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滔”字怎麼寫好看?

7989吳向榮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互相學習。我個人這樣寫的,如下圖,“滔”這樣寫你覺得怎麼樣?一起來聊一聊你是怎麼寫的?



跟著老王來練字


這個"滔″字是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詩詞裡的書法單字。

此字點畫渾厚蒼勁,左右兩邊較開,字的中心留空白多,外緊內松。左部偏傍正,右邊部分右斜,動感十足。

釋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柳公權書法"滔″字。

顏真卿書法"滔″字。


神韻軒書法


奈何四海盡滔滔

湛然一境平如砥

楷書“滔”字整體來說難度不大,首先要把左邊的三點水寫好,上部筆畫問題也不是太難,要注意幾個點的方向,主要是下方的“臼”的寫法是有些講究的,也有多種寫法。通常在書寫中左方的豎筆稍輕些,右方的筆畫要粗壯一點,也有一種寫法近似於一種行書的寫法,下方寫成一個近似於“四”的樣子。

個人更喜歡行書和草書。





Tommy5201314


很高興能夠回到您的問題,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參考作用。我們先看“滔”字,它是左右結構的,三點水旁,左窄右寬,這裡呢,我摘取了一下歷代名家書寫的“滔”字,您可以參考一下。

出自《石鼓文》,秦朝,大篆。

出自魏碑《元詮墓誌》,南北朝,楷書。

出自魏碑《北魏安樂王墓誌銘》,南北朝,楷書。

出自魏碑《北魏元欽墓誌》,南北朝,楷書。

出自《顏氏家廟碑》,唐朝,楷書,作者:顏真卿。

出自《玄秘塔碑》,唐朝,楷書,作者:柳公權。

出自《玄秘塔碑》,唐朝,楷書,作者:柳公權。

出自《自書詞》,明朝,行書,作者:唐寅。

出自《自書詞》,明朝,行書,作者:唐寅。

出自小楷《離騷經》,明朝,楷書,作者:文徵明。

出自小楷《離騷經》,明朝,楷書,作者:文徵明。

出自小草《汴京南樓詩卷》,明朝,草書,作者:王鐸。

這些名家所寫的“滔”字,各有所長,各有各的特點,主要是看樓主喜歡什麼樣風格的寫法咯。

還有一些字體軟件生成的寫法,您也可以參考一下。


書法小馮


“滔”字是一個形聲字,從水,舀(yǎo)聲。本義是水勢盛大的樣子。

“滔”字出現得較早,《石鼓文》中就已經有了。

在楷書中,有“顏筋柳骨”之說,晩於顏真卿的柳公權,肯定從顏體獲益不少,看看他二人的“滔”,是否有“兄弟像”?

風流才子唐伯虎,放浪形骸的他自有其理由。你看他的“滔”,點的多樣,頗有黃庭堅之妙。

王鐸,被稱為“書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人”,可是,咱也沒見到王羲之的“滔”,不知王鐸的“滔”寫得像不像書聖的?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主席的詩詞,任何時候讀起來總是大氣磅礴,而他的“滔”,寫出來也是蕩氣迴腸。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要把左邊的三點水寫好。

上部要注意幾個點的方向。

下方的“臼”的寫法是有些講究的,也有多種寫法。通常在書寫中左方的豎筆稍輕些,右方的筆畫要粗壯一點,也有一種寫法近似於一種行書的寫法,下方寫成一個近似於“四”的樣子。



每日輸入輸出888


您好,我的名字裡有個“滔”字,為了寫好同樣苦惱了多年了。以下四個版本的字體結構供您參考。個人覺得滔字本身四四方方,寫出“外鬆內緊”的感覺會看著舒服點。注意筆畫之間的平衡關係。






長沙愛練字的滔哥


“滔”字整體來說難度不大,首先左邊的三點水要寫好,上部筆畫注意幾個點的方向,下方的“臼”的寫法有些講究,也有多種寫法。多臨帖,多寫。

楷書





十四阿哥郎春濤


大師筆法,可以借鑑




ZG石指間


寫書法是在練字,但是練字不一定是書法。寫書法的時候,必須要合法。比方說寫歐楷,就要符合寫歐楷的法則。每一個筆畫都要合法。當然了,練字就隨意了,自己認為怎麼好看,怎麼練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