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工作11年了,國企做項目管理,想回鄉做農場,可行嗎?

Andy工程人


這個想法是可以的,但是搞農場第一期投資,後期每年投資都很大,還有最重要的是租地拿地,什麼土地適合做什麼種什麼?還有水源或排水排汙問題,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都要懂,搞農場短期難贏利,是一個長期性的投資,這一點要有很好的規劃!


wu反鄉創業農民工


你好,之前做什麼跟想回家開農村沒關係!你不想做了就不想,農場現在很流行的,我跟你一樣的,在北京工作了十幾年,現在在老家租了800畝地,準備種植!我認識的朋友都說前途不錯,但是我覺得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太沒有保障了,我想自己種出來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質的食物,你如果想做這方面的話,選擇肯定是對的。加油吧。


大偉哥丶


搞農場,真正搞農場不走想象的那麼容易,社會上傳說的農場許多不是名符其實的農場是別有門道。我是國企退體十幾年從事養殖業。搞農場,應定位為生產基地市場應是城市連鎖店,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的模式,要做好市場調查,生產名星產品這種模式不容易複製,風險小可靠性高,創佔市場競爭制高點。本來我也做過一些論證因年紀大無耐放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74120ed398f4ca0962877567284bd4c\

用戶840炊事班


二後生覺得回鄉創業肯定是可行的,關鍵就是能不能成功了。現在不管在哪裡都一樣,農村的土地大量荒廢,年輕人外出,現在很多人都想在鄉村創業,都覺得在農村能成功,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目前回鄉村幾年了,還在打拼中,收益已經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了。個人來看看農村創業的優勢和劣勢。

(1)優勢,農村創業的優勢目前來說這幾年應該算是最好的了,首先就是國家政策再支持農村人創業,現在貸款或者國家扶持補貼比以前好拿了,以前沒有抵押沒有關係根本拿不到,現在只要你有產業就可以。還有就是題主說的,農村的土地大量荒廢,租地比較便宜。而且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小,因為現在雖然很多人都想回農村,但是畢竟還是有限,很多人是想回不敢回。

(2)劣勢也是很明顯的,風險很大,其實不管哪一行都一樣,風險都是很大的,可是為什麼一提到農村創業就覺得風險要比別的大很多,其實不是因為農業的風險比別的行業風險大,而是農村人虧不起。城裡有錢人創業虧了,無所謂有關係有資本從新再來,可是農村人呢?沒有關係沒有資本,一虧基本上就是一家人所有的積蓄。再想重新開始已經很難了。在農村創業還要有技術,不管是幹什麼,種植養殖,建廠加工都需要技術的,沒有技術就只有虧了。然後就是人緣關係,銷路。有人緣關係不管你是創業還是工作那多有很多優勢,可是沒有的話,銷路不好打開,工作也不好找。其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一樣

二後生覺得休閒農業,未來應該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現在農村人進城,城裡人來農村就已經顯現出來了休閒農業的重要性,休閒農業讓更多人參與農業,共享農業





天韻農莊二後生


當然可行,我作為農村人,歡迎你來到農村,農村正處在傳統農業像規模化轉型期。國家的重視,土地的整合,農場絕對是走向之一。我本人十分看好。

土地是首要條件,有山可以搞綠色養殖,養雞鴨牛羊等等。有寬闊平坦地可以搞種植園,葡萄園,草莓園各種果園。花圃苗圃,可以延伸第三產業旅遊景點、釀酒,很多種選擇。

我們農業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上,機遇與挑戰並存,只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投身於農業。

在我們農村本身我們農民沒有高學歷,好技術,雄厚的資金。自行改革發展十分艱難。我們需要有能力的人返鄉創業。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首先,我敢肯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材。第一,你是出身於農村的知識分子,要想回家鄉搞家庭農場,而不是別的地方。第二,你在國企搞的是項目管理11年,時間較長,肯定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不會盲目從事。第三,你多少還是有點資金。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建立農業合作社,建立家庭農場。說得不好聽的話,有的工業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會被淘汰,但家庭農場永遠不會淘汰,只能是升級和發展,向智能化發展。

第三、要填重選擇,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打響第一炮。特別是第一年要慎重投資,我認為還是從種植業抓起為好,從小到大為好。

總的來說,你的想法是可行的,是黨和政府支持的,是受當地人民群眾歡迎的。具體實施靠你自已,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爭取當一名合格的新型農場主。


鄭正宗


本人入行農業十幾年,曾深度參與過5個農業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指導過上百家的農業基地。

之前也有很多想入行農業的朋友問我同樣的問題,做農場或做農業可行嗎?

首先,做農業的確很難,但是不要聽那些農業炮灰的哭訴,哪個行業沒有千千萬的失敗者,也不要聽那些鼓吹農業今後趨勢如何如何好的,大趨勢也好,政策形勢也好,都是附帶的,該你做的好就能做的好,該你做不好,強求也沒用。在入行農業之前,自己想清楚這幾個問題,比什麼都管用。

1.你有多少錢可以造?農業投資可多可少,幾萬塊錢搞三五個大棚照樣賺錢,幾千萬投資幾百畝的農場說倒也就倒了;農業投資無底洞,建設時從土地轉讓、土地平整、道路、綠化、設施到建房子,後期從土地租金、種子種苗、化肥、農藥、飼料、設備機器、維護維修、臨時用工,用錢的地方多到你數不過來;農業投資了就拿不出來,種植養殖都有周期,而且農場上建設是不能抵押的,萬一資金週轉不開,得想其他辦法。建議根據可以投多少錢,起碼做個五年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的實施。

