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是内乱,瘟疫,对手强大,其他?

鹏举张说天下


赤壁之战,曹操虽有百万兵,但不习水战,不服水土,建制紊乱,更没有较好的作战计划,此用兵之害。如能用奇,暗派大将取上游俏然渡江,必收奇效,曹操必能揽双乔而归,则天下尽归曹操矣!


北海翁


赤壁之战,曹军是怎么败的,书上写得很明白了。个人认为曹公之所以有赤壁之败,之所以没有一筐天下,主要是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

1,曹公为人狡诈外露,且生性多疑,造成很多有识之士,敬而远之。

2,曹公德行有失,造成很多世家大族、社会名流,心中对其不屑。

①年少时顽皮,戏弄亲舅舅。

②少年时与袁绍、许攸之流,胡作非为,属顽劣儿童。

③成年后,逃亡之时,误杀吕公全家。事后非但不悔过,还趁吕公不备而杀之。

④身为汉臣,身受汉恩。曹公为筹军饷,而盗伐大汉梁王墓。此等恶行,古往今来,都有违道德。

⑤过河拆桥,背信弃义。为曹公立了功后,只要失去了价值,或是让曹公有所疑虑。曹公轻则弃之、重则杀之。

⑥曹公由于祖父为宦官,因而也不是名门望族的子孙。曹公对此有心结。曹公蔑视名门望族,喜欢刻意欺辱世家大族,喜欢霸占豪门有夫之妇,还谓之为“豪门妙妇”。因而世家大族,对曹公十分反感。

诸葛武候能巧改“铜雀台赋”成功,也就是缘于此。

3,曹公鄙视平民阶层,不体恤百姓,不关心士卒,只看重将才。因此曹军杀戮百姓,不顾士卒死活的事情,时有发生。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都有一杆秤,曹公个人的德行,注定了曹公平不了天下,夺不下关键战局的胜利。

为帝王者,再怎么腹黑,都得有个度,曹公的行为有些过了,有些失度了。


鬼影147951010


因为曹操的阴险狡诈,虽然说曹操还很重用人才,但还是致使曹操的身边缺少高深智谋人士为其出谋划策,以致于连连上当受骗。所以说一个人智谋再高,缺乏正义,最后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雨后滴水


赤壁之战,真正让曹操放弃南征而撤军的。正是军中起了大疫,就是爆发了传染病。

曹军确实是让大火烧出了一场败仗,但火烧损失的,只是新降的荆州水军。而曹操南征军的主力,步骑集团实际未受大损失。

小时候看《三囯演义》,一直以为,火烧赤壁,是曹操伐吴失败的主要原因。

直至第一次读《三囯志》,拿着书本找了又找,就是翻阅不到曹军赤壁大战中,让大火烧得兵败如山倒的情节。最后华容道上关云长义释曹孟德之事,更子虚乌有。当时心想:莫不是陈寿写书时忘了这重要大事了吧?

又仔细看了遍,才知当年曹军,除了让火烧了之外,还有军中起了疫病,才让曹操决定撤军。而曹军也不是演义中的全面溃败,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撤离。

曹操南征,出动多少兵力?

陈寿曰:“刘琮举荆州之众降,曹操得其水军,并船舰兵共数十万,蒙幢斗舰千艘,与步骑水陆并进。”那是什么场景?此乃旌旗遮天色,锋刃耀日光的赫赫军威。

南征军加荆州降军,八十万虽为小说虚构。而实际总兵力二十万,却真是有的。其中曹军主力步骑,不会少于五万人规模。甲士五万,在真实古代战争中,可是个了不得之事,足以用来灭国擒王了!

而在战前,孙权问策于周瑜,周瑜将敌情我情综合分析对比之后,结论曰:

“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雄,本非北人所长。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疫病。”

直到不久前,我还以为,火烧才是曹操南征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疫病只是其次。​

而今,却颠覆了观念,人类在疫病面前有多渺小,对未知之事有多恐惶,深有所感!所以,曹军败于赤壁,火烧只是其次,疫病爆发才是主要原因。

史上,在曹军大兵压境,东吴群臣皆惧之时。惟独周瑜却向孙权请兵拒敌,要求出动兵力员额,是精卒三万人。

周瑜有军略,但他军旅生涯,就是参与了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那几乎全是小仗。而十万人规模大战,周瑜之前真未经历过。

故而,以三万江东兵对二十万曹军,他哪来的信心与底气?

