流入情况,提高了信息获取、反馈及利用的速率。

“同时我们利用商业智能(BI)技术开发流行病学分析系统,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速。”张周斌举例说,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专业人员将患者信息输入平板的调查表界面,将数据传输回数据中心,经人工简单核实后,运行程序,便可以自动生成该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树状图,一目了然;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可紧密追踪密接者,一旦发现他们有症状,就立即对其采取隔离治疗,为尽快控制疾病的蔓延赢得了时间先机。另外,工作人员还可将商业智能技术应用在数据分析上,根据每日新发病例数实时更新数据库并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控。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整合了AI热成像、人脸识别、物联网技术的“AI+热成像联动无感知测温预警疫情防控系统”也在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大兴国际机场、北京西客站、湛江机场等多地投入使用,形成疫情防控的“监测墙”。据介绍,只需0.1秒,系统便可锁定高热人员、4秒完成通关,适合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大面积监测,快速排查出因SARS和寨卡、埃博拉、冠状病毒等引起的发热症状人员。

知识问答、就诊地图

提供公众急需的信息服务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现有成果?山东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也有经验。

“百姓急需什么就先上什么。”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刘翀告诉记者,“1月22日我们就开始预判,决定先做百姓最急需的信息服务:比如预防知识问答、定点医院查询。于是,在前期大量疫情服务工具开发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紧急改造调整系统。”

2月5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济南市疾控中心服务平台上线。“目前平台有十二大功能:济南市疫情实时动态、全国疫情地图实时数据报告、智能问答机器人、发热门诊查询、发热症状自查、新冠肺炎小区查询、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济南市发热门诊重点对象健康管理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线上应对疫情心理疏导平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冠肺炎在线辟谣。”刘翀介绍,市民还可通过健康济南共建共享公众号、济南卫生健康公众号、健康济南APP三种途径访问平台的部分功能,推进信息共享,扩大覆盖面。

刘翀告诉记者,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市民电话咨询量激增,中心决定需要智能判断工具,于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库以问答的形式展现,快速解答市民对于疫情相关的疑问。“这样不仅减轻了疾控工作人员接听电话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这部分专业力量投入到更需要工作中。比如疫情每天都在变化,知识库需要专业人员更新、审核;还有流行病调查等趋势分析,给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和建议。”

医防结合也是重要环节,通过区域的医疗健康平台可以在医院内快速的寻找确认病例的可能密切接触者。“利用平台快速找到能的密切接触人员,为流行病调查人员节省时间,方便为发热门诊医生提供病例管理,为重点对象提供防控自测。”刘翀同时提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开展防控工作更需要准确的个人信息。“也就是说,要能准确找到这个人。而当前数据信息碎片化,往往阻碍工作进程。比如说,要找一个疑似患者,只有身份证号码,没有手机号码。”

刘翀建议,应建立移动联通等通讯公司、公安部门、疾控部门的联动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快数据对接。“尤其是公安部门,在我们找人的过程中帮助很大。”此外,在法律层面,未来应针对应急状态下,个人数据信息的获取和保护,进行界定和明确,填补现阶段的空白。

机器人、无人机协助战“疫”

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记者了解到,查房机器人“小白”也受到援鄂医疗队员们的青睐。这款名为“小白”的查房机器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捐助。研究团队经过多年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米~1.6米,可以每秒0.3米~0.6米的速度,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目前,“小白”兄弟俩分别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和金银潭医院服务。据医疗队员介绍,“小白”的作用很大:它主要在隔离病房,医生通过它可以在办公室和病人视频,询问病史、聊天、进行心理安慰,对病人的情况更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医生与病人的直接接触,也就能避免防护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院内外专家会诊的效率,节约了医疗资源。

此外,无人机也在基层战“疫”中崭露头角,广东汕头、山东临沂、河北石家庄、江西瑞昌市等中国多地城市都有使用,进行防疫宣传、在街道等场所喷洒消毒液消毒、给隔离居民空投蔬菜等。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瑞昌市大塘村瑞昌市公安局民警通过无人机对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进行巡视、喊话;广东潮阳区警方启用无人机对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进行巡视、宣传;衡水枣强县投用无人机对主城区内的大型广场、公园及卫生死角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消毒;山东滕州界河镇郑寨村采取用无人机拴绳子“空投”送蔬菜,此外还用其进行每天的消毒工作。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