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情緣直說


這有什麼區別麼?只不過一個名稱而已。以前的公社改為鄉.鎮,生產隊改為組.社,這能改變什麼?好象一個人的名字你想怎麼叫就怎麼叫,但這個人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四川廣安市前鋒區觀閣


三級所有,隊為單位,人民公社是建國以來翻身農民對共產主義社會最樸實、接地氣教育的結果。一個公社,轄十多個大隊,每個大隊轄10~20餘個生產隊,社員是集體中最普通、皆平等的一員。農民共同擁有土地,做了土地的主人,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推翻三座大山最直接受益人,也是翻身農民由衣不保暖、食不保腹進入到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有醫療保障的起始階段,問題矛盾都可在大隊部得到解決,農民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同時農民也是最懂得感恩的階層,所以公社、大隊部、生產隊(現鄉鎮、村、組)的叫法都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了,是中國農民感恩毛主席、感謝共產黨的必然結果。


金四123


大隊是新中國成立,農民走上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後,一個村莊或者幾個自然村的行政和生產管理組織的名稱。根據村莊人口的多少,又分為若干個生產小隊。舊社會的鄉公所沒有了,改成了人民公社,一個公社有若干個生產大隊。大隊的道路就是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是一把手,大隊長二把手,大隊會計保管印章是三把手,那時候,沒有身份證,沒有戶口本,農民外出住宿要開證明,登記結婚要開證明,離婚也要開證明,集體派人外出有事要開介紹信,農村人在外當兵,當工人,或者當幹部,要來老家調查家庭情況,都要大隊會計寫好材料,蓋上大隊這個公章,這個公章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社員到大隊開證明蓋章是經常事,同時,社員的衣食住行都和大隊息息相關,幹活由生產隊長安排,糧食靠生產隊分發,大隊和社員是一個緊密的聯合體。那麼大隊這個詞在社員腦子中就根深蒂固了。

大約八幾年吧,生產大隊改成村委會了,生產小隊改成村民小組了,人民公社改成鄉(鎮)政府了,但因為分田到戶了,各人管各人,什麼鄉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這些詞在農民腦子裡沒什麼影響,誰和誰一個組都不清楚,村幹部一年也見不了幾面,鄉幹部更不知是張三還是李四,鄉里在農村的包村幹部也沒有幾個人認識。有些事村幹部在大喇叭上一喊就了事了。

所以,農民有事要蓋章,腦子裡還是大隊這個詞。就是說要到大隊去蓋個章。




華月一牛


很簡單,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說明群眾喜歡這一稱謂,認可這個組織,叫起來親切。

只有毛澤東時代,走集體化道路,才能平整土地,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工、農、林、牧、副、漁等全面發展,造福子孫後代。集中力量辦大事、要事、急事,才能有紅旗渠這樣創造歷史記錄、世界紀錄的奇蹟!

結語: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斷就難。團結就是力量!


雲開日出322


大隊這個稱呼不僅對鄉下人親切,就是對當年我插隊的知青也是刻骨銘心的,就連我寫過的知青故事都是大隊大隊的。那個年代的農村幾乎天天有活動,而活動處處離不開大隊,大隊有村支書一人,會計一人,老貧協,下分小隊幾個。大隊有隊部一間,大禮堂一間,大隊部是開小會的,當年我在那個昏暗的房間油燈下給大家讀了一個冬天的報紙,大隊部是開全村大會的地方,一個小講臺上面能唱樣板戲,開批鬥會,更使我一生忘不了最後一次大會,全村社員們的那一聲吼,我被第一個通過改造成功的知青,第一個離開了三年的村子返城了。四十三年後我又一次重返鄉下,但大隊部拆了,我的知青屋拆了,當年教育我的人都永遠的走了,但村裡的年青人們(當年的小屁孩們)還認識我!使我驚呀萬分,四十多年了啊!


小西147004677


過去大隊離百姓近,聯繫多,和大隊小隊幹部見面也多。蓋章的事也多,比如從外地匯個郵包來,匯點錢等都得大隊蓋章郵局才取給,孩了升學,孩子在校入團,孩孑在部隊入團,入黨,都要大隊蓋章,子女結婚,辦出生證,生孩子報戶口,倆口子離婚都要到大隊蓋章開伩。太多了記不全了,

現在呢真不知那些事還需蓋章!不過蓋章代價也大了,得先找村委負責人在跑到鄉府,因為各村的公章都在鄉里放著!在有就是村委會的幹部離百姓遠了,一般百姓沒什麼事一年也見不到村幹部。鄉政府的書記鄉長在這裡幹幾年百姓一般見不到面!他有點事就在擴播上說一下完事。常年也不開個群眾會,當然也開不起來,村裡聽懂開會的人沒幾個!真有不少老人不知道現在大隊叫什麼。都說村裡管事的!


和平174978866


人民公社是人民由社會主義奔共產主義應走的正路!


孫斌837


是的:毛主席豎立起來的紅旗人民公社是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基礎,公社,大隊,生產隊,人民改不了口,所以我們也說大隊,和公社,


燕子50321


從毛主席時代過來的人,他老人家光輝思想在每個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烙印永遠難以磨滅。“人民公社”“大隊”“生產隊”都是在他英明領導下命名的。改革開放前從小到大,已叫了幾十年,已養成了習慣。一會半會改變 不過來。我估計毛澤東時代的人到死都改變不了原來的稱呼。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章呢?

這是因為50歲往上的農民從集體走過來的習慣叫法。生產隊這個名詞,也深深留在過去受苦受難的人揮之不去的印記。


生產隊是由我國最初的農民高級社渡過演變而來,之後進入大躍進時代的生產隊組織,那時以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食堂組織最有代表性,農民每天到生產隊上班,在生產隊食堂吃飯,農民勞動是不記報酬的。那時人們向住追求的是共產主義集體生活。生活雖然很苦,但是,人們每天都能保持快樂,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62年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對農村實施“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推行沒有成功,後來生產隊變為農民基層生產單位和行政編組。

1980年廣西省宜山、羅城兩縣農民自發成立以農民自治為目地的村民委員會,這個最低層的農民自治組織被中央認可。82年國家憲法確認了村民委員會的合法地位,並在全國推廣。

大隊這個名詞從1958年開始產生,到1982年國家確認村民委員會,經歷了近漫長的30年之久,也讓過來的人們腦海裡打下深刻烙印。

現在很多人叫大隊,也是一種懷舊的心裡,是對過去人沒有私心,生活沒有壓力,人的思想正能量,樂於過集體生活的嚮往和懷念。



也是因為大隊,讓我們有資格回顧走過了的艱苦生活,艱辛勞動,能走到今天,確實不易!


也是因為大隊,讓他告訴我們,千萬珍惜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記過去那就等於背判!讓大隊銘記在心裡,當做留下美好的回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