况且曹操的北军久历大战,士卒全为百战精锐。曹操本人,又是善以用兵而著称的兵法大家。

而如今终于知道,周瑜敢于以寡击众的底气,就是来自于他预料到了曹军不习水土,又值岁寒,军中必会起疫病!而事实,正亦如此。

由此,看古代那些能称大将的军事家,对疫病爆发规律以及所能带来破坏,是有深刻认识的!

兵法曰:为大将者,当知天文、地理、时节气候之变化。当真是言之非虚也。





风去了无痕D


答:和曹操比,哪个对手强大?

既没有内乱,也没有强大的对手。用曹操自己的话说是:“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


中行偃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在占据荆州以后,以号称百万的大军顺流东下,但是被孙权、刘备联手,以火攻击破,铩羽而归。此战过后,曹操失掉了荆州,刘备开始崛起,天下格局迈向鼎足之势。

从实力上讲,曹操此战应该有压倒性的优势,在开战前夕,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江东谋士都主张投降,孙权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但是,为何曹操最终会失败呢?下面,我将从曹操的自身原因、对手原因、外部原因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身原因:骄傲自满,急功近利

曹操在群雄混战的前期,吃过不少苦头。被吕布袭击过兖州,差点无家可归;被张绣偷袭过大营,自己差点丧命;与袁绍相持在官渡,几乎油尽灯枯。

不过,这些困难都被曹操一一克服,凭借着超凡的用兵手段,曹操一统北方大地,后来又几乎兵不血刃拿下荆州,连续的胜利,已经让曹军上下骄傲自满了。

此时,曹军上下唯一一个清醒着的,就是贾诩了,赤壁之战前,贾诩曾经劝谏曹操,不要着急发兵,先稳住荆州,时间长了,江东可以不战自定,但是曹操不听。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所有人都认为,当初袁绍比我们强大那么多,不照样被咱们干趴下了?江东那么点地方,还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情?古语云:骄兵必败。这种骄敌思想,已经为失败埋下了祸根。

二、对手原因:情报不对称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于自己的对手,曹操了解多少呢?曹操面对的是孙权、刘备的联军,刘备自然是老对手了,对刘备的情报曹操肯定了解;但是孙权是一个全新的对手,群雄混战期间,江东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双方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交过手,所以,曹操对孙权一方的情报知之甚少。周瑜率领的江东水师的战斗力,估计曹操根本没有概念。

反过来,由于孙刘联盟,孙权可以和刘备共享情报,曹操的真实兵力有多少、战斗力如何、部下有哪些名将、乃至曹操的用兵思路……这些刘备都会告诉孙权一方,所以情报方面,曹操吃了大亏。

三、外部原因:瘟疫

外部原因就是瘟疫了,赤壁之战时,由于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疫病流行,部队减员严重,大大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北方士卒不擅长水战,江面上风浪颠簸,站都站不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只得将战场用铁索锁在一起,抵抗风浪。在真正历史上,铁索连环是曹操自己想的办法,而不是庞统的计策,曹操把战船锁起来以后,让黄盖看出了破绽,于是采用火攻之计,风助火威,水火无情,曹操损失惨重,赤壁之战终于以曹操失败而告终。

所以说,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是多方面的,骄兵、情报、瘟疫都是关键点。我们经常说盛极而衰,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实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赤壁受挫,也符合常理。赤壁之战导致曹操失掉了荆州,失掉荆州的后果是以后再进攻江东就很困难,所以此战的结果决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历史都付笑谈中


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事的关键。倘使当时没有这一战,或者虽有这一战而曹操又胜了,天下就成为统一之局而不会三分了。所以这一战,实在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

要知道赤壁之战的真相,先要知道当时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面的形势。

刘备是个有领袖欲的人,他是不甘心坐第二把交椅的。所以当他和曹操联合破灭吕布之后,他很可以依附曹操,做一个资深望重的大员了。他却不肯甘心,又和董承勾结,反叛曹操。到被曹操打败了,则始而投奔袁绍,继而投奔刘表。这时候,他和曹操业已成为不可复合之势。

