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吐槽詩詞大會盛讚日本戰疫詩詞,背後的文化教育困境引人深思

今年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日本人給予了非常多的物質援助,與此一起“輸入”進來的是一首首漢語古詩詞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給湖北高校捐贈了2萬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上書八個大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舞鶴市馳援大連物資,上面寫了王昌齡的古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些漢語詩詞,仿如一縷縷春風,吹皺著國人的心靈。反觀國內,主流媒體的祝福語是千篇一律的“湖北必勝”、“武漢加油”!即使是剛剛播出過的央視詩詞大會,除了主持人青春美麗外,熱鬧過後僅留下一地雞毛。

國人吐槽詩詞大會盛讚日本戰疫詩詞,背後的文化教育困境引人深思

剛剛結束的央視第五季詩詞大會。

翻閱最近的歷史記錄,日本的漢語言文化在去年5月日本天皇登基時就火過一把。給天皇命名,是日本政治和文化中的重大事件,過去1300年曆史上,日本都是從中國的四書五經中挑選相關文字作為天皇的年號。平成之後,去年繼位的新天皇“令和”,則首次援引日本自己的文化瑰寶---《萬葉集》,但《萬葉集》也是傳承了中國文化,借鑑了我國詩歌的題材、形式以及表現方法,並且本身也收編了部分漢詩。早於《萬葉集》四百多年的東漢張衡在其《歸田賦》中也有“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文字表述,可見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之大。日本國語字典中,漢語佔了40-50%,一般人可以根據其漢字猜出其漢文的意義,日本通行的文字中也夾雜很多漢字。

日本人一次次用中國文化驚豔了中國人,首先是因為兩國之間這種密切的文化血脈關係,更是日本人對傳統漢語文化的傳承與學習密切相關。日本有著濃郁的漢語文化學習環境,不僅在國民教育中,也在一些社會機構中。

日本的全日制教育中,漢語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列入日本高中語文課本的詩詞包括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勃,白居易、陸游的作品,文章則包括《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史記》中的一些經典,以及屈原、周敦頤、柳宗元的代表作,這是日本國民普遍具有較高漢語素養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日本社會也有著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我們還是以一個與湖北有著密切聯繫的宋代文豪蘇軾的詩文學習為例。蘇軾是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20歲時入京參加科舉考試,深得主考官歐陽修、梅堯臣賞識,當年即中進士,可謂春風得意。但1080年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湖北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一職,杭州也就是現在的黃石市。蘇軾這一職位非常低微,但正可謂“詩家不幸文章幸”,心灰意冷、處於人生低谷的蘇軾,放浪形骸,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公務之餘,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由此而來,他還創新一種豬肉的燒製方法,這就是現在非常有名的“東坡肉”。此外,他在這裡寫下了他有著“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


國人吐槽詩詞大會盛讚日本戰疫詩詞,背後的文化教育困境引人深思

日本老師在講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日本人對蘇軾這位宋代文學家可謂喜愛有加,各種學習、研究、收藏讓我們大開眼界:日本東京孔廟設有專門的蘇東坡講堂,有老師給熱愛蘇東坡的日本人講授他的詩文。對於《黃州寒食帖》,日本人視若珍寶,1922年流落到日本後就為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被努力搶救出來,1945年二戰中美國轟炸日本《寒食帖》又在火光裡活了下來;日本榮豐齋的書法教室裡,喜愛書法的人們臨摹《黃州寒食帖》,授課老師要求學習書法的人,要根據該帖字與字的連接處非常出彩的特點,在摩習時筆法不能停頓下來;東京二玄社,為了複製《黃州寒食帖》,專門製作了一臺三噸重的照相機並請柯達公司提供專業幫助,製作成10×14釐米的膠片。日本大阪美術館收藏有蘇東坡真跡《李白仙詩卷》,這是與《黃州寒食帖》齊名的又一真品, 也在特殊的攝影室拍攝。日本著名書法家杭迫柏樹為了找到蘇東坡泛舟赤壁的感覺,專門在7月16日晚上,也就是一千年前蘇東坡泛舟赤壁的同一天,與友人相約泛舟日本海,就為了實現跨越時空,完成與蘇東坡的心靈對話。日本漢文教育學會會長石川忠久稱,自己讀蘇軾的詩詞文章,有一種心靈被治癒的感覺。其他很多日本人談起中國詩詞,都是洋溢著內心深處的喜愛,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所的淺見洋二教授稱,對他而言,蘇軾就和味精、醬油一樣重要,每天都必不可少。


國人吐槽詩詞大會盛讚日本戰疫詩詞,背後的文化教育困境引人深思

日本人說起中國古詩詞非常陶醉。

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和熱愛,當然遠不止詩詞和蘇軾,2012年,我在日本有過一段短暫的學習,走訪了東京、大阪、滋賀和奈良等城市,其中我在奈良國立博物館看到的中國文物,超過了我在中國任何一家博物館的收藏,拋開兩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恩恩怨怨不說,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研習,實在給了非常大的震撼。日本文化傳承於中國文化,但日本人自《萬葉集》和《源氏物語》之後的文化繁榮,足以讓人歎為觀止,而反觀我國,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之後,我們究竟還有多少文學藝術可以雄冠天下,傲視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