2.你要的地哪裡來?自家的地或者是本村的地最好,什麼事情都好商量,成本也不需要很大。如果是在外租的地,你需要搞定與村裡的種種關係,如果搞不定,你會遇到各種麻煩,搞垮你也不是不可能。初入行者或是資金實力一般的建議就本村或附近找土地,非要在外租地的,建議與村裡資歷元老先處好關係,其他也不多說。

3.你要種什麼養什麼或怎麼做?做農業跟做生意道理是相通的,需要脫穎而出,你就需要你的獨特性,如果你有專門的種養殖技術、專業機器設備、新品種新專利、穩定的銷售渠道、成熟又牛叉的商業模式,一想起來就覺得不做不行那種,那就去做吧。如果你啥想法都沒有,就是有情懷,建議還是先歇歇吧。

4.誰會和你一起做?做個農場,一個人肯定做不過來,打算家裡人來幫忙還是僱人做還是找合夥人,事先想好了。和家裡人一起做的,效率是最高的;僱人做的,效率低還花錢;找合夥的八成到最後會鬧掰。所以家裡人永遠是堅強的後盾,如果家裡人不支持,還是算了吧。

這幾個問題解決好了,再去考慮其他的。

我是鄉村阿寬,一名三農工作者,十多年的農業農村從業經歷,讓我對三農有著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期待與三農路上的朋友們一起溝通,一起成長,成為鄉村振興真正的踐行者。


鄉村阿寬


好主意!


關注九哥


想要回鄉創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特別是中等規模的農場,實行種植養殖旅遊相結合。目前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非常大,隨著土地改革的越來越深入,小壠改大田,大田集中建農場。對此我有三點建議給打算回鄉做農場創業的朋友。

第一點:農場的選址,選擇交通便利,取水用電方便,地形較平坦的農場,最好周邊就有較大規模需求的市場。第一點有利於農業的生產與銷售。

第二點:種植什麼和養殖什麼?中小規模的農場,充分考慮周邊市場需求,遵循就近銷售的原則。這樣節省運輸成本和損耗,第二點有利於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三點:種植養殖結合旅遊服務。隨著國家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平日裡,蝸居城市裡的人們,非常渴望每週都可以到農村遊玩一下。釣釣魚,采采蔬菜,摘摘果子,吃農家菜。人家玩的開心,吃的好也會買一些回去。服務做好的話,口口相傳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完美結合。第三點有利於農產品的快速銷售和附加效益的產生。

總結:農業生產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是國家保障糧食,蔬菜穩定供應重要前提。隨著國家對農業越來越重視,廣大農村大有可為。





餘三三


目前返鄉創業、回鄉造福家鄉的人越來越多,比如最早的歡子等,到現在的很火的小妞夫妻倆,回鄉創業現在是一個風口,有挑戰也有市場,我給你介紹一個案例吧!

從這裡過去是我們的手工茶場,再往上就是我們的生態農莊。到這裡來,可以欣賞梯田美景、呼吸新鮮空氣、感受鄉村生活,更難得的是可以親自體驗農活、品嚐源於農場的有機綠色食品。”崇義縣上堡鄉赤水村聚龍嶺的村民賴澤林興奮地介紹著他的生態農場,黝黑的皮膚透著地道的鄉土氣息。

  該農場位於崇義上堡鄉赤水村,與著名的上堡梯田景區遙遙相望。走進農場,雞犬相聞,稻米飄香,山間雲霧繚繞,這般美景讓人很難把它和農民工創業聯繫起來。賴澤林、賴澤波兄弟倆正是這片農場的創辦者。

  2013年春,在外務工的賴澤林兄弟倆,聽說家鄉正大力發展旅遊業,毅然決定回鄉聯合創業。開辦農場,沒有土地,這是個大問題。為此,兄弟倆在村裡挨家挨戶勸說村民流轉土地。可是,村民始終不相信這對沒有經驗的農民兄弟。兄弟倆並不氣餒,他們深入福建、浙江等地一邊求經驗、學技術,一邊回鄉繼續說服村民。為打消村民顧慮,他們承諾:農戶按地入股,每年可獲保底收益,農場盈利後還可獲得分紅。同時,農場還將育好的良種茶苗免費送給當地貧困戶,並教授種植方法,採摘後由農場出資回購,統一加工製成手工茶銷售,此舉帶動20多戶村民增收,極大地提高了周邊農戶積極性。不到半年,30多戶村民自願將近200畝連片土地流轉給農場經營。經過不斷嘗試,農場逐漸探索出“農場+農戶”,與有實力企業價格掛鉤和二次返利等多種經營發展模式。

  目前,該農場形成了以刺葡萄、富硒黑花生、手工茶葉、生態養殖等特色種養產業,產值高達170萬元。由於緊鄰梯田景區,慕名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2014年,賴澤林兄弟倆與村民合夥註冊了“聚龍休閒生態農莊”,做起了農家樂項目,賴澤波負責農莊管理,賴澤林負責銷售聯絡,另幾位合夥人則負責農業生產。“我們想依託旅遊市場,做大農場平臺,結合周邊農戶,建設一個集旅遊觀光、農家休閒、茶果產業於一體的複合型現代農業基地。”賴澤波說。

  今年8月,為改善遊客進村條件,兄弟倆自費8萬多元,準備將一段近3公里長的村級通組公路實施土方墊層、擴寬和降坡處理。“雖然施工會影響農場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基礎搞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賴家兄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