至于孙权,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们要说到孙权,又得先说到他的哥哥孙策。孙坚有四个儿子:大的唤做孙策,第二个就是孙权,第三个唤做孙條,第四个唤做孙匡。

孙坚是和袁术联合的,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自然是依靠袁术。孙策也是个轻飘勇敢的人,大有父风。袁术看他不错,就把孙坚手下的人都还了他。他曾替袁术打过好几次仗,都是胜利的,

袁术是个赏罚不明、不能用人的人,派他出去打仗时,允诺他战胜之后如何酬劳他,后来都不能实践。

孙策心中失望,觉得在袁术手下,一辈子没有出路,就自告奋勇,愿去平定江东。后汉时,江东江西同属扬州。扬州刺史本来驻扎在寿春,就是现在安徽的寿县。这时候,寿春给袁术占据了,扬州刺史刘踩只得寄治在曲阿,在现今江苏省丹阳县地方。

虽然兵力有限,也还能和袁术相持,袁术一时不能吞灭他到孙策渡江而东,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孙策是最善战的,一渡江,就把刘打败,刘逃到现在江西的湖口,不多时就病死了。

于是从江苏到江西沿江一带,全成为孙策的势力范围。孙策就不再服从袁术,袁术称帝时,公然写信和他绝交了。曹操在这时候,势力还顾不到江东,而且他和袁术是反对的,自然要拉拢孙策。于是表荐他,加他讨逆将军的称号,封为吴侯。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正在隔河相持,孙策也要出兵渡江而北,不想还没有开拔,就给人家刺死了。孙策的用兵,几于所向无敌,独有两次攻陈登,都是失败的。孙策心中甚为愤怒。

他临死前的出兵,《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说他是想去攻陈登的,这大约是实情。孙策用兵甚锐,这一次大举而来,假如不死而渡过了江,陈登能否抵抗,自然是一个问题。

现在孙策北伐未成,先已自毙,那是中央最好的机会了。曹操却把陈登调做东城太守,于是隔江之地,就无能牵制孙氏的人,这是曹操的一个失策。

到后来,再临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之计”,就迟了。孙栩的性质,最和孙策相像。孙策临死时,张昭等都预料他要把后事付托给孙栩,他却把印侵佩在孙权身上,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几句话,不知道真是孙策说的,还是后人附会。孙权足以当之而无愧,却是实在的。

只要看他赤壁战时任用周瑜,袭取荆州时任用吕蒙,猿亭战时任用陆逊,就可知道了。孙权继任之后,一面整理现在江浙、皖、赣之地,又频年出兵,攻击江夏太守黄祖。

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把黄祖杀掉。于是孙权的势力,达到现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再向西,就可到现在的汉口,窥伺江陵和襄阳了。而曹操也在这一年进攻刘表。刘表的性质,究竟是个文人。他只会坐观成败,图收渔人之利,而不会身临前敌,去攻城夺地。此等人物,在天下扰乱时亦足以保境息民,偷一时之安,到天下将定时,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刘表病死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八月,刘表病死了。他大的儿子唤做刘琦,小的儿子唤做刘琮。刘表和他的夫人蔡氏,都心爱刘琮,要立他为后。刘琦觉得不安,去请教诸葛亮。诸葛亮对他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明白了。恰好黄祖为孙权所杀,就乘机请求外出,做了江夏太守。

刘表死后,襄阳一方面立了刘琮。对于曹兵,自然无法抵御。九月里,曹操的兵到新野,刘琼就举州投降了。这时候,刘备屯驻在襄阳对岸的樊城。他对于曹操,是不能投降,而又无从抵抗的,只得渡过汉水,西南而走。

《先主传》说:刘琮的左右和荆州人,归附他的很多,到当阳时,人众已有十几万了,一天只走十几里路。这话或者有些过甚,却不是毫无影响的。曹操此时,颇有一举而肃清荆州的决心,于是发轻骑,一日一夜走三百里去追击他,

刘备自然不能抵抗,就逃向夏口去依靠刘琦。这时候的刘备,显然是日暮途穷。倘使没有人和他联合,大约只好逃向现在的湖南。汉时的湖南还未十分发达,在那里,也决然不能立足的。

所以这时候的刘备真是末日将到了。而不期事出意外,却有个孙权来和他联合。论起孙权的资格和他对曹操的关系来,都和刘备大不相同。刘备虽然屡战屡败,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地盘,这只是时运不济。

孙权主战

至于孙氏弟兄,虽在江东手创基业,然而当时江东之地,还是无关大局的。鲁肃便对孙权说:荆州是个紧要的去处,请借吊丧为名,去看看情形。如其刘备和刘表一方面的人没有嫌隙,我们就得联合他。如其彼此乖离,就得另打主意。

孙权允许了他。这时候,在孙权一方面,就要决定降战之计。据历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孙权聚群下会议,大多数主张迎降。只有鲁肃不开口。孙权出去更衣,鲁肃却跟了出去。孙权知道他有话说,握着他的手道:“你要说什么呢?”

鲁肃道:“刚才众人的议论,是要误你的,你别要听他。像我是可以投降曹操的,你却使不得。为什么呢?我在你手下,不过做个官儿,投降了曹操,官还是有得做的,你却怎样呢?”

这几句话,正合孙权之意,孙权便表示采纳。这时候,周瑜因事到鄙阳去,鲁肃便劝孙权把他召回,共商降战之计。周瑜到了,就决定迎战。他的理由是:一是北方并未大定,加以关西还有韩遂、马超,曹操的兵决不能作持久之计。

二是北方的人不善水战,荆州的人又非心服。三是而且大寒之际,缺乏马草,天时亦不相宜。

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理由也大致相同,于是孙权就决意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了。当时两方的兵力:大约北兵是十五六万,荆州的兵有七八万,合计共二十余万。两方的兵力,约系一与五之比。但在地利及军队的长技上说,南方的兵却是占了便宜的,而黄盖又进火攻之计,就在嘉鱼县赤壁地方,把曹兵打得大败。

曹操果然不能持久,留曹仁守着江陵,自带大兵北归。周瑜又跟着攻击,曹仁守不住,只得把江陵也放弃了。

于是长江流域无复北兵踪迹,而南北分立的形势以成。

赤壁之战,军事上的胜败,真相颇为明白,用不着研究。其中只有孙权的决心抵抗曹操,却是一个谜。

读史的人,都给“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两句话迷住了,以为曹操是当然要抵抗的,其中更无问题。殊不知这两句乃是周瑜口里的话,安能作为定论?何况照我所考据,曹操确系心存汉室,并非汉贼呢?然则孙权决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何在?周瑜、鲁肃等力劝孙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又何在?

这系从公一方面立论,从私一方面说,也是这样的赤壁之战,曹操固然犯着兵家之忌,有其致败之道,然而孙、刘方面,也未见得有何必胜的理由。自此以后,曹操幸而用兵于关西汉中,未曾专注于南方。倘使曹操置别一方面为缓图,尽力向荆州或者扬州攻击,孙权能否支持,究竟有无把握呢?

孙权和刘备不同

刘备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只得拼死抵抗。孙权和曹操,本无嫌隙,当时假使投降,曹操还要格外优待,做个榜样给未降的人看的。所以当时孙权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统一,免于分裂之祸;而以孙权一家论,亦系莫大的幸福;裴松之在《三国志张昭传》注里,早经说过了。然则孙权的决意抵抗,周瑜、鲁肃的力抑辍孙权抵抗,不过是好乱和行险侥幸而已。

《张昭传》注引《江表传》又说:孙权称帝之后,聚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也举起勿来,要想称颂功德。孙权却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可见自立的野心,孙权和周瑜、鲁肃等,早就有之。

赤壁之役,孙权聚众议论降战时,反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不知帝制自为的,毕竟是谁?事实最雄辩,就用不着我再说了。


历史小新人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的一场重大战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的基本框架,所以这场战役对整个三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这场战役曹操的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孙刘联盟实力不可小觑

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是袁绍以讨伐之名对曹操所展开的。袁绍此人,好谋无断,任人唯亲。以十倍于敌人的兵力,竟能落得大败而归。在战争过程中,他先是多次放弃进攻的最佳时机,导致将帅不和、最后又不听谋士许攸的劝告,致使曹操劫了乌巢的粮草,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可以说,官渡之战袁绍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袁绍自己身上的。

而孙刘联盟就与袁绍截然不同了。先说孙权,虽然年少掌权,但自幼聪明,承袭父兄基业,又有一大批像周瑜、张昭等这样的老臣辅佐。除了年龄,其他的可比袁绍强多了。再说刘备,虽然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势力还不强,甚至都没有一片根据地,但他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更兼诸葛亮这位当世人才的辅佐,非袁绍此人可比。所以,孙权与刘备加起来,两个人、两方势力的融合所形成的战斗力是非同小可的,至少是要比袁绍强很多的。

曹操军队战斗力下降

大家都听说过曹操的“虎豹骑”吧,在当时那可是号称“天下第一”。曹操的军队,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长年累月的在北方打仗,能活下来的那些,战斗力都非同小可。但他们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们仅仅是在北方打仗而已,从没去过南方,更别说什么水战,船舰了,他们有的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即使他曹操的虎豹骑再厉害,总不能让马在水里跑吧。所以,曹操的军队在南方水战时,战斗力是大大下降的。

可能有人会说,曹操不是在玄武池练过水战吗?这其实也是一个导致曹操的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原因。因为当时他所练的那些水军,大多都是荆州的降兵。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放言有八十万军队,且不论这人数是真是假,能肯定的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荆州的降兵。这些人,未打一仗就成了俘虏,本身心里就不服气,在加上又要为别人卖命打仗,战斗力肯定也抢不到哪儿去。所以总的来说,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战斗力是大不如官渡之战那时的。

曹操过于轻敌

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可谓是踌躇满志,因为他自从起兵以来还未曾大败。尤其是自官渡之战以来,百战百胜,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所以,他才会放言与孙权会猎于江夏。在曹操看来,刘备只不过是一个家都没有的小人物,被自己一路赶到了江东。而孙权也不过是一个继承父兄产业的纨绔,自保尚且不易。在曹操看来,自己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他们两个都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刘备这是虽然慌忙出逃,但实力未损,军队尚在。况且,孙权在江东也经营了数十年,基业是非常雄厚的。而曹操的军队已是连年打仗,已成强弩之末。所以,赤壁之战的失败,从主观原因上来说,是由于曹操的轻敌和骄傲得来的。

总结一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场战役结果的不同是由许多原因共同造成的。以上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观点。这两场战役虽然已过去很远,但对它们胜负双方的原因分析在如今依然有重要意义。所以,还请大家要以史为鉴,不能再犯那些错误了。


小晓书童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不足五万打败了曹操的80万大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了,第一曹操认为火攻是不可能的,他没意识到风向,第二他没有防备,以为黄盖是真降,其实使诈降,第三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将战船连在一起有利于训练,岂不知这样一来,若果着火会讲所有的船少了,这是他没想到的,孙刘就是想到这一点用火攻,将曹操的战船全烧了,士兵烧死淹死的不记期数,曹操只带800多人从华容道逃跑,曹操大拜。


haonanrenjiushiwo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受此影响,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其余两战为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一战。那么,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过程到底如何,曹操又为何会惨遭失败呢?

战争简述:曹操平定北方挥军南下,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一方面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另一方面则调张辽、于禁、乐进等人率军向南移动,积极准备南征。同时,令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充作人质,以减轻西北方面的压力。

△赤壁之战前形势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刘琮继任徐州牧。九月,曹操率军抵达新野,面对曹操大军,刘琮选择了投降。驻军于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无奈之下只得弃城南逃。曹操率军抵达襄阳后得知刘备逃走,遂率领五千骑兵追击,双方在长坂坡展开激战,刘备不敌丢妻弃子慌忙逃窜,曹操追至当阳桥,因张飞拆毁桥梁,这才停止追击。之后,曹操抵达江陵,大肆封赏功臣。

江东方面,得知曹军南下的孙权派鲁肃前去探查虚实,在得知刘琮投降、刘备南逃之后,鲁肃找到刘备,劝说其与孙吴联盟共同抗曹,刘备同意后进驻樊口。而诸葛亮则与鲁肃返回江东劝说孙权,虽然东吴官员大多主降,但在鲁肃、诸葛亮和被召回的周瑜劝说之下,孙权最终决心与曹操一战。

下定决心后,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率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同时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谋划战略。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合兵一处,逆水而上、抵达赤壁。曹操方面因主力多为北军不识水性,水师主要以投降的荆州水军为主,于是将军队分为水陆两军,中央水军顺流而下,陆军则兵分南北两岸,与水军一同前进。

双方军队在赤壁相遇交战,初战曹操水军战败,曹操只得将军队“引次江北”,与北岸陆军会合,而将战船停靠在北岸乌林一侧,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等待良机。周瑜也知道曹操主力乃是陆军,因而击败曹军水师后并未追击,而是将战船停靠于南岸,于曹操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解决北地将士不习水战的问题,将战舰首尾相接,以便于人马行于船上(《资治通鉴》),吴军得知后黄盖献“火攻之策”,之后便发生了黄盖诈降、火烧乌林之事,曹操战船被焚毁一空(另说曹操撤军前自己烧掉战船)。

曹军战败之后,经华容道撤至江陵,而孙刘联军则率军水陆并进、紧追不舍。曹操因战船被焚,军中又遭受瘟疫,不得不放弃南征,担心后院起火的他不得不返回北方坐镇,但为了将来再度南下,他还是命令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驻守江夏,后又令乐进驻守襄阳,满宠驻守当阳。

曹操实力占优却惨遭战败,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实力远在孙刘联军之上,尤其是荆州刘琮投降之后,更是大大降低了曹操南下的阻力,那么曹操为何最终还是惨遭战败呢?个人认为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1、双方兵力对比。虽然《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挥军八十万南下,且《江表传》中曹操给孙权的信中也的确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但之后周瑜便对曹军的兵力进行了分析,并说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两组数据对比,显然周瑜的分析更为可信。要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东拼西凑才拿出了三万兵力,而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对于七八万降军不仅没有收编,反而是全部坑杀。因此,平定北方后曹操虽然实力大涨,但军队显然不至于迅速扩充至数十万之众,况且当时西凉威胁仍在,曹操也要留兵驻守各地,因而十五六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此外,荆州刘琮虽然投降,但荆南四郡只是名义上归属于曹操,因此荆州降军虽然有七八万之多,但实际上跟随曹操出战的,其实也就是襄阳一带的两三万人马。此外,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等等,因此曹操实际抵达前线的军队也就十万上下。而孙刘联军方面,史料明确记载了周瑜率领三万兵马,而刘备和刘琦方面虽然拥军两万,但刘备只率领了两千余人跟随周瑜出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其实只有3.2万人左右。

2、曹军境况不佳。《三国志·曹操传》有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三国志·孙权传》同样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曹操在兵力方面虽然处于优势,但军队的情况却极为糟糕,不仅出现了粮草不足,士兵忍饥挨饿的情况,而且还遭遇了水土不服和瘟疫袭击,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以说极为严重。此外,曹操主力多为北军,根本不习水战,刘琮投降之后虽然曹操寄希望于以荆州水军对抗东吴水军,但两军在赤壁相遇后的初战证明,荆州水军根本不是东吴的对手,因而才有了之后曹操用铁索连船的情况。

3、曹操败于大意。初战失败之后,曹操未必便没有取胜的机会,毕竟他的主力陆军并未遭受损失,之所以最终战败,应该还是源于他的大意。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周瑜打黄盖”事件,但黄盖的诈降和火攻却是发生了。对于曹操来说,水战失利之后他的南下之计便已经等于宣告了失败,因此东吴大将黄盖的投降应该是令其极为高兴的,至于曹操有没有考虑到诈降之事,那就不知道了。不过,由于曹操麾下将领不习水战,或许没有考虑到火攻之事,最终导致了战船被焚毁。战船被毁之后,曹操再想要南下攻吴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过,赤壁之战虽然最终以曹操战败告终,但曹操方面损失的更多只是荆州降军,而曹军主力的损失应当并不大,这应该也是东吴后续进攻遭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赤壁之战后,孙权亲自率军北攻合肥,却因中计退兵。周瑜则率军与驻守江陵的曹仁对战,另遣甘宁攻向夷陵,曹仁则同时分兵围攻,甘宁求救于周瑜。周瑜于是和吕蒙前往营救,以凌统断后。甘宁之围被解后,东吴军队围攻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却反被曹仁两次突入包围圈救出。之后,双方交战多次,东吴方面最终因周瑜中箭而不得不退兵。

△赤壁之战后荆州形势

而刘备则趁东吴与曹操交战之际,南下谋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上表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诸葛亮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